1.32章 时间和空间

间字的文字演化规律如下:

解读:
虚空含日月,通过门才能见日月或者日月之光要从门中入,就代表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日为魂,月为魄,意为门,有魂魄意之凡人才有空间概念。
如果把人放在密封的房子里,将房子和房子里的一切同步缩小,房子里的人是觉察不到任何空间的变化,同理,如果把宇宙同步缩小百万亿倍,也没有人能觉察到空间有任何变化,所以空间大小其实是虚幻的存在。

《大般涅槃》应尽还源品第二:
“尔时,阿难闻慰喻已,渐得醒悟,哽咽流泪,悲不自胜。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三十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
解读:
可见空间是虚假的,所以一个针尖可以住无量成就了法身的菩萨。

时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解读:
时由“止日”组成,止为山。日落山下为“时”,日从众门入为“间”,所以时间代表日月的变化。日为魂,月为魄,门为意,有日月门即有魂魄意,即有生死轮回,生死轮回也有前后次序,也是加入了时间概念。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
解读:
六十小劫如食顷,可见时间是虚幻的,只是一种感觉而已,痛苦的人感觉时间特别慢,幸福的人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神佛菩萨可以任意拉长和缩短时间。人在梦中也可将时间拉长,故古人有南柯一梦的故事。

1.31章 地支和世界的生灭轮回

《朱子语类•论语二十七•卫灵公篇•颜渊问为邦章》记载:
周问:“三正之见不同,如何?”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盖至子始有天,故曰‘天正’;至丑始有地,故曰‘地正’;至寅故有人,故曰‘人正’。康节分十二会,言到子上方有天,未有地;到丑上方有地,未有人;到寅上方始有人。子、丑、寅皆天地人之始,故三代即其始,处建以为正……至戌则人物消尽”
《西游记》第一回: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解读:
宋朝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灭亡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其所作的《皇极经世》曰:“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为129600年,十二会与十二地支相应。

亥会为混沌状态,即不发光的太极状态,宇宙中有先天一炁,此时还没有发光,天地未分,一片黑暗。亥为水,水主黑。
《创世纪》1:1-2起初 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到子会,此时一阳初生,动而分阴阳,即太极生两仪,水动而分阴阳,又有了空气,轻清之空气和水汽(子水)等上升为天。先天一炁也分化出太阳和月亮,二者分别发出丙丁火之光,就有了日月星辰。辰就是青龙,日、月、星皆由龙运载而行。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记》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世记》 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创世记》 1: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创世记》 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到丑会,重浊者下凝,地也凝结了,山石土等重浊的物质生成,地球上就有水、火、山、石、土之五形之物齐备。山石土皆是土,丑为土,故地辟于丑。
《创世记》 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寅会生万物,生动植物和人。天上有太阳光和月光照下来,有雨降下来,天上还有空气,有风,同时地下也有水汽往上升腾,于是滋生万物。寅为木,为行动之灵,故在寅会生一切有生长性的植物、动物和人。
《创世记》 1:11-13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 神看着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创世记》 1:20-23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创世记》 1:24-25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 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创世记》 1:26-27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到戌会时地球经历大劫难,地球上万物消亡。亥会时又归于终结,此时天地合一,万物不存,天地归于没有光的黑暗混沌状态。
《启示录》 21:1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邵雍所讲的一元是地球的一次小生灭,只是佛教所说一小劫中的一段小生灭。佛教所说的一大劫才是真正的天地毁灭状态,地球太阳月亮星辰以至于色界四禅天以下皆化为虚空。佛教一劫等于1680万年,一中劫等于20个中劫,即3.36亿年,而一大劫等于由四个中劫组成,代表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样一个大劫时间为13.44亿年。

《西游记》里的太阳和月亮出现的时间与《圣经》不一致。在《圣经》中先有植物,后有日月,应该是不合理的,没有太阳光就没有绿色植物。再说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地上都是冰雪覆盖,不可能有青草和蔬菜等植物,也不会有水蒸气产生,就不能将水分为上下,所以《圣经》里的蔬菜和树木是指神生神之阴阳木灵,在有太阳和月亮之后才能变成物质性的蔬菜和树木。
在《圣经》中先有地,然后才有太阳和月亮,而在《西游记》中先有太阳和月亮然后才有地。这是因为《圣经》主要讲上帝第一次从无到有造地球和日月星辰的过程,而《西游记》讲的是地球和日月星辰的轮回生灭过程。在太阳系已经存在的情况,只要太阳不发光,地球的地热也没有,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冰,地球就会被冰雪覆盖,而空气也会化为固体冰状,世界就完全灭亡了,都被冰雪覆盖了。当地热再出现时,一部分空气从固体化为气体升腾,一部分冰雪也化为水蒸气升腾,天就出现了。然后出现太阳和月亮,地球上大部分冰雪都融化,山地就露出来了,水也聚集成海,这样地就出现了。

根据以上理论,如今所谓的科学家对地球和生物及人类历史所研究出来的很多结论都是假的,因为神可以任意造物质和生物遗骸,凭人类的科学手段无法分辨真假。就如同我们今天看的电影,观众并不能根据电影中的时间顺序而断定其影片段落拍摄顺序。神可以随时在地球上造出几百亿年的物质或生物遗骸。

1.30章 六气、河图和十二正经流注的关系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景岳全书•真脏脉》(明朝张介宾):“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
《性命圭旨》(宋朝):“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藏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解读:
肺、肝、肾、心、脾、五脏中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气,先天一气通过十二正经流注入五脏化为五气(炁)

八卦、六气及十二正经的关系如下:
少阳相火:震中藏巽,震为足少阳胆经和巽为手少阳三焦经。
厥阴风木:巽中藏震,巽为手厥阴心包经和震为足厥阴肝经。
太阳寒水:坎中藏离,坎为足太阳膀胱和离为手太阳小肠经。
少阴君火:离中藏坎,离为手少阴心经和坎为足少阴肾经。
太阴湿土:艮中藏兑,艮为足太阴脾经和兑为手太阴肺经。
阳明燥金:兑中藏艮,兑为手阳明大肠和艮为足阳明胃经。

震木包含足太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巽包含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坎包含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离包含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艮包含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经,兑包含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其中离卦为心为君火,肾中藏君火(两肾中间的命门为火,另外肾水中藏精,精能释放君火)。震木为相火,三焦藏相火。

《黄帝外经》之三十四《膀胱水篇》:“少师曰: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
解读:
这里说明了为何称膀胱经为太阳膀胱经,膀胱里有水,心火为离,离火即太阳神,心火下降后藏于膀胱水中,故称膀胱经为太阳膀胱经,称膀胱里的水为阳水,阳水即壬水。

