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章 印度教梵天、毗湿婆和湿婆

印度教以古代婆罗门教思想为主、然后再吸收了耆那教教义和释迦牟尼所传佛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其它哲学思想的综合产物。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公元前20世纪中叶雅利安人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农业社会,形成了崇拜多神并实行繁琐祭祀的吠陀教。
印度教以《吠陀经》(Vedas)、《奥义书》和《薄伽梵歌》(Bhagavd Gita)(Upanishads)这三部经典为主,合称为“印度三大圣典”
《吠陀经》(梵语:वेद,拉丁转译为Veda,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吠陀经》原本篇幅极长,为了使人们容易接受,在传承过程中渐渐被分成 《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这四部《吠陀》文献合称“本集”,本集又进一步分类,形成了三种经典,即《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三种经典中的《奥义书》(Upanishad)是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著作,是印度哲学的源泉。《奥义书》是古印度的根本经典,探讨人生与宇宙的根源和关系,认识我是谁,找到真我(Atman),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奥义书的成书年大约在公元前7-6世纪,迟于公元前1027年出生的释迦牟尼佛时代。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伽典籍,为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收载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中(位于Bhisma-Parva章节的23–40),也简称为《歌(Gītā)》。印度教宣称它是唯一的一本记录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论的经典,共有700节诗句,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今译为“薄伽梵歌”,在佛经中也常称释迦牟尼佛为薄伽梵。薄伽梵歌之梵语:भगवद् गीता,罗马字:Bhagavad Gītā,英译:Song of God,汉语意译:神之歌、主黑天之歌,薄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这里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博伽梵相当于上帝。

在印度梨俱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祈祷主神(梵Brahman!as -pati )为至上神,并视之为宇宙生成之原理。至梵书时代之初,则以生主神(梵Praja^pati )为最高神。未久,兴起梵之崇拜,系由祈祷主神所进化之神格。初时,梵天为生主神之子,其后渐次得势,遂取代生主神之地位,成为创造世界之神。
如今的印度教信仰婆 “三相神”, 三相神梵语原意为“有三种形式”,为印度教的三位一体,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分别代表天帝(上帝)的三种宇宙功能。梵天象征创造,毗湿奴象征护持,湿婆象征毁灭。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尔时拘睒弥国有二弟子,一者罗汉,二者破戒。破戒徒众,凡有五百。罗汉徒众,其数一百。破戒者说:‘如来毕竟入于涅盘。我亲从佛闻如是义:如来所制四重之法,若持亦可,犯亦无罪。我今亦得阿罗汉果、四无碍智,而阿罗汉亦犯如是四重之法。四重之法若是实罪,阿罗汉者终不应犯。如来在世,制言坚持。临涅盘时,悉皆放舍。’时阿罗汉比丘言:‘长老,汝不应说如来毕竟入于涅盘,我知如来常不变易。如来在世,及涅盘后,犯四重禁,罪无差别。若言罗汉犯四重禁,是义不然。何以故?须陀洹人尚不犯禁,况阿罗汉?若长老言我是罗汉。阿罗汉者,终不生想我得罗汉。阿罗汉者,唯说善法,不说不善。长老所说,纯是非法。若有得见十二部经,定知长老非阿罗汉。’善男子,尔时破戒比丘徒众,即共断是阿罗汉命。善男子,是时魔王,因是二众忿恚之心,悉共害是六百比丘。尔时凡夫各共说言:‘哀哉!佛法于是灭尽。’而我正法实不灭也。尔时其国有十二万诸大菩萨,善持我法,云何当言我法灭耶?
“当于尔时,阎浮提内,无一比丘为我弟子。尔时波旬悉以大火焚烧一切所有经典。其中或有遗余在者,诸婆罗门即共偷取,处处采拾,安置己典。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诸婆罗门虽作是说:‘我有斋戒。’而诸外道真实无也。诸外道等,虽复说言有我乐净,而实不解我乐净义,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说言我典有如是义。”
解读:
婆罗门教经典内容并非婆罗门自创,而是出自西藏佛经,西藏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创立的本教早于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的佛教,百度资料说辛饶弥沃如来佛在公元前16017年出生于如今的西藏地区。婆罗门中很多内容与佛教相通,但他们的经典很不完整了,无法以之解脱生死。而且印度人在婆罗门教经典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其它的内容,杂合成了如今的印度教。

