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也称太上三道,指的是道教的三位天神,他们分别是:太上道尊(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上清灵宝道君)、太上道祖(太清太上老君)
上清派认为太上老君、灵宝天尊、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皆是元始天尊所度,这是道教上清派的观点。而其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皆是盘古神的不同名字而已,都是先天一炁法身佛。
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当时为上清派一家之言。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灵宝经》所记载的最高神,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是东晋中期《上清经》所记载的尊神,而太上老君则是东汉末年张道陵所创天师道所记载的最高神。故太上老君之名最早出现,其次灵宝天尊,元始天尊之名最后出现。
《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序位,将神仙们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
唐代末期,道士闾丘方远在《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把元始天尊编排在神谱的最高位置。在宋代,道教逐渐推崇玉皇大帝,而三清尊神成为一种象征,元始天尊的地位有所下降。后来三清尊神改名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沿用至今。
《真诰•稽神枢》(南北朝陶弘景):“此洞既无所通达,正是地仙栖处,必非三十六天之限也”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唐朝)记载,潘师正答唐高宗称:“道有三清、三界。其三清境者,则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则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下,欲界,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无色界,有四天。三界之上,复有四种人天,合有三十二天。从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犹未免于三灾劫坏。从无色界以上,则三灾所不及,劫会所不干。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则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三界各有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属极多,非可具述。又有大罗天弥复三清之上。合三清、大罗、三界等为三十六天。”
解读:
三十六天是中国道教上清派茅山宗根据《灵宝经》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最早在南北朝的《真诰》中才有了“三十六天”的说法,但并无三十六天之名或三界之称。在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卷二十一“天地部”中有三十六天之详细名称。
道教三界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这与佛教完全一样,只是其中对各天所取的名称不一样而已。
超越三界之上有四种人天,即四梵天,也称种民天或种人天,为解脱生死轮回的神仙真人所居之处,即相当于佛教罗汉和七地到十地菩萨们的居所,皆有先天一炁之法身。在四梵天之上还有四天,就是三清天和大罗天。前面三十二天是螺旋形状上去的,分为东、南、西、北各八天,三十二天之上为第九层神霄天,即第九天。神霄天可再分为四天(即三清天和大罗天),也可以不分。
三清天和大罗天即先天一炁法身佛的居所。四梵天之神仙虽然有所见道,但只是见到道的影子,还没有完全见到大道,即不能完全见到三清之虚空真身并得其所有智慧,即不能完全见佛性。唯有三清能完全见道,因为三清本身就是道。三清虽然各自居于其三清天,但皆可上大罗天。
道教的三十六天并非指物理空间位置上的天,即非指地球上空的那个天,而是心里面的天,即心的境界所缘之地,即如同在不同维度的世界。
《玉京山经》云:“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列世比地之枢上中央矣。山有七宝城,城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即太上无极虚皇大道君之所治也。”杜光庭注称:“皆真气所化,上有宫阙,大圣所游之处。”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
《皇经集注》云:“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
解读:
玉京山亦称玄都山、玉山、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等。玉京山在大罗天,也代表大罗天。大罗天也称为天中天,大罗天上有七宝宫之金阙七宝玄台和紫微上宫(紫微大帝所居)。 罗就是网,就是艮山之灵,无上大罗即艮山之灵的顶部,即内含先天一炁法身佛的无上艮灵,即磐石之灵,即玉京山,即无上七宝塔,即多宝塔,元始天尊就是《妙法莲华经》中住在多宝塔里面的多宝如来。道上帝居于无上艮灵的最顶部,即美国光明会之三角形顶部的眼睛。故大罗也代表道,即代表无极神。
天字由“一大”组合而成,“一”即先天一炁,“大”即大罗天,即道,即玉京山,一切天都是大罗天所生的先天一炁幻化出来的。
《集说诠真》(清朝)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道法会元》(明清)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
《道教义枢》(初唐)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炁),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
《道门十规》(明代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中说:“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
解读:
大罗就是无极,即道,也是山之灵,即玉京山,因为道藏山中,且道在山里面生先天一炁。大罗天就是无极天。玄、元、始三个字都是代表先天一炁,也用太极代表。三气(炁)实为一炁,三清其实没有区别,只是因为道教派别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名字而已,其实三清都是盘古神,盘古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大罗天下面的三清天皆是先天一炁法身佛所居。
《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总诰》:
志心皈命礼。道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尊应化。涵光默默,不言而运行四时。正色空空,无极而化生三界。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
解读:
无极就是道,道生三界,道生一炁,一炁化为三尊,即化为三清。先天一炁为艮土中的兑金之灵,或坤土中乾金之灵,也代表道,故住在大罗天金阙宫。
