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章 道教和基督教之魂、魄、心、意、志、情

一、魂和魄
《《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尔雅•释天篇》“北极谓之北辰”作注时说:“天皇,北辰耀魄宝,又云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
《道德经》:“载營魄抱一,能无离乎?”
解读:
太一帝君即雷祖,即昊天上帝,即玉帝,也称泥丸君。土中生识神,识神即魂神,即魂,即兑阳灵。无英为肝木,魂藏于肝,白元为肺金,魄藏于肺。桃孩即西王母的蟠桃,代表水中精,故称精根。
先天一炁一分为二即人之魂和魄,在《道德经》把摄持离火之灵的魂称作營,營者谋求也,凡心也,妄想心也。“营魄抱一”就是魂魄合一,即合一为先天一炁之金丹,称之为返源。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魄”
解读:
太一神分身出天魂和地魄,故魂魄跟随太一神。如同东王公和西王母跟随元始天尊,如同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跟随阿弥陀佛。众生之魂魄皆是东王公和西王母之阴阳金灵的低级分身。

《还丹众仙论》曰:“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炁。”
解读:
太白金星者即泥丸君,即太一神,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为金灵,化为月之魄,即月中蟾蜍。因为先天一炁之金灵藏于土中,故“合土星之炁”,泥者土也。

《太阴皇君诰》:“至心皈命礼。广寒至圣,紫光上真。主北极之阴阙,掌人生之魄体。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解读:
斗母就是月神,即太阴皇君。斗就是月之魄,水就是月之精。魄藏于水中,精为藏于水中之先天一炁,魄和精的本质是一样,魄为高度浓缩的精和先天一炁。

《晋书•天文志》:“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解读:
勾陈天皇大帝为艮土之灵,就是雷祖,艮土里面藏离火之灵和先天一炁法身佛,故称天皇大帝为耀魄宝。

《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
《类经•脏象类》:“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
《参同契》:“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解读:
先天一炁一分为二化为魂和魄。魂为兑阳灵,即阳一,即阳先天一炁,即阳神。而此时的魄即称为阴一,即阴先天一炁,也可依旧称先天一炁,即阴神。阴神和阳神是魂魄相对而言的,但针对肾水而言,魂和魄皆是阳神。

《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解读:
人在地上观测天而言,天动而地静,故主动之魂归于天,即归于乾金,魂为阳金之灵。而主静之魄归于地,即归于坤,即归于艮土中,魄为土中阴金之灵。
在《西游记》第七回中,如来佛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然后众神在天庭开宴会庆祝,如来为之取名为“安天大会”,即把天魂放在艮山之灵里面就是“安天”,而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也是安天,即天帝归位,而妖魔退位。

《类经•脏象类》: “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类经•脏象类》:“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黄庭经》:“魄为一身阴神之首领,魂为一身阳神之首领。魄之为炁,主一身有形之知觉也。魂之为炁,主一身无形之知觉也。故七阴(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之知觉,魄统之;三奇(精、气、神)之知觉,魂统之。魄主乎下,魂主乎上。”
解读:
梦中的自己就是魂,为兑阳灵,故好动。而人之自性就是魄,见性、闻性、嗅性都是魄之功能。魂和魄都是属于炁,魂属于兑阳灵之炁,魄属于兑阴灵之炁。魄在艮土之灵里面,故魄能用艮土控制龙,龙主动,故魄控制人的身体行动。

《太上老君内观经》:“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
解读:
魂主动,以保养身体。魄主静,以控制和支配形体的运动。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
《云笈七签》云:“其第一魄名屍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
解读:
三魂也称天魂、地魂和人魂(命魂),天魂胎光即阿赖耶识之兑阳灵,地魂爽灵即有种子的阿赖耶识,人魂幽精即人的意识。
魄能分身为七魄,分别称为:一魄为屍狗(天冲),二魄为伏矢(灵慧),三魄为雀阴(气),四魄为吞贼(力),五魄为非毒(中枢),六魄为除秽(精),七魄为臭肺(英)。

《希伯来书》 4:12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帖撒罗尼迦前书》 5:23 愿赐平安的 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创世记》 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解读:
这里的“灵”就是土中先天一炁,一炁分阴阳后,灵即化为魄。魂和魄是可以被神分开的。

《西游记》第三回:“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八戒道:‘我分明看见他被妖精一口吞了。想是日辰不好,那猴子来显魂哩。’”
解读:
可见孙悟空就是魂,石头里出来的孙猴子为雄性,在十二地支中申为猴,为阳金。1+3+5=3+4+2=9,九为金,故魂为阳金之灵。

《西游记》第三回 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他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飖五色霞光现。
解读:
金箍棒的形状为“一”,代表先天一炁,为阳灵,故称之为阳灵棒。金箍棒之两个金箍分别代表魂和魄,大海中能放出光的如意金箍棒就是魂魄合一的先天一炁之法身,功德圆满后就是法身佛,即地藏菩萨的如意珠。法身佛为水中金,能使水不起波浪,故龙王称金箍棒为“定海神针”,也称“神珍”,就是神之珍珠,即佛教之摩尼珠,即金丹。耳通肾为水,故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先天一炁法身佛能摄持花神凤凰之巽灵和震龙,故说“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1+3+5=3+4+2=9,九为金,故“一万三千五百斤”象征金灵,即先天一炁。“一万三千五百斤”又与人一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相对应,呼吸为气,肺主呼吸,故金箍棒代表先天一炁。
在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李莫愁有冰魄银针,小龙女有玉蜂针,这就是只生水时的金箍棒即魄。