《膀胱水篇》:“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也。”
《景岳全书•肿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解读:
肾为先天真水,即弱水,非人体内物质性的血尿津汗等水,肾水为阴水,即混沌里的亥水,即癸水,因为火可动而化为子水。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清朝黄元御):“⑴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包(相火);⑵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⑶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⑷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⑸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⑹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子午流注说难》:“甲曰阳木合胆府。乙曰阴木合肝脏。丙曰阳火合小肠。丁曰阴火合心脏。戊合胃阳土。己合脾阴土。庚辛金合大肠与肺。壬癸水合肾与膀胱。
解读:
胆为阳木甲,肝为阴木乙。但因六气之震木少阳相火对应肝经,故常以肝胆为阳木震。
三焦为阳相火,心包为阴相火。
小肠为阳君火,即丙火,心为阴君火,即丁火。
胃为戊土,为阳土,脾为己土,即阴土。
大肠为庚金,即阳金,肺为辛金,即阴金。
膀胱为壬水,即阳水,肾为癸水,即阴水,肾气带着肾水升腾时即化为阳水。

周文王所创立的后天八卦与河图是一致的,只是将四和九合一的兑金夹在地天(坤乾)泰灵里面,居于西方,以示西方极乐世界之泰灵藏(化)兑金。兑金和泰灵都代表圣灵,后天八卦的右边表示圣灵在水面上运行,然后发出光。将艮坤放在相对的位置,艮坤化为“戊己”土,以代表河图中央之“五十”土。震为三,巽为八,木有生发性,藏日火,故居東方,東从日木。木有根,大树多长于山上,故震木与艮相连。离为二七,居南方,代表火与太阳。后天八卦表示阳木大树震上有阴木花巽,木从上面(南方)接受太阳光,木下面之根生于艮土,艮土又藏水。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中午的太阳皆偏向于南方,故南方为火,南方为阳,北方为阴,至阴者水也。
河图的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是基本一致的,后天八卦的方位是地理方位,后天八卦及方位图如下: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六腑之火分君火和相火,故比五行多了个三焦,与六子卦中的巽对应,而在五脏中则加了个心包,也与巽对应,因为六子卦中木有阴阳。这样五脏六腑加心包为六对,与五行和六气同时对应,六气分阴阳后共十二个,正好跟十二正经配合。这体现了一炁化六气,六气化五行。
我们看下面配上十二正经的河图:

火为日月,故将火放置于河图的最上面,水往低处流,水在地下凹陷处,故将水放置于河图的最下面,在土的下面。古代左边为东,右边为西,东为木,中国东部草木茂盛,西为金,金克木,中国西藏木少,金属矿多。根据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的排序,不锈的铬(象征金刚法身)在全国排第1位;铜排第2位;菱镁矿排在第3位。

1.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火,心为阴火,为二,小肠为阳火,为七。其心为君火,小肠为相火。
2.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水。其中肾为阴水,为六,即储藏在肾脏之时的肾水,膀胱为阳水,为一,即要排除于体外的尿液。肾水动时化为阳水,尿液排除后落在地上化为阴水。
3.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木。其中肝为阴木,为八,胆为阳木,为三。木旺于东方,繁体的“東”字含“木”,胆有日为阳,肝包着胆,正是符合万物“负阴抱阳”的状态。木含水,故此肝制造胆汁,胆储蓄胆汁。如同阴龙制造水,而阳龙(东海龙王)负责下雨。
4.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腸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金。其中肺为阴金,为四,大肠为阳金,为九。金为炁(气),故此肺为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处,而大肠制造屁并排出体外。
5.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土。其中脾为阴土,为是,胃为阳土,为五。胃里面也产生大量的胃液,这与阳土(观音净瓶)装水一致。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这与阴土(紫红葫芦、十字架、雷祖)的降魔鬼功能一致。胃有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配合,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营养全身。这与阳土出水,阴土出先天一炁金丹和火一致。
6.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为一对阴阳,所对应的器官五行为火。其中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为阴火,为二。而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无具体的器官,只是相应的位置,指人体的整个体腔,为阳火,为七。心包有保护心脏和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故与火相关。三焦经有调节全身先天炁的分布作用。

我们按《河图》来看,这个十二正经次第值班运行的规律如下:
1)天一为阳水,地六为阴水配之,即从一到六。 从足太阳膀胱经到足少阴肾经。
2)地二为阴火,天七为阳火配之, 即从二到七。从手厥阴心包经到手少阳三焦经。
3)天三为阳木,地八为阴木配之,即从三到八。 从足少阳胆经到足厥阴肝经。
4)地四为阴金,天九为阳金配之,即从四到九。 从手太阴肺金到手阳明大肠经
5)天五为阳土,地十为阴土配之,即从五到十。 从足阳明胃经到足太阴脾经。
6)地,天从手少阴心经到小肠。 由此可见,这个河图的排序完全跟子午流注一致,请看下图之子午流注图。

河图揭示的是人体在母胎时所形成的十二正经及先天炁之流注规律,这个先天炁沿十二正经流注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先天炁又是人体用来制造各种细胞必不可少的能量,在人体出生后,对于不修炼的人,先天炁主要沿着十二正经流注,所以十二正经的流注对人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最终寿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中医药治病的理论依据之一。

河图与十二正经及子午流注相对应,而八卦则与奇经八脉相对应,在医学针灸之灵龟八法中将八卦和八脉经穴对应如下:
坎一联申脉(阳跻脉)
照海坤二五(阴跻脉)
震三属外关(阳维脉)
巽四临泣数(带脉)
乾六是公孙(冲脉)
兑七后溪府(督脉)
艮八属内关(阴维脉)
离九列缺主(任脉)

1.29章 太阳系、人体五脏六腑、人种和洛书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之身,五脏中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肺、肝、心、脾、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皆为阳。”。
《灵枢•寿天刚柔》:“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解读:
五脏为阴为里,六腑为阳为表。

一、五脏与洛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其(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其(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
解读:
五脏与五神(五帝)、五行和五色对应。

洛书古称龟书,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由此而得名。 龟代表水灵,大禹为水官龙王,故大禹得洛书。洛书表达了五脏在人体的大约位置,人体五脏图如下所示:

根据《洛书》,配上五行所对应的数字,所示五脏位置如下:

从此图可见,在《洛书》里的五脏位置基本上跟人体五脏的位置基本一致。看《洛书》,如同看一个与自己面对面站立的人。
四和九为金,“四”在《洛书》的最上面,“四”为阴金,为肺,故人之肺脏在体腔的最上面。
五和十为土,“十”为阴土,为脾脏,但在《洛书》中没有代表脾脏的“十”,故以“五”代表脾脏的位置。在《洛书》中,“五”居中央,故脾脏在体腔的中央,在肾脏和肺脏的中间。
二和七为火,“七”在《洛书》的右边中央,但是代表心脏的阴火“二”在“五”的上面,故人之心脏在肺的下面,胃的上面,且略偏于右边位置。
三和八为木,“三”在《洛书》的左边中央,但是“八”在下面,“八”为阴木,为肝脏,故人的肝脏在人体左边,肝脏下部分略低于胃。 因为“十”隐藏而不见,故不以脾的位置比较高低。
一和六为水,“一”和“六”都在《洛书》的最下面,“六”为阴水,为肾脏,故人的肾脏位置在肝脏和脾脏的下面。

