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章 周朝时记载的主宰神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的尊称最早在周朝时期正式出现,早于道教三清之名的出现。昊天是儒教至高神位之天,即后来道教所称的天中之天,佛教的大日如来住在天中天,故称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华夏部分朝代祭祀的最高神。昊天上帝也被称为皇天上帝、上帝、帝、老天爷,是世界的最高主宰神。

《隋书·礼仪》(唐魏徵等撰):“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礼记•盛德》:“夫民思其德,心称其人,朝夕祝(祷告)之,升闻于皇天,上帝歆焉”
《吕氏春秋·季夏》:“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庙社稷之灵,为民祈福。”
《小雅•正月》(西周初年至末年)注曰:“上帝,天之神也。程子曰:‘以其形体谓之天,以其主宰谓之帝。’”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西汉董君舒)云:“天者,百神之君也。”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云:“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西汉董君舒)云:“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解读:
儒家把所有的天统称为天,同时把天和主宰统一起来,天就是主宰神,即上帝,也称皇天上帝,上帝就是所有天的统治者,所有神的主宰者。天为一,即先天一炁,三生万物,三为一的独子,故天为万物之祖,上帝生众生之父太乙天尊(伏羲,亚当),太乙天尊生龙三太子(即九灵元圣,即该隐),龙三太子化生人类,故上帝为人的曾祖父。

《周礼》(西周开国元勋周公旦撰):“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观师、雨师”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通典•礼典》(唐代杜佑撰)云:“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 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解读:
昊天上帝的名称起源于周朝,周朝的皇帝都要祭祀昊天上帝。禋祀就是燔祭,为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跟犹太人的燔祭耶和华上帝是完全一样的。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子氏。”
《尚书•康诰》:“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民。”
解读:
玄鸟就是水神九天玄女。轩辕黄帝的曾孙帝喾次妃简狄洗澡时,天帝命令玄鸟下了个蛋(即金丹,即先天一炁)给她吃而生下契,契为殷商的始祖。因为商纣王道德败坏,而周文王很有功德,故上帝命令周文王灭殷商纣王。周文王接受上帝的大命为王,统治殷国殷民。可见周朝所祭祀的昊天上帝在帝喾时期(大约4500年前)就被人民所熟知了。显然这个昊天上帝(天帝)就是唐虞时期《山海经》里记载的帝俊了。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西汉董君舒):“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天命。”
《尚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
《礼记•盛德》:“夫民思其德,心称其人,朝夕祝(祷告)之,升闻于皇天,上帝歆焉”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释:上帝伟大而又辉煌,洞察人间慧目明亮。监察观照天地四方,发现民间疾苦灾殃。就是殷商这个国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国,于是认真研究思量。上帝经过一番考察,憎恶殷商统治状况。怀着宠爱向西张望,就把岐山赐予周王。)
解读:
人间的帝王称为天子,即天帝之子,人间天子都是由上帝的旨意所决定,即君权神授,这是儒教的重要思想之一。上帝将人间的帝位赐予有道德之人,而剥夺无德之人的帝位。

《箴言》 8:15 帝王藉我坐国位;君王藉我定公平。
《箴言》 8:16 王子和首领,世上一切的审判官,都是藉我掌权。
解读:
儒教君权神授思想与犹太人的《圣经》上帝赐君权的记载是完全一样。

《春秋繁露•郊祭》云:“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也。”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山祭天也。”
《礼记•郊特牲》:“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释:国家有凶灾,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诸侯,就先告祭后土。然后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
《诗经》:“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佑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释:我将牛羊献上,祈求上天保佑,我昼夜不懈,敬畏上天威严)
《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祭祀上帝)
《水经注•渭水下》:“ (汉)成帝建始二年,罷雍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長安南郊。”
解读:
周朝的大宗伯就是大祭司,燔祭上帝是《周礼》中最重要的部分,舜帝时期就有祭祀上帝的传说了。舜帝曾在湖南蓝山县百叠岭上筑坛祭祀天帝,在解放时还有祭坛存在,但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所毁坏,如今只在山顶上留下一堆大石头。天为主宰神,如果不祭祀天帝,即使祭祀百神也没有益处。

《尚书•汤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释: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的命令,不敢不去征伐他)
《尚书•益稷》:“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释:行为目标应与上帝的旨意一致,才不至于受到老天惩罚。)
《尚书•太甲》:“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释:先王勉励戒慎修德,与道相合,顺从上帝。)
《尚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释:祭祀上帝就将恢复我高祖成汤的大业,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
《诗经•大雅•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释:这位文王小心翼翼,恭敬而努力地侍奉上帝,怀有很多上帝赐予的福。其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王位管理国家。)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王从之。”
《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
解读:
人间帝王都必须顺从上帝的旨意,要尽心侍奉上帝才能得福,帝位才能长久。国之兴亡皆由神观国君之道德而定。有道德者,则兴之,无道德者则亡之。帝王祭祀皇天上帝为民祈福。

《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释:上帝降福于人民。)
《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泰誓下》:“上帝弗顺,祝降时丧。”(释:不顺从上帝,就降下丧亡的惩罚。)
《尚书》记:“帝尧命令义和,敬顺上天。”(释:尧帝命令义和要恭敬孝顺天帝)
《诗经•閟宫》:“上帝是依,无灾无害。”(释:依靠上帝就没有灾害)
解读:
上帝降福给恭敬孝顺他的善人,而降灾难给不顺从他和不善之人。

《诗经》云:“上帝临汝,无贰尔心。”(释:上帝降临,你们不要有二心,所以事奉上帝不要有二心,只要事奉一个神即上帝就可以了。)
《申命记》6:5“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
《马太福音》6:24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
解读:
这与《圣经》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儒教都尊孔子为祖,孔子为儒教创始人,如今很多人都以为孔子不信神,不信上帝,他们的依据如下几段经文: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释: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致力于人事,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论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解读:
“怪力乱神”是指鬼神,即鬼道里面有大神通的鬼,而不是指天上的主宰神上帝。

《孔子家语•郊问》:
定公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孔子家语•问礼》: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
解读:
可见,孔子宣传要以礼侍奉天地之神,侍奉天地神之礼就是祭祀皇天后土,皇天就是天神,即是上帝。郊祀即祭祀上帝,就是由天子亲自举行的燔祭。

《论语•述而第七》:“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解读:
可见孔子有病的时候曾向神祷告,所以孔子信神拜神。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家神),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中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解读:
孔子信奉天帝,认为如果人得罪了天帝,那么再怎么祷告也是没有用的。

孔子编辑的《诗经》中44次提到上帝。
孔子注解的《周易》也提到“上帝”,内容如下:
《象》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在末世预言小说中的内容如下:
《封神演义》第一回:“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帝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以补青天. ’”
《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
《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道姑道:“吾非别人,乃昊天上帝亲女,瑶池金母所生,只因那年蟠桃会,该我奉酒,有失规矩,误犯清戒,将我谪贬凤凰山青鸾斗阙。吾乃龙吉公主是也。”
《西游记》第五回:“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
《水浒传》第一回:“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 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
解读:
这四本名著中皆有上帝之名,可见从商周到唐宋,再到作者所在的明清时代,中国人都信仰上帝。仙首十二为元始天尊的弟子,可见昊天上帝就是元始天尊,而上帝亲女龙吉公主就是嫦娥,即女娲,即娥皇,而瑶池金母就是元始天尊之妻太元圣母。母与独女实为同一个神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