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章 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在《华严经》中宣说整个世界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毗卢遮那佛就是这世界本身;《华严经》、《大日经》、《梵网经》等经中描绘了毗卢遮那佛庄严神妙、尽善尽美的佛国净土,即莲藏世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为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也是一切佛的法身,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华藏世界又叫“莲华藏世界”、“华藏庄严世界海”,是说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含藏于莲花中。《华严经》中说: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大莲花,花中包藏着微尘数世界。香水海中的华藏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无数重,每个华藏世界中又有无数香水海、无数莲花、无数华藏世界,一层一层,无有穷尽。
解读:
莲华即莲花,莲花里藏的就是土灵,土灵里面就是净土世界,土灵里面藏着法身佛,法身佛即是无上真心,万法以及所有的世界都是此无上真心在莲花上幻化而来的。莲花生于坎水中,莲花为巽灵素女,莲花仙子素女也是香神,花香与海水结合就称“香水海”。 巽为风,故海上有风轮,即莲花仙子化为空气,空气动而为风,风神为阴龙,阴龙摄持水,故风轮摄持水轮,即风轮托住水轮,这个结构跟我们这个以大海为主的地球也是完全一样。在风轮中的众生就是有妄想心的众生,入莲花的土灵里面就成为净土里的法身菩萨。

一、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三曼多即三满多,为等、普、遍之义,跋陀罗即贤,故译为普贤菩萨,也译为遍吉菩萨。普贤菩萨为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和行德,他的尊号就是大行普贤。理就是管理之灵,行就是行动之灵。普者从并从日,即与大日如来并行之意,即与法身佛文殊菩萨相并而行。三曼多即三蔓多,即有蔓枝的阴三木,即八。跋陀罗即八托螺,即风神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即手托法螺的风神准提菩萨,

《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皆称:“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化佛号宝藏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本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悲华经》:“佛即改泯图字,号为普贤。授记未来于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涅盘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
解读:
“第八王子名泯图”:八为巽灵,为卯木,卯为兔,卯木为阴木。泯图即冥兔,就是冥间的九幽素女,即月神玉兔。
文殊菩萨为阿弥陀佛第三子名王象,所以白象王就代表法身佛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藏在白象里面,与白象合为一个整体,如同金藏与矿石中。
北方为水,普贤菩萨有子水,即白水,即净水,故普贤菩萨住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普贤菩萨为观世音菩萨净瓶中没有分阴阳时的柳枝。
普贤菩萨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可见普贤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所骑的金毛犼,即狮子,普贤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没有分阴阳木时的福神身,就是太元玉女。

《大日经疏》卷一中记载: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
《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汝州志》:“香山寺在(宝丰)县东南二十五里父城保大小龙山之中,上有玉峰塔,世传大悲菩萨,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
解读:
普者“并日”也,賢由“臣又目八”组合而成,“又”为山,为白象,“目”为离火和法身佛,臣为侍者。可见普贤就是有太阳离火之灵的白水素女,就是帝释天。“又”为艮为山,为羊,“目”为兑,兑为言为少女,少女为妙,故“艮目”为妙善,即“賢”为妙善,善由“羊言言”组合而成。观世音菩萨曾下凡为三公主妙善,即普贤菩萨。普贤为风神,风随法身佛遍一切处,风的特征为行,世上没有不行的风,故普贤菩萨为行德之最。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阿难,普贤菩萨,乃生东方净妙国土。其国土相,法华经中已广分别,我今于此略而解说。”
解读;
普贤菩萨生在东方净妙国土,东为木,普贤菩萨就是太素木灵,也是地母,故说“其国土相”,当普贤菩萨分出阳木之后,就变成了东方持国天王,即碧霞元君,即白水素女。