《三清三宝天尊总号》
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气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尊,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气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尊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气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
解读:
太无元化天宝、灵宝、神宝,就是无极太极之元气化三清。始为水中先天一炁,水主黑色,也可以说是青色,故说“其气始青”,代表水中先天一炁法身佛。灵宝天尊持玉如意,玉为土石,土主黄,故说“其气元黄”,代表土中先天一炁法身佛。太上老君摇扇子,其妻为风神,上帝先天一炁法身佛乘风而行,先天一炁为兑金,为白色,故说“其气玄白”,玄为先天一炁。
《三清天尊赞》:
元始天王号盘古,无极慈光遍虚空。开天辟地生万物。留衍大道度众生。无极太极大道成,龙章凤篆传妙经。普度众生恒沙数,十方三界指路灯。青牛西去紫气东,至圣孔子叹犹龙。函谷道德化尹喜,西度流沙释迦僧。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解读:
元始天尊就是盘古神,就是无极和太极,就是道德。
《三宝词》:
皈命礼道宝,郁罗萧台上。太极涵三,包罗森万象。志一心诵持,忏除身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皈命礼经宝,紫微琼台上。凤篆龙章,诸天法轮藏。志一心诵持,忏除口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皈命礼师宝,白玉龟台上。演法度人,普度人无量。志一心诵持,忏除口业障,是故皈依,长福消灾障。
解读:
三清皆是太极神的不同名字,也代表无极神,即代表道。道教三宝,道宝为元始,经宝为灵宝,师宝为老君。
1、太上道尊玉清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名为“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 全称为“一炁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神诞日为冬至日,也有人以正月初一为其神诞日,这就跟弥勒菩萨的诞辰日在同一天了,弥勒佛其实就是元始天尊。
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先天一炁状态。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炁也。”
《太玄真一本际经》云:“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元始上真众仙记》(东晋葛洪)云:“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
解读:
元始天王即元始天尊,即盘古真人,即一,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始为玉清,元为上清,所以元始天尊“常处二清”,说明玉清和上清本质上其实都是元始天尊。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云:“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
《元始经》云:“大罗之境,无复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罗诸天。颂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蛾峨。”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云:“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
《皇经集注》云:“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称释迦牟尼佛为:“圣主天中天,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 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 空过无有佛。”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光赞品第一:
佛告舍利弗:“……其幻师者宁为服习于五欲乎?”舍利弗曰:“不也,天中天.”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光赞品第一:“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东方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佛天中天、声闻、辟支佛,皆欲一时同时合集以供养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解读:
早期翻译的佛教经典里,佛陀曾有一个尊号,称为“天中天”。直到鸠摩罗什译《法华经》的《化城喻品》里,仍有“圣主天中天”的称呼,后来有人将之改为“天中王”。
道教之大罗天即天中天,可见天中天的大圣主元始天尊就是佛。虚皇就是如同虚空的主宰神,即法身佛。天中天也是昊天,昊天上帝即天中天之大日如来。不可究极就是无极,元始天尊为无极神,即道,也是太极神,即一炁。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载元始天尊说法:
“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一国男女,倾心皈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解读:
“十方无极天真大神” 皆为元始天尊之分身。黍米宝珠即无上金丹,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佛教的摩尼宝王,其大小可以任意变化。一切神仙皆是法身佛的低级分身,都是先天一炁之法身,故所有神仙皆入同一宝珠中。
《太乙救苦救难天尊超度经》:
“於是元始天尊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离玉座。惊怖万天。救苦救生。不须汝言。可还座中。吾为宣说。天尊曰。万物吾生。万灵吾化。遭苦遭厄。当须救之。不须汝威力化身救度。”
解读:
元始天尊生万物,化生万灵。
《元始天尊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京山上。渺渺金阙,森罗净泓。 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 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圣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 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解读:
三界之上:即不在三界中。
上极无上:即无极神。
渺渺金阙:住在大罗天金阙宫,即七宝宫的金阙七宝玄台。
玄元一炁:可见玄和元都是先天一炁,即元始天尊。
混沌之先:即生先天一炁之前,即道,即无极。
开明三景:造日、月、星三景,可见与造日月的盘古是同一个神。
化生诸天,亿万天真:诸天和一切神仙都由元始天尊之先天一炁所化生。