二、四色人种与洛书
1735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在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依据肤色和地理分布的不同,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亚种(Sub-species),俗称“四大人种”:亚洲的黄色人种,欧洲的白色人种,非洲的黑色人种,美洲的红色人种。
洛书与人类四色人种分布一致,青色与黑色非常接近,所以上帝没有另外造青色人种。洛书的中央土居之,土主黄色,以中国为中,为土,故中国人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为黄色人种。洛书的上面金居之,金主白色,故世界地图上面的北方为欧洲白种人。河图的右面火居之,火主红色,故在世界地图的右边原始住民为红色人种,即美洲的原居民。河图的下面水居之,水主黑,故世界地图下面的非洲黑色人种。

《推背图》第五十九象 壬戌 艮下兌上 咸
谶曰
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颂曰
一人为大天下福,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东南西北尽和睦
解读:
这里是唐朝的李淳风预言弥勒成佛为全球之王,天下大同,四海一家,全球红、黄、黑、白四种人和睦共处。

三、六腑与太阳系
太阳系(英文:Solar system)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除太阳外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九大行星,另外还有近500个卫星和至少120万个小行星 ,还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
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位置(银河系的恒星数量约在1000亿到4000亿之间,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 )。太阳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
下图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地球的位置图:

天王星:对应于天官紫微大帝,即天官尧帝,对应于来投胎时的先天先天一炁(入胎后分为魂魄)。天官紫微大帝因为有金、木、水、火之先天五灵,故又称五灵帝君,故太阳系也有五大行星与之对应。五大行星与五脏对应,五大行星加上地球与六腑对应。紫微大帝一分为二化阴阳即太阳神和月神,两神皆含五灵。太阳藏为有阳金的火灵,地母月神有水土(坤)之灵,且在其土中藏阴金,地球对应于月神观音装水的净瓶。
海王星:对应于海中龙王,即水官大禹,管理一切海。
冥王星:对应于山地和地狱主管,即地官舜帝,也称酆都北阴大帝。三官大帝其实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分管天、地、水。天官紫微大帝在天上为天官,入地中即为地官,入大海中即为水官。天官紫微大帝也称北极紫微大帝,北极为水,故紫微大帝住在土里的水中。故太阳系按冥王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次第排列排列,三星与人体的头部对应。头部有脑海(脑髓),有泥丸宫,宫中住太一神,太一神即太上老君,即三官大帝。
土星:对应人体六腑之胃,胃五行属于阳土。土星在天王星的里面(下面),故胃的位置在头和口的下面。
木星:对应人体六腑之胆,胆五行属于阳木,即八卦中的震木。木星在土星的里面(下面),故胆位置偏向于胃的下半部,胆所流出的胆汁从与胃底部相连的十二指肠进入后流入小肠,所以本质上可以说胆位于胃的下面(里面)。胆在八卦为震木,震从雨,震为主下雨的东海龙王,所以胆流汁。阴木为八卦中的巽木,巽木即持净瓶的阴龙(井龙)观音,阴木即五脏之肝,所以胆汁由肝生产,但是由胆收集并负责释放。
火星:对应人体六腑之小肠,小肠五行属于阳火,其对应的经脉为手太阳小肠经,此火来自于太阳离火,故火星为太阳之分身。火星在木星的里面(下面或后面),故小肠开始位置在胆的下面(后面),即在十二指肠的下面(后面)。小肠与手太阳小肠经相通。
地球(含月亮):对应人体六腑之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通五腑五脏与地球上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物一致。在中医六气中,手少阳三焦经为少阳相火,这与地球能吸收含藏大量太阳能一致,且地球还有月亮丁火。
金星:对应人体大肠,大肠五行属阳金。金星在火星的下面(里面),故大肠接在小肠的后面,而且其末端位置也比小肠要略低。
水星:对应人体储存尿水的膀胱,膀胱五行属于阳水。水星里面就是太阳,故与膀胱相接的经脉称为足太阳膀胱经,此经脉与六气中的太阳寒水相对应,所以膀胱里面(下面)就是太阳了,与膀胱位于人体腹腔最下面一致。膀胱的胱字之光即代表太阳,膀胱即表示在太阳旁。这也与太阳从东海升起一致,从中医而言膀胱之火来自于五脏之心脏,在五脏中心为太阳。
太阳:密宗海底轮是七轮中最下方的轮脉,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轮脉,位于人体会阴处,又称根轮、基底轮, 在男人之阴囊与肛门之间。它是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所有的能量都经由海底轮出发。在瑜珈学派的理论当中,把它描述为拙火(kundalini)沉睡之处,一旦拙火苏醒,便会沿着中脉上升到达顶轮。

四、上帝造天地日月和太阳系五大行星位置关系
《创世记》 1:1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解读:
上帝首先造水和圣灵,水在最下面。圣灵即金星。故首先造水星,然后在水星外面造金星。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记》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世记》 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解读:
其次上帝造火星,所以火星在金星的外面。

《创世记》 1: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创世记》 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解读:
巽为风为木,风就是运动的空气,上帝把造的木星放在火星外面。

《创世记》 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解读:
地为土,上帝又在木星的外面造了一个土星。

《创世记》 1:16 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诗篇》 84:11 因为耶和华 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解读:
上帝有造了太阳和月亮,月亮里面含着地球。天父上帝就是日头,故太阳居太阳系的中心,圣母就是月神和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水的地球犹如充满羊水的子宫。
地球表面有火(如火山喷发),火上面有空气,故地球外面是火星,火星外面是木星(空气)。地球的山上的岩石中藏金,而地的凹陷处藏水,海底之土下面又有藏熔岩之火(象征太阳)。故月亮和地球在水星外面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天王星紫微大帝其实就是上帝。

1.28章 河图和世界生成的秘密

《论语•子罕》中孔子叹道:“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失夫!”
《淮南子》:“古者至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修其道;当此之时……洛出丹书,河出绿图”
《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纬•含文嘉》中载:“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
《汉书•五行志》中载:“刘歆以为宓戏氏(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解读:
《河图》和《洛书》都是中华远古时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对于《河图》和《洛书》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得《河图》和《洛书》,另外一种说法是伏羲得《河图》画八卦,而大禹得《洛书》明治水之道。

《河图》配上五行和对应的数字后图形如下:

《尚书大传•五行传》:“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相对而言,天为阳而地而阴,故天所生之数为阳,阳用奇数表示,而地所生之数为阴,用偶数表示,每一个阳数加上五就是其所对应的阴数。河图用数字来代表神的五灵及其阴阳属性,当然也同时代表了物质世界生成的奥秘。