《诸经要解》:“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佛本行集经》八相成道第二:“托胎,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
《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杂宝藏经》:“汝等当知。尔时白象者。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也。”
《佛本行集经》卷第七:“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装牙。乘空而下。入于右胁。夫人梦已。明旦即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于昨夜。作如是梦。当入于我右胁之时。我受快乐。昔所未有。”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
解读:
从上面可见,或说释迦牟尼乘六牙白象,或说释迦牟尼佛化作六牙白象。释迦牟尼是白象里面的法身佛,故说乘白象,而白象艮灵为释迦牟尼的“皮”或者说如同“衣服”,但也可以称释迦牟尼,因为法身是绝对离不开白象艮灵的,离开后就不能称法身。
普贤菩萨就是莲花仙子,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就是六牙白象口含莲花,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因为白象能代表释迦摩尼的法身,即慧身,而莲花为释迦牟尼的福身,故佛为福慧两足尊。白衣观音就是以白象为衣服的观音,白象即白玉净瓶,法身佛住在净瓶中。
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就是骑六牙白象的帝释天。以普贤菩萨为主来看,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就是有太阳离火之灵和先天一炁法身佛的普贤菩萨,即能发出太阳之光的莲花仙子。以释迦牟尼之法身为主来看,就是释迦摩尼佛(法身佛)有莲花身,即莲花身大士。一切佛皆是莲花身,不是莲花身时不能称为佛,但可以称为神,也可以称为天父。佛是天父和圣母合一之神。白象之口有六颗金牙,金牙就是法身佛,六即代表六度(六波罗蜜多)和六神通,六也代表亥水。

上图是南京九华山公园门口的金龙乘坐六牙紫金象之塑像,说明金龙就是普贤菩萨,倒过来看就是六牙白象摄持普贤菩萨,就是太上老君持扇子。
在《封神演义》中,灵牙仙化为普贤菩萨所骑的白象,灵牙仙的武器为雌雄剑,象征阴金灵和阳金灵,雌雄剑合一即没有分阴阳时的金灵。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上品㡧像仪则品第四之二:
第一慈氏菩萨最近佛坐。作梵行相头戴宝冠。身真金色体着红衣复挂红仙衣。身相端严具三种幖帜。左手持瓶杖于肩,上挂黑鹿皮。右手执数珠顶礼如来。瞻仰世尊心如在定。第二莲华圣普贤菩萨。身作紫绿色具一切庄严相。左手执如意摩尼宝。右手持吉祥果作施愿相。第三圣观自在菩萨。身如中秋月色具一切庄严顶戴宝冠白衣络腋。顶中复戴化无量寿佛端严而坐。
解读:
称普贤菩萨为莲花圣,可见普贤菩萨就是莲花仙子,就是太元玉女。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佛的福神身,是佛两身之一,故能普现一切如来前。当普贤菩萨是没有分阴阳时的木灵,是震木长子和巽木长女合一之木,故称为佛之长子。释迦牟尼佛称:有佛性者,虽然是女人,也称为大丈夫。故在佛教,普贤和观音都称大丈夫,对外表现为男人形像,故称之为子。普贤菩萨可以有无量分身。

普贤菩萨摩诃萨在华严大法会中,宣说十大行深誓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以此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同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所以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真正的行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帮助别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行愿品》 中普贤菩萨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级位法身菩萨,一起归向极乐世界,以圆满佛果。他发愿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观佛三昧经》介绍文殊菩萨的发愿偈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解读:
可见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最后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一就是福慧两足尊的阿弥陀佛。文殊菩萨为阿弥陀佛的慧身,普贤菩萨为阿弥陀佛的福神身。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
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指引下,最后见到普贤菩萨(第九十八回)成佛,就是表示要变成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或者说变成普贤菩萨所骑的六牙白象。

《封神演义》83回:只见普贤真人泥丸宫现出化身,甚是凶恶。怎见得,有赞为证:面如紫枣,巨口獠牙。霎时间红云笼顶上,一会家瑞彩罩金身。璎珞垂珠挂遍体,莲花托足起祥云。三首六臂持利器,手内降魔杵一根。正是:有福西方成正果,真人今日已完成。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福神,即观世音菩萨,璎珞垂珠挂遍体为女人形像,三首六臂为木灵(三为木,女木为阴木,即阴三),持有的降魔杵普贤菩萨就是手持金刚杵的帝释天。

