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 龍祖震木之灵

震(雷)卦之灵:
《说卦传》云:“震为足”
《杂卦传》说:“震,起也,艮,止也。”
《说卦传》云:“帝出乎震”
《直方周易》说卦 :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
《易经•震卦》象曰:“洊雷,震”。
《直方周易》说卦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解读:
震为足,为起,为走动之象,为行德,为阳龙,为东方,为阳木。震也为雷,雷声为大震动,故震为雷神。足连趾(止),趾即艮山之灵,故雷神震木也称移山狮驼王。上帝在龙的艮灵中,故说“帝出乎震”。震为东方,故神上帝常住在东方神州。龙动则炁动,先天一炁动而分两仪,两仪生万物。万物因为震龙之动而生,故说“万物出乎震”

震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如下:

辰字的甲骨文和小篆如下:

石字的甲骨文如下:

风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以上可见,“风石”为辰,风神就是阴龙,阳龙由阴龙长大后变化而来,故此在十二生肖中“辰”被设定为龙,而“辰”在地支中为阳,故此辰为阳龙,此阳龙带有艮石之灵。在十二生肖中将阴火巳设定为蛇,带阴火的蛇即阴龙。
从甲骨文看,震由“辰止水”组成,止为艮山之灵,因为“辰”字本身也有“石”,故此“辰止水”简化为“震”。从 “止”里面流出来的水为雨,为“子”水,故此阳龙管下雨。
从金文看,震由“田田辰田田”组成,田为土,表示是龙藏于土中,就是东岳大帝,即地狱主管。震也为阳木,阳木从土中生,阳木扎根于土中。

《启示录》 19:21 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启示录》9:17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胸前有甲如火,与紫玛瑙并硫磺。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
解读:
龙为行德,故能化为亦代表行德的马,称为龙马,也能化为狮子。龙、马、狮子都是木之灵。阳龙有丙火之灵,阴龙能发出烟之丁火。

震木如树,为雄性众生行动之灵。木灵在众生体内,可以根据众生的身体大小而变化,木灵可大可小,身体多大,灵就多大,蚂蚁的灵就是蚂蚁那么大,细菌的灵就是细菌那么大,而大象的灵就有大象那么大。投胎不同物种,灵的大小就不同。修道后成熟的木灵就是可以飞腾变化的龙,或大或小,或隐和显,随心所欲。
“天三生木”,三为阳木,故震灵为三。三父谐音即尚父,即天蓬元帅,下凡即姜子牙,其子就是龙三太子,其女就称龙三公主。

木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金文和篆文看,“木”由“屮又”组合而成,其形状表示有往上生长和往下生长的特性。“又”即是山土,从山土而出的“屮”为木。艮为土,故木在土中的部分称为根,可见木带有艮土之灵。

龍和月的奥秘

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入”为山为土,其形如山。

山的文字演化如下:

冖的金文大篆如下:

解读:
可见“山”字是由“入入入冖”组合而成,“入冖”皆为土,故“山”为土聚也。不过“山”里面的“冖”是倒立的。从“山”的战国文字看,此“山”就是“土”字甲骨文的变体。

辛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第一个甲骨文中,“辛”由“一入又又”组合而成,这个“入”是倒立的。
第二个甲骨文中,“辛”由“一入又”组合而成。
第三个甲骨文中,“辛”由“一一入又”组合而成。
“又”和“入”皆为艮山之灵,与“入”相连接的“一”就是先天一炁,即兑阴灵,在十天干中,“辛”为阴金。在第三个甲骨文中,将“一”另外独立一个出来,以明示“辛”就是土中“一”。在篆文中,“辛”由“一一入又十”组合而成,以“又”代表阳土之灵,以“十”表示阴土之灵。
辛在古代为在犯人脸上刻字的工具,以象征其有罪。上帝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该隐杀害亚伯后,上帝流放该隐时,在该隐身上做了记号。先天一炁(圣灵)也能洗罪,《水浒传》中的神医安道全就把宋江脸上的字洗掉了,有八脉神针的安道全就是就是乘风而行的道上帝,就是坐在莲花上帝的先天一炁法身佛。

工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工”由“丅一”或“丅口”组成,可见“一”即“口”,这个“口”也被画称一把 “盘古斧头”的形状,即“斤”的形状,代表金灵。“丅”是个倒立的甲骨文之“土”字,可见“工”代表土中先天一炁,即代表土中金。

巳的文字演化如下:

月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在甲225中,其“月”就是一轮弯月的象形字,“月”字“∪一”组合后逆时针旋转90度而成。“∪”为倒立的甲骨文之“冖”,代表土,“一”为阳水,即子水,可见“月”就是土和子水。子为老鼠,所以在《红楼梦》中称在百花仙子诞辰日出生的绛草仙子林黛为老鼠,女老鼠就代表月神。在陈侯因金文中,用“巳”代表月字,巳既是丁火,也是蛇。可见“月”为水蛇。
后来在“月”里面加了“丨”,实际上是一个竖起来的“一”,以突显其有子水,子水即巽木里面的水,即随风而行的雨水,故月为含水的风神。月本身不发光,为黑色,以表示水主黑,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龙(龍)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龙”由“冖(∪)工月S”组合而成,“冖工”就是土中辛,在金文中省略“冖”就得到“辛”,而反向的“S”代表蛇,故在战国文字和金文二中用“巳”代表。“月S”合一就是表示月中有蛇,此蛇就是嫦娥,即玉兔,即卯木,即阴木。可见原始的“龍”就是含有土灵、兑阴灵、子水之灵和阴木之灵的蛇神。蛇化为龍,生出了“手脚”而又会飞的蛇就是龍,而“辛”其实就是蛇头,即龍的真心法身。
在篆文中“巳”变成了张开嘴(代表口)和带着“三”的蛇,这个“三”分离出来就是雄蛇,可见蛇分雌雄,龙也分雌雄。伏羲和女娲就分别有雄蛇身和雌蛇身,也可以称为阳龙身和阴龙身。

末世预言小说《三国演义》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解读:
龙的大小可以任意变化,投胎为大象时即大象大小,投胎为人时即人体大小,投胎为蚂蚁时即蚂蚁大小,投胎为细菌时即细菌大小。龙发光则可见,不发光则不可见,所以在《华严经》中普眼菩萨和其他菩萨都找到不龙身之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