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极乐世界之艮山灵

艮(山)卦之灵: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直方周易》说卦:“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
《启示录》 22:16 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解读:
根从木从艮,土中之木为根,故艮为土,土聚为山,故艮为山,亦为土。人类之祖即人类之根,即是伏羲。木即龙,由禾变化而来,艮即犬即羊即丂。羲从羊从禾从丂从戈,戈即晨星,即太白金星,就是兑金灵法身佛。

《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启示录》 21:6 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
解读:
万物土中生,万物归于土,故说“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万物由土中之先天一炁所生,其最终又归于艮土中回转为先天一炁。

《说卦传》:“艮为手”
《易传》:“艮,止也”
《説文解字》:“又,手也,象形”
解读:
艮就是如来佛的手,即五指山。山不动摇,是止的象征,故艮为山。艮灵能完全止住妄想心,使之转为为真心,即转为先天一炁。

艮的文字演化一如下:

解读:
从六书通篆体字可见,“艮”由“日冖臼(∪)”组成,或由“目乙乙”或“目乙丨”组成,“冖臼乙丨”和“人”都是土灵,可见“艮”的金文大篆和小篆是由“目人”组合而成的,而非由“目匕”组合而成。人为土,故艮为土,人中藏先天一炁,故艮中藏目。有先天一炁的艮山之灵就是手握金丹的西方广目天王,即金翅大鹏雕。

艮的文字演化二:

見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見的甲骨文和金文由“目儿”组成,篆文由“目人”组成,艮字的甲骨文与見字的甲骨文2和金文2相同。可见,艮就是見。即人目为見,人目为艮,上帝用泥土造人,人即是土。人有目,故土有目,目即见性,见性即真心,即阴炁或先天一炁,即兑金灵。艮土中必定包阴炁或先天一炁,阴炁和先天一炁都离不开土,故“土目”不能分开,即“人目”不能分开,所以艮灵往往就代表真心,代表法身,代表圣灵,称之为美玉或白石或六牙白象,或称之为西方广目天王。艮土之灵中藏摄持有丙丁火的先天一炁法身佛之时就是雷祖,艮灵中只藏阴炁法身佛时就是三只眼或有千眼的观音菩萨。
看由“手目”组成,手为艮,手里面的目(兑阴灵和先天一炁之兑灵)为看,或者说目在手下为看,目不在手里面时的兑阳灵就没有看的功能。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要远观寻觅时就会用手掌搭在自己两个眼睛的上面,这就象征“看”,即用真心看。

《增一阿含经》:“眼者,无上智慧之眼”
解读:
无上智慧就是见空性的智慧。眼由“目艮”组成,可见目在艮中,目不离艮。

目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目由“乙乙日”组成,乙为土,土中“日”就是“目”。在郭五45(楚)的目字有“入目”组合而成,“入”为土,表示“目藏土下”

艮的文字演化一如下:

解读:
从六书通篆体字可见,“艮”由“日冖臼(∪)”组成,或由“目乙乙”或“目乙丨”组成,“冖臼乙丨”和“人”都是土灵,可见“艮”的金文大篆和小篆是由“日”或“目”和两个土组合而成,即有“目人”组合而成,而非由“目匕”组合而成。上帝用土造人,人为土,故艮为土。“日”或“目”与“人”相连,表示“日”在土中化为“目”,目即是先天一炁兑金灵,也是离火之灵。有先天一炁和离火之灵的艮山之灵就是手握金丹的西方广目天王,即金翅大鹏雕,即雷祖。

艮的文字演化二:

見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見的甲骨文和金文由“目儿”组成,篆文由“目人”组成,艮字的甲骨文与見字的甲骨文2和金文2相同。可见,艮就是見。即人目为見,人目为艮。人有目,故土有目,目即见性,见性即真心,即阴一(兑阴灵)或先天一炁,即兑金灵或兑阴离卦。艮土中必定包阴一或先天一炁,阴一和先天一炁都离不开土,故“土目”不能分开,即“人目”不能分开,所以艮灵往往就代表真心,代表法身,代表圣灵,称之为美玉或白石或六牙白象,或称之为西方广目天王。艮土之灵中摄持有丙火太阳时就是雷祖,艮灵中只藏丁火月亮时就是三只眼或有千眼的观音菩萨。
“看”字由“手目”组成,手为艮,手里面的目(兑阴灵和先天一炁之兑灵)为看,或者说“目”在“手”下为看,“目”不在“手”里面时的阳一“兑阳灵”就没有看的功能。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要远观寻觅时就会用手掌搭在自己两个眼睛的上面,这就象征“看”,即用真心看。

《增一阿含经》:“眼者,无上智慧之眼”
解读:
无上智慧就是见空性的智慧。眼由“目艮”组成,可见目在艮中,目不离艮。

睛字的金文大篆和丹字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睛”为眼珠子之意,“睛”由“生丹”组成,表示眼珠子即“目”中金丹。眼珠子象征摩尼珠,即代表先天一炁,可见“目”中必有先天一炁。“金睛”象征“目”中兑金之灵,象征“目”中有能释放出金光与火的金丹。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目为火,目中有金睛。如果“目”中没有先天一炁之金丹,那么就称为“有眼无珠”,那就什么都看不见。金睛象征能见的心,即见性,但要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见到东西,所以“目”中含“日”,而“日”中含“一”,“日”在土中为 “目”

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入灵山三星斜月洞见菩提祖师而成就见万法皆空的无生法忍,获得不死之法身。在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石敢当也是因为进入一座山的石洞中,获得了石神剑和石神锤以及《石神剑法》,变身为雷祖。神剑和神锤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小玄子为大清康熙帝,小玄子就是孫字,即孙悟空,即艮灵里的兑灵上帝,即三清,即法身佛先天一炁,即财神。而鹿鼎公韦小宝就是艮灵,就是护法金翅大鹏雕,艮灵也用鹿象征。韦小宝找到了藏有无量财富的鹿鼎山,故被封为鹿鼎公。

鸟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骨文中“鸟”由“目人”或“目爪”组合而成,正好是“艮”字的甲骨文。“人”和“爪”为土,艮土就是金翅大鹏雕,也称山鹰,所以在集成5761金文中由“目山爪”组合而成。在集成2460金文中由“口人(爪)又又”组合而成,“又”就是手,即土或山。可见“鸟”为有“目”或“口”的“山”,此“山”可以分阴阳变成两个“又”, 即变成光明瓶和净瓶,即阴山和阳山。
“鸟”的繁体字为“鳥”,从由“白爪灬”组合而成,金为白,故“鳥”有兑金灵、土灵,且土中藏有火(灬)灵。
鸟飞得高,看得远,以目和能飞为特色,故法身菩萨都有艮山之灵,所以天使都有翅膀。鸟类中以鹰和大鹏飞得高和看得远,故常用山鹰和大鹏代表艮山之灵。鹏为月月鸟,鹏从月中出,月有坤土之灵,月神又称即地母。鲲即昆仑山变成的鱼,鲲化为鹏,即金翅大鹏雕。

《但以理书 》2:34-35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
《撒迦利亚》 3:9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启示录》 5: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解读:
石头化为大山,可见石头和大山都是艮灵。这个石头或山有眼睛,可见这个石头就是艮灵。有七灵和七眼的石头就是上帝,即紫微星带着北斗七星君。石头化为大山即为泰山之灵,就是挪亚方舟。这也证明石头之灵就是山之灵。

《士师记》 6:21 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
《民数记》 20:11 摩西举手,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
《撒母耳记下》 23:3 以色列的 神,以色列的磐石晓谕我说:那以公义治理人民的,敬畏 神执掌权柄,
《申命记》 32:4 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 神,又公义,又正直。
《启示录》 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解读:
上帝即磐石,即玉帝,即泰灵,即艮土和先天一炁法身佛合一之身。先天一炁法身佛在磐石里生火和生水,磐石如果一分为二就是大势至菩萨装金丹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和观音菩萨装水的净瓶(即太上老君的羊脂净瓶,羊即土)。白石即发出白光如月的艮灵,即白象,末世甜甜的吗哪就是白石里面的圣灵(金丹)。

《以西结书》 10:14 基路伯各有四脸:第一是基路伯的脸,第二是人的脸,第三是狮子的脸,第四是鹰的脸。
《约翰福音》1: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启示录》 12:14 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
解读:
鹰就是艮山之灵,鸽子即藏有圣灵的艮山之灵,故鸽子代表圣灵。长了大鹰的翅膀即表示进入了艮山里面,即有了法身。

《马太福音》 24:28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封神演义》第四十回:“魔礼寿把花狐貂放出在空中,现形如一只白象,任意食人。”
解读:
艮山之灵是雕,是鹰,专门吃龙,吃龙就是吃人,把人吃进去后,人的魂就化为先天一炁,即化为摩尼珠,即变成法身。印度教中用烈火灭世的湿婆就是艮山之灵。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正易心法》(五代宋初麻衣)陈抟注“艮为鼻”,理由是“传曰:鼻者面之山也”
《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
《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位于鼻根部。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
解读:
艮为山为鼻,泽为口,山泽通气即口鼻通气,人之孔和口腔是完全相同的,故此鼻就是艮山之灵,人之鼻梁起点就称为山根。大象以长鼻为特征,故用白象代表有太阳离火之灵的艮山之灵。