《华严经》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佛言:‘如是,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见?善男子,普贤菩萨住处甚深不可说故。普贤菩萨获无边智慧门,入师子奋迅定,得无上自在用,入清净无碍际,生如来十种力,以法界藏为身,一切如来共所护念,于一念顷悉能证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是故汝等不能见耳。’
尔时,普眼菩萨闻如来说普贤菩萨清净功德,得十千阿僧祇三昧;以三昧力复遍观察,渴仰欲见普贤菩萨,亦不能睹。其余一切诸菩萨众俱亦不见。”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狮子,故“入师子奋迅定”,普贤菩萨的心就是法身佛,故“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天眼第一的普眼菩萨及其余一切诸菩萨众都不能见到普贤菩萨,因为法身不可见,而龙也可以隐而不见,唯有佛才能见法身和隐藏起来的龙。

在末世预言小说 《西游记》中唐僧最后见到金顶大仙,并且住在金顶大仙的玉真观里,第二天就蒙佛接引上灵山而到佛地,实际就是成佛了。这跟《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到普贤菩萨成佛是一个道理。
金顶大仙就是住在峨眉山金顶上的普贤菩萨,唐僧住玉真观就是他的魂入莲花仙子普贤的六牙白象中,即变成了有莲花身的佛,所以唐僧早晨起来金顶大仙就不见了。金顶大仙的玉真观就象征玉如意,即宝石,即张果老的登真洞,即艮山之灵。唐僧之魂本来就是从灵山下来经玉真观出来的,唐僧出来后成为魂,即阳金灵。唐僧入玉真观即回艮山,即又成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了。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十个头代表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也象征十字架,即阴艮山之灵,即大势至的光明瓶,而普贤菩萨所骑的六牙白象即代表阳艮山之灵,即观音的净瓶。普贤菩萨所持的玉如意即象征阴阳山灵合一的艮山之灵。

峨眉山谐音即鹅妹山,普贤菩萨即娥皇,即观音。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代表白水素女的白素贞上峨眉山见到观世音菩萨,象征白水素女就是观世音菩萨,也说明观世音菩萨就是普贤菩萨。
白素贞在轩辕黄帝的诞辰日三月初三与许仙在西湖相遇,许仙捡到白素贞的金钗即象征许仙九阳之炁与白素贞的九阴之炁合一,即许仙入玉真观了,所以两人立即结婚,许仙就由此证道成佛了,许仙就是黄帝再来。
西湖代表坎水,许仙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凡身,即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西游记》中普贤菩萨住在灵山入口的玉真观,说明普贤菩萨住在观音的白玉净瓶中,就是瓶中柳枝。普贤菩萨也住在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中,就是雷峰塔里面的白素贞。塔就象征阳艮山之灵。

二、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也称妙吉祥菩萨,也称文殊师利童子,代表证德和智德,即证道之德和无上智慧之德。智从知从日,即太阳神之知智,即识别智,即了别智,即文殊菩萨之阳金灵的功能。慧从山从心,慧即有心的艮山灵之功能,或为意,或为魄。“山”下面的“心”即文殊菩萨之阴金灵法身佛。文殊菩萨即文书菩萨,即文曲星。

《法华经•序品》:(文殊菩萨说道:)“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末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宝积经》卷八十六:“若佛刹中无文殊师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师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师利,不能成熟一切众生广大善根”
解读:
文殊菩萨也称妙光菩萨。求名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功德圆满后,其法身也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法身佛,故为一切佛和菩萨及众生之师,一切在人间出世的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就是“三界师”的玉皇大帝,也是“万象宗师”的紫微大帝,也是“万灵师”的雷祖。

