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章 佛教快速消无量劫一切重罪之方法

《禅秘要法经》:“佛灭度后佛不现前,诸四部众,有业障者,若系念时,境界不现在前。如是一切烦恼及一切罪,犯突及罗乃至重罪,欲忏悔者,当云何灭是诸罪?若复有人杀生邪见,欲修正念,当云何灭是诸罪恶?”
解读:
有业障者念佛或观想时无境界产生,这是因为有重罪,所以修道参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消罪。消罪业之法有很多,密宗有念咒之法,显宗有念佛和念经之法,但这些消罪之法都比较缓慢。

《大般涅槃经》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之一:“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名为破戒。纯陀复问,如是破戒可拔济不?答言,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拔济,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期怪哉造斯苦业,其心悔改,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经典者我当咨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为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闇冥,是大般涅槃经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经说,护正法得大果报,拔济破戒”
解读:
可见快速除罪之法极其简单: 第一,恐怖自责,真心悔改。 第二,护持正法,帮助建立正法,供养护法者。 第三,宣传大乘正法。 第四,读诵大般涅槃经。如此,不仅能够消除无量劫中所造的一切罪业,还能得到大的果报以至于脱离六道轮回,到达永生彼岸。

小说《西游记》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众官上前道:‘神僧长老,适才说双鸟失群之证,何也?’行者笑道:‘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雌不能见雄,雄不能见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这不是双鸟失群也?’”
小说《西游记》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那时节,我跨着这犼,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你来救治王患,我特来收妖邪也。”
解读:
双鸟即人的魂兑阳灵和人之魄兑阴灵,小说中用皇帝的正宫皇后金圣宫来象征魄,有罪之人魂魄不能合一,故不能成丹,所以修道者首先就是要消罪。

4.29章 宗教关于神审判众生的秘密

很多修学佛道者知道有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但是却不明白是神在执行因果报应,还以为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我们可以从经书里找到依据。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法王之使,引其神识将至王所。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善恶之业,悉皆记录授与彼王,王即依法问其所作,随彼罪福而处断之。是时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诸佛,种种庄严如法供养,而彼神识或经七日、或二七日,乃至七七日,如从梦觉复本精神,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报不虚,乃至命难亦不造恶。是故净信男子、女人,皆应受持七佛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一:“唯一切智菩萨境界,非诸声闻之所能知。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
《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譬如世人初始生时。则有二天。同时而生。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彼天与人。恒相随逐。天常见人。人不见天。”
解读:
从以上可以得知人一出生就有同生神和同名神跟随以记录人之善恶和一切行为。其中同生神为女,即观世音菩萨的低级分身,为人之魄。同名神为男,即大势至菩萨的低级分身,为人之魂。

《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
《东厨司命灯仪》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
《敬灶全书》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解读:
民间传说,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两个神就是白无常和黑无常,即有光明瓶(善罐)的大势至和有净瓶(恶罐)的观世音菩萨,而神农炎帝就是两者合一的灶神,即酆都北阴大帝,即地藏菩萨,负责审判众生。

《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第十二迦叶菩萨品之一:“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有少善根如毛发许,终不记彼断绝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以其宣说无因无果、无有作业,尔乃记彼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有善知识以手挠之,若得首发便欲拔出,久求不得,尔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济,终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发许,是故不得拔其地狱。”
《大般涅槃经》:“尔时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大般涅槃经》:“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坠阿鼻地狱?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我欲坏彼恶邪心故,记彼善星以放逸故坠于地狱”
《大般涅槃经》:“若佛记当坠地狱,若不坠者无有是处”
解读:
在《大般涅槃经》里,有世尊释迦牟尼审判善星比丘的案例。善星比丘跟随释迦牟尼二十年,初期读诵十二部经,虽然不能解经中一偈一句,但依然获得四禅境界。由于善星比丘后来亲近恶知识,退失四禅,并且心生恶邪见,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又说无因无果,还常破坏世尊释迦牟尼传法,造谣生事,诽谤如来,所以世尊将善星比丘下到地狱。
这里的“记”就是审判,判决和决定的意思,可见佛能审判众生。在《大般涅槃经》世尊如来把善星比丘当作破坏正法,不信神佛的一阐提案例来教育后人。

《历代志上》 16:33 那时,林中的树木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欢呼,因为他来要审判全地。
《诗篇》 7:11 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 神。
《撒母耳记上》 24:15 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并且鉴察,为我伸冤,救我脱离你的手。”
《撒母耳记上》 2:6 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
解读:
上帝是审判者,审判人们。众生的死活都是由上帝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然规律决定,但是会以自然规律的形式显示出来。

4.28章 低、中、高三种获得智德资粮之法

很多佛道修行之士,虽然终身致力于修道以获得智慧,但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没有什么结果,这其中有三大原因如下:
第一,罪业没有消除,无法进入三摩地等境界。
第二,没有善知识指导,没有正确理解经文,导致修行之法不正确。
第三,智德资粮不足。

什么是智德资粮呢?就是能使智慧增长的功德,没有功德就不可能从佛上帝那里获得智慧,再修也不能解脱生死。
那么如何有效获得智德资粮呢?对于初学者而言有如下四种方法(参看《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般若波罗密多品十一之三):
1.书写阅读佛教了义经典,布施笔墨纸张或其他物品助别人书写佛教了义经典。
2.恭请善知识为大众说法。
3.供养、恭敬、赞颂、称扬说法的善知识。
4.于说法师处学习修行正法,没有谄曲心,唯有喜悦赞叹。

这四种方法不仅是初学者应该奉行的,也是一切佛子所应该奉行的,这四种方法对于初学佛法者比较容易做。

《阿毗达磨论》:“菩萨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足,以伽陀七日七夜叹佛功德,便超九劫。”
解读:
释迦牟尼因为七日七夜叹佛功德而提前九劫成佛,可见赞叹诸佛能获得巨大功德。