《帝王纪》:“舜弟象封于有鼻。”
《括地志》:“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嶷,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
解读:
舜帝将他弟弟封于有鼻,即如今的永州市道县,古称营道县。象就是鼻亭神,象、鼻子和亭子都是艮山之灵。道在艮山之灵中,故有鼻在道县。

武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武由“止戈”组成,止为艮灵,纯戈为兑阳灵。把妄动的兑阳灵装进艮灵里面使之不运动而化为兑阴灵即是“武”之本义,故艮灵为武曲星。武就是使凡心化为真心,武就是放下屠龙刀(兑阳灵),真正的“武”就是消灭一切妄想心,即降妖除魔,所以含有艮灵和太阳离火的水神称为真武大帝或玄武大帝。而只有丁火的水神就是九天玄女。

三生石的秘密:
《红楼梦》:“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
杭州三生石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
解读:
传说孟婆所在的奈何桥边也有此三生石,此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孟婆就是女娲,就是林黛玉,灵河就是坎水之灵,三生石就是女娲的阳艮灵,即观世音菩萨的净瓶。艮灵里面记录下一切众生的一切信息,无上真心摄持一切凡心,故人的姻缘由观世音决定。上帝给摩西的律法写在有火的石头上,即写在阴艮土之灵上。有法身佛的阴艮石之灵就如同如今有强大记忆和运算功能的硅芯片,硅就是沙石。人类用光电将一切信息写入芯片,故上帝将律法写在有火的石头上。水能灭光,故孟婆用瓷碗上的迷魂汤灭掉人类意识中的记忆。意识中的记忆就是阴艮石(意根)上出来的光形成的,但这些信息还没有写在阴艮石上,所以人的意识之记忆内容会丢失。光在阴艮石上写字犹如牛犁田。

《礼记.月令》曰:“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淮南子●天文》云:“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钟吕传道集》论四时第五:“黄帝生子而曰戊已,戊已中央土。”
《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地母经》上卷《地母真经》云:“男女忌戊敬地母,荣华富贵万万春。处处立坛把戊忌,地母保命救众生,方方立坛把戊忌,地母化生显贤灵。”
《水调歌头 赠和庵王察判》元李道纯:“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解读:
坤为地,即地母,地化为艮土,艮土分阴阳,即艮阳土和艮阴土,也称阳土戊和阴土己。戊土代表地母,即后土,也称后母,即流沙河里的沙僧,即观世菩萨手中的净瓶,能装水,即如来镇压孙悟空的五指山,用五代表。
黄帝分离出黄帝之妻嫘祖后,后土化为阴土己,己中能装离火日光,即大势至菩萨头顶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即米迦勒天使长的十字架,用十代表。
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即后土娘娘,即戊土。道教戊日,为地母斋持斋日。

《抱朴子》中记载:“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
《天坛玉格》:“戊日不得烧香行判开印。但随后又指出:雷法多用戊日。”
《九天神霄戊口禁忌》云:“王母日:戊禁最重,无法攘解,不推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主府星辰。秋犯六戊,则令人遭瘟瘪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读。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成禁忌,即得时和岁检,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
解读:
西王母有戊土之灵,有戊土之灵,心才能发出五雷,所以《西游记》中描述流沙河中的沙僧“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流沙即会动的沙,即阳土戊灵。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这是沙僧自述里的一段‘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散)。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新白娘子传奇》中,小青把五个衙役的魂魄藏在观世音菩萨的净瓶中。
解读:
琉璃即玻璃,由石英砂所炼化而成,故琉璃盏代表艮灵,沙僧即艮灵。沙僧的琉璃盏里面就是无上真心,无上真心(法身佛玉帝)在艮灵里面,故沙僧为卷帘大将军。沙僧打破琉璃盏,艮灵里面的真心(天神法身)就动而化为凡心,变成了会飞散的魂。神仙的法身变成了魂,那么就会有生死轮回,所以沙僧打破琉璃盏后, “天神个个魂飞丧”。沙僧被贬到流沙河后吃了唐僧的九个骷髅头,唐僧的九个骷髅头就是无上真心,就是兑金灵,即九炁。众生投胎前喝孟婆汤,即入观音的净瓶中化为先天一炁,故投胎前一刻皆住在观音艮阳灵净瓶中,被删除意识里的记忆后投胎,在入胎后先天一炁动而化为阴阳两炁,即魂魄分离而化为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称为送子观音。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中的黄风怪。
“行者赶上举棒就打,被菩萨拦住道:‘大圣,莫伤他命,我还要带他去见如来。’对行者道:‘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灯火昏暗,恐怕金刚拿他,故此走了,却在此处成精作怪。’”
解读:
琉璃盏内的清油能发光,所以琉璃盏内的清油代表艮灵里面的兑阴灵或先天一炁之兑灵,药师琉璃佛就是藏在艮灵山洞里面的菩提祖师,即无上真心,即先天一炁法身佛,琉璃光就是藏在山洞里的菩萨祖师从洞口所放出的光。

在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有一盏琉璃灯,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有一盏绣球琉璃灯。琉璃灯就藏在艮灵里面发光的摩尼宝珠。琉璃灯就是地藏菩萨的如意珠,即能发光的先天一炁。

在杭州西南郊灵山上有个灵山洞,曾称云泉洞。洞壁刻有“大明六年”字样,距今一千五百余年。此洞高低相差一百零九米。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米。洞分层有麒麟迎宾、水底洞天、赛昆仑、天柱厅、大云盆等五厅。
解读:
灵山洞就象征菩提祖师所住的三星斜月洞,石中有云和泉,云即真心,即登真洞中的石鼓,即法身佛菩提祖师。云为兑金,即真心,无上真心就是大云,即先天一炁法身佛。金能生水,云能下雨,故洞内有水。泉水即白水素女之子水,故石中能流出水来。有太阳离火时的艮山之灵就是麒麟,也称昆仑,也称天柱。

1.13章 先天一炁法身佛兑灵

兑(澤)卦之灵:
《说卦传》:“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悦)也,故曰:说言乎兑。”
《说卦传》:“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
《彖》曰:“兑,说(悦)也。”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混元八景真经》:“西方庚辛金,卦主兑,其象白虎,金神也。”
解读:
秋为金,金为西方,主白色,故称白虎,兑为正西方之卦。秋天为收获的季节,故兑为喜悦。兑为口舌,口为一,为真心,为法身,故法身所在之地称为西方极乐世界。开口哈哈笑的弥勒佛就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兑为巫为祝,为祈祷。

兑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兑”由“八口人”或“八口儿”组成,上帝用泥土造人,“人”为土,“儿”为阳土,“八”为风,表示“口”在阳土或土中且乘风而行。“八”亦为人之眉毛,眉毛为阴木,故“兑”表示人眉毛下的口。土中的“口”就是先天一炁,故此“兑”就是土中先天一炁,就是石头里面的孙悟空。下图中孙悟空的形像就完全像一个“兑”字,孙悟空就是兑金之灵。

口的文字演化如下:

《启示录》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解读:
“口”由“刀”和“匕”所合成。刀为阳口,为阳一炁,为阳金。匕为阴口,为阴一炁,为阴金。可见“口”就是先天一炁,就是金丹。当 “口”在土之外面时为阳炁,当“口”在土中为阴炁或先天一炁,有时当“口”与土相连时也代表先天一炁或阴一炁。口即耶稣从口中吐出来的两刃利剑,即吕洞宾的雌雄剑,即刘备的鸳鸯剑。

正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如下:

解读:
从上面可见,“口”就是“一”,所以“兑”就是“一”,也用“●”表示。伊甸园即一点圆,即先天一炁的园子。亚当生吃善恶果后生了分别心就没有了先天一炁之法身了,所以就被赶出伊甸园。西为金,西藏即金藏,即金刚法身佛所藏。兑在土中为阴一,即不动的一,为真心,兑在土外为阳一,即妄动的一,为妄想心,为凡心。

兑为泽,泽(澤)的金文、篆文和隶书如下:

解读:
“泽”的繁体字为澤,从金文看,由“水田文羊”组合而成;从篆文看,由“水目土羊”组合而成;从隶书看,由“水目羊”组合而成,其中“文土羊”都代表土,羊为末,未为土。
而“田”化为“目”, “田”为“十口”,故“目”为土中之“口”。“目”即先天一炁,“目”即是藏于水土中的兑,即观音净瓶里的法身佛。可见“目”既能代表离火之灵,也能代表兑金之灵,两者在水中合一即太上老君骑青牛(水牛)。
兑为雲,雲就是天上的泽,天上的雲能生光和水,即能下雨和放电,兑金能生水,也能释放出离火之灵。神仙都会乘雲,象征神仙都有水土里面的兑灵,即先天一炁,即法身,即圣灵。