《法华经•序品》中有一位妙光菩萨,很得灯明如来赞赏:“汝为世间眼,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
《妙法莲华经》卷一:“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解读:
文殊菩萨就是德字里面的“目”,就是无上见性,故称之为“世间眼”。灯明如来说他的法只有文殊菩萨能证知,因为唯有佛才能明白佛,故文殊菩萨就是法身佛。“目”也为离火,故文殊菩萨也称妙光菩萨。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于此世界南方过于千佛国土,国名平等,无有山河、沙砾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软草如迦陵伽。龙种上佛于彼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转法轮,教化成就七十亿数诸菩萨众,八十亿人成阿罗汉,九万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缘法中……迦葉,汝谓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佛,岂异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
解读:
龙种上佛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龙种,即龙祖,龙种上佛即九龙身之玉皇大帝。

《处胎经》云:“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文殊)为菩萨。此皆已成正觉,现处菩萨也。”
解读:
文殊菩萨本为释迦牟尼佛的师父,文殊菩萨本为佛,但是一个世界不能同时有两尊佛,所以文殊菩萨现菩萨身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称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萨。

《悲华经》言:“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三王子,名曰王众(王象),于宝藏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来世,行菩萨道,无有齐限,庄严佛刹。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为一佛刹,大宝填厕,又无恶触,及诸女人,及其名字,亦无声闻辟支佛等,一生菩萨,充满其中,佛即号为文殊师利。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曰清净无垢宝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现如来。”
《问准宝积经》说:“文殊于未来成佛,名曰普现,混无量佛土,为一净土,以弥陀净土比之,不啻大海毛滴耳。”
解读:
文殊菩萨作为阿弥陀佛前世之转轮圣王的第三子时发愿统一所有佛土为一佛土,佛号为文殊师利和普现如来。其实只要人们明白文殊菩萨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明白一切佛都是文殊菩萨时,就等于文殊菩萨统一所有佛土了。
如果把文殊菩萨的净土比作大海,那么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是大海中的一点海水而已。因为无量劫来的一切诸佛皆是文殊菩萨之化身,文殊菩萨就是主宰神,就是盘古神上帝。
在末世预言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封为文妙真人,就是妙吉祥文殊菩萨,小说中贾宝玉最后成佛了。可见贾宝玉就是普现如来,就是弥勒佛,就是唯一的主宰神。末世文殊菩萨化作弥勒佛统一全球宗教,弥勒佛就是主宰神,即上帝。

《央掘经》说:“北方有国,曰常喜,彼土有佛,曰欢喜藏摩尼宝积,即文殊是。此则现成正觉者也。”
解读:
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以前,文殊菩萨就曾以龙种上如来佛之名出现于世间。而现在也在北方某国土为佛,称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在未来称普现如来。可见,文殊菩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佛。
难驼是“欢喜”之义,难驼为龙王,其实也是狮子王。文殊菩萨为摩尼宝王,故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是住在北方佛土的“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 也称“龙种上如来佛”,即骑龙的文殊菩萨。龙种就是龙王,可以是太素龙王,也可以分阴阳为阳龙王或阴龙王。龙种里面积藏无量摩尼宝,故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 摩尼宝积就是摩尼宝王。
木为喜神,其中有兑阳灵的阳木主喜。在末世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木子纣王死后被封为“天喜星”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法藏比丘称赞世自在王如来:“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解读:
日月合一为摩尼,佛之光明超物质世界的日月之光,为太阳神和月神合一之主宰神,故也称之为摩尼王,代表摄持了炎火之灵的无极神。

在《大宝积经》中详细描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神变以及使魔和声闻乘立时成佛的例子如下:
《大宝积经》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
“尔时波旬闻是语已,欲隐身出众,而不能隐,文殊师利之所持故。尔时文殊师利作是念已,魔王波旬作佛身相,坐狮子座。……(省略内容就是波旬说佛正法),说是法时,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大德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未曾有也,汝力持故,令魔波旬作如来身,身相具足,坐狮子座,说是深法。”
“文殊师利知大德舍利弗心所念,变大德舍利弗为如来身,身相具足,坐狮子座,一切众会亦悉见知。”然后文殊菩萨让波旬变成的佛身与舍利弗变成的佛身一起讲佛法。说佛时,又有八百比丘悉断诸漏,得无漏心。
解读:
由上可见,一切菩萨和欲界魔王皆受文殊师利菩萨所摄持,都能变成佛的形像,并能身不由己地讲正法,而且还能让听法之众生获得无生法忍的成就。可见,文殊菩萨能摄持一切菩萨和魔王,因为一切菩萨和魔王都是文殊菩萨化身出来的,一切众生也是文殊菩萨的低级分身变化出来的。