《大般若经》:“诸菩萨摩诃萨非离神通波罗密多,有能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是故神通波罗密多是菩萨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依此道求趣无上正等菩提”。
解读:
如果有神通就可以分身无数到无数佛土去供养诸佛,去传法庄严佛土。如果没有神通,靠肉体去积累功德那就太慢太慢了,有很多人说修道不需要神通,这是不懂佛法的人所说的。没有神通是无法广传正法的,你既不知道别人的善根宿命,也不知道别人的修行障碍所在,不知道别人最适合修什么,如何传法呢?针对不同的人要传不同的法。

在《大宝积经》中世尊还讲了四种极速增长智德资粮的方法。
《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般若波罗密多品十一之三:“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积集无量智德资粮,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巧能守护说法者身,二者巧能守护所有众善,三者巧能守护其所止处,四者巧能守护彼说法者所有徒众。”
《大般若经》:“是菩萨摩诃萨常作是念,我宁舍亲友,珍财及自身命,终不舍弃诸佛正法。”
解读:
这四种方法的本质就是:护持传正法者、护持修正法者、护持正法基地和护持信仰正法者得无量功德,如果为此舍命则功德更大。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如我往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如是无量功德。皆由供养如来正法。
解读:
释迦牟尼曾为佛法中的半偈而舍去生命,所获功德相当于十二劫的修持所得。可见为法舍命功德巨大。

4.27章 佛教眷属成就

《大宝积经》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二:“初地施杂众烦恼,二地戒,三地闻,四地定,五地持,六地通,七地说法,八地眷属成就。”
解读:
八地菩萨必须要有眷属成就。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神足品第十二:
“所以眷属成就者何。皆由舍弃憍慢自大。或时在于大众之中。其声流利若如梵音。使三部众获其志愿。趣使引入无为究竟之地而灭度之。亦如大龙兴无盖云。雨于三千大千世界。百谷草木普蒙其润随时滋长。菩萨大士亦复如是。畅一音声以八解脱法味之水布道法教。使三千世普蒙其度。”
解读:
菩萨眷属成就即要普渡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有很多跟随他而走上解脱之路的徒弟,修菩萨道者如果不普渡众生,没有足够的徒弟,是不能成佛的。