1.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神生水灵)
第一步,世界生成之初,宇宙皆是虚空,没有任何物质,佛教称之为空轮。神造物质世界的第一步是先在虚空中生成水,即布坎水,此水可以分阴阳,其中“一”称为坎阳水,那么“六”自然就是坎阴水了。
《创世纪》1:1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纪》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此时水还没有分阴阳。

2.地二火,天七成之(神生火能量)
第二步,神生出离火来,此火可以分阴阳,其中“二”为离阴火,即丁火,那么“七”就是离阳火,即丙火。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记》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世记》 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此时火还没有分阴阳。

3.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神生空气风)
第三步,神生出空气,空气流动为风,风也能分阴阳,其中“三”为阳木,或称震木,为雷。“八”为阴木,或称巽木,依旧为风。
《创世记》 1: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创世纪》1:7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创世纪》1:8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此时的木还没有分阴阳。水在此时分阴阳,空气以上的水为阳水,即子水,空气一下的水为阴水,即亥水。

4.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神生金) 
第四步。空气上升独占空间即出现天,天为乾,乾为阳金,即九。同时地底下也有土中金,即阴金。即四。地球的中心称之为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
《创世记》 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5.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神生土)
第五步,最初土在水中,或在雪下。雪融化或水聚集,山就是露出来了。对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和以色列而言能见太阳光的南面为阳山,不见太阳光的北面为阴山。
《创世记》 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记》 1: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可见这个河图揭示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如何次第生成的。

《创世记》 1:11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解读:
此时,木分阴阳,草和菜蔬为阴,树为阳。

《创世记》 1:16 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解读:
此时光分阴阳,太阳为阳光,月亮为阴光。

1.27章 梦的奥秘

很多人一睡觉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而有些人声称自己不做梦。其实大部分人并非不做梦,而是醒来后记不起来而已。那么梦是怎么形成的呢?梦的繁体字为夢。

梦的两种甲骨文和隶书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梦”由“丅丅目人”和“一张床”组合而成,表示梦为人睡觉后的行为。甲骨文的左边由“丅丅见”或“丅丅艮”组合而成,“丅”和”艮”皆为土,可见梦由艮土之灵所造,而魄在阳艮土之灵里面,故梦由魄所造。有意识才有分别心,有分别心才能见到梦中情景,故梦跟意识也有关,即阴土之灵也有关。在金文和小篆梦字下面的那个“口”就是魄,而甲骨文中的“人”变成了“勹”,两者皆代表土灵。

《性命圭旨》:“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性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
解读:
圣人以魂运魄:见真心的圣人,其真心听从魂的指挥。
众人以魄摄魂:没有见真心的凡人,其魂被魄所摄持。
梦多者魄制魂:魄制服魂时,魄就造梦,魂被魄所造的梦境牵着走。
觉多者魂胜魄:在觉醒状态,魄随魂,故有意识。
魂昼寓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魄夜舍肝:魂晚上藏于肝,在晚上睡着时,魄完全控制魂了,金克木。
因精有魂:先天精化阴阳为魂魄。
因魂有神:魂为阳神,魂就是申,就是神识。
因神有意:有了神识,艮土之灵才分离出阴艮土之灵成为意根。
因意有魄:有了意根,先天一炁之精才化为魄。

在末世预言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龙太子养的白鹿吃人的梦,也能吐出人的梦,白鹿就是内含真心的阳艮灵,魄在阳艮土之灵中。
在鞠婧祎演的末世预言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昏迷后被心魔所化的一缕识神幻化的许仙及明月幻境所迷惑,其实就是被自己的梦境所迷惑。

有些人有梦游,梦游的人闭上眼睛也能走路和干活,而且不会发生错误,但是梦游醒来后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梦中所做之事,这就说明梦游的人看的功能及其行为都不受有魂支配,而是直接受到自己的魄(真心)所支配,梦游者魂和意根没有参与其中,故醒来后一无所知。可见真心有直接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说明梦由真心支配,如果魂不参与,而行动之木灵参与梦了,就变成梦游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实际品第七十八之二:“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阿罗汉毕竟无梦,惛沉睡眠分别尽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三:“梦、见梦者,乃至寻香城、见寻香城者,皆是愚夫异生颠倒之所执著,诸阿罗汉、独觉、菩萨及诸如来,皆不见梦及见梦者,广说乃至不见寻香城及见寻香城者。”
解读:
诸阿罗汉、独觉、七地及以上菩萨和诸如来等都没有梦,因为没有分别心了,魂已经入艮土里面了,且阴阳艮土合一了,不昏沉也不需要睡觉了。有梦者必定没有成阿罗汉,也没有成就法身。

1.26章 心和爱之修道秘密

一、说文解字论心

山的文字演化如下:

乙的甲骨文和篆文如下:

它的文字演化:

心的文字演变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心”由两“山”字连接而成,表示一座“山”裂开成两座“山”而成心。
从金文看,“心”由“乙”“、”“乙”组合而成,表示含“一”的土裂开而成心。
从小篆看,“心”由“乙匕乙”组合而成,表示含“匕”的土裂开而成心。
可见,土石之灵裂开成阴阳两土,同时有“一”或“匕”从土中分身出来即为“心”。

《西游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解读:
石猴即石头里出来的猴子,称为心猿,即申金,为阳金。

心的隶书如下:

《中华字海•乙部》:“乚,同‘乙’,字见清《张槐生墓志》。”
解读:
“心”字隶书由三个“、”和一个“乚”组成。“、”者一也,即兑金灵。中间的“乚”和中的“、”代表内有兑阴灵的土,而左边也在“乚”里面的“、”代表魄,而右边的“、”在“乚”之外代表魂。可见心由魂、魄、意的功能组合而成。

《说文解字》卷十二:乚,玄鸟也。齐鲁谓之乚,取其鸣自呼,象形。凡乚之属皆从乚。鳦,乙或从鸟,乌辖切。
解读:
乚就是乙,就是艮土之灵,就是鸟。坎水为黑色,故此含坎水之灵的鸟就是黑鸟,也称玄鸟,即九天玄女,玄为水主黑。燕为带有艮土之灵的水神,在小说《水浒》里有个燕青,又叫小乙哥。

二、说文解字论爱之修道秘密

軍的金文和小篆如下:

解读:
从金文大篆可见,“冖”就是“又”的甲骨文,而“又”为艮山之灵,故此“冖”为艮山之灵。

爱(愛)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大篆上看,由“口冖心”组成,“冖”为土和山,表示“心”入 含“口”的“冖”中为“愛”,可见,“愛”字里面的“心”即灵山三星斜月洞中的菩提祖师,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先天一炁之“真心”
从小篆看,由“匕冖心刀丨”组合而成,“丨” 为土,表示“刀”入“丨”中,即化为“愛”里面的“心”。刀为魂,匕为魄,丨为意。可见“刀匕”在艮土之灵里面合一就是“愛”,即魂魄合一就是“愛”,所以《西游记》称大势至菩萨下凡的金蝉子唐僧为西方爱圣。
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中,称刀为屠龙刀,为明教四大护法之老三金毛狮王谢逊所得。称匕为倚天剑,为峨眉派灭绝师太所得。灭绝师太峨眉的普贤菩萨,为阴木八,金毛狮王即文殊所骑的狮子,为阳木三。刀和剑相击,刀剑同断,获得代表智谋的《武穆遗书》和代表神通的《九阴真经》,还获得了降龙十八掌,表示刀入灵山变成降服龙的大鹏了。