第一 创造之神梵天

在梵书、奥义书时代,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的梵天(创造神)、毗湿努(护持神)和湿婆(破坏神)。印度教以梵天为根源神,有人认为他渊源于《梨俱吠陀》中的祈祷主。祈祷主是地上的祭坛之神,在火祭中起着祭官的作用。《百道梵书》称梵天为“世界之主”,在世界形成之际,他创造诸神,护持天地空三界。印度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类文献之一的《森林书》宣称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归于梵天。这个跟“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中国道教思想是一致的。
根据印度教《往世书》的说法,梵天是自我诞生的,并没有母亲,这就相当于独一无侣,无师自悟,永恒常在的佛,也就是自有永有的上帝,就是自我诞生的盘古神。
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第一、崇拜三相神、第二、宣扬世袭等级制度、第三、相信灵魂不死,相信灵魂轮回转世。

《吠陀经》也被称为《天启经》,因为印度教传统认为《吠陀经》是至尊主本人发出的,它是永恒的存在。吠陀知识先是由至尊主传授给这个宇宙中负责创造的梵天神,然后通过古代的先知毗湿奴将永恒的真理传递给世人,再以师徒相传的方式小心谨慎地留传下来。
解读:
至尊主就是无极神,就是道,就是菩提。先天一炁法身佛之梵天诞生后,梵天就是道,就是无极神,就是代表至尊主。

在《梨俱吠陀》经典中,哈朗亚格嘎(Hiranyagarbha)是漂流在水上的一颗金卵,孕育出梵天,最后,金卵的剩余部份则扩张成宇宙。经书中第一首赞美诗的名字是“致未知的神”,诗歌开头写的是:“太初,现金童(哈朗亚格嘎),生来就是一切生物唯一的主。他建立地和天。我们应该献祭的神是谁啊?”
根据印度经典,梵天原来有五个头,他创造了智慧女神辩才天女(也称妙音天女),并且娶她作为自己的妻子,湿婆知道后大怒,就砍掉一个头,后来只剩下四个头了,由此被东南亚国家称为四面佛。
《三王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
《创世记》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解读:
水上金卵生梵天就等同于鸡子(鸡蛋)生盘古,水等同于蛋清,金卵等同于蛋清包裹着的蛋黄,代表酉金,酉就是鸡,即水中之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圣灵,即宇宙之无上金丹。先天一炁在土中,水中土为五,先天一炁为金为四,故此梵天本来有五个头,后来变成了四个头,象征梵天为藏于土中的金。“金卵的剩余部份则扩张成宇宙” 即盘古神用多余的先天一炁创造宇宙。
太初生先天一炁,在太初出生的金童哈朗亚格嘎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文殊师利童子,即玉帝身边的金童,即藏在水中的太一神,即圣灵。

《奥义书》记载:在太初这个世界唯有自我(即梵),他将自己一分为二,出现丈夫和妻子两性,交合并产生人类,后这二者又变为各种生物的二性并交合,由此创造了世间一切生物。
《奥义书》说:“祭祀这位神(梵)!每一位神都是他的创造,因为它就是所有这些神。”
解读;
梵天就是无极和先天一炁法身佛,也是太极,为主宰神。太极生两仪(阴阳两炁),两仪生万神和万物,万神和万物其实都是梵天的化身或低级分身,都是阴阳两炁的产物。自我就是真我,就是真心,就是先天一炁。

《弥勒奥义书》说:“(自性)不可思议,不可测量,无始无终,不可描述,无形体,无性质,不死,不生。”
《歌者奥义书》说:“这是我内心的自我,它是梵”
《大森林奥义书》说:“正像蜘蛛沿着蜘丝向上移动,正像火花从火中向上飞溅,确实,一切气息,一切世界,一切天神,一切众生,都从这自我中出现”
《大森林奥义书》:“这自我是一切众生的主人,一切众生的国王。正如那些辐条安置在轮毂和轮辋中,一切众生、一切天神、一切世界、一切气息和一切自我都安置在这个自我中”
在荣格的《东方圣典》之《奥义书》中,在《弥勒衍拿婆罗门书•奥义书》中内容描述的是自性,开头写的是:“同样自性也被称为……哈朗亚格嘎”
解读:
真正的“自我”就是“真我”,就是“自性”,梵天就是自性佛,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宇宙之金蛋,即宇宙之金丹,即宇宙之心。