4.26章 释迦摩尼佛的玉女宝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等法品第三十九::“若转轮圣王出现世时,自然有此玉女宝现,颜貌端正,面如桃华色,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体性柔和,不行卒暴,口气作忧钵华香,身作栴檀香;恒侍从圣王左右,不失时节。”
解读:
转轮圣王都有个玉女宝,玉女宝体有香气,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女宝就是身体有香气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宝钗就是林黛玉的心,薛取谐音就是雪,即水。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三:
彼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妙德树须弥山。于八十王都。最为殊胜。彼有王。名一切宝主。有六万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端正勇健摧伏怨敌。其王太子名增上功德主……时有母人。名曰善现。将一童女。名离垢妙德。端严姝妙修短得所…… 母报女曰。勿作此言。所以者何。今此太子。悉已具足转轮王相。必为圣主。有玉女宝。……时彼园外有一道场。名法云光。有胜日光如来应供等正觉。出兴于世。
时彼女母。说偈白言
唯愿太子听,此女从生来,乃至今长成,一切诸因缘
太子所生日,女从莲华生,其目净修广,肢节悉具足
我曾于春月,游观娑罗园,睹见诸卉木,种种华荣茂
同游八百女,容仪悉端严,皆已具足知,诸巧技能法
彼园有浴池,名曰众庄严,我于池岸坐,采女众围绕
时彼浴池中,千叶莲华生,宝叶琉璃茎,阎浮檀金台
众妙宝香须,普放净光明,遍照阎浮提,犹若日初出
时见此玉女,从彼莲华生,睹者皆念言,此则善业报
目发绀青色,其身如紫金,众宝以庄严,观者心无厌
离垢净无秽,肢节悉具足,犹如真金像,安处宝莲华
毛孔栴檀香,普熏于一切,口出莲华香,演妙梵音声
此是玉女宝,世间所希有,身相悉具足,种种妙庄严
一切诸技术,世间言论法,究竟悉缕练,愿为哀纳受
此是玉女宝,身分悉圆满,功德具庄严,宿行之所得
善知众生病,起患之所由,又知对治法,除灭众疑惑
一切阎浮提,众生语言法 种种妓乐音,无不善通达
此女修功德,远离女人法,能转众生心,唯愿哀纳受
舍离嫉妒心,不醉于五欲,不起嗔恚心,修习忍智慧
精进持净戒,能辨一切事,专求诸功德,太子愿纳受
……
尔时太子答言。善女。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无量劫行菩萨行。积集一切功德智慧。净修一切诸波罗蜜。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汝于尔时。莫作障碍坏我道心。
……尔时太子。闻彼如来出兴于世。心大欢喜踊跃无量。欲见彼佛……时彼太子。与此女俱。并一万采女。出香芽园。各乘宝车。往诣道场……各持五百众妙宝华。供散彼佛。为彼如来兴立五百众香楼阁杂宝严饰。时彼如来为说普门灯明修多罗。闻说经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时彼如来。为说普门灯明修多罗……时彼玉女。于诸法中。得不可坏寂静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尔时太子。月十五日王得道时。于其正殿采女围绕。七宝自至。一金轮宝。名胜自在。二象宝。名曰青山。三绀马宝。名勇疾风。四神珠宝。名光藏云。五主藏臣宝。名曰大财。六玉女宝。名净妙德。七主兵臣宝。名离垢眼。得是七宝。于阎浮提作转轮王。时有千子”
解读:
善现的女儿离垢妙德(净妙德)为莲花化生的玉女宝,在与王太子增上功德主一起去见胜日如来以前为七地女菩萨。王太子答应娶她,并与之一起去拜胜日如来时,离垢妙德当场获得八地菩萨不退转地果位。玉女宝其实就是王太子含有真心(魄)的阴木之灵,此阴木之灵本来藏在王太子的阴艮灵中,以魄为其真心,故“太子所生日,女从莲华生”,因为人之魂魄总是同时出生的。当王太子魂魄合一证得无生法忍之境界时,艮灵中阴木之灵莲花仙子就出来了。在胜日如来的加持下,王太子和玉女宝永世相随,两者合一永相随得八地菩萨之不退转果位。可见要证到无生法忍时才能见到自己的玉女宝。
此玉女宝有大神通和大智慧,知一切语言(圣经称方言),精通音乐,能知道众生贪、嗔、痴等病,能改变众生之心,所以八地菩萨下凡人间,其魂要与玉女宝之真心合一才有大神通、大智慧和大辩才,才能普渡众生。八地菩萨之玉女宝为妙音菩萨之低级分身,称为妙音菩萨之女儿。魄为真心,为净眼,故称玉女宝为离垢妙德或净妙德。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时见此玉女,从彼莲华生,其身甚清净,肢分皆圆满。
此是人间宝,从于净业生,宿因无失坏,今受此果报。
绀发青莲眼,梵声金色光,华鬘众宝髻,清净无诸垢。
肢节悉具足,其身无缺减,譬如真金像,安处宝华中。
毛孔栴檀香,普熏于一切;口出青莲香,常演梵音声。
此女所住处,常有天音乐;不应下劣人,而当如是偶。
解读:
在这里称王太子增上功德主为威德主,称瞿夷为瞿波,称离垢妙德为青莲化生的妙德童女。其它故事情节内容是基本与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三一样。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三:
“尔时瞿夷。承佛神力。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有王名智山……彼王有太子,名曰善光明……尔时有长者,曰欢喜幢,我为长者女,名曰随顺光……虽以染爱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经三恶道,常于天人中,尊贵王家生,恒见善光明,妙相庄严身。于后所过劫,二百有五十,善现女家生,名离垢妙德。我见胜自在……发起供养心,不惜身寿命,随其所施与,时与太子俱,觐佛胜日光,欢喜心无量,发起菩提心’”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三:
“……尔时太子增上功德主。岂异人乎。今释迦牟尼佛是也……尔时女母善现者。今我母善目是也。……尔时离垢妙德宝女。共增上功德主转轮王。四事供养胜日光佛者。我身是也……彼一劫中。如是次第。六十百千亿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悉亲近恭敬供养。其最后佛。名广解脱光。于彼佛所得净智眼。佛子。尔时彼佛初成正觉。入城教化。我时为王夫人。与彼大王恭敬供养。”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佛子,其妙德女与威德主转轮圣王以四事供养胜日身如来者,我身是也。彼佛灭后,其世界中,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皆与王承事供养。”
《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今此佛母摩耶夫人。得幻智光明无碍解脱。于其身中。含藏出生过去未来一切诸佛。今于此界。生佛世尊。毗卢遮那如来者是。时具足艳吉祥女母善现者。岂异人乎。即今我母执杖释种善目夫人是也。”
解读:
善光明为王太子增上功德主的前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而随顺光就是玉女宝离垢妙德的前世,也是如今善财童子所见之瞿夷的前世。离垢妙德也称具足艳吉祥女。其母亲善现就是释迦牟尼时期的瞿夷之母亲,即执杖释种善目夫人。善现夫人就是佛母妙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随顺光变成离垢妙德出生在善现家就是出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故为莲花身,为七地女菩萨,实为善光明之魄和阴木之灵,随同善光明累劫修行,故她能恒见善光明,且总是与其同日生。
当随顺光转世为王太子增上功德主时,其魂魄已合一证到无生法忍,此时阴木之灵就化为莲花仙子出来了,在如来佛的加持下,增上功德主的阳木之灵与其玉女宝阴木之灵结合(结婚)而成就永不退转的八地菩萨果位。在证无生法忍之前,阴木之灵隐而不显,无法看见。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瞿夷啼哭。自投殿下曰。我望太子。如渴欲饮。汝今与马返独空归。前抱马颈。问太子所在。车匿曰:“太子上白大王及谢舍妻,今求无为大道,勿以我为忧”。瞿夷啼哭曰。一何薄命。生亡我所天。为在何许。当那求之。抚马背曰。太子乘汝出。汝何独来归。举国人民。莫不歔欷。王悲噢咿。涕泣交流。谓瞿夷曰。如吾子所觉。老病死苦。实为大患。此神人也。其生之日。上帝亲下。万神侍卫。符瑞光相。非世所见。阿夷相言。若不乐天下。而弃家为道者。必为自然佛。当度脱万姓。今辞学道。乃自然乎。 王欲解瞿夷意。亦自感激。”
解读:
从这里可见,瞿夷为释迦牟尼之妻,为有肉身的妻子。可见,释迦牟尼的玉女宝另外有分身化作有肉体的凡间女人,作为他的王太子妃。瞿夷证道后才能变成莲花身,在瞿夷证道前,其肉身为玉女宝之凡身,受玉女宝的摄持。释迦牟尼也被称为瞿昙(乔达摩之意),与瞿夷对应。瞿为有目之鸟,即雷祖,昙为日为云,即大日如来法身佛。夷从一人弓,弓为法身佛,一为白水,人为土,瞿夷即有水的女雷祖,即白水素女。瞿夷也称瞿波,为舍夷之长者水光之女,波为水。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
“时我为菩萨。名曰儒童。幼怀聪睿。志大包弘。隐居山泽。守玄行禅。闻世有佛。心独喜欢。披鹿皮衣。行欲入国。道经丘聚。聚中道士。有五百人。菩萨过之。终日竟夜。论道说义。师徒皆悦。临当别时。五百人。各送银钱一枚。菩萨受之。入城见民。欣然匆匆。平治道路。洒扫烧香。即问行者。用何等故。行人答曰。今日佛当来入城。菩萨大喜。自念甚快。今得见佛。当求我愿。
语顷王家女过。厥名瞿夷。挟水瓶持七枚青莲华。菩萨追而呼曰。大姊且止。请以百银钱。雇手中华。女曰。佛将入城。王斋戒沐浴。华欲上之。不可得也。
又请曰。姊可更取求。雇二百三百不肯。即探囊中五百银钱。尽用与之。瞿夷念华。极直数钱。乃雇五百。贪其银宝。与五茎华。自留二枚。回别意疑。此何道士。披鹿皮衣。裁蔽形体。不惜银钱宝。得五茎华。喜怡非恒。追呼男子。以诚告我。此华可得。不者夺卿。菩萨顾曰。买华从百钱至五百。以自交决。何宜相夺。女曰。我王家人。力能夺卿。菩萨慝然曰。欲以上佛求所愿耳。
瞿夷曰善。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必置心中。令佛知之。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华。以献于佛。菩萨许焉。须臾佛到。国王臣民。皆迎拜谒。各散名华。华悉堕地。菩萨得见佛。散五茎华。皆止空中。当佛上如根生。无堕地者。后散二华。又挟住佛两肩上。佛知至意。赞菩萨言。汝无数劫。所学清净。降心弃命。舍欲守空。不起不灭。无猗之慈。积德行愿。今得之矣。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菩萨已得记言。疑解望止。霍然无想。寂而入定。便逮清净不起法忍。即时轻举。身升虚空。去地七仞。从上来下。稽首佛足。见地濯湿。即解皮衣。欲以覆之。不足掩泥。乃解发布地。令佛蹈而过。佛又称曰。汝精进勇猛。后得佛时。当于五浊之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菩萨承事定光。至于泥曰。奉戒护法。寿终即生第一天上。为四天王。毕天之寿。下生人间。作转轮圣王飞行皇帝。七宝自至。一金轮宝。二神珠宝。三绀马宝朱髦鬣,。四白象宝朱髦尾。五玉女宝。六贤鉴宝。七圣导宝。八万四千岁。寿终即上生第二忉利天上。为天帝释。寿尽又升第七梵天。为梵天王。如是上作天帝。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周而复始。及其变化。随时而现。或为圣帝。或作儒林之宗。国师道士。在所现化。不可称记。”
解读:
释迦牟尼在定光佛(燃灯佛)时,名为儒童,遇到持水瓶和七枚青莲华的瞿夷,跟她买了五枚青莲华供养定光佛,同时也代瞿夷用其剩下的二枚青莲华供养燃灯佛,得佛授记后得无生法忍,成为八地菩萨。儒童答应瞿夷,其后世常以瞿夷为妻。
儒童寿终升天成为四天王,天寿尽后在人间作转轮圣王,这就是娶离垢妙德玉女宝的增上功德主。转轮圣王寿尽,升天作忉利天的帝释天,忉利天寿尽又作梵天王。梵天王即上帝,可见释迦牟尼早就是佛,早就是上帝,这些故事都是其示现而已。这是为了使修道者明白,八地菩萨要有玉女宝,而且此玉女宝还常有分身在人间以凡人形式出现作为菩萨之凡间正妻。
八地菩萨不能作四天王,也不能做帝释天和梵天王。四天王、释天和梵天王都是佛的化身,而善现和离垢妙德及瞿夷皆是妙音菩萨的化身,即观音菩萨的化身。对于一般的修道者而言,八地女菩萨都是观世音菩萨的低级分身,即其女儿,也就是佛的女儿,而八地男菩萨就是佛的法王子。
持水瓶和七枚青莲华的瞿夷就是持净水瓶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妙音菩萨,其母持杖善目夫人也是她自己。瞿夷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青莲华。
“霍然无想。寂而入定。便逮清净不起法忍”,可见儒童先得想阴尽,然后行阴寂灭,即行阴尽,最后识阴尽而证无生法忍。