再看泽字的更多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自就是目,就是白,金为白,无上自性就是太白金星,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白字下面为“入”,“入”为土,“入”下面为“大”,大为道,道在水土里面。

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众的繁体字为眾,眾由“日人人人”或“目人人人”或“口人人人”组成。“日”中有“阳一”,无土之“口”为阳一。从这里看,“目”既为有“人”的“日”也为有“人”的“口”,“人”即是土,可见,“目”既为离火之灵,也为先天一炁之兑灵。
即耶和华上帝用生气和泥土造众人。人即泥土,口即神的生气,即先天一炁。 造出的“众人”皆有先天一炁,即有佛性。

日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马太福音》 17:2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约翰福音》 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一书》 1:5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解读:
“日”字是个象形文字,外面的“○”代表光子或太阳,为离火之灵。“○”里面的“一”或“•”代表阳一,即兑阳灵。兑灵和光是一体的,兑灵不可见而以光显现,故说“神就是光”。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左目为日,为王父;右目为月,为王母,为泪,为阴之精也。肝号大尚书,亦号大夫,天为清冷宫。”
《老子中经》:“治在左目中,戏在头上。其精气上为日,名曰伏羲。太清乡,东明里,西王母,字偃昌。在目为日月,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目中童子,字英明。王父在左目,王母在右目,童子在中央,两目等也。兆欲修真,当念东王父、西王母、正在头上,有三人并立,乃合日月精光。”
《三五历记》(三国徐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解读:
盘古神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精气。这里的“左目”化为日,即盘古即化为丙火和阳一(兑阳灵),就是伏羲,即太阳神东王公了。“右目”化为月,即盘古神化为丁火、阴一(兑阴灵)和阴一所生之坎水,就是月神西王母。泪代表水中目,即水中阴一。
英明代表光明智慧,代表日月合一之智慧。英明童子即佛教智慧第一的法身佛文殊师利童子,即摄持水和火的先天一炁法身佛,为人眉心中间之目。火和先天一炁法身佛即雷祖的第三目。水和先天一炁法身佛及丁火即观音菩萨的千手中的千目。
可见,目既为兑金法身佛,也为离火,还可生水。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火眼为目,金睛为兑金。火与兑金是不分开的,兑金摄持离火之灵。水与兑金也是不分开的,兑金生水且摄持水。目既代表土中兑金法身佛,也代表离火,目能生泪水,但目不代表水。

《撒迦利亚》 3:9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启示录》 5: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解读:
神的七灵都带有先天一炁法身佛和火灵,称之为七眼。

《启示录》1:16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解读:
兑为口,兑金灵能分为兑阳灵和兑阴灵两种状态,故称兑灵为“两刃的利剑”,兑灵能摄持和释放离火之灵,故“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约翰福音》 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出埃及》33:9摩西进会幕的时候,雲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
《以赛亚书》 19:1 论埃及的默示:看哪!耶和华乘驾快云,临到埃及。埃及的偶像在他面前战兢;埃及人的心在里面消化。
《启示录》 14:14 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
解读:
雲柱就象征水中先天一炁,即圣灵上帝,即土中兑灵,故上帝在雲柱里面和摩西说话。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中,而宣是言,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雲,充润一切,枯槁众生”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迦叶当知,譬如大雲,起于世间,遍覆一切,慧雲含润 ,电光晃曜,雷声远震,令众悦豫。
解读:
世尊释迦牟尼佛也将自己比作大雲,雲即象征法身佛,雲即天上的泽,即土中兑灵。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次早,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大仙笑道:‘昨日蓝缕,今日鲜明,观此相真佛子也。’三藏拜别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行者道:‘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雲路。圣僧还未登雲路,当从本路而行。’”
解读:
雲路就是先天一炁法身所行之路,而唐僧是凡心,自然不能走雲路,而只能走凡心之路,即走过独木桥或者死后其灵魂由接引佛用无底船接到灵山西方极乐世界。唐僧上无底船后看见自己的尸体从河上流下来,这个尸体就象征他肉体死了。

《楞严经》:“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楞严经》:“又汝今者妙净见精。”
解读:
心精即真心,即先天一炁或阴先天一炁(阴一),即土中兑灵,即目,故称妙净见精,即见性,即佛性。

《西游记》第二回:“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蜷部身躯,朝里睡着了。”
解读:
“从旧路径”说明孙猴子本来就是从灵山菩提洞里走出去的,如今只是回来而已。在灵山菩提洞里面的菩提祖师为兑阴灵(阴一),在菩提洞外面的孙猴子为兑阳灵(阳一)。孙悟空见菩提祖师即兑阳灵与兑阴灵合一为兑灵。兑阳灵入洞转为兑阴灵,不存在兑阳灵了,即没有阴阳之分别了,故此时称兑阴灵为兑灵。

唐的甲骨文如下:

唐从舌从艮(两个手),兑为舌,所以唐就是土中真心,就是先天一炁。在《西游记》中称唐僧为西方爱圣。《花千骨》中由凤凰泪和花千骨的血化生的糖宝,即有先天一炁法身佛的水神真武大帝。糖宝喜欢落十一,十一即土字,水神九天玄女在艮土之灵里面,即在观世音菩萨净瓶里面。
糖从米从唐,米和唐皆为先天一炁法身佛,糖即代表金丹,即先天一炁。西方过万圣节时,小孩子都喜欢去别人家讨糖吃,象征变成小孩的样子而且有糖(真心)才能成为有圣灵的人,才能进进入天堂。
每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把麦芽糖抹在灶王爷的嘴巴上(口为兑灵),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麦为阴木,麦芽糖就象征白水素女的阴兑灵真心。
在2019年新的电视剧《封神演义》中,九尾狐子虚有个蜜壶,把人的魂装进去后就变成了蜜。壶就是艮土之灵,魂入艮土中即变成了蜜,即兑阳灵入艮土中化为兑阴灵,即变成蜜,可见甜甜的蜜就是真心,即先天一炁。甜从舌从甘,兑为舌,为圣灵,为金丹。金丹和圣灵都是甜甜的。

《申命记》 32:13 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得吃田间的土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坚石中吸油;
解读:
蜜在磐石中,蜜就是兑金灵,即先天一炁。常用蜜蜂来象征有蜂蜜的磐石,蜜蜂即蜜峰,即蜜山,即有先天一炁的艮灵,即法身大士。

在末世预言预言小说《西游记》中,第十六回、第三十二回、第五十五回,孙悟空都变作了蜜蜂,即含蜜的山峰。在末世预言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石敢当和哪吒都变成过蜜蜂,在末世预言武打小说 《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在古墓中养蜜蜂,因为小龙也有个小净瓶。蜜蜂屁股后面有毒针,金庸又称之为冰魄神针,代表化为魔王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在人体内为魄,魄通过意根毒害众生。

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第一号宝刀为屠龙刀,第一号宝剑为倚天剑。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由来是郭靖、黄蓉夫妇眼见襄阳城将破,聘请能工巧匠熔化了玄铁重剑,加入西方精金,便铸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屠龙刀中藏有百胜兵法《武穆遗书》,而倚天剑中则藏有“天下武学总纲”的《九阴真经》。屠龙刀和倚天剑都有很强的磁性,强力磁性能吸天下所有暗器。屠龙刀本为郭靖的儿子郭破虏所有,郭破虏死后不知所终,后来被金毛狮子夺取。而倚天剑为郭破虏的双胞胎妹妹郭襄所有,后来与玄铁指环一起,为峨嵋派历代掌门的标志信物,后为灭绝师太所有。
解读:
持屠龙刀的金毛狮王(或郭破虏)就是带有兑阳灵的阳龙,即伏羲。屠龙刀就是兑阳灵,即阳一,即阳先天一炁,即凡心。兑金灵为万有引力之本源,小说中用屠龙刀和倚天剑都有强磁性来表达,在《笑傲江湖》中称之为吸星大法。持倚天剑的峨眉派灭绝师太(或郭襄)就是带有阴兑金灵(真心)的阴龙。
屠龙刀内藏战争智慧之《武穆遗书》,断此刀即获得《武穆遗书》,代表获得凡心之智谋。在《西游记》中文曲星下凡的魏征屠杀泾河龙王,不在艮灵之内的文曲星即阳兑灵,阳兑灵称为屠龙刀。一般文曲星下凡不证道时表现为阳兑灵之凡心,表现为凡人智慧。
倚天剑代表艮灵里面的兑阴灵,代表阴兑灵,代表武力,代表神通。故里面藏有“天下武学总纲”之《九阴真经》,断此剑即得之。峨眉派的掌门信物玄铁指环也代表阴兑灵法身佛或先天一炁法身佛,就是太上老君的金钢琢。
唯有屠龙刀和倚天剑互击才能刀剑同时断开而得谋略和武力秘籍,象征唯有阳兑灵魂和阴兑灵魄才能合一为先天一炁之金丹,才能同时获得武力和智慧。峨眉派的灭绝师太就代表普贤菩萨,即观世音菩萨。