在吠陀神话中:在创世之初,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神躺在大蛇舍沙的身上,从毗湿奴神的肚脐中长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梵天的名字又叫做Nabhija(意为“从肚脐生出来的”)。
佛教《大正藏》(《大智度论》)上记载:“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
解读:
肚子在八卦为坤卦,坤为地,故肚脐代表土灵的中央。肚脐的中央为人体的神阙穴,阙为帝王的居所,神阙穴即主宰神所居住处,代表道教大罗天玉京山的金阙宫,即灵山的菩提祖师洞。大蛇就是震木,即阳木,莲花就是阴木,还有日光和水,可见毗湿奴就是五灵帝君之紫微大帝,而梵天就是紫微大帝的真心,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梵天从肚脐中乘莲花放无量光明,可见梵天就是大日如来,即就是能释放离火之灵的法身佛文殊菩萨,即能放出强光的无上金丹,即骑青牛的太上老君。梵天王的八子即八卦之灵,八卦之灵生万物和众生。
印度教中梵天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文殊菩萨除了骑狮子还有骑金孔雀的形像。梵天的配偶为智慧女神妙音天女,而在佛教西藏密宗中妙音天女就是文殊菩萨的妻子,妙音天女就是妙音菩萨,即白水素女。天鹅即代表舜帝的妻子娥皇,取其谐音就是鹅凰,所以用天鹅象征。梵天被认为是智慧之神,与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一致。
佛教经典中称印度教的梵天为大梵天王,又名为尸弃。梵名Maha^brahma^ -deva ,巴利名同。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梵Brahma^ sanam!kuma^ra )、世主天、世主、娑婆世界主(梵Brahma^ saha^m!pati )。音译作摩诃梵、梵摩三钵。大梵天自认为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世尊释迦牟尼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人间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梵天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其实梵天就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

佛教《百句譬喻经》:
“婆罗门众皆言:‘大梵天王是世间父,能造万物,造万物主者。’有弟子言:‘我亦能造万物。’实是愚痴,自谓有智,语梵天言:‘我欲造万物。’梵天王语言:‘莫作此意,汝不能造。’不用天语,便欲造物。梵天见其弟子所造之物,即语之言:‘汝作头太大,作项极小;作手太大,作臂极小:作脚极小,作踵极大。如似毘舍闍鬼。’”
“以此义当知各各自业所造,非梵天能造。诸佛说法不着二边,亦不着断,亦不着常,如似八正道说法。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着,欺诳世间,作法形像,所说实是非法。”
解读:
万物由心生,众生之心皆是梵天之低级分身,故有修为者皆可自己造物,但唯有成就法身才能变化万千,才可以任意造物。
真心见万法为空,实在无物可见,若能见万物,自然是妄想心所见。众生所造之业不同,所生六道不同,就有不同的妄想心,如人心、蛇心、狗心、鬼心。不同的妄想心自然所见之物也不同,但只要有妄想心就能见物,所以各各能造物。又因为万物本来都是幻相,其实万物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其实又都没有造物。故此梵天既造物,也没有造物,如同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却说没有说法。所谓梵天造物是从凡人的角度来看,而梵天没有造物是从大乘菩萨的角度来看。造物与没有造物是针对不同修为的人而言的,不能片面理解释迦牟尼佛的话。

《普曜经》出家品第十二:“尔时车匿闻大圣言。初生之时天帝释梵上帝自下。示现稽首。即时决此。王问云何。阿夷答曰。今是太子一相百福。威神光明无能逮者。若在家者为转轮王。主四天下。若不乐世弃捐国土。作沙门者则成佛道。”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三国吴支谦译):“此(释迦牟尼)神人也。其生之日。上帝亲下。万神侍卫。符瑞光相。非世所见。阿夷相言。若不乐天下。而弃家为道者。必为自然佛。当度脱万姓。”
解读:
释迦牟尼出生时,帝释天和梵天上帝亲自下来,同时还有万神侍卫。梵上帝就是梵天上帝,可见梵天就是万神之神的上帝,即主宰神。释迦牟尼佛实为梵天分身下凡,所以释迦牟尼出生时万神侍卫,释迦牟尼佛证道后就恢复上帝的本来面貌,而梵天就成为他的胁侍。