《未曾有因缘经》卷上:“尔时世尊。即遣化人。空中告言。耶输陀罗。汝颇忆念往古世时誓愿事不。释迦如来。当尔之时。为菩萨道。以五百银钱。从汝买得五茎莲华。上定光佛。时汝求我。世世所生。共为夫妻。我不欲受。即语汝言。我为菩萨。累劫行愿。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汝能尔者。听为我妻。汝立誓言。世世所生。国城妻子及与我身。随君施与。誓无悔心。而今何故。爱惜罗睺。不令出家学圣道耶。耶输陀罗。闻是语已。霍然还识宿业因缘。往事明了如昨所见。爱子之情自然消歇,遣唤目连,忏悔辞谢,捉罗睺(释迦牟尼佛和耶输陀罗之独生子)手,付嘱目连。与子离别。涕泪交流。”
解读:
可见释迦牟尼的正妃耶输陀罗就是给儒童青莲华供养燃灯佛(定光佛)的瞿夷。在有些经书中也称耶输陀罗为瞿夷,所以释迦牟尼成佛时期的这个“瞿夷”即是释迦牟尼佛的莲花身玉女宝,即妙音菩萨,她也在人间有肉身分身,即释迦牟尼佛之妻耶输陀罗。

《罗睺罗母本生经》中说:“释迦文(即释迦牟尼)菩萨有二夫人,一名劬毗耶,二名耶输陀罗。耶输陀罗,罗睺罗母也,劬毗耶是宝女,故不孕子。”
解读:
这里的劬毗耶是释迦牟尼佛证道后分身出来的玉宝女,也能变化出肉身来或者菩萨可见。而耶输陀罗是玉女宝之分身由投胎而出生的,为释迦牟尼佛之子罗睺罗的母亲。

《大般涅槃经》:“菩萨摩诃萨以真女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是处”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皆亦得于无生法忍。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曰不可说阴聚所生如来应供正遍知。当出于世。劫名无住。以此因缘大地震动而雨众华。尔时女人得男身者。皆共同声。而说偈言。”
解读:
释迦牟尼说过,龙女成佛是他示现而已,并非真的。女人不能直接成佛,而是作为一个八地菩萨为妻子,永远跟着这个八地菩萨修炼,直到一起成佛,或者要先转为男子身才能成佛。人世间有两种女人,一种为凡间女子,她们可以转为男身修炼成佛,另外一种是在家八地菩萨或转轮圣王之玉女宝之化身,也在世间示现投胎出生,这种女子就必须跟随男菩萨累劫修炼,为真女人,其肉体的化身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金光明最胜王经》业障灭品第五:“若有女人欲转女身以为男身。应当随喜如是修功德者。”
《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中授记品第八:“若转男身得女身易,若转女身为男则难,是故以此女身教化。”
解读:
世间的男人和女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玉女宝不会转为男身,其阴木之灵不会变成阳木之灵。而凡间女子皆可通过念经求佛而在下世转化为男人,男人也可转化为女人。另外,除玉女宝的人间化身外,证得无生法忍的女人皆会转为男身,即转为以阳木之灵为行动之灵。