牙的金文和金文大篆如下:

这个“牙”字显然是两个“匕”组合而成,代表两个兑阴灵咬合为一,即指先天一炁,也用“比”代表,其中一个“匕”可以转为“刀”,即由兑阴灵转化为兑阳灵。先天一炁释放离火之灵就是“昆”,故元始天尊住昆仑山。仑者谐音为轮也,轮代表行德之龙,元始天尊乘坐九龙沉香辇。普贤菩萨即龙,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白象是牙的外衣,白象即昆仑山,即有离火之灵的山土之灵,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比”。在《封神演义》中称六牙白象为灵牙仙和黄牙老象。灵牙仙的武器为雌雄双剑,代表阴阳兑灵。

《佛本行集经》卷第七:“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装牙。乘空而下。”
解读:
可见,牙即金,即兑灵,即先天一炁。

1.12章 火与光之离灵

离(離)卦之灵:
《说卦传》第三章:“离,丽也;离为雉,离为目。离为火,为日,为电”
《易•说卦》: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
解读:
离为火之灵,为火神,为电,为日,为目,为光,为火星(荧惑星),在天干丙丁,在地支为巳午。在禽为雉,或称朱鸟,或称朱雀,即红色火鸟,主于南方,代表夏天。目为火,故此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释放出火来,雷祖的第三只眼也能释放出火来。死后葬于湖南的神农炎帝就是火神,而《封神演义》中的九头雉鸡精就是丁火之灵。

《启示录》 1:14 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太乙金华宗旨》(吕洞宾著)中载有“回光磨镜”之诀,云::“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伊’(∴)字,以字中点存诸眉心,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
解读:
目代表火光之灵,先天一炁能释放出离火之灵,先天一炁藏在离火之灵里面,即太上老君骑青牛或白牛。

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罗”由“网隹”组合而成,隹为鸟,罗表示“隹”在“网”中。在第二个甲骨文中“隹”变成了“火”。在金文中加了一个“糸”,“ 糸”代表先天一炁,表示“火鸟”由先天一炁所放出。可见,“隹”本来是一种火鸟,有火鸟的罗网就是地狱。

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和金文看,:“禽”就是“十”字上面两个方向相反的“匕”,代表“爪”,即代表鸟的左右两个爪子,有爪子者皆为禽。“十”就是阴山,阴山化为有两爪之鸟为“禽”, 禽祖就是金翅大鹏雕。在金文中在是由两“十”字和两个“爪”字组合而成。

离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離”者离鸟也,丨就是十,所以離的甲骨文显示由“隹禽”组成,在甲骨文中如同一只有“爪”的“鸟”站在“禽”上面。 可见離者火禽也,火鸟也。火化为光,以光速远离火源,如同会飞的鸟,光的特征就是离开,故称火光为離。

《离》 :“利贞,亨。畜牝牛,吉”
《易•说卦》:“纯离为牛”
解读:
离火也用青牛表示,发光时就是白牛,公牛就是丙火,用日光表示,母牛就是丁火,也用月光表示。兑灵摄持离火,兑阳灵摄持丙火,兑阴灵摄持丁火。
有火必有灰,无灰就是光了,火藏于阴土中,同于牛犁于田中,犁的谐音就是离,故以牛象征土中离火之灵。在《西游记》 中称离火之灵为大力牛魔王。

丙丁火是正负电荷的本源,丙丁火(光)的按相反的方向旋转产生正负电荷,故从同一离火中分离出来丙火和丁火所控制的运行方向相反。当离灵藏在水中时,就称之为青牛,即不可见的黑牛,即水牛。当离灵变成火光显现出来时称之为白牛。太上老君骑着一头青牛,说明他摄持离火之灵藏在水中。而在山地上的湿婆和天上的大自在天都骑白牛,因为其离火之灵没有藏在水中。
光子就是离灵,由于离灵量子的震动频率不同,我们就看见了红、橙、黄、绿、青、靛、紫等等不同颜色的光,而实际上都是同一种如同虚空的离灵量子,并无颜色,只是因为我们对离灵量子的震动频率有分别心而看见不同的颜色之光。对于有肉体的人和动物而言,会因为我们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对光子频率的分别而生成视神经信号,再由妄想心对这些信号(相)的分别而在我们心里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光是一种幻相,光子只是按照一定方式和频率振荡的虚空而已。

1.11章 黍米玄珠、氣和乾坤泰灵

一、黍米玄珠和氣
《性命圭旨全书》:“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
《张三丰全集》:“安炉立鼎,炼己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半刻时辰,立得黍米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圭入口,顷刻一窍开百脉齐开”(刀圭即刀土,即修炼出来的土中金丹)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载元始天尊说法之时:“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一国男女,倾心皈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具入宝珠之中。”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陈碧虚)云:“旧说以珠表清虚之体,黍米馨香百谷之长,纳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处在空中,不累诸有也。去地五丈,离于五欲也……夫元始开图,法教非一,或无为端寂,示物归根;或变化威灵,使人慴伏。而神通自在,真应无穷。珠纳天人,何容不可!”
《悟真篇注》(陈致虚)云:“实而有者,真阴真阳,同类有情之物也。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炁也。有气而无质,两者相形而一物生焉。所谓一真者,真一之炁而凝为一黍米之珠也。”
《古本参同契集注》(仇兆鳌)云:“伏食。伏者,伏虚无之炁;食者,食黍米之珠也。”
解读:
可见元始天尊的黍米珠之“米”就是真一之炁,即一,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就是无上金丹,即是太极,即佛教的摩尼宝王,所以一切至真大神皆在其中。先天一炁就是天上的“米”,为神仙们的粮食。

粥的文字演化如下:

富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米加很多水煮熟成稀饭就是粥,从隶书看“粥”由“弓米弓”组成,弓就是天上的米,天上的米就是弓,弓米都是先天一炁。从小篆和篆文看,“米”下面有一个“小”和“瓶子”,分解开就是“小一口田”,跟“富”字里面的“一口田”同理,“一口田”代表有土里面的先天一炁,而“小瓶子”就代表小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就是天上的“米”,即天上的“大米”,即上帝,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三的文字演化如下:

气(氣)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气”的繁体字为氣,表示气即是米中出来的兑阳灵,即阳一炁,属于阳炁。
“气”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三”,其实并非甲骨文和金文的“三”字。“气”字的甲骨文表示天地之“一”,即出土中出来的“阳一”,即兑阳灵。上“一”横代表天,下“一”横代表地,中间短的“一”横代表兑阳灵,所以天地间的充满“气”。
“气”金文为“乙一乙”,乙为土,上面的“乙”为阴艮土,下面的“乙”为阳艮土,在两个“乙”中间就是兑阳灵,兑阳灵带着阴艮土,阴阳艮土皆是地母女娲所有,所以女娲炼石补天。

道教将炁和氣分开来,但是儒教或后世之人将炁和氣混用。共产党建国以后,采用简化字,在新出版的古典书籍中或者在网上的电子书籍中,炁和氣都变成“气”了。在说文解字时,就必须要分清楚,否则无法研究出字之本义。人间的米燃烧后化主要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又能变成米,如同阳炁之气能变成水中先天一炁一样。

二、乾坤泰灵
《直方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易.说卦传》:“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
《易.说卦传》:“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锅),为吝啬”
解读:
乾为天,为金,为玉石,为天父,为元始天尊,为上帝。
坤为地,为母,为地母,为太元玉女,为佛母。坤上乾下,为泰卦灵,即藏于土中的先天一炁法身佛。

丂的文字演化如下:

《说文》:“丂,气欲舒出。”
解读:
“丂”就是“丅”,“丅”就是“十”,就是土或山,所以有丅型十字架。先天一炁(气)从土中出,故说“丂,气欲舒出”

乞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可见,“乞”就是“气”,阳金灵为魂,为有所谋求之妄想心,非无为之心,故名“乞”

火的篆文和隶书如下: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乾的篆文如下:

解读:
在第一个篆文中,在“乾”左右两边的波浪文符号代表升腾之象,其实是个“气”字,故在第二篆文中简化为“乞”,代表阳金灵。
第一个篆文中由“气又日火气”组合而成,“日”就是“火”,在第二个篆文中将“火”变成“八丂”,“ 丂”就是“阴土”,等同于就是“入”,“八入”为“火”字。在“丂”上之“一”就是阳金灵,所以“一丂”为“亏”,即不圆满之意,阳金灵入土中与阴金灵合一成为金丹才是圆满。
在第二个篆文的左边由“又八日丂乞”组成, “八丂”就是“八入”,就是“火”字,“入”和“丂”皆代表阴山或阴土。火从阴山或阴土中出,故名火焰山,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离开土之火就是光了。可见这里将“火”分解为“八”和“丂”了。
在第三篆文中,把“八”去掉,又将 “丂”化为“十”字,“又”在隶书中也化为“十”字。“十”中有“日”,表示阴土或阴山中藏有离火之日灵。
从以上可见,乾有阳金灵,艮阴土之灵和离火之灵,皆在阳太极鱼中,主宰阳炁,故称为天父,以持阴土或持阳金灵或持离火之日灵者为父。阳金灵为金,艮银土为玉,故乾为金为玉。