《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二:
“尔时文殊师利复作是念,我今应当大集十方诸菩萨众,令皆得闻如来所说是妙法门,证得法忍。尔时文殊师利如是念已,即入普光无垢庄严三昧,入此三昧已,放大光明,照于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若说如是光明因缘,乃是能生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亦缘如是不思议诸善根而得出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度等行,如是诸行,即是光明之所生,亦为光明之所成就。”
《约翰福音》 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解读:
法王子文殊菩萨即上帝独子,也称妙光菩萨,法身佛摄持光。法身佛藏在妙光里面,光就是离火之灵,就是青牛,文殊菩萨即是骑青牛的太上老君。文殊菩萨能以此妙光召集一切菩萨,文殊菩萨藏于妙光中,故妙光含一切智慧,能成就一切善根。持莲花、骑狮子的法王子文殊菩萨就是上帝独子耶稣,即紫微大帝。

《陀罗尼集经》:“其下左边,画作文殊师利菩萨。身皆白色项背有光。七宝璎珞宝冠天衣。种种庄严乘于师(狮)子”
《华严经》:“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各随其类,为现神通。现神通已,东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不动智。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解读:
七宝璎珞宝冠天衣即有神的七灵之天衣,即唐僧有七佛相随的袈裟。文殊菩萨坐莲台,莲花又放在狮子上,狮子为阳木灵,莲花为阴木灵,有阴阳木完全合一之太素木的文殊菩萨就是紫微大帝。文殊菩萨就是坐在莲花上且有九头狮子围绕时的太乙天尊,就是坐在莲花上的东极青华大帝,所以文殊菩萨“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东方属木,为莲花,为狮子。东极青华大帝(太乙天尊)就是文殊菩萨的九阳炁分身。不骑狮子而只持(或坐)莲花的文殊菩萨就是梵天,骑狮子又持(或坐)莲花的文殊菩萨就是毗湿奴。

《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三:
“今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所有众魔,一切皆悉如是变坏,尽是文舍利弗殊师利威力所致……文殊师利逐摄神力,令一切魔复彼天形,庄严如故……文殊师利说是法时,一万魔王波旬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读:
可见一切魔王都是受文殊菩萨控制的,他们的心都是文殊菩萨之分身或低级分身,所以文殊菩萨也是一切魔王之师,一切魔王之主,即大魔王酆都北阴大帝。文殊菩萨就是末世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妖魔之师通天教主,即灵宝天尊。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其画像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解读:
骑狮子而不坐莲台的文殊菩萨就是青童君,即东王公,即东华帝君。而坐在莲台上的文殊菩萨即骑金孔雀的文殊菩萨,即持扇子的太上老君,即骑金孔雀的梵天。金孔雀即后土白水素女,即观音菩萨,即阳艮土之灵。观世音菩萨头顶的化佛就是文殊菩萨之佛化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一:“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作是观为何所见?’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作是观都无所见,于诸法相亦无所取’佛言:‘善哉!善哉!童子,汝能如是观于如来,于一切法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集非散’”
解读:
文殊菩萨就是上帝独子,为童子形像,故是释迦牟尼佛称之为“童子”,全名“曼殊室利童子”,意译为“妙德”或“妙吉祥”。“ 妙”即少女兑灵之意,即玄德之意。“曼殊室”即蔓树狮,即阴木之蔓藤和阳木之狮,“利”即乘风而行的兑金。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第二十七:“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清凉山志》卷四载《五髻仙人传》(明代释镇澄著)记载:“汉明以前,声教未至,台山圣境,闻者尚希,况造者乎!当是时,五百里内,林木茂密,虎豹纵横,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自古相传,有仙人者,发结五髻,衣挂三铢。或独一无侣,或群儿相逐,游行五顶间,望之俨然,近之则失。或出或入,人莫追寻。或云周时即在此山,或云莫穷其始。后来人迹渐繁,其出渐少。当时黄冠,目为素衣仙。及腾兰开山后,遂不复现。《三晋异记》云:‘无恤登常山,西瞻紫云之瑞,疑雁代间有王气。因猎于五台之阿,倏而云淡若水,见神人焉。衣素,容若金,俨若熙若。占之,蔬祭吉,遂罢猎而返。’后《宝藏经》至,乃知五髻童子,文殊化身也。”
解读:
清凉山即五台山,可见法身佛文殊菩萨住在中国,文殊菩萨就是盘古神,故中国被称为神州。五为土为山,文殊菩萨就是土中金灵,故住在五台山。五为阳土,为水中土,土中金灵即三清,故称清凉山。
在山西忻州的五台山,五个台顶上,分别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台寺。台望海寺供奉的是聪明文殊、西台法雷寺中供奉的是狮子文殊、南台普济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供奉的是无垢文殊,中台供奉的则是孺童文殊菩萨。