在印度教中,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梵天一只手拿着一个水壶(有时是装着水的椰子壳),一只手拿着一串代表时间的念珠,一只手拿着象征神圣的《吠陀经》或代表纯净的莲花。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
西藏密教之梵天像也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念珠),左手执军持(盛水器),作唵字印(诵经),乘七鹅车,戴发髻冠。
解读:
梵天持的水壶或军持即太上老君的羊脂净瓶,象征能生水。念为口为兑,梵天持代表时间的念珠即代表先天一炁之金丹。所持经书代表智慧,所持莲花即其妻子妙音天女,即莲花仙子素女,即太上老君的扇子,即娥皇,故乘七鹅车。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六:“如来语言,随现而转,不可思议,今当略说……上帝音语,梵天音语,海潮音语,云雷音语。”
解读:
如来法身即上帝,即梵天。

《佛说人仙经》:“时大梵王。以童子形。于彼胜会。忽然出现。头有五髻。色相具足。于彼会中即便说偈。”
《佛说人仙经》:“大梵天王说偈之时。具五种妙音。所谓大梵音。迦陵频伽音。大鼓音。大雷音。及爱乐音等。又彼梵王于胜会中。摄童子形。复现大身。于意云何。大梵天王随众心乐。而现其身。所现大身。有二种德。具大色相。普闻名称。譬如黄金有二种德。谓色及名。大梵天王于天众中。二种显现亦复如是。又复梵王到胜会时。会中天众。不起本座。亦不作礼。时彼天众。合掌而住。各起所念。呜呼娑婆世界主。”
解读:
梵天的五髻童子形就是五台山的文殊童子形像,其大身形像就是佛的形像,其所发的声音大梵音和大雷音与释迦牟尼佛相同。梵天为娑婆世界主,即大千世界的主,就是物质世界的主,即造物者。而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成佛,自然也是娑婆世界主,故梵天就是佛。

梵天的形像如下:

解读:
额头上有个“一”或“工”,两者都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

第二 维护之神毗湿努

毗湿奴(Viṣṇu),也译为毗纽笯、毗湿纽、维湿奴、维修奴,较确切的音译应为威西努,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罗延,佛教称为那罗延天或遍入天,为印度教三相神之一。
毗湿奴又译遍毗搜纽,为印度教保护之神,在吠陀时代原来是吠陀太阳神之一,在印度教时代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为印度三大神之一。
毗湿奴为印度教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他掌管维护宇宙之权,是“维护”之神,他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的天宿。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毗湿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和维持着宇宙和宇宙秩序。
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
阿南塔大蛇是印度教中的神明,是拥有一千个蛇头的那伽之王,也是印度神话中第一条出生的蛇类,同时亦是毗湿奴的重要随从。在《往世书》中,舍沙的众多头部主宰著宇宙中一切星体,支撑著大地,而且不断吟咏颂扬毗湿奴的歌声。
解读:
毗湿奴既有震木阳龙身,也有巽木莲花身。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的天宿,毗湿奴就是道教住在最高神霄天的赐福天官五灵帝君紫微大帝,紫微大帝的法身真心就是太上老君,即梵天,故梵天在毗湿奴的肚脐眼中生出来造天地。
紫微大帝为“万象宗师”和“赐福天官”,故此毗湿奴为维护宇宙之神。紫微大帝即主宰万星的紫微星,故此毗湿奴为万星之主。龙蛇为行德,万星的运行都是龙蛇运载的,故此由毗湿奴的蛇身主宰一切星体的运行。在末世预言电视剧 《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晚上管理星星运行者(布斗)就是玉帝的龙太子润玉,后来成为新任玉帝。可见阿南塔大蛇就是木灵天蓬元帅,即东岳大帝。