《马太福音》19:6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马可福音》 12:25 人从死里复活,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创世记》 2:24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解读:
不退转八地菩萨即永生之天使,即夫妻合一之天使,所以永生者都有与自己合为一体的玉女宝。

佛教的双修非指男女肉身之性爱双修,而是指自己的魂和魄及阳木和阴木合一之双修,当修道者达到八地菩萨无生法忍的究竟解脱境界时,才有莲花仙子玉女宝显现出来,以后两者为心灵合一的清净夫妻,这跟性爱没有关系。凡以性爱为解脱之法者,或以精液为白菩提者皆是魔道。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解读:
孙悟空躲在八卦中的巽位,巽即风神,即莲花仙子,即铁扇公主,即太上老君的芭蕉扇,这表示孙悟空坐在莲花仙子上,为莲花身,有莲花仙子为女宝,故能随时灭五行山之火回灵山而保有不生不灭之法身。“火眼金睛”就是能释放出离火之灵的金灵,即光明法身佛。

4.25章 伏羲女娲交尾图和共济会标识

伏羲女娲是中华始祖,伏羲为男性始祖,女娲为伏羲的夫人,传说伏羲和女娲皆姓风或凤。请看下面古达流传下来的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中的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其实应该是龙,因为他们有手,有手的蛇就是龙,他们的身体都是龙。阳木震龙为伏羲,阴木巽龙为女娲。女娲拿着剪刀(或规),剪刀在室内用,故为兑阴灵,即阴金,女娲即有九阴之炁的阴龙王西王母。而镰刀在室外用,故为兑阳灵,即阳金,说明他是有九阳之炁的阳龙王东王公。这里伏羲女娲尾部缠在一起,象征阳木和阴木一体,也就是两条龙一体。
上面左边的那张图中,他们两人头部中间有一个金黄色的丹,这说明他们的心合一为先天一炁了,即魂魄合一了,即九阳之炁和九阴之炁合一了,即规和矩合一了,所以就有金色的丹光发出。丹光就是离火,九炁之丹即盘古神,即大日如来,也是法身佛文殊菩萨。
上面右边的那张图中,伏羲持矩,女娲持规。而金丹变成一个骷髅头,可见骷髅头就代表法身佛。在小说《西游记》中沙僧脖子上挂着九个骷髅头,九为金,代表金丹,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我们再看看山东沂南北寨汉墓出土的盘古伏羲女娲图:

图中最下面是一个龙马,此龙马为伏羲和女娲合一之龙,龙马头部分代表伏羲(亚当)之阳木灵,也称九头狮子,龙马尾部代表女娲(夏娃)之阴木灵,也称九尾狐。伏羲在龙马的头部捣药象征伏羲持有魂在修炼,女娲在白龙尾部捣药象征女娲所持有真心魄(九阴之炁)修炼。伏羲和女娲装药的石臼就是大势至菩萨装火的光明瓶和观世音菩萨装水的净瓶。两个石臼能合一为一个大石臼。
魂和魄中间那个有翅膀的人就是盘古神(法身佛文殊菩萨),魂捣药修止,魄捣药修观,最后伏羲之魂和女娲之魄合一为盘古神,故图中戴了个“金字塔”的盘古神双臂抱住持镰刀的伏羲和持剪刀的女娲。盘古神头上的“金字塔”就是阴石和阳石合一之石,就是有离火之灵的金字塔。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太极,里面都有伏羲和女娲的低级分身,即都有亚当和夏娃的低级分身,所以当年亚当能分离出一个夏娃出来。分离出夏娃出来后的亚当,其里面还有一个夏娃在,所以亚当肉体外面的夏娃只是亚当肉体里面之夏娃的一个同等级分身。

传说美国共济会为犹太教长老所创立,我们看一下从网上得来的共济会的标识如下:

在这个标识里面,经书代表如法修道,太阳代表太阳神伏羲(东王公,亚当),月亮代表女娲(西王母,夏娃)。三角直尺即矩,即镰刀,即魂,圆规即剪刀,即魄。图中规与矩合一就生成了在金字塔里面发出光的眼睛,即火眼金睛,即目,即放光的盘古神上帝,即在火中的耶和华上帝,即有离火之灵的先天一炁法身佛。上帝在灵山里面发光。
从以上可知,犹太人的祖宗亚当和夏娃就是中华始祖伏羲和女娲。

再看另外一张共济会的标识如下:

从上图可见,两颗相交合的橄榄树代表阴阳木合一。三角直尺和圆规相合后生成“一”,代表亚当和夏娃的魂魄合一为先天一炁法身佛,即上帝,所以在“一”上面有个代表上帝GOD的“G”字母。在图标的顶上也是一个发光的金字塔和眼睛。

《启示录》 14:14 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
《启示录》 19:12 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
解读:
拿着镰刀、眼睛如火焰的耶稣就是伏羲。

4.24章 张三丰《无根树》的双修秘密

我们再来看张三丰的《无根树》中透露的秘密。
《无根树》其一: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配男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解读:
因为人出生后其先天一炁只减不增,所以肉身毕竟要走向死亡,如同被砍断了根的树一样,所以用无根树代表毕竟要走向死亡的肉身。
道教称先天一炁为黄芽,也称真灵,伯阳以此真灵谓金花,纯阳以此真灵谓灵根,紫阳以此真灵谓真金,仙翁以此真灵谓金精,花代表先天一炁,即人之魄,也称金花。
金在水中,金为阳,水为阴,木中有魂,木在火中,火为阳。凡人水中金和火中木隔离,水火不交,故汞铅不交,即阴阳不合,魂魄不合。顺就是先天一炁分为火魂和魄水,逆就是魂魄合一为先天一炁。