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净饭王姓乔达摩(旧云瞿昙),名首图驮那,他还有三兄弟,分别叫白饭王,斛饭王和甘露饭王。在净饭王病重时,释迦牟尼佛为他开示,使净饭王证得阿罗汉,七天后入灭。
释迦族又称瞿昙,后改姓释迦,因为释迦族为瞿昙仙人之苗裔。瞿昙释迦族又有异称为日种、甘蔗种。
解读:
“净饭王”: 饭为煮熟的米,象征水米火合一,即东王公和西王母合一。
“首图驮那”:本意为“纯净的稻谷”,即象征谷神,即道,即神农炎帝。
“日种”:即太阳种,即火神,即九龙扶桑日官大帝。
“甘蔗种”:即水木种,即有法身佛的白水素女。“甘”即法身佛。
“释迦”:为佛之种族姓,其义为“能”,即象征能天帝,即帝释天,即莲花仙子,代表释迦牟尼佛的福身。
“牟尼”:为佛之名,其意为“文”,即象征文殊菩萨,即摩尼珠王。牟尼因为翻译为摩尼。牟尼又有“仁”、“儒”、“忍”、“寂”,仁者爱也,阴阳两炁也,儒者孺也,童子也,小也,一也。忍寂者无生法忍也,不生不灭也,金刚法身佛也,即圣者。
“乔达摩”:又翻译为“瞿昙”, 瞿昙本义意为“地最胜、泥土、地种、暗牛”( 《慧苑音义》卷上云:‘瞿’乃土地之义,‘答摩’乃最胜之义),意为含有牛的最胜土,即有太阳离火之灵的美玉或宝石。《说文》:“瞿,隼之视也”, 瞿代表金翅大鹏雕,即“目隹”, 即艮山之灵。昙为云彩密布之意,代表兑灵法身佛。“瞿昙”即代表六牙白象。
“悉达多”:又翻译为“财吉”“成利”“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即最纯洁者,即圣灵,即金灵法身佛,即财神,即耶稣之锋利“两刃剑”。 “義”即羊中我。
《约翰一书》 2:29 你们若知道他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他所生的。
《路加福音》 7:29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 神为义;