万道之宗:即道祖,即至真妙道,即大道。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众真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
解读:
可见元始天尊就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没有分离出阴阳两炁),即坐狮子座说法的释迦牟尼佛。五色狮子代表有离火之灵的狮子。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
解读:
“顶负圆光”就是佛教的“顶现圆光”,这“七十二色”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就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小说《封神演义》中二郎神杨戬和白猿袁洪的八九玄功。
太阳光分离出七色可见光和不可见的紫外线及红外线两种光,共九种光。八层天各自有此九种光,故有八九七十二种光。在三清天和大罗天就是纯先天一炁,不需要更上一层的光了,因为如果还有更高频率的光的话,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看见此光了,所以没有必要。不同天之同样颜色的光,其光子频率是不一样的,八层天中每一层天的光之频率都要上一个量级,下层天的众生不能看见上层天所发出的光。不同量级的九种光形成不同的境界,成为不同的天。
在末世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对元始天尊的赞诗如下:
“混沌从来道德奇,全凭玄理立玄机。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任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黄庭两卷度群迷。玉京金阙传徒众,火种金莲是我为。六根清静除烦恼,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 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相,默坐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
“紫微无计一心策,春秋何劳岁月歌。高卧九霄无忧事,牧天驭地驾山河”
解读:
混沌里面就是道德,就是先天一炁。太极两仪和四象皆是元始天尊之道身所生之灵,开天辟地也是元始天尊所为,可见元始天尊为盘古神。这里的金莲就是先天一炁,即道教所说的金丹。元始天尊也乘四不相(像),所以乘坐四不像的姜子牙实际就是元始天尊下凡。元始天尊有羽扇,可见元始天尊即是有羽扇的太上老君,羽扇代表风神,风神即太元玉女。元始天尊也托灵宝天尊的玉如意,可见元始天尊也是灵宝天尊。元始天尊化身为紫微大帝,故在大罗天有紫微上宫。
《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元始天尊递一幡与文殊,名曰盘古幡,“可破此太极阵。”文殊广法天尊接幡作偈而出,偈曰:“混元一气此为先,万劫修持合太玄。莫道此中多变化,汞铅消尽福无边。”
解读:
元始天尊拿着盘古幡,可见元始天尊就是盘古神。一切混元一炁(即先天一炁)都在盘古幡里面,故盘古幡可以破代表先天一炁的太极阵。
2、太上道君上清灵宝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即灵宝大法师,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上清高圣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在《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云笈七签》卷三之《灵宝略记》云:“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解读:
“西方绿那玉国”即绿色玉里面的西方金,即在玉如意里面。“洪氏之胞”代表玉里面有水,先天一炁在水中。琼胎为美玉,美玉即最高等级的艮石之灵,可见灵宝天尊就是美玉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即玉如意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即玉京山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就是元始天尊之分身。
《大洞真经》:“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宸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
《云笈七签》卷三有:“玉宸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
解读:
玉宸即玉王殿,即玉京山,京即山里面的“口”,即兑金灵,即先天一炁。玉宸之精气即藏在玉京山里的先天一炁。道化为一炁后,一炁就是道。灵宝天尊代表道,故为大道化身,为道之君,为道之本,也为道之炁,即无极和太极。灵宝就是圣灵,就是天上的财宝,即兑金灵,即财神。
《上清宝诰》(一):
“志心皈命礼,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解读:
可见灵宝天尊就是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祖为艮土之灵,土主黄色,故灵宝天尊为元黄之炁。
《上清宝诰》(二):
“志心皈命礼。上清真境,禹余天宫.紫微琼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虚皇之统系,超西那玉国之根苗,入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筌谛,妙德难思,神通莫议,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灵宝天尊。”
解读:
“入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可见灵宝天尊就是元始天尊的黍米珠,即如意珠王,即先天一炁,藏于玉如意中。
《三極至命筌蹄》:“一點成丹黍米珠。(註)一點者赤水玄珠也,大如黍米,故曰一點;成丹者,從微而著也”。
解读:
圣经里的“伊甸园”其实就是“一點园”,即黍米珠所住之园,即先天一炁所住之地,象征西方极乐世界,在人间对应为玉京山的昆仑山下,即西藏,象征西方金所藏之地。
《上清宝诰》(三):
志心皈命礼。强名曰道,尊以为君。居上清七宝之玄台,为三洞九真之圣主。演说三乘教,鸿开众妙门。度圣成真,为上—下之梯级;安民保国,超劫运之始终。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解读:
强名曰道,尊以为君:灵宝天尊就是道,就是圣灵,故称灵宝君和太上道君。
安民保国:即地官,即雷祖,为除魔之武神。
三洞九真之圣主:为主,即主宰神。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真者见真心之人,玄者一炁,神者神仙。
《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
《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
《云笈七签》中的《道教三洞宗元》条目中将神仙分为九品,称之“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这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九品往生相对应。