二、意和志
《类经•脏象类》:“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
解读:
心中杂乱的念头就是意,心动即是念头,即是想,即出于意,故称意想。忆的繁体字为憶,由“心意”组合而成,故心之记忆属于意。意由“心音”组合而成,故意者心音也,意动即有心音产生,即我们默念或起念头之时的内在之音。

《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
《类经•脏象类》:“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解读:
有定向而不动的意就是志,即把念头定在某处或某事,如说“我意已决,立志学医”, 故说意志。

《灵枢•本神篇》:“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解读:
因为志而有心的变化就是思,即有搜寻目标的心就是思维,可见意也包括思维,故说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金丹四百字•序》:“眼不视而魂在肝, 耳不闻而精在肾, 舌不声而神在心, 鼻不嗅而魄在肺, 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难经•三十四难》(战国):“脾主思,故藏意与智”。
解读:
脾藏意,脾为土,故土之灵为意,意善思维和记忆,称为智。

《金丹四百字•序》(紫阳真人著):“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金丹四百字解》(刘一明著):“真意主宰万事,统摄精神,护持性命,镇守中宫,与土同功,故以真土名之;因其内藏生机,又名中黄;因其无物不包,又名黄庭;因其动静如一,又名刀圭;因其能调阴阳,又名黄婆;”
《参同契》曰:“离己日光,坎戊月精”
《中和集》云:“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为之主宰,意无偶,自是一家也。”
《七言》(吕岩著):“麒麟意合乾坤地,獬豸机关日月东”
解读:
意就是土之灵,土为中,戊己两土合一也称麒麟,为乾之阴土和坤之阳土合一土。真意为戊土,为阳土,即水中土,即盛月精之水的观音净瓶,即流沙河的沙僧,也称黄婆。
妄意为己土,为阴土,即大势至菩萨盛日光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装金丹的紫金红葫芦,魂为阳木中的阳金,故往往将魂当作木,而魂实非木,而指木中所藏之金。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解读:
以深谋远虑之思而处理事物称为智,可见智是意之功能。智者“日知”也,日为光,日光从己土中出,故智和思属于己土(阴土)的功能。

三、情志
《太上老君内观经》:“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解读:
一个说“脾藏意,肾藏志”,另一个说“精在肾,志在脾”, 故既可在肾,亦可在脾。脾为土,故志为土,而肾为水,肾藏志,故志主要为水中阳土的功能。

《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解读:
志意皆为土灵的功能,能收摄人之魂魄,且能生喜怒之情,情出自土,为意的一部分,故称为情志。七情就是《西游记》中从盘丝洞进入濯垢泉的七个蜘蛛精。阳土化情就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阴土化情就是秦钟,所以秦可卿后来作了警幻仙子(西王母)的钟情首座,主管是风情月债。情取谐音就是秦。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类经•九卷》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情志内伤,虽各有所属,但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解读:
古代中医学上情志分为五种,即喜、怒、思、忧、恐。土生出五情,此五情分布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情志影响五脏之炁的运行,故能致人生病。五情延伸为七情就是喜、怒、思、忧、悲、恐、惊。其中思属于阴土的功能,而其它属于阳土的功能。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解读:
从儒教而言其七情分别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喜、怒、哀、惧属于阳土的功能。儒教将中医上五情中的“思”换成了“爱欲恶”, 这样更加直接体现其情的方面。爱恶欲也简称爱欲或贪爱。一者思善思恶就有爱欲恶,二者这一世有爱欲,才有下一世的行阴,即才有意根,才有思,所以爱欲生思,思生爱欲。有爱欲才会有其它六情生来,所以说爱欲生七情。爱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称为六欲。

四、心

《黄帝内经》之《灵枢•本神》:“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解读:
两精就是阴阳,神就是神识,即阿赖耶识,即心。随心往来者就是魂,所以阿赖耶识也称魂识,精在水中,并精出入的魄就是水里面的魄。任物即认物,即识物,能够认识物的就是心。这里的心指阿赖耶识转化出来的分别心,即识心。

《太上老君内观经》:“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类经•脏象类》:“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兼)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解读:
阿赖耶识就是神,化为六识身,即化为识心,此心有燥火,故说心为火。神分阴阳就分出阳神之魂、阴神之魄和意志。

《太上老君内观经》:“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太上老君内观经》: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因卮也。明从火起,火自炷发。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解读:
卮者古代盛酒的器皿也,但有油灯的卮即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即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即沙僧掌管的琉璃盏,即阴土之灵或者没有分阴阳时的土灵。炷者灯芯也,即阴阳木龙。卮里面的油即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即金灵。可见心虽然为火,但是内含土、木和金之灵。火与金完全一体,就是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所以称火或金为心皆可,但本质上以金为真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炁之神为魂也。
《国语•晋语》:“魄,意之精也。”
解读:
精爽即精神,可见心包含魂和魄,即包含兑阳灵和兑阴灵。魄代表精,也称灵,魂代表神。真正的心其实就是魂魄,真意戊土里面的兑阴灵就是魄。

《约翰一书》 1:5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约翰福音》 9:5 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申命记》 4:32 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来,从天这边到天那边,曾有何民听见神在火中说话的声音,像你听见还能存活呢,
《诗篇》 104:4 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解读:
神不可见,神在光里面,所以说神就是光,神以火焰为仆役,就是太上老君骑青牛。火光是神的七灵之一,所以也可以说火光就是神。