《约翰一书》4:8 没有愛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愛。
《大般涅槃经》:“慈即如来”
解读:
慈从玄从心,玄心即水中真心,故“慈即如来”,而把众生之凡心化为真心就是愛,就是慈。

魂魄合一的心如下:

解读:
阴阳两土合一即 “愛心”,是魂和魄相爱而合一后的心,是凡心和真心“二心”合成的“一心”,这个心就是孙悟空的脸。阴阳两土合一即阴阳两金合一。这个爱“心”有“目、鼻、口”,即土灵和金灵,还能释放出火灵。

《楞严经》:“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眼耳鼻舌身意”
小说《西游记》第七回中:“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解读:
没有入灵山三星斜月洞见菩提祖师证空性时的猿猴即魂,即妄想心。

1.25章 佛教中的灵、魂、魄、心、意、情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三: “假使三界诸含灵,一切变化成声闻。”
《无量寿经》:“当来一切含灵,皆因此法而得度。”
《大宝积经》卷38:“一切含灵于五趣,当得成诸苦乐因。”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八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四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二:“一切含灵证清净。由奢摩他如理因,及由毗钵舍那缘,如是含灵证解脱,大师如实皆能了。行者安住净尸罗,观察诸法皆空寂,已善修习解脱门,远离诸有迫迮苦。”
解读:
灵即是佛性,即是魄。一切含灵即指一切有佛性的众生,即含有灵魂的众生,即有魂魄的众生。灵也可以指神的七灵,一切众生皆有神的七灵。小乘称五趣众生,大乘称六道众生,五趣指即地狱、畜生、鬼、人和修罗。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第三横者,游猎放逸,淫醉无度,为诸非人害其魂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毒痛考治。烧炙烝煮。斫刺屠剥。押肠破骨。欲生不得。犯杀罪大。久久乃出。”
《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弥勒为女人身经》:“播鼗儿者本是牛。牛死灵魄还为主作子。”
《灌顶梵天神策经》卷第十:“魔邪之所作,鬼魅之所亲,僻偝好骂詈,动起惊四邻。堕落于水中,魂魄随流浪,作鬼属河神,长有萍泊忧”
解读:
人死后魂魄上天或下地狱或投胎。人死后,带走魂魄的河神就是水神黑无常。

《佛说灌顶梵天神策经》:“三魂及七魄,系缚在空山,恍惚既不定,终当堕深渊。”
解读:
可见佛教也是认为有三魂七魄的。魂魄不合一即魂魄不定,其魂被阳艮山之灵所控制,即被意根所控制,必然堕落在生死轮回中。空山即内为空的艮山之灵。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魂神命精,自然入趣,受形寄胎,当独值向,相从共生,转相报偿,当相还复,殃恶讁罚,众事未尽,终不得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
《大宝积经》卷110:“如是此识得恶果报,不净意或生贫贱家、或生下劣家、或生恶鬼。”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若亡者魂识已入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者。咒土沾骨便得解脱。即舍恶趣而得生天。”
《修行本起经》降魔品第七:“一切三界,皆分别知。见人魂神,各自随行。生五道中或堕地狱。成堕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
解读:
“魂神”就是魂,先天之精就是命,就是道。这里的“识”即识心,即神识或识神,也称魂识,即识阴,也称魂识或魂神。佛教也认为投胎轮回者即人的魂。投胎时先有父母之精交合,然后魂魄入胎中,魂中有意根,实受意根摄持,众生之意根为土灵,受地母观音支配,故观音菩萨为送子观音。

《楞严经》卷第九:“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大楼炭经》灾变品第十二:“佛言。天地共遭水灾变时。天下人施行皆为众善。好喜为道德。死后精神魂魄。皆上第十六天上为天人。”
解读:
可见心包含魂、魄、意、志、精、神,这与道教完全相同。且精魄相随则入胎,精魄分离即死亡。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王闻此言。屹然无声。失其精魄。若丧四体。举宫内外。皆亦如是。”
解读:
佛教也认为魄从精,魄镇形,故失去精魄时,四体就不会动了。魄精分离人必然会死,精亡则魄散,魄离则精亡。没有魄的人就没有见、闻、觉知的能力了,没有行动能力了,心脏也不会跳动了,魂也跟随魄离体。

《楞严经》卷二:“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云何菩萨不疲厌愿。谓诸菩萨虽见有情志,性顽愚又难调伏。于此有情终不疲厌。”
解读:
有意根的魂主思虑和惊恐之情志。有情众生就是有魂和意根的众生。

《四愿经》:“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护其意者。皆放心恣意。淫于五乐。贪利疾妒。忿怒斗诤。不信道德。至于身死寿尽。魂神去矣。三者相追逐。不得相离。譬如雀飞。意随其两翅。意为身神。两翅为魂魄。人不能守护其意。皆从恶念所为。杀盗贪淫以生时所为罪。死入太山地狱中。为饥饿鬼。罪竟乃出为畜生。当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快意故。入三恶道。”
解读:
魂、魄、意三者相随。魄控制身体的行为和起见性、闻性等真心作用,意生念头,魂起识别。恶念和善念皆由意根所生,意本身不分别善恶,因为魂的识别介入而成善恶分别之心,即意识,即妄想心,即分别心。妄想心包含意,故说“放心恣意”,即任意妄为,即任其胡思乱想,即心不控制意。

《佛说梵志阿颰经》:“能制意志。无复贪欲。便断生死忧哭之道。”
《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师立愿品第十六:“集不善根粗犷乐恶。刚强倒见不摄意志。我当为彼八万四千心行乱意众生。广说八万四千部法。”
解读:
贪欲和七情皆由意根所生,制意即不起念头,制志即不乱思维和不生贪欲。能制意志者即能制服意根者,即行阴尽,即没有生死轮回和七情六欲。修道就是制意志,制意志即心不乱思维和心不贪欲,无贪欲则无七情。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舌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何等为六情。谓眼合色、耳受声、鼻向香、口欲味、细滑为身、衰意为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
解读:
佛教有六情之说,一般指六根,因为六根含六情。细分则有内六情和外六情之说,内六情即眼、耳、鼻、舌、身、心(意)六根。外六情即色、声、香、味、细滑(触)、邪念(意),外六情也称六尘。六根和六尘皆是因为有意根才存在,意根主情,故称六情。无情者见六根和六尘皆为幻相。因为无情者即是性。
“衰意为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意根即阿赖耶识之种子,意含痴,含无明,因意而有三界,意生万物和众生,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万法,种子藏无明和烦恼。衰意即妄意,即艮阴灵,即己土。
在《西游记》中分别称六尘为六贼,其名分别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