在印度教中,阿南塔大蛇也称舍沙(梵文:शेष,Shesha),又称阿难陀龙(Ananta),有时会被写成“阿难陀舍沙(Ananta-Shesha)”,涵义是“无限的舍沙”。阿南塔大蛇卷动着千蛇的身躯,漂浮在宇宙之中。舍沙亦会蕴藏整个宇宙海,并具体化地变为毗湿奴的床垫。它有时会被绘画成五个头或七个头,不过最常见的是其呈现一百个蛇头的形态,有时每个蛇头上还会戴着堂皇的冠冕或刻着“卍”的图案。舍沙与毗湿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名字有着梵语的语根“shiş”,代表着“无限”、“永存”、“恒常者”。这是因为当世界走到尽头,将要毁灭之时,舍沙会吐出毁灭的火炎摧毁宇宙大地,而它自己则仍可以保持原来的形态。
《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解读:
五为土,为山,七为太阳丙火,所以阿南塔大蛇就是有丙火和艮山之灵的雄蛇,也可以称阳龙或雄龙,当毗湿奴乘坐在有丙火的雄龙上时,毗湿奴就变成了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木龙天蓬元帅,即太阳神,即东王公,即火蛇或火龙。九龙扶桑日官大帝为太阳神,所以舍沙能吐出破灭宇宙大地的火炎。而当毗湿奴乘坐在莲花上的时候,他就是莲花仙子素女,即白蛇白素贞,即西王母,就是女娲。所以毗湿奴可以一分为二,可以化作雄蛇王和雌蛇王,所以可男可女,在印度教的经典中,毗湿奴曾经变成印度第一美女摩西妮嫁给湿婆,还生了一个孩子。
“舍沙”即中国汉字“蛇沙”之谐音,即带着沙土之灵的蛇,可见舍沙之名来自中国。此蛇(或龙)可大可小,大则与宇宙同体。《法华经》称舍沙为难陀龙王,意译为欢喜龙王,又音译作阿难陀,密教翻译为无边龙王,为龙众的上首,为跋难陀之兄,曾和娑伽罗龙王战斗。释迦如来降生之时,与跋难陀龙王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难陀为欢喜之意,难陀龙王就是雄龙王,即天蓬元帅,即阿难尊者的分身,有丙火,故吐温水,天蓬元帅也是笑哈哈的太阳神,心在五脏为火,主喜,故名欢喜龙王。而跋难陀龙王就是八难驼龙王,即有丁火的龙女,即素女,故吐凉水。舍沙蛇头上的“卍”,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梵天。

根据印度教经典,大力罗摩为大蛇舍沙的人形化身,也称持犁罗摩。 《毗湿奴往世书》载,当阿修罗(q.v.)的势力控制大地时,诸神向毗湿奴求助,毗湿奴拿出两根毛发:一根黑发是自己的,另一根白发是舍沙蛇的,他说:“我的这两根毛发将下凡解救人间的痛苦”。黑发象征黑天(奎师那),白发代表大力罗摩。据说大力罗摩是蛇王婆苏吉(Vasuki)下凡,而婆苏吉是毗湿奴大神的仆人。婆苏吉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龙神),也是八大龙王之一,地位跟千蛇之王舍沙相若,甚至被视为是同一化身。婆苏吉是一众龙神那伽的伟大领袖,头上有一颗宝石名为“Nagamani”,有一名姊妹摩纳娑,也是著名的女蛇神。
解读:
毗湿奴就是太极,他的心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先天一炁一分为二,即九阳之炁和九阴之炁,九阳之炁摄持丙火与雄蛇合一即持犁罗摩,即持离罗摩,离为火,即火蛇,即毗湿奴的白发。持离罗摩即大力罗摩,他的刀就是九阳之炁。而九阴之阴炁就是毗湿奴的黑发,即黑天(奎师那),即《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中玉皇大帝的邪恶分身奎刚,奎刚后来入阿修罗界为王,在《西游记后传》中称黑天为无天,奎刚与莲花一体,故称莲花为其法身。
阿南塔大蛇就是蛇王婆苏吉,为震木,即阳龙王,就是吐温水的阿难陀龙王,龙王婆苏吉头顶的宝石就是艮山之灵,就是多闻天王所托的金塔,即阴艮石之灵。
阿南塔大蛇的姊妹摩纳娑为女蛇神,即巽木之女蛇王,就是梵天所坐的莲花,即莲花仙子素女,即为世尊释迦牟尼佛吐凉水洗澡的跋难陀龙王。
毗湿奴还有一个化身为持斧罗摩,斧即父斤,即阳金灵,所以大力罗摩、持斧罗摩和持犁罗摩都是毗湿奴的有九阳之炁的大蛇舍沙之化身,即有阳金灵和太阳离火之灵的雄蛇王化身,