《西游记》第十四回:“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解读:
无体无相的法身佛藏在光里面,以光的形式显现。

《太上老君内观经》老君曰:“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
《道德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父善游》(先秦吕不韦):“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孔子家语》之《本命解第二十六》:“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
解读:
“命”由道所化分,命即是道。人人皆有道,故人人皆有命,命即是先天之精,精出水化为气。与“一”(气)形貌一致者(即性质相同者)即是“性”,即本性,即自性,即佛性。“一”分阴阳而生万物。

《青华秘文》张伯端说:“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行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
解读:
无为的心就是元神,就是真心,即金丹心;有为的心就是欲望心,即识心。在道家的金丹文化中,又常用神代表火,又用心代表神和火,以神为心火。

小说中的运用: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解读:
可见藏在艮山之灵里面的猿猴就是真心,就是一,为兑金之灵。当真心出艮山之灵后变成神识,就是心,此心被意所迷惑,跟着意乱跑就变成了分别心,称为识心,即六识身。

《西游记》第四十四会:“诗曰: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孙大圣驮着妖魔,心中埋怨唐僧,不知艰苦”
《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解读:
这里的“心君”即有火眼金睛的真心之孙悟空,木母就是猪八戒,即内无光明的亥水,故为痴。意马就是带着土灵的白龙马,阴土灵生爱欲心,而土灵里面分出的黄婆沙僧为阳土,为生真意的戊土,为生情者,故忧焦。

《西游记》 第八回:“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西游记》第十九回: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情和性定诸缘合,月满金华是伐毛。
解读:
孙悟空为心,本源为性,意生情。

《西游记》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原文:“行者道:‘师父放心莫虑,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归正求真,使出荡怪降妖之法,怕甚么虎狼妖兽!’”
解读:
心一动阿赖耶识就化为分别心,故说神昏。猪八戒带有魂和妄意,故生了爱欲。沙僧为真意,生了情,孙悟空代表性。故说“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如来以和为尚,赐他(托塔天王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
解读:
妄意己土归真化为如意黄金宝塔。

1.23章 灵、鬼、魂、魄、意和情

一、灵字的奥秘

灵(靈)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灵”由“山冫(水)口口”组合而成;从金文看由“雨口口口”或“雨口口口示” 组合而成;从篆文看,由“雨口口口王”或“雨口口口巫” 组合而成。可见,“灵”为山、为口、为水、为巫、为示、为王。其中“口、示、巫、王”都代表先天一炁,即山里面的兑金灵。元始的“灵”即山灵、水灵和兑灵(或乾灵),其中兑灵藏于山里水中。水从艮山中出来即化为雨,即水从观音净瓶中出来化为雨。

王的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如下:

解读:
从“王”的甲骨文看,由“大一”组成,大一者道也,先天一炁也,道上帝就是万王之王。从金文看,就是一个“一”字与一个“土”合一而成,表示土中先天一炁为王。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且说哪吒魂无所依,魄无所倚,他原是宝贝化现,借了精血,故有魂魄。”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
解读:
灵魂即魂魄,灵即魄,魄即圣灵,即阴先天一炁或者称先天一炁。

二、鬼字的奥秘

鬼的文字演化如下: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解读:
“鬼”由“田人”或“田儿”组合而成,表示“人”入“田”为鬼,田为土,“人”入田土即入墓地,即表示死了,也就是变成“鬼”了。管理地狱阴司者为田祖神农炎帝,凡是死后归田祖所管者即为鬼。鬼为土灵,故住旷野山林。人死后,兑阳灵之魂入土灵中,但魄没有生水,故鬼缺水。
《马太福音》 12:43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三、魂字的秘密

魂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魂”由“云鬼”组合而成,人间的“云”有随风飘动的特征,如同兑阳灵,故魂为主动之兑阳灵,即阳一之炁,但是还带者阴土之灵,故为“云鬼”

四、魄字的奥秘

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白”由“入口”或“宀口”组合而成,“入”和“宀”为艮土之灵,“口”为兑金灵,而在篆文中上面有个“丨”,而“丨”为土,“丨”下有个“洞”,洞中有个“一”。可见“白”就是土里面的先天一炁或说阴一炁,故为“白鬼”

魄的文字演化

解读:
“魄”由“白鬼”组成,白鬼即是五鬼之首的法身佛太白金星,即土里面的兑阴灵,故主静。有兑阳灵的太阳为金色,而有兑阴灵的月亮为银白色。

五、情和志的奥秘

情的文字演化如下:

《西游记》第五回:“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葫芦里面长生术(金丹),胸内玄机隐六韬。跨虎登山随地走,三山五岳任逍遥。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金丹)。”
解读:
情由“心生丹”组合而成,“情”为丹所生之心,即意根所生之心,意根里面有丹,所以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紫金红葫芦里面的带火金丹。在《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的葫芦里有火中金丹(道教称金莲)。申公豹就是有兑阳灵(申)的豹子,雄豹子就是阳木之灵。葫芦分阴阳,阴葫芦为装火的阴土之灵,阳葫芦为装酒水的阳土之灵。

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志”由“止心”组合而成,“止”为艮土,可见“志”为土中真心,阴土中的真心生志,即意根生志。意根先生志,然后因为有志,故由志生情。