《大宝积经》卷109:“我当为汝说神识去来移灭,跋陀罗波梨(弟子名),犹如风大,虽无形色不可睹见,然由因缘而现形色。现形色者,其义云何?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崖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手足目等亦复如是不可得见,于诸色上增益胜处或黑或白。跋陀罗波梨,如是,如是,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而现色,此识界亦复然……如是此识微细,无定色……如是,如是,此识先成就身体,身体成就已,其神识无处可住,亦不离神识有身。”
解读:
神识即魂识(其实包括魄的功用),无形无色,不可得见,魂动如风,魂与光合时显现,犹如风吹火动或风吹灰尘飘扬而见风的存在,其实风并非灰尘和火。魂犹如虚空,非色身,亦不住于色身,但色身因魂而有,有魂入胎才能生色身。心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故魂亦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
我们说魂藏肝,只是比喻魂随木灵,并非魂真的就藏在肝脏里面,当然魂和肝还是有相互影响的。同理,魄、意、心、志亦然。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之耳。”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比丘以得道。能知死人魂神所趣向。”
解读:
唯有得道之人才能知道人死后其魂神的轮回去向,得道之人即大乘初地及以上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及以上。

《大宝积经》卷109:“此身因识有受,有取有识,有诸行思念,成就身体,……此神识所移至处,受想法界相随不离……此识亦复如是,舍身已,取善及恶及取法界”
解读:
色身和受、想、行(思念)、识皆因为神识而有,即因为魂而有。受想法界相随即是意根相随,有魂才有意根。魂属于阿赖耶识,意根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魂就是孙猴子,意根就是孙悟空那个变不了的猴子尾巴。

《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卷第六:“阿难又问佛言。若人命终送着山野造立坟塔。是人精魂在中与不。佛言阿难是人精魂亦在亦不在。阿难又问云何亦在亦不在。佛言阿难其魂在者。若人生时不种善根。不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故言在。阿难又言不在云何。佛言阿难魂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三十三天在中受福。或生人间豪姓之家。封受自然随意所生。又言不在或其前生在世之时。杀生祷祀不信真正。邪命自活谄伪欺人。堕在饿鬼畜生之中。备受众苦经历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
解读:
如果生前无恶无善,人死后魂不投生他趣,魂就一直留在在冢塔中。

《佛说四十二章经》:“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
《佛说方等泥洹经》:“佛告诸比丘:‘此十人者,已断自然魂神,上生十八天上,到不还地,不复来下受世间法’”
解读:
完全断掉自然魂神,那么就是小乘阿罗汉果或大乘的八地菩萨(即不还地)及以上菩萨。此时因为魂魄已经合一,故无自然魂神。十八天即色界第十八层天,即色究竟天,有些经典称之为十九天。修道者在此处成就报身佛。而得阿那含果者死时,魂魄先分离,到十九天后再魂魄合一为金丹法身,成为阿罗汉。

小说中的运用:
《红楼梦》第五回:
“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解读:
香神和女春神警幻仙姑就是观世音菩萨,掌管人间一切情。因为众生之意根受地母观世音菩萨的控制。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鸳鸯道:“你明明是蓉大奶奶,怎么说不是呢?”那人道:“这也有个缘故,待我告诉你,你自然明白了。我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情月债,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该当悬梁自尽的。因我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所以太虚幻境’痴情’一司,竟自无人掌管。今警幻仙子已经将你补入,替我掌管此司,所以命我来引你前去的。“鸳鸯的魂道:“我是个最无情的,怎么算我是个有情的人呢?”那人道:“你还不知道呢,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欲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鸳鸯的魂听了,点头会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解读:
秦可卿谐音即情可亲,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即警幻仙子的分管情的分身,为阴土之灵,故为女人身。情实为意土里面的兑阴灵所发出,故说“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

《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长老没计奈何,也带了几分不是,趋步上桥。又走了几步,只见那茅屋里面有一座木香亭子,亭子下又有三个女子在那里踢气球哩。”
解读:
七情就是《西游记》中住在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知者智也,思维也,意也,蛛者摩尼珠也,兑阴灵也,光分七色,故有七个蜘蛛精,其师兄为住在黄花观里的百眼魔君蜈蚣精,就是花神地母千眼观音的魔王身。
蜘蛛精在“踢气球”,即象征意土里面有先天一气之兑阴灵。在《水浒传》中魔王高俅也踢气球(蹴鞠),林冲因为生了七情之怒打了高衙内而被高俅所害。

1.24章 道教和基督教之魂、魄、心、意、志、情

一、魂和魄
《《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尔雅•释天篇》“北极谓之北辰”作注时说:“天皇,北辰耀魄宝,又云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
《道德经》:“载營魄抱一,能无离乎?”
解读:
太一帝君即雷祖,即昊天上帝,即玉帝,也称泥丸君。土中生识神,识神即魂神,即魂,即兑阳灵。无英为肝木,魂藏于肝,白元为肺金,魄藏于肺。桃孩即西王母的蟠桃,代表水中精,故称精根。
先天一炁一分为二即人之魂和魄,在《道德经》把摄持离火之灵的魂称作營,營者谋求也,凡心也,妄想心也。“营魄抱一”就是魂魄合一,即合一为先天一炁之金丹,称之为返源。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魄”
解读:
太一神分身出天魂和地魄,故魂魄跟随太一神。如同东王公和西王母跟随元始天尊,如同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跟随阿弥陀佛。众生之魂魄皆是东王公和西王母之阴阳金灵的低级分身。

《还丹众仙论》曰:“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炁。”
解读:
太白金星者即泥丸君,即太一神,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为金灵,化为月之魄,即月中蟾蜍。因为先天一炁之金灵藏于土中,故“合土星之炁”,泥者土也。

《太阴皇君诰》:“至心皈命礼。广寒至圣,紫光上真。主北极之阴阙,掌人生之魄体。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解读:
斗母就是月神,即太阴皇君。斗就是月之魄,水就是月之精。魄藏于水中,精为藏于水中之先天一炁,魄和精的本质是一样,魄为高度浓缩的精和先天一炁。

《晋书•天文志》:“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解读:
勾陈天皇大帝为艮土之灵,就是雷祖,艮土里面藏离火之灵和先天一炁法身佛,故称天皇大帝为耀魄宝。

《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
《类经•脏象类》:“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
《参同契》:“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解读:
先天一炁一分为二化为魂和魄。魂为兑阳灵,即阳一,即阳先天一炁,即阳神。而此时的魄即称为阴一,即阴先天一炁,也可依旧称先天一炁,即阴神。阴神和阳神是魂魄相对而言的,但针对肾水而言,魂和魄皆是阳神。