《无根树》其二:
“无根树,花正新,产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醒,一诀天机值万金。借花名,作花舟;句句敲爻说得真。”
解读:
坤方即地母西王母,先天一炁之金花来自于西王母。坤也是纯阴静极之意,代表证空性,在证空性后金花才能发芽,即黄芽出现。

4.23章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秘密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大自在天授记品对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作了一个全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从这里明白众生的成佛次第。
“舍利子,尔时薄伽梵大蕴如来应正等觉,为是精进行童子,开示如是大菩提道。时,彼童子具于佛所闻是法已,又闻赞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得大欢喜,即以上妙衣服、肴膳饮食、床敷、医药、什物众具,持以奉献大蕴如来及声闻众。如是乃经九十六拘胝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复兴菩提大愿;虽作如是无量功德,而大蕴如来未与童子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舍利子,汝谓彼时精进行童子,岂异人乎?勿作余疑,即我身是也。我于彼佛所,以诸供养奉佛及僧,经尔所岁,又复起发大菩提愿;然彼如来不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
解读:
释迦牟尼的前世精进行童子跟随大蕴如来学习佛法,又再发菩提心(以前曾发过,忘失掉了),又供养大蕴如来及声闻众,过九十六俱胝岁,即9.6亿年,大蕴如来也没有给他授记,因为他没有证到无生法忍,没有到八地菩萨的境界。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舍利子,从大蕴如来灭度之后,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兴于世,名曰宝性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尔时,城中有大长者,名曰善慧,其家巨富,财宝充积,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植众德本。舍利子,时薄伽梵宝性如来,观是长者深心欲解,作是思惟:‘此大长者善根已熟,堪为如是大菩萨藏法门之器,又是诸佛正法之器。’既了知已,便往其所,现大神变,上住虚空,结跏趺坐,为彼长者开菩提道,又复赞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舍利子,尔时,善慧闻佛开示大菩萨道,又闻赞说三世佛已,获得广大欢喜净信,即以上妙衣服、肴膳饮食及余资具,以用奉献宝性如来及弟子众,经于千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复兴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微妙大愿;虽作如是广发众行,然彼如来未为授记。舍利子,汝谓尔时善慧长者,岂异人乎?勿余异疑,即我身是也。”
《法苑珠林》卷三:“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解读:
一阿僧祇劫为一百个大劫,一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中劫二十个小劫,人命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一个大劫为268.768亿年。一阿僧祇劫即大约26876亿年。精进行童子经历一阿僧祇劫后投胎而生,名为善慧,宝性如来为其说法,善慧又发菩提心,并供养宝性如来一千年,但是宝性如来没有为他授记。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宝性如来灭度后,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曰放光如来应正等觉(即燃灯佛)……时迷伽儒童闻如是佛之声,获得广大欢喜净信……舍利子,尔时放光如来应正等觉,具遍照眼及遍照智,于三世中无事不达,知彼迷伽意欲解已,便举足趾蹑其发上,即便右顾如龙象回,告诸声闻一切大众:‘汝等苾芻,勿蹈其发。所以者何?此儒童者,却后过阿僧企耶劫,当成如来应正等觉,号释迦牟尼。’舍利子,是时迷伽闻佛授记,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证得百千那庾多拘胝无动诸定。又以神通智力,观见东方过殑伽沙等无量诸佛皆为授记,作如是言:‘儒童当知,汝于来世,经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周遍十方,各如殑伽沙等无量如来,皆如东方诸佛授记。舍利子,迷伽儒童,既蒙诸佛授记安慰已,从虚空下,来诣佛所,以信舍家趣于非家,修习坚固清净梵行。舍利子,汝今于此无生疑惑,谓彼往世迷伽儒童是余人乎?勿作是观,即我为彼儒童菩萨。我于尔时,以是五茎青色莲华,奉散彼佛,复解金发敷置道上,兴如是行,便蒙授记。”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菩萨得见佛。散五茎华。皆止空中。当佛上如根生。无堕地者。后散二华。又挟住佛两肩上。佛知至意。赞菩萨言。汝无数劫。所学清净。降心弃命。舍欲守空。不起不灭。无猗之慈。积德行愿。今得之矣。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解读:
再经一阿僧祇劫,精进行童子投胎为迷伽儒童,遇到放光如来方得授记,言其再过一阿僧祇劫成佛。但也有说是再过九十一劫成佛,因为释迦牟尼赞佛而超越了九劫,故一个阿僧祇劫为一百个大劫。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
“是故,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得速受如来记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通明义趣,广为他说分别开示,复应修行无相正行。何以故?我忆往昔未得值遇放光佛前,无有一切白净行法不修行者;虽作如是无量勤苦,然不蒙佛为我授记。所以者何?由修诸行皆有相故。从是已后,我方于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随所闻已,安住正行。如是行者,谓无相行、无功用行、无所得行。行如是等无相行已,放光如来乃为授记。
“舍利子,我忆往昔最初得见放光佛时,便得超过一切有相有功用行,又初见佛便能随觉一切法性,又得通达一切诸法自性无生;从是已后,放光如来乃为授记,作如是言:‘迷伽儒童,汝于来世,过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舍利子,当授记时,我便证得无生法忍。舍利子,证得何等无生法忍?所谓证得一切色法无所得忍,证得受、想、行、识法无所得忍,证得蕴、界、处法无所得忍。
解读:
释迦牟尼佛以前修了一切白法,即修行了一切善法,但没有修无相之法和无所得法,即没有入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当释迦牟尼遇到放光如来时,即证到一切诸法自性无生,即无生法忍的境界,做到了无相行和无所得行,放光如来才为他授记。
从这里可以明白,要从修行佛法到究竟脱离六道轮回之八地菩萨境界是需要极其长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恭敬供养无量诸佛,证到空性后入无相脱门,无愿解脱门,行无相和行无所得行,证到无生法忍,才能得到如来授记。然后再经历一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由此可见,除了一身补处菩萨,即身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佛说秘密相经》卷上:“佛于三阿僧祇劫,修成菩提最上行,历位至登妙觉尊,皆由清净无漏智。”