1.22章 言、音、意和声

言的文字演化如下:

音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言”字的“口”里面加个“一”就是“音”,可见“音”为先天一炁之“言”,即土中兑阴灵之言,故此“言”由土中出。音由“辛口一”组合而成,“辛”为阴金,即土中兑阴灵,即先天一炁,或者称阴先天一炁。

意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意”由“心音”组合而成,“心音”为意,人默念或思维时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音就是意所发出的“心音”,此音不由任何物质性的东西传播,而是由心传播。由意所发的音,在武打小说中称之为“传音入密”,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听见,如同人梦中所听见的声音。在佛经中,世尊释迦牟尼佛也常在大法会中用这种方法对其中特定的个人或一部分人群说法。

声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声”由“又石耳口口又又”组合而成,其中“又石”皆为石或手,“声”中两个“又石”,表示持石击石而发声,在“耳”下有个“口”代表兑阴灵,代表闻性,,声被有闻性的耳朵所听见。可见,声是由有闻性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如来住雷音寺,有雷有音,雷为声。

1.21章 申、示、雲、神、祖和宗

石的文字演化如下:

乙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石”和“乙”的文字演化可知,“乙”就是土,土中“口”大,即金元素多,故称为“石”。但在天干中,指定“乙”为阴木。

申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解读:
“申”的意思是从“石”中分离出一个“口”,此分离出来的“口”即兑阳灵。或者说“乙”把“口”分成两个“口”,一个“口”在“乙”内,另外一个“口”在“乙”外,所以也表示兑阳灵,但是此兑阳灵还带有一个“石”,此“石”就是美猴王的尾巴,就是意根,即阴土“十”,意为阳木中之艮土,“木艮”为根故称意根。可见“申”就是带有意根的魂,即有种子的阿赖耶识。
在康熙字中,一个“十”把“口”分成两半,在小篆中一个“丨”把“一” 、“刀”和“匕”分开。“一”就是“口”

示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甲骨文为“〒”,这个“丅”就是土或艮石,“丅”上面的“一”就是藏在土石里面的法身佛上帝,就是圣灵。一切文化和智慧开示或默示都出自于先天一炁法身佛上帝,万物的显示皆出自先天一炁法身佛上帝。
在金文大篆和小篆的下面多了一个“八”字,“八”为阴木莲花或风,故上帝乘坐莲花或乘风而行。

云(雲)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雲”最早写作“云”,这个“云”其实就是“示”的变体,往内旋转象征聚集之义,故“雲”为聚集的先天一炁。聚集的先天一炁能生水,故“云”能下雨,所以在小篆中加个“雨”字。自然符合大道,所以用天地间的雲来比喻神仙的先天一炁。
雲也可以分阴阳,有些雲似乎不动,只在那里聚散,这就象征先天一炁,而有些雲则在快速运动,这就象征阳金灵。
《诗篇》 104:3 在水中立楼阁的栋梁,用云彩为车辇,藉着风的翅膀而行。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八十九:“杳杳冥冥,天地同生。散则成炁,聚则成形。闻呼即至,有召即临”
《老子想尔注》(张道陵著)上记载:“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
解读:
神仙聚集自己的先天一炁就能显形,就是道教称的阳神,佛教称法身显现。天地间的雲有聚散的功能,与神仙阳神法身之聚散同理,阳神法身是如雲之特性的圣灵。

《西游记》第一回:“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坐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西游记》第三回:“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解读:
玉帝就是金灵法身佛,也是雲之灵,灵霄就是灵雲,即如同雲一般的灵。地藏菩萨为玉帝之分身,就是藏在地里面的金灵法身佛,所以住在地下的翠云宫。

神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神”由“示申”组合而成,先天一炁法身佛(圣灵)化从土石之灵中走出来变成兑阳灵之“申”就是神,申为猴,故神为猴子的形像,称为神猴。先天一炁法身佛是无为的,是不可见闻觉知的,要有为就得变成申。先天一炁法身佛以“申”示现时就是神,但后来人们将先天一炁法身佛也称为神了。在《封神演义》中称姜子牙为万神之首,道教称有兑阳灵之魂的东岳大帝为万神之领袖,而称先天一炁法身佛之紫微大帝为万神之祖宗。当然兑阳灵之“申”也是不可见的,但是“申”动且发出光的情形下就有形像可见了,可在定中或梦中与人之魂交流了,也可变成人的形像出来。

祖的文字演化如下:

且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祖”由“示且”组合而成,“且”者进也,“且”为象形字,代表男性能进入女性阴道的生殖器官,即阴茎,故“且”代表男人,所以“祖”字的意思就是土石中先天一炁法身佛变成的第一个男人,就是人类之祖亚当,就是伏羲。

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宀”表示为盖住而不可见之意,即隐藏起来之意。可见“示”是不可见知见的,即先天一炁法身佛上帝是不可知见的。凡人也是连天魂之神也看不见。
《约翰福音》 1:18 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1.20章 质量、能量和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E=mc²,其中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c表示光速。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同等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同等的能量,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同一种基本粒子组成,这个基本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能量。这个基本粒子就是摄持了火的炁。炁为兑灵量子,能量为离火灵量子,最基本频率的兑灵摄持了最基本频率的离火灵,故此质量和能量可以用固定的数学方式描述。正负电荷合一即可释放出热能或光能或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可见电荷就是离火之灵。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公式为;F=GMm/r ² ,其中G 为常数,万有引力跟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特定的质量就有特定的万有引力场,万有引力场的大小只跟物质质量有关,跟电荷无关,所以高压电线上虽然聚集了很多电荷,但对高压线的质量影响不大,所以高压电线的万有引力并无明显变化。