十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解读:
可见“丨”就是“十”,一般为阴土,但在没有分阴阳时,也作为土灵使用。

父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父”由“丨又”组合而成,“丨”为阴土,又为手,可见手持阴土者为“天父”,阴土中必有离火之日灵,所以实际上持离火者亦为父,阳金灵持有阴土之灵和离火之灵。

乾灵即离火、阴土和阳金灵合一之灵。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出来时,眼睛才能发出金光,变成了火眼金睛,此时的金灵孙悟空变成了能造光的金灵,故代表道,即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在基督教中手持十字架和金剑的光之君主米迦勒天使长就是天父。
在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石破天就是从石中破壳而出化为天的乾灵,即阳金灵。而他的兄弟石中玉就是艮石之灵,为阳艮灵。石破天被称为狗杂种,狗为戌,母狗为阴土,即阴艮石之灵,就是十,石破天从土石中出,故称狗杂种。石破天曾改名为“史亿刀”后学了“金乌刀法”。金乌即太阳,刀即阳金灵,故有离火日灵之阳金灵。“史亿刀”谐音即“思忆刀”,思维和记忆为阴土之灵的功能。阳金灵带着阴土,故称“思忆刀”
石破天从小为流浪讨饭的乞儿,故为“气”,即为阳金灵,金为兑,兑为悦,悦为乐,石破天故曾做长乐帮帮主。石破天有条名为大黄的狗,土主黄色。这个大黄狗其实就是他的妈妈,故大黄狗和妈妈一直在石破天的心中,大黄狗为母狗,代表阴土之灵,可见石破天就是“乾”灵。地支有四个土,两阴两阳,但一般不以地支之土之阴阳论土灵之阴阳,而以天干之戊己土来分阴阳土灵。

《直方周易》说卦:“坤,地也,故称乎母”
解读:
坤就是地母,即后土娘娘,地者土也。坤从土从申,表示土能吐出申来,申即猴,申为阳金,即好动的凡心或者称妄想心。艮土里面本来有兑阴金,即酉金,兑阴金从土石中出来即变成了兑阳金。

土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土”就是“⊥”,表示土如平原,亦能堆积如山,“⊥”中藏“口”,“口”为“一”( “•” ),故写成“土”

《老子想尔注》:“道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解读:
道即太一,太一也称泰一,泰即一,一即泰,泰和一都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也称泰灵。

《太乙生水》:“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 ”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解读:
太一即圣灵,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藏在坎水之中。“一缺一盈”即一阴一阳,太一用阴阳造万物。

《太乙生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创世纪》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解读:
坎水是太一所生,即金灵所生,因为水与阳炁升腾了,所以就有了天。有了天,浊气凝结然后才有地。天地皆是太一所造,因为太一代表道。

大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道德经》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解读:
“先天地生”的“有物混成”就是先天一炁,就是一,就是道,可见道就是一,就是大。道化为天、地、人三才,三才与道合称四大。

泰的金文和篆文如下:

解读:

《説文解字》:“又,手也”。又的篆文为,水的篆文为

“泰”字意会为 “双手捧着大水”。泰由“大又又水”组合而成,“又”为手,手为艮土或艮石或艮山,左右手即阴阳土或阴阳山, “大”代表道和一,故“大又又”即代表道于 “山土”之中。
“泰”中含“水”,表示道在“土”中生“水”且藏于水中.坤乾合一为地天泰灵,就是北斗七星中的巨门星,就是泰一神,即盘古神上帝。 “泰”就是 “磐石里生水”,故此摩西用杖打击磐石,磐石裂开生出水来。

第七部 杂论(目录)

7.01章 中华百鸟之王凤凰
7.02章 中华神兽麒麟和神鸟鲲鹏
7.03章 万字符与西藏佛教雍仲本教
7.04章 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反神本质
7.05章 论马克思斗争思想的毒蛇本质
7.06章 论党的邪恶本质
7.07章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奴隶社会
7.08章 彩虹与古代绝世大洪水的关系
7.09章 全球人类出中华的语言依据
7.10章 神奇的中国地图预言圣人降临
7.11章 量子纠缠现象证明佛性的存在
7.12章 周朝和以色列皆用红牛祭祀上帝
7.13章 《鹿母莲花夫人》与黄土造人
7.14章 金缕袈裟和天衣
7.15章 江南七怪与北斗七星
7.16章 基督教中错乱的宗教节日
7.17章 后羿射日、赵公明和二郎神担山赶太阳
7.18章 佛教不允许杀生吃肉
7.19章 妄图扼杀宗教信仰的中国宗教政策
7.20章 巴比伦大城、海兽和兽印
7.21章 末世基督降临中国统一全球为宗教立新约
7.22章 基督再来时的时间、异象、灾难和战争
7.23章 弥勒在鸡头城悟道成佛
7.24章 紫微大帝之神农炎帝和舜帝再来
7.25章 王阳明为弥勒菩萨之凡身
7.26章 憨山大师和苏东坡为弥勒凡身
7.27章 虚云和尚为弥勒第九世凡身
7.28章 三教预言之黄河水清圣人出
7.29章 毛泽东复活成为弥勒菩萨
7.30章 吕岩和黄帝降临会稽山
7.31章 河南淮阳伏羲太昊陵之神迹
7.32章 《千年轮回之弥勒出世歌》
7.33章 世界三大宗教之天父狮子王

王阳明为弥勒菩萨之凡身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我于最胜持明藏金刚部中。说汝秘密八名。一名象耳。二名妙庄严。三名功德宝海。四名无动。五名真实云。”
解读:
真正的云就是金刚手菩萨,为大势至菩萨的降魔化身,也是文殊菩萨的雷祖化身,云就象征法身佛,故下凡为王云(王守仁)。

《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父王华(龙山公),母郑氏。龙山公常思山阴(绍兴)山水佳丽,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迁之越城光相坊居住。先生尝筑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世称阳明先生。先生卒于江西南安,葬于浙江绍兴兰亭……宪宗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丁亥,先生生。(1472年10月31日)是为九月三十日。太夫人郑娠十四月。取名‘云’。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定名‘守仁’。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皆在越。”
《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解读:
王阳明生于古绍兴府余姚县,住于绍兴府越城光相坊,葬于浙江绍兴兰亭,王阳明就是出生于绍兴姚墟(余姚)的舜帝再来之凡身。西方极乐世界的云就是法身佛,就是道,道藏于光中,以光显相,故住在光相坊。
仁为两仪,王守仁为两仪之身,故名守仁。仁者爱也,王守仁就是慈氏弥勒菩萨的凡身,为弥勒佛的阳炁分身,即头顶光明瓶的大势至菩萨下凡,故称王阳明。
农历九月三十日为药师如来的圣诞日,王阳明就是药师如来的凡身,宋从云中送子的天神就是药师如来,即玉皇大帝,即天帝。

《堯山堂外紀》(明朝蔣一葵)記載:陽明嘗遊僧寺,見一室封鎖甚密,欲開視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閉門五十年矣。」陽明固開視之,見龕中坐一僧,儼然如生,貌酷肖己,先生曰:「此豈吾之前身乎?」既而,見壁間一詩云:“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原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先生悵然久之,建塔以瘞而去。
《新知錄摘抄》(明朝的劉仕義)記載:餘姚王陽明先生守仁,為世大儒,文章德業炳炳如丹。……嘗遊僧寺,見一室封鎖甚密,欲開視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閉者五十年矣。」陽明固開視之,見龕中坐一僧,儼然如生,其像貌酷肖陽明先生。曰:「此豈吾之前身乎?」既而,見壁間一詩云:“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原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信始禪門不壞身。”先生曰:「此固吾之前身乎?」悵然者久之,為之建塔以葬焉而後去。
解读:
王阳明到一寺庙,见到一个五十年前闭关入定的僧人,为他自己的前世。有传说此寺庙为镇江金山寺,而在《玉光劍氣集》(清初張怡著)和《赤雅》之“南安禪室”(明末鄺露)记载为江西南安一古寺。