《大方便佛报恩经》优波离品第八:“一切诸佛尽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尽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尽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于泥洹。”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善男子,我行菩萨道来,经三阿僧祇劫,修满六度利益众生,成等正觉。”
解读:
释迦牟尼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到成佛经历了三阿僧祇劫。每个阿僧祇劫一百个大劫,一个阿僧祇劫大约是268亿8000万年,三阿僧祇劫即80640亿年。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精进波罗密多品第八: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于诸世间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学无学人及辟支佛,如是有情精勤修集无量无边所有功德,比于如来一毛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如是所有一一毛端,皆从如来无量功德之所出生。如来之身一切毛端所有功德,共成如来一发功德。如是佛发八万四千,一一发中各具如上毛端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随好功德。如是随好具八十种,一一好中各有如上佛发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相功德。如是诸相具三十二,各具如上随好功德,如是合集至百千倍,成佛眉间毫相功德,其相圆满婉转右旋,如颇胝迦宝明净鲜白,夜闇之中犹如明星,毫相舒之上至色界阿迦腻吒天,卷之如旧复为毫相于眉间住。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成佛顶上肉髻之相,所有功德无有人天能见顶者。如是肉髻千倍功德,不及如来梵音声相所有功德,其声下彻阿鼻地狱,上至色界究竟天中。如是所说无量功德,皆是如来大悲化现,如是化身皆由无量功德集成,无比无喻无与等者。如是化身千倍功德成佛报身,如是报身所有功德,百千万倍成佛法身,所有功德莫知其量。”
解读:
大家看了这一段就非常明白了,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地积累功德,只有功德积累够了才能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化身佛的形像。
化身佛成就后,要经历很多劫的时间,积累无量的功德才能成就报身佛,宇宙中的一切报身佛都是法身佛之化身,故法身佛包括一切报身佛之功德。
从以上可见,不成就化身佛是不可能成就报身佛的,而报身佛的功德只是法身佛的一小部分功德,法身佛只有一个,而报身佛无量无边。法身佛的功德无法计量,远超报身佛,报身佛的功德远超化生佛,所以修道者以积累功德为基础。
在人间出世的佛,从法身佛的角度而言,本来就是佛,不存在什么时候成佛的问题,故说无量劫以前就是佛,但是从报身佛的角度而言,就要经历一定的劫数才能成佛。

4.22章 佛三身之秘密

佛有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梵nirmāṇakāya )

法身佛也称毗卢遮那佛(Vairocana),汉译:平等觉、法界无量。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为密宗法系中最高身位如来,密宗称之为大日如来,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密号遍照金刚。
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无昼夜之分,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胜过太阳。大日如来代表一切真理,代表一切种智,先于宇宙存在,无形无相,但能释放无量光明,其实就是元始天王盘古神,就是文殊菩萨。
《大日经疏》记载:“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开发众生善根,乃至世间事业由之成办。”

报身佛也称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报身佛也称一切世间最高大身,在色究竟天成就。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如阿弥陀佛和华藏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报身佛即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初地及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法身佛释放出一个低级分身变成魂出灵山,配之以木灵(福身)和魄等化生为一众生,此灵魂在六道中轮回,接受因果报应,通过修持积累福德和慧德,到八地菩萨成就法身,完全脱离六道轮回,然后继续修道,从中积累功德和福德,最后得佛智而成报身佛,成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宫后下凡到人间成佛。
法身佛本身并不参与六道轮回,也没有因果报应,是本有而永恒的神。而报身佛是从六道轮回中出来,即从真心变成凡心,又从凡心修成真心,最后获得法身佛的智慧成为报身佛,所以报身佛和法身佛没有智慧上的区别,报身佛的本体就是法身佛。
法身佛是无相的,是不可见的,是无为的,是永恒存在的,且在有世界之前就存在。法身佛本身不是光,但能释放无量光。而报身佛也是永恒的,但报身佛有无量劫的修证觉悟经历。报身佛也有无量光明,会显示高大的佛形像,头上有一轮圆光。报身佛包括圆满的福身和慧身。法身佛通过报身佛用智慧光转大法轮,并用智慧光化生无量净土世界和无量化身佛,法身佛能成就无量报身佛住于无量净土世界。

化身佛也常常称之为应化身,为化众生而示现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胜,称为应身。佛随不同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同世间之色像,称为化身。应化身是报身佛为众生说法而显现出来的。依《金光明经》言,法报之两佛是化身佛之真身,依真起应,依应起化。法身佛化报身佛,报身佛再化为应化身。在印度出生的肉身释迦牟尼就是应身佛,应身佛在人间出世,以人的形像出现。应身佛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像而已,本身并不代表智慧,应化身佛要通过报身佛来传播和显现佛的光明智慧。释迦牟尼佛本身是报身佛,报身佛在尼泊尔投胎出生成佛。