《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解读:
人在地上观测天而言,天动而地静,故主动之魂归于天,即归于乾金,魂为阳金之灵。而主静之魄归于地,即归于坤,即归于艮土中,魄为土中阴金之灵。
在《西游记》第七回中,如来佛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然后众神在天庭开宴会庆祝,如来为之取名为“安天大会”,即把天魂放在艮山之灵里面就是“安天”,而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也是安天,即天帝归位,而妖魔退位。

《类经•脏象类》: “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类经•脏象类》:“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黄庭经》:“魄为一身阴神之首领,魂为一身阳神之首领。魄之为炁,主一身有形之知觉也。魂之为炁,主一身无形之知觉也。故七阴(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之知觉,魄统之;三奇(精、气、神)之知觉,魂统之。魄主乎下,魂主乎上。”
解读:
梦中的自己就是魂,为兑阳灵,故好动。而人之自性就是魄,见性、闻性、嗅性都是魄之功能。魂和魄都是属于炁,魂属于兑阳灵之炁,魄属于兑阴灵之炁。魄在艮土之灵里面,故魄能用艮土控制龙,龙主动,故魄控制人的身体行动。

《太上老君内观经》:“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
解读:
魂主动,以保养身体。魄主静,以控制和支配形体的运动。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
《云笈七签》云:“其第一魄名屍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
解读:
三魂也称天魂、地魂和人魂(命魂),天魂胎光即阿赖耶识之兑阳灵,地魂爽灵即有种子的阿赖耶识,人魂幽精即人的意识。
魄能分身为七魄,分别称为:一魄为屍狗(天冲),二魄为伏矢(灵慧),三魄为雀阴(气),四魄为吞贼(力),五魄为非毒(中枢),六魄为除秽(精),七魄为臭肺(英)。

《希伯来书》 4:12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帖撒罗尼迦前书》 5:23 愿赐平安的 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创世记》 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解读:
这里的“灵”就是土中先天一炁,一炁分阴阳后,灵即化为魄。魂和魄是可以被神分开的。

《西游记》第三回:“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八戒道:‘我分明看见他被妖精一口吞了。想是日辰不好,那猴子来显魂哩。’”
解读:
可见孙悟空就是魂,石头里出来的孙猴子为雄性,在十二地支中申为猴,为阳金。1+3+5=3+4+2=9,九为金,故魂为阳金之灵。

《西游记》第三回 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他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飖五色霞光现。
解读:
金箍棒的形状为“一”,代表先天一炁,为阳灵,故称之为阳灵棒。金箍棒之两个金箍分别代表魂和魄,大海中能放出光的如意金箍棒就是魂魄合一的先天一炁之法身,功德圆满后就是法身佛,即地藏菩萨的如意珠。法身佛为水中金,能使水不起波浪,故龙王称金箍棒为“定海神针”,也称“神珍”,就是神之珍珠,即佛教之摩尼珠,即金丹。耳通肾为水,故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先天一炁法身佛能摄持花神凤凰之巽灵和震龙,故说“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1+3+5=3+4+2=9,九为金,故“一万三千五百斤”象征金灵,即先天一炁。“一万三千五百斤”又与人一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相对应,呼吸为气,肺主呼吸,故金箍棒代表先天一炁。
在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李莫愁有冰魄银针,小龙女有玉蜂针,这就是只生水时的金箍棒即魄。

二、意和志
《类经•脏象类》:“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
解读:
心中杂乱的念头就是意,心动即是念头,即是想,即出于意,故称意想。忆的繁体字为憶,由“心意”组合而成,故心之记忆属于意。意由“心音”组合而成,故意者心音也,意动即有心音产生,即我们默念或起念头之时的内在之音。

《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
《类经•脏象类》:“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解读:
有定向而不动的意就是志,即把念头定在某处或某事,如说“我意已决,立志学医”, 故说意志。

《灵枢•本神篇》:“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解读:
因为志而有心的变化就是思,即有搜寻目标的心就是思维,可见意也包括思维,故说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金丹四百字•序》:“眼不视而魂在肝, 耳不闻而精在肾, 舌不声而神在心, 鼻不嗅而魄在肺, 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难经•三十四难》(战国):“脾主思,故藏意与智”。
解读:
脾藏意,脾为土,故土之灵为意,意善思维和记忆,称为智。

《金丹四百字•序》(紫阳真人著):“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金丹四百字解》(刘一明著):“真意主宰万事,统摄精神,护持性命,镇守中宫,与土同功,故以真土名之;因其内藏生机,又名中黄;因其无物不包,又名黄庭;因其动静如一,又名刀圭;因其能调阴阳,又名黄婆;”
《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中和集》云:“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为之主宰,意无偶,自是一家也。”
《七言》(吕岩著):“麒麟意合乾坤地,獬豸机关日月东”
解读:
意就是土之灵,土为中,戊己两土合一也称麒麟,为乾之阴土和坤之阳土合一土。真意为戊土,为阳土,即水中土,即盛月精之水的观音净瓶,即流沙河的沙僧,也称黄婆。
妄意为己土,为阴土,即大势至菩萨盛日光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装金丹的紫金红葫芦,魂为阳木中的阳金,故往往将魂当作木,而魂实非木,而指木中所藏之金。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解读:
以深谋远虑之思而处理事物称为智,可见智是意之功能。智者“日知”也,日为光,日光从己土中出,故智和思属于己土(阴土)的功能。

三、情志
《太上老君内观经》:“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解读:
一个说“脾藏意,肾藏志”,另一个说“精在肾,志在脾”, 故既可在肾,亦可在脾。脾为土,故志为土,而肾为水,肾藏志,故志主要为水中阳土的功能。

《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解读:
志意皆为土灵的功能,能收摄人之魂魄,且能生喜怒之情,情出自土,为意的一部分,故称为情志。七情就是《西游记》中从盘丝洞进入濯垢泉的七个蜘蛛精。阳土化情就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阴土化情就是秦钟,所以秦可卿后来作了警幻仙子(西王母)的钟情首座,主管是风情月债。情取谐音就是秦。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类经•九卷》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情志内伤,虽各有所属,但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解读:
古代中医学上情志分为五种,即喜、怒、思、忧、恐。土生出五情,此五情分布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情志影响五脏之炁的运行,故能致人生病。五情延伸为七情就是喜、怒、思、忧、悲、恐、惊。其中思属于阴土的功能,而其它属于阳土的功能。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解读:
从儒教而言其七情分别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喜、怒、哀、惧属于阳土的功能。儒教将中医上五情中的“思”换成了“爱欲恶”, 这样更加直接体现其情的方面。爱恶欲也简称爱欲或贪爱。一者思善思恶就有爱欲恶,二者这一世有爱欲,才有下一世的行阴,即才有意根,才有思,所以爱欲生思,思生爱欲。有爱欲才会有其它六情生来,所以说爱欲生七情。爱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称为六欲。