《大宝积经》: “舍利子,我忆往昔最初得见放光佛(燃灯佛)时,便得超过一切有相有功用行,又初见佛便能随觉一切法性,又得通达一切诸法自性无生;从是已后,放光如来乃为授记,作如是言:‘迷伽儒童,汝于来世,过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舍利子,当授记时,我便证得无生法忍。
《大宝积经》:“舍利子,汝今于此无生疑惑,谓彼往世迷伽儒童是余人乎?勿作是观,即我为彼儒童菩萨。我于尔时,以是五茎青色莲华,奉散彼佛,复解金发敷置道上,兴如是行,便蒙授记。”
解读:
释迦牟尼佛前世也称“迷伽儒童”和“儒童菩萨”,有金色头发的“迷伽儒童”就是有金色头发的米迦勒天使长,即米迦雷天使长,雷为震为子,为男童。不过为米迦勒天使长的八地菩萨分身。

《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见于菩萨从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净饭,母曰摩耶,迦毗罗城处胎满足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释捧接,难陀龙王及婆难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执持宝盖随后侍立,地神化华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到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承迎”
《佛说普曜经》告车匿被马品第十三:“太子初生天地为动行至七步。口自宣言。天上世间我为最尊。当度三界生老病死。令至无为。天帝来下稽首供养。四王接身置金机上。九龙浴体。未生之时豫现瑞应三十有二。阿夷相之。若在家者为转轮王。舍家为佛所知博达。力势无限。三界特尊无不稽颡。必当成佛度脱十方。”
解读:
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七天去世,因此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摩耶夫人死后升入忉利天。释迦牟尼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在菩提树下成道,传法四十九(也有说四十五年)后涅槃。
因为佛都是蓝色身的雷祖所成,故释迦牟尼出生于蓝毗尼。蓝为清净之义,毗尼为律之义,故蓝毗尼即象征传传清净之律法的南方雷祖,即神农炎帝。蓝毗尼梵文本义为“可爱”,雷祖就是爱神,在小说《西游记》中称弥勒下凡的唐僧为“西方爱圣”
释迦牟尼佛就是乘坐九龙沉香辇的元始天尊下凡,故有九龙来浴体,此九龙即太素龙。分阴阳即阳龙难陀龙王和阴龙婆难陀。无忧树即阴木,等同于菩提树。摩尼跋陀大鬼神王即金刚力士,地神即地母观音。
释迦牟尼走七步象征他有神的七灵,象征他脚下有北斗七星君,即有转轮圣王的七宝,可见释迦牟尼佛即紫微大帝。

《太子瑞应本起经》:“菩萨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夫人梦寤。自知身重。王即召问太卜。占其所梦。卦曰。道德所归。世蒙其福。必怀圣子。”
解读:
释迦牟尼为冠日之精,即太阳神入灵山变成的大日如来,故释迦族为日种,表示释迦牟尼佛生一切太阳。