佛门称赞法身佛的偈颂:“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
佛门称赞报身佛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佛门称赞应身佛的偈颂:“堂堂黄金相,巍巍不动尊,天上与人间,无不咸恭敬。”
解读:
不可见、无所住的佛是清净妙法身佛。能传法、显示高大形像和无量光明,但非凡人可见的净土阿弥陀佛等净土诸佛是报身佛。在色界、欲界诸天和人间形色或肉体的金身佛为化身佛,也称应身佛。在念佛时于定中所见的有三十二相之佛也是化身佛,在人世间出世的佛都是三身合一的佛。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精进波罗密多品第八: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于诸世间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学无学人及辟支佛,如是有情精勤修集无量无边所有功德,比于如来一毛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如是所有一一毛端,皆从如来无量功德之所出生。如来之身一切毛端所有功德,共成如来一发功德。如是佛发八万四千,一一发中各具如上毛端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随好功德。如是随好具八十种,一一好中各有如上佛发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相功德。如是诸相具三十二,各具如上随好功德,如是合集至百千倍,成佛眉间毫相功德,其相圆满婉转右旋,如颇胝迦宝明净鲜白,夜闇之中犹如明星,毫相舒之上至色界阿迦腻吒天,卷之如旧复为毫相于眉间住。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成佛顶上肉髻之相,所有功德无有人天能见顶者。如是肉髻千倍功德,不及如来梵音声相所有功德,其声下彻阿鼻地狱,上至色界究竟天中。如是所说无量功德,皆是如来大悲化现,如是化身皆由无量功德集成,无比无喻无与等者。如是化身千倍功德成佛报身,如是报身所有功德,百千万倍成佛法身,所有功德莫知其量。”
解读:
大家看了这一段就非常明白了,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地积累功德,只有功德积累够了才能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化身佛的形像。
化身佛成就后,要经历很多劫的时间,积累无量的功德才能成就报身佛,宇宙中的一切报身佛都是法身佛之化身,故法身佛包括一切报身佛之功德。
从以上可见,不成就化身佛是不可能成就报身佛的,而报身佛的功德只是法身佛的一小部分功德,法身佛只有一个,而报身佛无量无边。法身佛的功德无法计量,远超报身佛,报身佛的功德远超化生佛,所以修道者以积累功德为基础。

4.21章 即身成佛和顿悟成佛

密宗称其能“即身成佛”,禅宗称其能“顿悟成佛”于是很多佛家弟子趋之若鹜,都想此生就成佛,那么佛法里是否有即身成佛之法呢?我们研究一下如来亲口所说的经典就能完全明白过来。

《大般若经》:“是菩萨摩诃萨遍学声闻及独觉等诸所有道,得圆满已,用道相智趣入菩萨正性离生,既入菩萨正性离生已,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方得成就一切智智。”
解读:
一切智即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为声闻缘觉之智;道相智也称道种智,即了知一切诸法别相之智,此乃菩萨之智;一切相智也称一切种智,即通达别相和总相之智,即佛智。
这一段明白告诉我们先要遍学声闻及独觉之所有法门,圆满后再用大乘之道相智证无生法忍,然后再用一切相智(佛智)断习气成佛。可见要成佛的话必须学习所有三乘佛法。

《大般若经》: “要圆满一切善法方得无上正等菩萨,若一善法未得圆满而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
《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宝积经》:“(释迦牟尼)故食修佉女食,食已成三十七道助菩提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
可见一定要圆满一切善法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也是先成就小乘之三十七道品,然后才成佛。如果小乘的三十七道品都没有圆满而号称自己见性成佛了,那显然是忽悠自己和别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大般若经》:.“是诸菩萨厌怖生死速求菩提.由心速故便作分限.由作分限不能成熟殊胜善根。由怖生死或求声闻、独觉乘果。非作分限而能饶益无量有情,非作分限而能圆满无量布施波罗蜜多。非不圆满无量布施波罗蜜多,而能证得一切智智。”
解读:
这一段明确说明,自己不能分限成佛。所谓分限成佛就是自己给出一个具体成佛时间,如今生今世或三世或一劫或十劫,今生今世成佛就是即身成佛。分限是因为怕死,不愿意轮回,那么也就是不愿意入三界普度众生,就会因为退失菩提心变成声闻或独觉乘果。只有不限制成佛的时间才能饶益无量有情,才能成熟自己的殊胜善根,才能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才能获得佛的智慧。布施波罗蜜多有财布施和法布施,法布施积累功德以圆满智慧法身,财布施积累福德成就福身。佛是两足尊,经过无量世的修行,直到福和慧都圆满才能成佛。只有佛才能给人们授记成佛,才能给出大致的成佛时间,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自己给出成佛的时间。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六:“若有菩萨心自念言,我当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念是菩萨,名曰懈怠,所以者何?若菩萨不用精进,厌恶生死,不兴此心,成佛大道。若有菩萨,见生死难,则见缚结,不至灭度。唯化众生,乃成正觉,所以者何?唯然世尊,菩萨之法,普行勤修,在在生死,常所在出开导利益无量众生,悉令灭度……若有菩萨畏于生死而怀恐难,乐泥洹(涅槃)行,当作是观:如是菩萨则为堕落,以无行堕于如来行。”
《菩提道灯论》:“当随诸佛学,不乐为自己速得大菩提”
解读:
可见追求即身成佛者,不能利益无量众生,不能普度众生,必然堕落。释迦牟尼曾以善知识的身份即阿底峡尊者再来人间,特意要求显密学者不要有急于成佛之心,所以“即身成佛”不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还会让人退失菩提心,而丧失功德。
除一生补处菩萨外,是不可能即身成佛的,虽然在佛经里有龙女即身成佛之故事,但世尊释迦牟尼在《大般涅槃经》里已经说明,那只是释迦牟尼佛示现而已,通过示现让大家相信女人也可以成佛。
世尊释迦牟尼为本贤劫第四尊佛,授记弥勒为第五尊佛,在此中间怎么可能还有别的佛出世呢?即使释迦摩尼化身阿底峡尊到西藏去,也是自称为善知识,而没有自称为佛。可见世尊释迦牟尼后面唯一以佛的身份出现者只有弥勒佛,而在此中间,在这个地球上除佛再来外其他的人都不可能即身成佛,也是不可能顿悟成佛的。

《大宝积经》第88卷:(弥勒说道):“世尊,我为利益一切众生,尚受无量亿劫之苦,况复如来付我正法而当不受?世尊,我当受持,于当来世,演说如来无量阿僧祇劫所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
从这里也可知道,一个人要成佛必须要利益一切众生,故要受无量亿劫之苦,才能成佛,不可能有顿悟成佛,唯除一生补处菩萨或过去佛再来。

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后经历了五十三参,拜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学习了众多善法,最后见普贤菩萨成佛,可见并非学一法就可以成佛。善财童子之即身成佛实为释迦牟尼佛的示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