物质的本源就是摄持了离火之灵的炁,质量就是兑灵,包括兑阳灵和兑阴灵。质的繁体字为質,由“斤目八”,两个“斤”即兑阴灵和兑阳灵,“目”即离火之灵和先天一炁,“八”就是阴木。在末世预言电视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带有兑阳灵和离火之灵的猪八戒称名为朱九斤。朱者红也,代表离火之灵,九就是阳金,九斤即兑阳灵,即天魂。

在《西游记》中称兑灵或泰灵孙悟空为大力菩萨,而称离火之灵为大力牛魔王。宇宙两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和由电荷引起的电场力和磁场力。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中用能吸引各种暗器的屠龙刀代表有万有引力的兑阳灵,而用能吸引各种暗器的倚天剑代表有万有阴力的兑阴灵。

1.19章 火光和物

有俗语云:“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难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下色字的楷书如下:

解读:
从篆文看,“色”由“人口乙”组成,代表土中先天一炁,可见色的本质就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即洞穴中的“工”,故说“色即是空”
从篆文看,色由“刀大一,自止,人乙”组成,其中“大止人乙”为土,而“自”为阴炁或先天一炁,“刀”为阳炁,“一”为先天一炁,可见土中先天一炁吐出“阳炁”后生成色。色由阴阳两炁所生成,阴阳两炁的本源就是先天一炁,故色的本源为先天一炁。色就是白骨精幻化出来的,白骨精就是先天一炁,化为魔即色魔。

光的甲骨文如下:

而火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光”由“火儿”组合而成,火的儿子即是光,表示“光”由 “火”中出,如太阳为火球,生太阳光。

物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甲骨文中,物由“氵刀”或“冫匕”组成,其中“氵”和“冫”皆代表坎水之灵,“刀”入水实为“匕”,可见“物”皆是由坎水和先天一炁之兑金灵生出来的。这是“物”之佛性本质,即先天一炁之本质。
在第三个甲骨文中,物由“氵牛刀”组成,牛就是先天一炁所释放出来的离火之光,可见,物由先天一炁、坎水和离火幻化出来的。这里的“物”就是妄想心所看见的光之幻相,隐藏在光里面还是坎水中的先天一炁。
牛字中含“十”,故光从阴土中出,“十”就是火焰山,《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就是火焰山之火。水属于阴炁,火和兑灵属于阳炁,阴阳两炁生万物。离火之灵以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化为正负电荷。

《易•说卦》:“纯离为牛”
《説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
《楞严经》 :“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大宝积经》:“一切法即是如来者”
《诗篇》 33:6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炁)而成。
《约翰福音》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约翰福音》1:10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解读:
先天一炁与离火之灵是完全一体的,所以说“一炁生万物”,或者说“牛爲大物”,其实就是太上老君骑着牛在坎水中走动而化为万物,太上老君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

1.18章 炁、丹和精

一、炁的奥秘
“炁”这个字没有甲骨文,炁由“旡灬”组合而成,表示“炁”摄持了火。古代“炁”通“旡”,炁本身并不是火,而是摄持了火或能生出火。有炁就有火,即太上老君骑青牛,青牛即火。

旡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骨文和库1945中,“旡”由“口儿”组合而成,在说文古文中由“口”和互相连接的“乙乙”(即乙𠃊,其实也是“儿”字)组成, “儿”和“乙”皆为土, “口土”相连代表先天一炁,“口儿”即土中兑,即先天一炁。
在说文旡部中由“气”和 “乙”组合而成,“气”即“阳口”,即兑阳灵,即阳金灵。“气乙”即“口儿”,可见“炁”本义就是能释生离火之灵的兑金灵,即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但是后来 “一炁”化阴阳两炁,即乾、坤两炁,然后两炁再化五行之炁,即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和土炁,这里“炁”就是广义的“灵”的意思了。五行之炁即金、木、水、火、土之五灵,皆是从“一炁”变化而来的, “一炁”为先天土中金灵,为没有分阴阳时的最早的炁,即太极之炁。太极分阴阳两炁后才有五行之炁。

二、丹的奥秘
凡的甲骨文如下:

丹的甲骨文和金文如下:

解读:
“凡”字就是“风”字,凡心就是像风一样动的心。丹字就是“风”中有“一”,即有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就是丹,此时风即不能动心了,风也就不能称为风了,所以在《西游记》中称先天一炁为定风丹。

《太乙北極真經子集卷一》: “天地本無物也,物物生生,始開於炁,水乃有母,山水沙木,皆在人先,人生于水者。”
解读:
金生水,金为水之母,可见,炁属于金,就是兑金或泰一之金。

《五篇灵文注》(王重阳)云:“这点至阳之炁,即先天真一之炁,谓太乙含真炁是也。”
《修仙辩惑论》(白玉蟾)说:“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
《悟真篇》(张紫阳):“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
《绝句六十四首》:“药逢炁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
解读:
先天真一之炁即先天一炁,也称太乙真炁,此先天一炁聚集为丹,先天一炁为金丹之母,也称丹母。先天一炁为坤中乾金,故为至阳之炁。人出生时就带来少量低级别的先天一炁存在体内,而高级别的先天一炁则化为了魂和魄。