1.10章 圣经中的阴阳八卦

《创世记》 1:1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解读:
此时神虽然创造了天地,但是天地还没有分开,即地、水、天、圣灵混为一体的无光之混沌状态,即无光时的太极状态。这里的“神 的灵”指圣灵,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 “神 的灵”也可以是神的七灵(其中阴阳木合为木)合而为一体的状态。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记》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世记》 1: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解读:
太极在亥水中发出离火之光,就是昼(白天),此时的离火之灵称为白牛,离火之灵也可以不发出光,即是夜,此时的离火之灵称之为青牛。可见,太极可以发光,也可以不发光。离火可以藏于水中从而使水温升高,如果完全没有离火之灵,那么水的形态就是冰了,故此月亮也称冰轮,而在末世预言电视剧《火王之破晓之战》中,有七大行星的神域之七神之首尚轩把自己封印在冰山洞里面的冰块里面。

《创世纪》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解读:
没有分开的天地(宇宙)如同一个装满海水的玻璃圆球,此时里面的水不能动,故为亥水。有空气以后,光照亥水,空气带着水蒸腾就升腾出来了,就出现了乾天。水蒸气就是子水,所以说“子时开天”。
这里的“空气”乃是后天之物质,并非真正的神之巽灵,但是可以象征巽灵,因为在八卦中巽为风,而空气动而为风,所以这里的“空气”既象征有先天之太素巽灵,也指后天的氧氮等物质性空气。

《创世纪》1: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解读:
坤地上本来被亥水(海水)全部覆盖,此时有些地方凹陷了(如海沟),在凹陷处水就聚集,于是地就露出来了,于是天地就都出现了,此为神造天地,即天地分离且显现出来。相对地特别凸出来的地就称为山。可见,实际上,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水动开天,土动辟地,故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

《创世纪》1:11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12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 神看着是好的。
解读:
天地生成后,即阴阳两炁分开后,木也分阴阳,变成阳木和阴木,即震木和巽木。震木为大树,巽木为花草蔬菜。太素有两个“禾”灵,即两个巽灵,在太极生两仪(天地)之后,其中一个巽灵转化为震木之灵,然后分离出来。

《创世纪》1:14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创世纪》1:15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16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解读:
离火之灵也分阴阳,并从大海中出来。阳离之灵为丙火太阳,阴离之灵为丁火月亮。如此水、木、火、金、土五灵都有了,八卦之灵也都有了。

《创世纪》1:21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创世纪》1:22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创世纪》1:2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创世纪》1:24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创世纪》1:25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创世纪》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世纪》1: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解读:
无极神(道)化为“ 神的灵”成为太极神(耶和华上帝,圣灵),太极神分阴阳生成两仪,两仪神即即天父和地母(圣母),也是东王公和西王母,即大势至和观世音菩萨,即太阳神和月神。“我们的形像”就是两仪的形像,即天父和地母的形像。太极神化为天父东王公后,东王公在西王母的配合下,在地球上造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和人。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黄帝内经》:“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周易本义•序》云:“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
解读:
一即太极,即先天一炁,二即两仪即阴阳两炁,万物都是阴阳两炁所生,冲炁即阴阳两炁的相对运动,和即是和谐共存。阴阳两炁和谐共存即有万物。如果阴阳两炁合一了,即变成先天一炁,即动态的阳炁没有了,那么万物就没有了。
万物皆有艮灵,阴炁艮灵里面有阳炁兑灵,两者合一为太极,而且兑灵在最里面,故说“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万物又都是由阳太极鱼和阴太极鱼旋转而生,故说“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

1.09章 四象、五兽和河图

《云笈七签》记载:“夫四象者,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青龙者,东方甲乙……白虎者,西方庚辛金……朱雀者,南方丙丁火。剖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降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
正统道藏收录的《混元八景真经》云:“北方壬癸水,卦主坎,其象玄武,水神也。南方丙丁火,卦主离,其象朱雀,火神也。东方甲乙木,卦主震,其象青龙,木神也。西方庚辛金,卦主兑,其象白虎,金神也。此四象者,生成世界,长立乾坤,为天地之主,谓之四象。”
解读:
四象即道之先天四灵,即木、火,金、水。金为白色,不变性,代表西方,主杀,故道教称之为白虎。木为青色,生发性,代表东方,故称青龙,龙能变大变小,常藏于水中。火为红色,热性,代表南方,有升腾之特性,能化光飞离,故为朱雀,即朱鸟,即火鸟。水为黑色(能吸收光,故为黑),冷性,代表北方,水有收缩性(无外力时收缩为球形),故用会缩头脚的圆乌龟(玄武)代表,玄为黑,代表水。

《轩辕秘藏经》第九云:众星降灵,应天体道,显化兽形,合为五兽,号曰天官。
《五行大义》第五云:天官五兽。左苍龙。大辰之貌。右白虎。大梁之文。前朱雀。鹑火之体。后玄武。龟蛇之质。中有大角轩辕。
《史记•天官书》言:“轩辕,黄龙体”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
《易冒》云:“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
解读:
天官五兽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在天垂象为太阳系的木、火,金、水、土五大行星。土居中央,外悬四象,如同昆仑山或须弥山在中央,外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土即勾陈,化为麒麟,麒麟下凡就是轩辕黄帝,土也分阴阳,故有后土娘娘辅佐皇天大帝黄帝。戊日即土日。金、木、水、火、土五灵合一即天官紫微大帝。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尚书大传•五行传》:“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解读:
一六为水在北方,这里用子代表。二七为火光在南方,这里用午代表。三八为木在东方,这里用卯代表。四九为金在西方,这里用酉代表,五为土在中央(十即两个土,故五十在中央),这正好是河图的结构,河图就是北极紫微大帝。

河图如下:

解读:
在河图中以白色圆点代表阳,以黑色圆点代表阴。

1.08章 无极生太极的五个过程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
《云笈七签·元气论》中说:“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又说:“五气未形,三才未分,二仪未立,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元块如卵,五气混一,一既分元,列为五气,气出有象,故曰气象。”
《仙术秘库·抱混元仙术》中说:“混元者何?先天之精气神也……所谓元精元气元神也。
解读:
无极生太极,即道生太极,太极即泰极,即地天合一时的泰卦,即有阴阳而阴阳完全分的状态,即元气状态,元气即先天一炁。神的先天五行之炁在太极里合一称混元一炁,简称混元炁,也可以称为先天一炁。

《列子·天瑞篇》:“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道法会元》卷之六十七《雷霆玄论万法通论》(元代):“夫混沦,道之体也。太极,道之用也。二者之妙,虚无自然也。混沦之先,未有天地,先有是道。亦强名也。一气未萌之始,是为太易。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者也。及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气磅礴,是为太初。太初者。阴阳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先天一物,分为二,无象无形逐念生,是为太始。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是为太素。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气形质具而未能相离,故曰混沦。混沦道之体也。如是动极复静,至静之极,静极复动,五数乃极,故曰太极。”
解读
无极发展到太极共经历五个状态,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并称为先天五太,是无极神过渡到两仪神前的五个阶段,即从无到天地生成前的五个阶段。

一、太易(道生水土之灵)
《列子·天瑞篇》:“太易者,未见炁也”
《道法会元》卷六十七张善渊《万法通论》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炁也”
解读:
无极为道,道第一步化为太易,此时无光无象,无名无形,没有阴阳,为神之始,即刚醒来的盘古神。无极为沉睡的盘古神,但一般不称无极为神,而称为道,为方便理解,本人也称道为无极神。

土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道还没有生先天一炁时,土字里面的虚空“○”代表无极,代表道。

乙的甲骨文如下:

皿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解读:
皿就是一个土做的容器,像一个有脚的杯子,其实就等同于观音菩萨的陶瓷净瓶,代表土灵,也是灵山。从第一个甲骨文看由“乙乙⊥⊥”组成,表示两个“⊥”化作了两个“乙”,而“⊥”为土字,故“乙⊥”都是土灵。两个“⊥”倾向相反,而两个“乙”方向完全相反, 可见“乙乙⊥⊥”代表阴土和阳土合一时的土,即没有分阴阳时的土。

易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以上可知,在甲骨文和西周早期以前的金文中,“易”由“氵土”组合而成,在西周早期将“土”改为“皿”,象征此时的水还在土里面,没有阳性能量推动,故不会动。
在西周中期的金文中又在“土”中加了一个“日”,在楚国时期又将“日”改为“目”,这就变成“太极”之“易”了,此时的“易”就内含真阴和真阳的太极,故《易传·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可见最原始的“易”就是水土,并不包含“日”,即没有离火之灵。
“易”者先天水土也,此时只有先天真水在先天土中。有土有水即从无到有之始,即开始有神,故称太易为“神之始”
从无极到太易,道开始出现生的功能,故太易就是醒来了的盘古神。此时的盘古神虽然醒来了,但是还没有动,即还没有生先天真阳,故说“太易者,阴阳未变”