3、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道德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因为其玄炁为白色,代表金灵,故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被称为“后圣九玄金阙帝君” 、“太极金阙帝君”、“皇天上清金阙帝君”及“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 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也称“万变混沌道德天尊至真上帝”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与释迦牟尼佛的涅槃日相同。
《犹龙传》云:“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之根原,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号,即降生之后,空中十方诸圣赞十号者是也。一号无名君,二号无上元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大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太上高皇,十号虚无大真人。推此言之,由法身以归真身,由真身以合妙本,皆出处通感之迹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末杜光庭撰)卷之二:“第四,应法号者。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输化,为天地而立根。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号,即降生之后,空中十方圣人赞十号是也。”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又引《金玄羽章经》说:“后圣九玄金阙帝君下为周师,改号为老子。”
《太平广记》 引 《神仙传》:“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大法师, 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
解读:
太上老君为万天之主、万圣之主和万仙之主,即是万主之主的耶和华上帝。九天、九仙、九真、九圣之主皆为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就是道,故为天地万物之父母。
太上老君有十号,其中太上老君,天皇大帝和金阙帝君比较为人所熟知。《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简称《灵书紫文上经》一卷。传说为后圣君命五老上真仙都授青童君,青童君授王远游,使下教世上有仙籍者。上清其实就是太清,皇天上帝化作金阙帝君,也化为天皇大帝。
太上老君有十号,其中太上老君,天皇大帝和金阙帝君比较为人所熟知。《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简称《灵书紫文上经》一卷。传说为后圣君命五老上真仙都授青童君,青童君授王远游,使下教世上有仙籍者。上清其实就是太清,皇天上帝化作金阙帝君,也化为天皇大帝。
《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末杜光庭撰)卷之二:
“第一,起无始者,所言老君也。老君生於无始,起於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也。”
“第七,造天地者。老君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故立乎不疾之途,游於无待之场,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涎。分布清浊,开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故於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万气之初,运玄元始三气而为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气为玉清境,元气为上清境,玄气为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气,各生三气三境,合生九气,为九天……此之九天各生三气,气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为三十六天。则四民三界,上极三清是其数也。”
解读:
太上老君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就是大道(无极),也是一(太极),就是造万物的盘古神,就是众生之父母。
三十六天皆是太上老君所造,三炁皆是太上老君所造,可见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大道本身。
《老子道德经序诀》(三国葛玄)云:“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
《神仙传》记载: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玉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为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
《太上老君开天经》所称,“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大成子,作《太微经》……燧人时,老君下为师……黄帝时,老君下为师……”。
解读:
太上老君经常以各种不同名字分身在神州下凡,然后自己又当自己的师父,指引自己的凡身在人间悟道和证道,证道后完成自己的事业即回归九天。
《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解读:
周朝的李耳为太上老君的真身下凡。神龟就是水神,先天一炁在水中,故李耳以神龟为床,李耳为住在玉石里面兑金灵,即原本住在玉京山,所以住在金楼玉堂里。
《云笈七签》引葛玄《五千文经序》称:“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
《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
《老子想尔注》:“道者,一也。一散为炁,聚为太上老君。”
解读:
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就是道,也是一,既是道,也是德,故名道德天尊。
《太清宝诰 》: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解读:
道德天尊用雷霆,故为雷祖。“主握阴阳”者即是先天一炁。
道家三清像如下: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修真器用章》记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解读:
黄帝就是有元黄之炁的灵宝天尊下凡,灵宝天尊手捧玉如意,故由黄帝制作玉如意。玉如意其形状如同“乙”代表土,头部如“心”字的甲骨,代表“心”或“口”,或头部上面画上云,代表先天一炁。持玉如意的灵宝天尊就是玉帝,即玉京山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即一,也是玉石之灵。
综合以上可见,三清为盘古神上帝的三个分身,故都称上帝,盘古神上帝就是儒教所崇拜的主宰神昊天上帝,即基督教所崇拜的唯一神耶和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