《金丹》(全真教王重阳):“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
解读:
四假即四大,即地、水、火、风。四假为炉即以身体为炉,即身体这个八卦炉。金丹即本来面貌,即真性,即见性,即佛性,即真心。炼丹就是炼心,就是把魂魄合一为先天一炁,即消除了魂和意之妄想心,所以说“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

三、精气的奥秘
精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精由“米又土丹”组合而成,可见“精”就是黍米之金丹,就是先天一炁。“精”藏于观世音菩萨净瓶之水中,再进入人体藏于肾水中。水中精能化为炁(或气),由炁和坎水及人体所摄取的其它物质合成人体所需细胞。

《悟真篇集注》(仇兆鳌)云:“圣人穷神索隐,知金精炁旺,一阳初动之时,擒龙捉虎,诱此太乙真气孕一黍珠,赫然光透帘帷。就此一个时辰求获丹饵,可谓受炁之初,得之容易矣!”
解读:
可见精炁皆为金,都是土中兑金灵,都是先天一炁,也称太乙真气(炁)

《元始上真众仙记》(东晋葛洪):“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
《灵枢•本神》:“生之米,谓之精”
《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
《道德经》:“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此诸罗刹常求其便。候彼男女和合之时。吸其精气使不受胎。断灭人种及羯逻蓝次案部谈。”
解读:
阴阳两神即人之魂魄,此两神合一为精,可见精就是先天一炁,精就是天上的“米”。精也来自人间之稻米等食物,称为后天之精。来投胎的魂为兑阳灵,在父亲的精子中,来投胎的魄为兑阴灵,在母亲的卵子中,两者在子宫相合生成精,此精出生后又化为魂和魄。还有一部分来自父母的精气留存下来,其中精藏于肾水中,以化为先天一炁为人新陈代谢所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不藏精,则五脏皆衰,筋骨解惰……发鬓白,岙体重,行步不正。”
《古文参同契》:“元气之积厚而精英者,称为元精”
解读:
精是先天一炁(元气)聚集而成。精藏于坎水中,在人体则藏于肾水中。精离开坎水即化为炁。炁入水中即化为精,精为在水中储存起来的炁。

《周易•系辞上》说:“精炁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周易参同契》:“元精眇难睹。”“抟之不得,视之不见,而能潜随化机,生成万物”
解读:
精炁化生万物,游魂即兑阳灵,为动态的炁,即出了艮山外不断运动变化的炁。一般而言将魂和魄称为神,以示区别。精、炁、神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神是高密度或称高频率的先天一炁,故能产生心的功用。魄的本质就是精。

《大藏经目录》 —- (一八):“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巢窟者。所谓是身。受于父母精气。四大和合。衣食长养。乃得成身。”
《增一阿含经》:“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禅秘要法经》:“身内地大者,骨齿爪发肠胃腹肝心肺,诸坚实物,悉是地大,精气所成”
《修行本起经》:“菩萨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皮骨相连。”
解读:
佛教也认为人身由父母精气和四大和合而成,四大中的地大(坚实有形之物)是精气所生成,故此人体各器官和骨骼毛发皆是精气(炁)所生成。吃食物可以补充人体的精气(炁),食物和药材虽然是阴阳两炁所生成,但其中还留存一些一炁,所含数量有多有少,如人生中就含有很多一炁,在物质中的一炁一般称为气,因为是在人出生后通过食用而获得,故称后天气。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若有众生,常为药叉诸恶鬼神之所娆乱,夺其精气受诸苦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诸药叉等悉皆消散,各起慈心,解脱众苦,乃至菩提。”
《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第一:“十一者不为世间诸恶鬼神吸啖精气怨酬害死。”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护摩增益品第七:“说阿毗柘鲁迦三昧耶。治灭一切恶性药叉罗刹啖人精气者。皆自置伏。”
《大方等大集经》护持品第六:“尔时,此娑婆界有于恶心诸饿鬼等,常仰食啖一切众生精气血肉以为生活,如是鬼等无量阿僧祇,同白佛言:‘世尊,我等恶业罪报所招,常啖于人肉血精气以活性命,今日发心入佛法住,为佛弟子,更不造恶不生恶念。’”
解读:
药叉诸恶鬼神吸人精气,致人生病或夺人性命,所以在圣经中耶稣赶鬼治病。魂从气,魄从精,人之精气绝,则魂魄离体。阎王和判官能夺人精气,故决定人之生死。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身体,增长无病,增长色力……增长一切大地精气滋味,增长一切众生精气善作事业,增长正法精气善行,增长智慧光明。”
解读:
精气就是地藏菩萨的如意珠,故此一切精气受地藏菩萨控制,地藏菩萨用精气造大地和一切众生,地藏菩萨就是天地间的精气,就是一,就是太极,为大鬼神王,为一切鬼之主宰。

1.17章 龍祖震木之灵

震(雷)卦之灵:
《说卦传》云:“震为足”
《杂卦传》说:“震,起也,艮,止也。”
《说卦传》云:“帝出乎震”
《直方周易》说卦 :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
《易经•震卦》象曰:“洊雷,震”。
《直方周易》说卦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解读:
震为足,为起,为走动之象,为行德,为阳龙,为东方,为阳木。震也为雷,雷声为大震动,故震为雷神。足连趾(止),趾即艮山之灵,故雷神震木也称移山狮驼王。上帝在龙的艮灵中,故说“帝出乎震”。震为东方,故神上帝常住在东方神州。龙动则炁动,先天一炁动而分两仪,两仪生万物。万物因为震龙之动而生,故说“万物出乎震”