《灌佛经》曰:“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
《瑞应经》曰:“四月八日生。”
《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 苏由对曰:“有大圣人生在西方,故现此瑞。一千年外,声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人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 见西方数有光气,先闻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世。……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发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相现耳”
解读:
对于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具体年代,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或言公元前1041年(藏传佛教格鲁派),或言公元前1027年(中国北传佛教),或言公元前623(南传上座部佛教),或言公元前565年(印度、日本),或言公元前463(日本),其实应该以公元前1027年为标准。
根据《周书异记》之记载,释迦牟尼于公元前1027年出生。我们可以根据释迦摩尼佛在《大般涅槃经》中预言他化为善知识于末法时期500再来的时间来判断。因为这个善知识就是出生于公元982的阿底峡尊。正法时期从释迦牟尼证道的公元998年算起,正法500年,像法时期1000年,故此释迦牟尼出生在1027年才是完全合理的。另外释迦牟尼佛还预言文殊菩萨于正法500年出世,这就是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的太上老君李耳。“白虹”就是普贤菩萨,即白衣观音。
虚云老和尚谈佛历时曾说道:“他们对浴佛节也有不同说法,不承认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我凭《法本内传》及摩腾法师对明帝曰:‘佛以甲寅之岁四月八日生,此当周昭王二十四年’。 魏书沙门昙谟最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这样年月,多少朝代都遵奉不改。周昭王甲寅到现今已二九八二年了,现在他们要改为二五零二年。本来孔子、老子生在佛后,今他把孔老摆在佛先。我当时在大会上和他们争论,戒律、年号、汉服不准毁。”(参看《虚云百年年谱》第一0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太上混元真录》记载:“关令姓尹名喜……母氏尝昼寝。梦天下绛绡。流绕其身。见长人语。令咽之。既觉。口有盈味。及真人生时。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室内皆明。良久不知所在。其家陆地自生莲华。光色鲜盛。眼有日精。”
解读:
农历四月初八出生的尹喜真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巨无上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为道教文始派创始人。道教尊尹喜真人为“尹喜仙师”、“金日古博济世开化天尊”、“昊天金阙玉清上相都仙大法主”等。“尹”和“父”的甲骨文是同一个字,故“尹”即“父”,喜即阳木。可见尹喜真人就是太阳神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即天父东王公,为太上老君之阳炁分身。
《庄子•天下》将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有双光若日”“眼有日精”说明尹喜真人是太阳神,“其家陆地自生莲华”说明莲花仙子素女伴随他一起入胎后再一起出生,与释迦牟尼出生时脚下生莲一样。
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中国四大天师之一葛玄的诞辰日,葛玄(164—244),即是阳太极,即东王公或雷祖。释迦牟尼佛其实就是尹喜真人下凡,即东王公下凡,也是太上老君下凡。
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道教腊八节),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其涅槃日(也有成道和涅槃都是四月初八的说法)。腊月初八(腊八节)是道教五腊之一的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释迦牟尼证道后就是住在玄都玉京的玉清元始天王。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太上老君李耳的诞辰日,故释迦牟尼再来就是太上老君下凡的李耳。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散天妙花。随从菩萨。满虚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虚而来。从右胁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夫人体安快乐。如服甘露。顾见自身。如日月照。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成道部》第八:“如普曜经云。菩萨于树下坐。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年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贤愚经》卷十二之波婆离缘品第五十七:“时波婆梨,闻叹佛德,自思惟言:‘必当有佛,我书所记佛星下现,天地大动,当生圣人,今悉有此,似当是也’。即敕弥勒等十六人,往见瞿昙。”
解读:
释迦牟尼在四月初八明星出时入胎,在明星出时证道。明星即佛星,即太白金星,即圣灵,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日神和月神合一之神,故此以法身佛带着离火之灵入胎时,摩耶夫人感觉“如日月照”。出胎时先天一炁出六牙白象,即变成了魂,即化为凡人。释迦牟尼的魂入艮山中,即入六牙白象中,即又化为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又见明星,即得道,即圣人出,即明星下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有佛国土名曰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欲为诸菩萨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放此光明”
《法华经•方便品》:“无上两足尊,愿説第一法。”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如摩尼宝珠。亦能获得妙吉祥智身一切智智之性。令得五眼见清净智。亦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真实舍故。令六波罗蜜而得圆满。亦是福慧二足及诸静虑。令究竟故能得十地。”
《行集经》(王文诰 辑注): “如来 世尊福足、慧足,称两足尊。”
解读:
明行足即两足尊,明足即慧足,即智慧光明圆满,即成就摄持了离火之灵的法身佛,即得六牙白象,即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即牟尼王。行足即福德圆满,即代表风神莲花仙子普贤菩萨,即释迦。佛又名浮屠,即谐音即佛兔,兔即福神,佛即法身。

《大唐西域记》卷第六(四国):“摩耶闻已悲哽闷绝。与诸天众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钵及锡杖。拊之号恸绝而复声曰。人天福尽世间眼灭。今此诸物空无有主。如来圣力金棺自开。放光明合掌坐。慰问慈母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阿难衔哀而请佛曰。后世问我将何以对。曰佛已涅槃。慈母摩耶自天宫降。至双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合掌说法。”
解读: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其母摩耶夫人来了,为了教育不孝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再复活过来为母说法。很多基督教徒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只有耶稣能复活,这是他们孤陋寡闻的缘故。释迦牟尼佛在从金棺里涅槃以象征佛是金刚法身,为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