四、心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解读:
两精就是阴阳,神就是神识,即阿赖耶识,即心。随心往来者就是魂,所以阿赖耶识也称魂识,精在水中,并精出入的魄就是水里面的魄。任物即认物,即识物,能够认识物的就是心。这里的心指阿赖耶识转化出来的分别心,即识心。

《太上老君内观经》:“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类经•脏象类》:“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兼)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解读:
阿赖耶识就是神,化为六识身,即化为识心,此心有燥火,故说心为火。神分阴阳就分出阳神之魂、阴神之魄和意志。

《太上老君内观经》:“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太上老君内观经》: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因卮也。明从火起,火自炷发。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解读:
卮者古代盛酒的器皿也,但有油灯的卮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即沙僧掌管的琉璃盏,即阴土之灵或者没有分阴阳时的土灵。炷者灯芯也,即阴阳木龙。卮里面的油即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即金灵。可见心虽然为火,但是内含土、木和金之灵。火与金完全一体,就是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所以称火或金为心皆可,但本质上以金为真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炁之神为魂也。
《国语•晋语》:“魄,意之精也。”
解读:
精爽即精神,可见心包含魂和魄,即包含兑阳灵和兑阴灵。魄代表精,也称灵,魂代表神。真正的心其实就是魂魄,真意戊土里面的兑阴灵就是魄。

《约翰一书》 1:5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约翰福音》 9: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申命记》 4:32 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来,从天这边到天那边,曾有何民听见神在火中说话的声音,像你听见还能存活呢,
《诗篇》 104:4 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解读:
神不可见,神在光里面,所以说神就是光,神以火焰为仆役,就是太上老君骑青牛。火光是神的七灵之一,所以也可以说火光就是神。

《西游记》第十四回:“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解读:
无体无相的法身佛藏在光里面,以光的形式显现。

《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君曰:“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
《道德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父善游》(先秦吕不韦):“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孔子家语》之《本命解第二十六》:“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
解读:
“命”由道所化分,命即是道。人人皆有道,故人人皆有命,命即是先天之精,精出水化为气。与“一”(气)形貌一致者(即性质相同者)即是“性”,即本性,即自性,即佛性。“一”分阴阳而生万物。

《青华秘文》张伯端说:“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行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
解读:
无为的心就是元神,就是真心,即金丹心;有为的心就是欲望心,即识心。在道家的金丹文化中,又常用神代表火,又用心代表神和火,以神为心火。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解读:
可见藏在艮山之灵里面的猿猴就是真心,就是一,为兑金之灵。当真心出艮山之灵后变成神识,就是心,此心被意所迷惑,跟着意乱跑就变成了分别心,称为识心,即六识身。

《西游记》第四十四会:“诗曰: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孙大圣驮着妖魔,心中埋怨唐僧,不知艰苦”
《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解读:
这里的“心君”即有火眼金睛的真心之孙悟空,木母就是猪八戒,即内无光明的亥水,故为痴。意马就是带着土灵的白龙马,阴土灵生爱欲心,而土灵里面分出的黄婆沙僧为阳土,为生真意的戊土,为生情者,故忧焦。

《西游记》 第八回:“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西游记》第十九回: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情和性定诸缘合,月满金华是伐毛。
解读:
孙悟空为心,本源为性,意生情。

《西游记》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原文:“行者道:‘师父放心莫虑,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归正求真,使出荡怪降妖之法,怕甚么虎狼妖兽!’”
解读:
心一动阿赖耶识就化为分别心,故说神昏。猪八戒带有魂和妄意,故生了爱欲。沙僧为真意,生了情,孙悟空代表性。故说“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如来以和为尚,赐他(托塔天王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
解读:
妄意己土归真化为如意黄金宝塔。

1.23章 灵、鬼、魂、魄、意和情

一、灵字的奥秘

灵(靈)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灵”由“山冫(水)口口”组合而成;从金文看由“雨口口口”或“雨口口口示” 组合而成;从篆文看,由“雨口口口王”或“雨口口口巫” 组合而成。可见,“灵”为山、为口、为水、为巫、为示、为王。其中“口、示、巫、王”都代表先天一炁,即山里面的兑金灵。元始的“灵”即山灵、水灵和兑灵(或乾灵),其中兑灵藏于山里水中。水从艮山中出来即化为雨,即水从观音净瓶中出来化为雨。

王的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如下:

解读:
从“王”的甲骨文看,由“大一”组成,大一者道也,先天一炁也,道上帝就是万王之王。从金文看,就是一个“一”字与一个“土”合一而成,表示土中先天一炁为王。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且说哪吒魂无所依,魄无所倚,他原是宝贝化现,借了精血,故有魂魄。”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
解读:
灵魂即魂魄,灵即魄,魄即圣灵,即阴先天一炁或者称先天一炁。

二、鬼字的奥秘

鬼的文字演化如下: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解读:
“鬼”由“田人”或“田儿”组合而成,表示“人”入“田”为鬼,田为土,“人”入田土即入墓地,即表示死了,也就是变成“鬼”了。管理地狱阴司者为田祖神农炎帝,凡是死后归田祖所管者即为鬼。鬼为土灵,故住旷野山林。人死后,兑阳灵之魂入土灵中,但魄没有生水,故鬼缺水。
《马太福音》 12:43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三、魂字的秘密

魂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魂”由“云鬼”组合而成,人间的“云”有随风飘动的特征,如同兑阳灵,故魂为主动之兑阳灵,即阳一之炁,但是还带者阴土之灵,故为“云鬼”

四、魄字的奥秘

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白”由“入口”或“宀口”组合而成,“入”和“宀”为艮土之灵,“口”为兑金灵,而在篆文中上面有个“丨”,而“丨”为土,“丨”下有个“洞”,洞中有个“一”。可见“白”就是土里面的先天一炁或说阴一炁,故为“白鬼”

魄的文字演化

解读:
“魄”由“白鬼”组成,白鬼即是五鬼之首的法身佛太白金星,即土里面的兑阴灵,故主静。有兑阳灵的太阳为金色,而有兑阴灵的月亮为银白色。

五、情和志的奥秘

情的文字演化如下:

《西游记》第五回:“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葫芦里面长生术(金丹),胸内玄机隐六韬。跨虎登山随地走,三山五岳任逍遥。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金丹)。”
解读:
情由“心生丹”组合而成,“情”为丹所生之心,即意根所生之心,意根里面有丹,所以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紫金红葫芦里面的带火金丹。在《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的葫芦里有火中金丹(道教称金莲)。申公豹就是有兑阳灵(申)的豹子,雄豹子就是阳木之灵。葫芦分阴阳,阴葫芦为装火的阴土之灵,阳葫芦为装酒水的阳土之灵。

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志”由“止心”组合而成,“止”为艮土,可见“志”为土中真心,阴土中的真心生志,即意根生志。意根先生志,然后因为有志,故由志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