震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辰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石字的甲骨文如下:

风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以上可见,“风石”为辰,风神就是阴龙,阳龙由阴龙长大后变化而来,故此在十二生肖中“辰”被设定为龙,而“辰”在地支中为阳,故此辰为阳龙,此阳龙带有艮石之灵。在十二生肖中将阴火巳设定为蛇,带阴火的蛇即阴龙。
从甲骨文看,震由“辰止水”组成,止为艮山之灵,因为“辰”字本身也有“石”,故此“辰止水”简化为“震”。从 “止”里面流出来的水为雨,为“子”水,故此阳龙管下雨。
从金文看,震由“田田辰田田”组成,田为土,表示是龙藏于土中,就是东岳大帝,即地狱主管。震也为阳木,阳木从土中生,阳木扎根于土中。

《启示录》 19:21 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启示录》9:17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
解读:
龙为行德,故能化为亦代表行德的马,称为龙马,也能化为狮子。龙、马、狮子都是木之灵。阳龙有丙火之灵,阴龙能发出烟之丁火。

震木如树,为雄性众生行动之灵。木灵在众生体内,可以根据众生的身体大小而变化,木灵可大可小,身体多大,灵就多大,蚂蚁的灵就是蚂蚁那么大,细菌的灵就是细菌那么大,而大象的灵就有大象那么大。投胎不同物种,灵的大小就不同。修道后成熟的木灵就是可以飞腾变化的龙,或大或小,或隐和显,随心所欲。
“天三生木”,三为阳木,故震灵为三。三父谐音即尚父,即天蓬元帅,下凡即姜子牙,其子就是龙三太子,其女就称龙三公主。

木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和篆文看,“木”由“屮又”组合而成,其形状表示有往上生长和往下生长的特性。“又”即是山土,从山土而出的“屮”为木。艮为土,故木在土中的部分称为根,可见木带有艮土之灵。

龍和月的奥秘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入”为山为土,其形如山。

山的文字演化如下:

冖的金文大篆如下:

解读:
可见“山”字是由“入入入冖”组合而成,“入冖”皆为土,故“山”为土聚也。不过“山”里面的“冖”是倒立的。从“山”的战国文字看,此“山”就是“土”字甲骨文的变体。

辛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第一个甲骨文中,“辛”由“一入又又”组合而成,这个“入”是倒立的。
第二个甲骨文中,“辛”由“一入又”组合而成。
第三个甲骨文中,“辛”由“一一入又”组合而成。
“又”和“入”皆为艮山之灵,与“入”相连接的“一”就是先天一炁,即兑阴灵,在十天干中,“辛”为阴金。在第三个甲骨文中,将“一”另外独立一个出来,以明示“辛”就是土中“一”。在篆文中,“辛”由“一一入又十”组合而成,以“又”代表阳土之灵,以“十”表示阴土之灵。
辛在古代为在犯人脸上刻字的工具,以象征其有罪。上帝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该隐杀害亚伯后,上帝流放该隐时,在该隐身上做了记号。先天一炁(圣灵)也能洗罪,《水浒传》中的神医安道全就把宋江脸上的字洗掉了,有八脉神针的安道全就是就是乘风而行的道上帝,就是坐在莲花上帝的先天一炁法身佛。

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工”由“丅一”或“丅口”组成,可见“一”即“口”,这个“口”也被画称一把 “盘古斧头”的形状,即“斤”的形状,代表金灵。“丅”是个倒立的甲骨文之“土”字,可见“工”代表土中先天一炁,即代表土中金。

巳的文字演化如下:

月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225中,其“月”就是一轮弯月的象形字,“月”字“∪一”组合后逆时针旋转90度而成。“∪”为倒立的甲骨文之“冖”,代表土,“一”为阳水,即子水,可见“月”就是土和子水。子为老鼠,所以在《红楼梦》中称在百花仙子诞辰日出生的绛草仙子林黛为老鼠,女老鼠就代表月神。在陈侯因金文中,用“巳”代表月字,巳既是丁火,也是蛇。可见“月”为水蛇。
后来在“月”里面加了“丨”,实际上是一个竖起来的“一”,以突显其有子水,子水即巽木里面的水,即随风而行的雨水,故月为含水的风神。月本身不发光,为黑色,以表示水主黑,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龙(龍)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龙”由“冖(∪)工月S”组合而成,“冖工”就是土中辛,在金文中省略“冖”就得到“辛”,而反向的“S”代表蛇,故在战国文字和金文二中用“巳”代表。“月S”合一就是表示月中有蛇,此蛇就是嫦娥,即玉兔,即卯木,即阴木。可见原始的“龍”就是含有土灵、兑阴灵、子水之灵和阴木之灵的蛇神。蛇化为龍,生出了“手脚”而又会飞的蛇就是龍,而“辛”其实就是蛇头,即龍的真心法身。
在篆文中“巳”变成了张开嘴(代表口)和带着“三”的蛇,这个“三”分离出来就是雄蛇,可见蛇分雌雄,龙也分雌雄。伏羲和女娲就分别有雄蛇身和雌蛇身,也可以称为阳龙身和阴龙身。