《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
“上極無上,乃為最上之尊,玄之又玄,斯號開玄之祖,自昔乾坤未闢之前,猶是混沌元苞之致,無炁無象, 無色無名,當是時也,蓋有玄祖,
《太上無極九天紫府玄祖至尊法懺》:
“道有四太,易也,初也,始也,素也。氣未生而曰易,氣方聚而曰初,成形曰始,成質曰素,妙從微會,玄自靜參,以今備考。至尊之化氣,默溯紫府之虛無,以一身而具四太之全,以至神而包四大之外”
解读:
九天紫府玄祖就是水神九天玄女,玄者水也,开玄之祖就是水祖。无炁无象时就有玄祖,可见九天玄女在太初之前存在,即在太易时就存在了,故说“以一身而具四太之全”。玄祖有水灵、土灵、金灵和离火之灵,但是在太易时的玄祖还不完全,还不是完整的神,还没有先天一炁和离火之灵,虽然太易为“神之始”,但真正的第一神还是在太初才出现。《道德经》云:“神得一以灵”,故没有先天一炁时的神是不灵的,还不能称为正真的神。

易的其它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一可见,下面为两个“又”,“又”为“手”,“手”为艮,艮为土,如来佛的左右“手”即阴土和阳土,即阴山和阳山。严格来说,其实此时还不能用艮卦代表“又”,因为艮卦是后天之物,只是借以说明“又”为土灵。
“又”字上面有两个“皿”,表示两个“又”化为两个“皿”,可见“皿”为土。左边那个“皿”中藏“一”,这里的“一”代表水,后面化为“氵”。右边那个“皿”字中的一个“乙”化为“土”,可见“乙”就是“土”。
解读:
可见“易”字由“⊥⊥乙土氵”组合而成,也可简化为“皿 氵(水)口”或“皿 氵日”或“日乙氵”组合而成,其中“皿”字由“乙乙⊥⊥”变成了“乙土⊥⊥”,可见“乙”就是“土”

二、太初状态(道生先天一炁,即道生金灵)
《道法会元》卷之六十七《雷霆玄论万法通论》(元代):“太初者,阴阳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炁之始也”
《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老子想尔注》(东汉丰县张道陵著):“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广雅》:“太初,气之始也,清浊未分”
解读:
出现阴阳后,水之“一”为真阴,而炁之“一”为真阳,一般情况下称“一”是指先天一炁。在太初道生出了先天一炁,故有了水和先天一炁,即有真阴和真阳了,但此时真阴和真阳完全合一,即先天一炁藏在水里面。

《约翰福音》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诗篇》 93:1-4 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你从亘古就有。耶和华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波浪澎湃。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
解读:
与道同在的 神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之神。一与道同在,见一即见道。耶和华就是太初时的先天一炁神,即法身佛。先天一炁之地位高于道在太易时所生之水。

《箴言》 8:1-7 智慧岂不呼叫?聪明岂不发声? 她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在十字路口站立。 在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大声说:“众人哪,我呼叫你们,我向世人发声, 说,愚蒙人哪,你们要会悟灵明;愚昧人哪,你们当心里明白! 你们当听,因我要说极美的话,我张嘴要论正直的事。我的口要发出真理;我的嘴憎恶邪恶。
《箴言》 8:14 我有谋略和真知识,我乃聪明,我有能力。
《箴言》 8:17 爱我的,我也爱他;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
《箴言》 8:19 我的果实胜过黄金,强如精金;我的出产超乎高银。
《箴言》 8:22-23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箴言》 8:26 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
《箴言》 8:30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箴言》 8:35 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
《箴言》 8:36 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
《约翰福音》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马太福音》 7:8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解读:
在太初时就已经出生在耶和华身边的“工师”就是“保惠师”,就是圣灵。圣灵代表智慧、聪明和能力。圣灵就是真知识,就是生命,就是精金,即金灵,即一,即先天一炁。
“十字路口”:即十字架,阴艮土之灵,圣灵就是十字架里面的“口”,即兑金灵。
“城门旁,在城门口,在城门洞”:艮土即是门。

《弥迦书》 5: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马太福音》 1:18 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希伯来书》 2: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以弗所书》 4: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约翰福音》 10:30 我与父原为一。
解读:
从太初就有的圣子耶稣就是一,就是先天一炁,即圣灵。可见,先天一炁有三名,分别称为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和圣灵,三者虽然名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先天一炁,或者说都是圣灵,故都在太初时就有了。三者无本质区别,故称“三位一体”。其中圣灵化为圣父之名耶和华和圣子之名耶稣。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石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矿石中藏金,金象征先天一炁。石字的文字演化表明“入”里藏 “一”(先天一炁)或 “口(兑)”为石。石为艮土,故石的本质为土,可见“入”字代表土。

衣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战国文字:

山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从衣的甲骨文看,为上面由“入十”或者“石入”组合而成,可见“十”就是“入”,“十”也是土。甲骨文的下面为“入入十”组合而成。从衣的金文和小篆可见,衣就是三个三个“入”字组合而成,类同“山”字。“入入入”加“一”组成“山”字的甲骨文,故山为有先天一炁的土灵。众土堆积为山,众者三也,故“山”字有三个“入”
从衣的战国文字看,由“入入入十”组合而成。“入“”十”皆代表土,可见“衣”就是土,此土非人间土,而是净土,即天衣,即佛的袈裟,所以人间的和尚穿布满“田” 字的袈裟以象征回归净土,田者土也。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正看间,见巨浪分开,现一人赤条条的,大叫:“大仙!游魂埋没千载,未得脱体;前日清虚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时,法师经过,使游魂伺候。”
“那物曰:“游魂乃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
解读:
赤条条的柏鉴就是没有穿天衣时的神农炎帝,就是千年轮回的许仙,就是十世轮回的唐僧,就是证道前的姜子牙,即是凡身。没有天衣即没有进入净土,故带着太阳丙火在人间苦海亥水中轮回。

初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大字的甲骨文如下: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解读:
“大”者道也,道生天、地、人三才,故道、天、地、人皆为大,第一大即道。从“初”字的第一个甲骨文看,初由“衣大”组成。“大”在“衣”中,即道在土中,即菩提祖师在灵山之洞中。“大”的甲骨文由“一入”组合而成,“一”代表先天一炁,先天一炁代表道,可见“初”时,道在土中生先天一炁。
在第二个“初”字的甲骨文中,“大”变成了“匕”,“匕”者金也,即金在土中,即金刚法身在土中,即先天一炁在土中。
在“初”字的第三个甲骨文中,“匕”跑到“衣”的外面就变成了“刀”,刀与道谐音,大刀与大道谐音,故后人将“衣匕”变成了由“衣刀”组合而成,其实改变了“初”字的元始本义。或者“初”为以衣包刀之义,有衣的“刀”即为先天一炁,而无衣之刀就是后天之炁,称之为屠龙刀,即阳金,而“匕”就是倚天剑,即阴金。

三、太始状态(道生火灵)
《列子·天瑞篇》:“太始者,形之始也”
《广雅·释天》:“太初,气之始也,生于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于戌仲,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
《紫府玄祖法忏》:“玄祖至尊,结梵气于太初之年,舒至精于太始之分,无而有,有而无,释宗无以名空,实而虚,虚而实,儒践实以成治,是为道法之宗。”
解读:
太初是无形无质的状态,而太始则代表有形无质的状态。清者先天一炁也,金灵也,阳也。浊者水也,至精也,阴也。

《创世记》 1: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世记》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解读:
“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说明清浊分开了。在太初之时,“ 神的灵”(圣灵先天一炁)藏于水中,而在太始时,先天一炁浮在水面上了,即水和先天一炁分离而有界限了,有分界则必然有形,有形者为水。虽然水和先天一炁分离了,但没有完全分开,还是相连的。此时先天一炁在水面上吐出了火光。故太始成形而生火光。

始的文字演化如下:

巳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解读:
从金文看,“始”由“女口巳”组合而成。“女”为玄女,即太易时所生的水,“口”为兑,代表金灵,“巳”为火,代表火灵。“始”中“口”和“女”分离了,象征真阳之先天一炁和真阴之水分离了,当然真阴和真阳还在天地未分的泰灵里面,故称泰始(即太始)

《启示录》 1:16 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解读:
口代表金,故口能吐出利剑。

四、太素状态(质之始,生阴木之灵)
《列子·天瑞篇》:太素者,质之始也。
《广雅·释天》:“太素,质之始也,生于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于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
《元始上真众仙记》:“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
解读:
水本来藏于土或石中,故说“崖石出血成水”。在水上长出来的水草之灵为质之始,故太素为质之始,太素就是太元玉女,也称太元圣母。太素里的木为没有分阴阳时的木,称为太素木或太素龙。
质的繁体字为質,从斤从目从八。斤为金,目为火,八为太素木。太极分阴阳后,巽木可以化为风,即风神。

《创世纪》1-7: 神就造出空气。
《撒母耳记下》22:11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在风的翅膀上显现。
《吕氏春秋》:“八风者,盖风以应四时,起于八方,而性亦八变。”
《淮南子·墬形训》:“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风翏)风、丽风、寒风。”
《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解读:
风神素女在佛教就是妙音菩萨,八音对应于八风,一般而言,音靠空气和风传送,风为运动的空气。

禾的文字演化如下:

木的文字演化如下:

又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説文解字》:“又,手也,象形”
《说卦传》:“艮为手”
《直方周易》说卦:“艮为山”
从“禾”的甲191甲骨文和“木”的甲骨文来看,将“木”的“树枝”化作“长叶”垂下,又将“木”之“树尖”化作下垂或弯曲的“稻穗”就是“禾”。“下垂”是因为柔软,所以这里的“禾”是用来代表一切柔软之花草等阴木。树枝和树尖柔软而下垂者为阴木,如柳树等。
“禾”和“木”下面有个“又”,“又”为法身佛的手,故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的手化为五行山,而法身佛孙悟空即藏在五行山中。“又”为艮,艮为土为山,表示禾在艮土中,即为根。

幺的文字演化如下:

玄的文字演化如下:

可见“玄”和“幺”是同一个字,幺为一,一可以是先天炁,也可以是水。

素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看,“素”由“禾玄又又”组合而成,结合篆书和隶书看,“素”中的“禾”有四片长“叶子”,比“禾”多了两片,象征素字里面的“禾”实际上是两个“禾”字合一而成的,将来太极分两仪时有一个“禾”长得特别高大粗壮后会化为阳木。
“素”金文中有三个“又”,代表三个围起来的土,即代表山灵和石灵。“素”中藏“玄”,即土中有水,“玄”上有“禾”象征水上生木。可见玄女和素女是一体的。

五、太极状态(天地相连)
极的繁体字为極,由“木亟”组合而成,此“木”即太素木,即没有分阴阳的木,或者说是阴木(巽)和阳木(震)合体的木。
《列子·天瑞篇》:“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封神演义》第一回:“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解读:
混沌也称浑沦,为气、形、质混为一体的状态,即混沌状态,包括太素和太极,后来混沌泛指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切状态。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解读:
在劈天地而没有劈开时的盘古就是太极,即太极神,同时也是无极神。

極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人的甲骨文1、甲骨文2和西周金文如下:

解读:
从“極”的甲骨文看,上下两横代表天和地,上一横为天为阳,下一横为地为阴,中间是“人”字的甲骨文,这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太极。太极就是与天地合一的人即盘古真人,就是太极神。
甲骨文的“极”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先反的“⊥”相连所成。“⊥”就是土,所以太极就是阴土和阳土合一之土。
从第一个金文看,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口”,此“口”在土里面,代表先天一炁,所以太极也是先天一炁,即土中金。
在第二个金文中,又加了一个代表土的“├”和一个代表土的“又”,以此说明“人”为土,所以上帝和女娲用泥土造人。
在第三个金文中,又加了一个“木”,“木”与“亟”分开, “木”为太素龙,而“亟”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或土灵,太极就是有龙身的先天一炁法身佛或有龙身的天皇大帝。

六、彝族文化和印度文化中的五太
《查姆》(彝族史歌):“天地未分明,洪水未消退,正当这时候,一天反着转,变化极反常;一天正面变,变化似正常。天地的一代,混沌演变水;天地的二代,地上雾蒙蒙;天地的三代,水色变金黄;天地的四代,四面有星光;天地的五代,星星发出声;天地的六代,发声后平静;天地的七代,平静后又变;天地第八代,变化来势猛;天地第九代,下界遭毁灭;天地第十代,万物毁灭尽;此为天地演变史。”
《勒俄特依》((彝族史歌)):“天地还未分明时,洪水还未消退时,一日反面变,变化极无常;一日正面变,变化似正常。”接着,“混沌演出水是一,浑水满盈盈是二,水色变金黄是三,星光闪闪亮是四,亮中偶发声是五,发声后一段是六,停顿后又变是七,变化来势猛是八,下方全毁灭是九,万物全殒尽是十,此为天地变化史。”
解读:
“天地未分明”“洪水未消退”:两仪未分的太极状态,地未从水中露出来。
“一天反着转,变化极反常;一天正面变,变化似正常”:代表真阳和真阴。
“天地的一代,混沌演变水”:道生水,从无极进入太易状态。
“天地的二代,地上雾蒙蒙”:道生土,还在太易状态。
“天地的三代,水色变金黄”:道在水里面生金,即太初状态。
“天地的四代,四面有星光”:道生光,进入太始状态。
“天地的五代,星星发出声”:道生木,进入太素状态,以震代表木。
“天地的六代,发声后平静”:进入太极状态。
“天地的七代,平静后又变”:进入阴阳分离的两仪状态。
“天地第八代,变化来势猛”:两仪生万物。
“天地第十代,万物毁灭尽”:万物归一为太极。

《梨俱吠陀》10-129之《无有歌》:“太初,无无,亦无有;无有天,亦无有空。不知何者,反复流转,藏于何处,于守护中孕育?可是深不可测,幽深玄水?太初,未有无死,未有无不死;未有无昼夜形迹,自行吐纳,别无他物。初始,玄之又玄;茫茫然无名无辨无识,水独涌流,浩瀚无垠”
解读:
太初状态已经有水存在了。

《梨俱吠陀》10-121之《生主歌》:“孰为当祭者?太初,金胎现,为造化之独一之主,为守护天地者。孰为当祭者?那赋予生息精力,命令诸神者,死与不死,为其之影。”
解读:
太初出现金胎(金童哈朗亚格嘎),即出现金灵,即出现先天一炁。

《梨俱吠陀》10-82之《造一切者之歌》:“七仙之外,祇有此一。他命名神明,教化造物。一切种识,一切造物,为他所知。明暗空界,分而定之,往时之仙人,奉献财富,作此世界,以为祈祷赞颂。不知其谁,未有苍天大地,未有诸神,未有诸非神,藏胎于水,一切神明,孕育其中。水承载之,作为初胎,众神聚集,相会其中。
解读:
七仙即北斗七星,即神的七灵,在七灵之前就是“一”,即先天一炁,即“藏胎于水”的金灵,为与道同在的主宰神。

彝族史歌参考“彝族人网”:http://m.yizuren.com/tradition/yywzygj/41287.html

1.07章 神的七灵和北斗七星

《启示录》4:5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 神的七灵。
《启示录》 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启示录》5 :6 我又看见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有七角七眼,就是 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撒迦利亚》 4:10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
解读:
耶和华上帝就是道,耶和华上帝的七角七眼就代表神的七灵,也单独用七眼或用七盏火灯或七个金灯台或北斗七星代表神的七灵。神的七灵即泰灵、兑灵、离灵、震灵、巽灵、坎灵和艮灵。

《撒迦利亚》 3:9 看哪!我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在一块石头上有七眼。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
解读:
石头就是艮灵,其他六灵都在艮石里面,此时就是没有分阴阳的太极状态。七灵也可以完全合一还原到泰灵状态,即圣灵状态,即先天一炁的状态,先天一炁又可以还原到无极的状态,即道的状态。

以色列国徽如下:

(以色列国徽)

以色列的国徽就是根据 《圣经》撒加利亚书的描述而造出来的,上面有七个金色的灯台,即是神的七灵,而两颗橄榄树就是两仪。两边的两颗橄榄树就是《启示录》十一章中的两个见证人,即两个受膏者,即男女两个基督,曾经下凡到人间为所罗门和南方的女王。

《道法会元》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
《天蓬宝诰》:“天蓬真老,苍天上帝,雷部太阳烈火天尊。”
《启示录》1:16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以赛亚书》 9:6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解读:
“右手拿七星”和“面貌如同烈放光”的末世男基督就是“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和“雷部太阳烈火天尊”之尚父苍天上帝天蓬元帅,即天父东王公,即“永在的父”。上帝所赐的“子”就是“父”,就是上帝自己,即“全能的 神”,即耶和华天父上帝。

在印度教中,迦尔吉是毗湿奴的十大化身之一,也是其最后一个化身,形象为身骑白马、手持火剑、相貌英俊的武士,名字有“时间”、“不灭者”、“秽物破坏者”的意思。传说当末世来临时,有七个仙人跟随骑白马的迦尔吉在迦梨时代(Kali Yuga)的劫末降世,铲除一切丑恶,终结崩坏的旧世界,构筑圆满的新世界。这七个仙人就是北斗七星,而骑白马的迦尔吉就是骑白马的耶稣,即《西游记》中的唐僧。

北斗七星亦称北斗七星君,其名分别如下:
第一阳明贪狼星君(震阳木之灵,雷神)
第二阴精巨门星君(泰灵上帝,真如法身佛)
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巽阴木灵,风神)
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兑金灵即含水的法身佛,金甲神,智慧之神)
第五廉丹元贞星君星(坎水灵水神)
第六北极武曲星君(艮山灵山神,战神)
第七破天关破军星君(离火灵,火神,能量之神)

《说卦传》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可见八卦中的八个卦就如同神这个“身体”的不同部分,而其中乾和坤合一为泰灵,为神之主体,代表无极神和太极神,而其他六个卦就是神进一步细分出来或再生出来的六个灵,这六灵为神的一部分,都代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