末世预言小说《三国演义》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解读:
龙的大小可以任意变化,投胎为大象时即大象大小,投胎为人时即人体大小,投胎为蚂蚁时即蚂蚁大小,投胎为细菌时即细菌大小。龙发光则可见,不发光则不可见,所以在《华严经》中普眼菩萨和其他菩萨都找到不龙身之普贤菩萨。

1.16章 风神巽灵

巽(风)卦之灵:
《直方周易》说卦:“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
《说卦传》:“巽为股”
解读:
股和足连在一起,震为足,故巽和震连在一起,合为一体,负责人体的行动,巽和震皆为行德,为龙。风主行,股带动足,故巽为风神。在八卦中,巽为阴木,故为阴龙。

巽的小篆如下:

《大宝积经》:“得利不自高,轻毁不生恨。不为八风动,则不生憎爱,”
解读:
巽由“口口土土八”组合而成,根据《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故“八”为阴木,而“土口”相连表示有两个土灵和兑阴灵。可见巽就是有两个土灵和兑阴灵的风神素女。即有坤灵的地母,为阴炁之主宰。
在十二生肖中“巳”为蛇,所以素女也是蛇王,即人首蛇身的女娲,巽中有两个“巳”,故称两头蛇,古代楚国屈原在《九歌》中称双头蛇为委蛇。
根据网上的神诞日,蛇王和风神都是农历四月十二日的诞辰日,可见风神就是蛇王。阴木蛇(阴龙)在凡间动而化为风。

蛇字的小篆如下:

解读:
蛇由“虫宀匕”组合而成,“ 宀”为有洞的艮土之灵,“匕”为兑阴灵,“虫”就是龙。蛇表示一条带有藏“匕”的 “山洞”的“虫” ,蛇王就是龙王,蛇有雌雄,与龙之雌雄对应。

风的繁体字为風,其小篆如下:

凡的小篆如下:

解读:
風由“凡虫”组合而成。虫即蛇,蛇出山洞在外面(凡间)转动时显示为风,故有“龙转风”之说,女蛇王女娲就是飓风神孟婆。

凡的文字演化如下:

风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上面“凡”和“风”的文字演化可见,“风”就是“凡”,有风的地方就是凡间,风为行德,主动,心动即凡,妄动的心即凡心。

风的甲骨文如下:

解读:
风的甲骨文由“辛屮(草)丅爪”组合而成的龙,“辛”为阴金,即兑阴灵,“爪”为“又”,为土灵,“丅”即“十”,也为阴土灵。可见风神就是草神,即绛珠草林黛玉,也称百花仙子,所以林黛玉在百花仙子的诞辰日出生,也称花千骨,骨就是兑阴灵。

凤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解读:
凤的甲骨文与风的甲骨文基本一样,代表有辛金和土的阴木,在风的甲骨文中,用“十”代表土灵,在凤的甲骨文中用“乙”代表土灵。
凤的繁体字为鳳,由“凡鸟”组合而成,凡即风,凡鸟即风鸟。鸟王即鸟皇,即风王,即风皇,即凤凰,可见凤凰即风神素女。传说女娲又称风皇或凤皇(凰),也称风里希(牺),或凤里牺,素女在凡间化为风神。音乐由艮土之灵所生,靠风传,故素女又为妙音菩萨,为音乐之神,素女化为鸟王时即凤凰。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鸟族之王为穗禾,惠即真心,即阴炁,禾即阴木。阴木中必然有流动的水,故称素女为白水素女。

在卵子受精时,震木之灵入雄性的精子中,巽木之灵入雌性的卵子中,精子和卵子合一即受精,所以人的灵有震木(阳木)和巽木(阴木)之灵。在《西游记》中天蓬元帅有震木之灵,而嫦娥入女人的卵子中,故称卵二姐。对于男性胚胎,精子入卵子中受精后,由阳木之灵主导胚胎的行动,故说卵二姐死了,并且把她的家产都给天蓬元帅了,卵二姐化作了猪八戒的武器九齿钉耙(丁八)。男性胚胎则由巽木之灵主导身体的行动。对于男人而言,阴木巽灵就藏在魄之艮灵(雷峰塔)里面去了,等修到七地菩萨的境界时,巽灵就变成了莲花身七地菩萨从艮山之灵里面出来了。对于女性而言,阳木之灵转变成了阴木之灵。

《那鸿书》 1: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撒迦利亚》 9:14 耶和华必显现在他们以上,他的箭必射出像闪电。主耶和华必吹角,乘南方的旋风而行。
《马太福音》 12:42 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解读:
南方的女王就是南方的旋风,就是风神素女,即暴风神孟婆,即玉皇大帝所乘坐的九条金龙,即莲花仙子。

1.15章 生命所需坎水之灵

坎(水)卦之灵:
《易.说卦》:“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坎从土从欠,欠土即土中低洼处,即水聚集之处,即大海与河流,所以坎卦代表水之灵。

坎的篆文如下:

臼的金文和小篆如下:

解读:
臼为两个“又”连接而成,但中间留有空间,“又”为土,故“臼”为凹陷之空间。坎由“山臼人”或“土臼人”组合而成,故“坎”为“人”半陷其中之义,意会为“水”。水往低处流,自然聚集在低洼处,成为井、溪、江、河、湖、海。

《约翰福音》 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解读:
真人本身由水和藏有圣灵的土合成。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中有诗描述流沙河的险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解读:
弱水即坎水,非是人间之水,而是宇宙中的水,入人体即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