《薄伽梵歌》第七章:“因此,他们不认识我(黑天),尽管我无生,永不犯错。阿朱那呀!我是上帝,知道一切在过去发生的事情,知道一切现在正发生的事情,也知道一切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我认识一切生物,但谁也不认识我”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黑天作为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军师。他小时候是杀灭妖怪的顽童,长大以后成为军师在军阵中运筹获胜。黑天后来因猎人误以他为鹿,一箭射中他的足跟,使他毙命。
解读:
法身佛藏在阳艮灵里面,阳艮灵即鹿,故被误以他为鹿,脚跟也相当于艮灵。孔雀明王即吉祥天女,吉祥天女抱着阳艮灵,所以黑天头戴孔雀羽毛王冠。黑天就是藏于水中的梵天,就是阳艮灵里面的文曲星,代表智慧之灵,故做军师。

《佛学大辞典》:那罗延,(天名)Nārāya?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
《涅槃经疏》七曰:“那罗延,此翻金刚。”
《慧苑音义》上曰:“那罗延,此云坚固也。”
《无量寿经》发大誓愿品云:“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
《大日经疏十》曰:“毗纽天有众多别名,即是那罗延天别名也,是佛化身,三昧同前。毗瑟纽费(即以本名为真言也),以第一字为种子。毗是空义,瑟纽是进义,生义,乘空而进,所谓此天乘迦娄罗鸟而行空中也。
解读:
那罗延,梵语(Nryana)本义为金刚力士,又作坚固力士、那罗天、那罗延金刚等,是欲界具有大力的天神。佛经中,多用那罗延身、那罗延力来比喻坚固和大力。《百道梵书》说那罗衍(那罗延)是宇宙精神,与原人 (q. v. ) 相等,在印度的史诗中与毗湿奴相等,是毗湿奴的名号之一。
迦楼罗专门以龙为食,就是金翅大鹏鸟,即艮土之灵,为毗湿奴的坐骑,故毗湿奴就是那罗延天,即大力菩萨孙悟空。可见,毗湿奴的本质就是梵天,为摄持了木火水土四灵时的金灵梵天。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皆得先天一炁之法身,故称“皆得金刚那罗延身”,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还皆得莲花身,故毗湿奴的肚脐中能生出莲花或手持莲花。

《俱舍光记》二十七曰:“此神名人种神。”
《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人种),即是梵王也。”
解读:
在《西游记》中,金蝉子唐僧被女儿国的人称为人种,御帝唐僧就是玉皇大帝,就是紫微大帝,就是那罗延,就是金刚力士,就是毗湿奴。

毗湿奴的神妃为“拉克希米(Lakshmi)”或称“大地女神昔弥(Bhumi)”,又稱“吉祥天女”或“財富女神”。其畫像多為美女,面帶微笑,頭戴王冠,身穿珠光寶氣的衣服,坐在露出水面的蓮花上。有四隻手,上面兩隻各持一朵蓮花;下面兩隻,一隻作下雨的手勢,另一隻抬起作祝福姿式。身旁常有抱琴的辯才天女和象頭神相伴。
吉祥天女,藏语称“班达拉姆” (Dpal-ldan-lha-mo),名称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在《阿闼婆吠陀》中被人格化。吉祥天女又称吉祥天母和骡子天王,为梵文Laks-mi(罗乞什密)和Sri(室利)的意译。吉祥天母是藏密中十分重要的护法神,影响很大。
解读:
昔弥应该翻译为即西米,米为金灵,即西金,即金灵圣母,即西王母。吉祥就是木,吉祥天女就是有琴的白水素女,即后土娘娘,故被称为大地女神。抱琴的辯才天女也是她自己,象頭神即她的艮土之灵,即琴,艮土中藏兑金灵,故为財富女神。吉祥天女其实就是毗湿奴所持的莲花,吉祥天女有装水的阳艮土之灵,即有军持,即有净瓶,故负责下雨。骡子天王等同于驴驹天王,可见吉祥天女就是曾投胎为驴的帝释天。

关于吉祥天女的出生在印度教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创造世界时,她踞于莲花上,随水漂流,故又名波德玛(意即莲花);一说她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涌现的第三宝,她手持莲花,坐在大莲花上,美貌绝伦,因而有乳海之女的称号,后来成为毗湿奴的妻子。搅乳海还搅出了月亮归湿婆,还有摩尼珠和不死甘露归毗湿奴。
解读:
吉祥天女就是莲花仙子素女,就是海神妈祖,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有净瓶,瓶中装甘露,即装有海水,甘露藏摩尼珠,摩尼珠就是梵天,故摩尼珠和不死甘露归毗湿奴所有。

吉祥天女能变化形象伴随毗湿奴下凡:毗湿奴化身为持斧罗摩时,她是达拉尼;毗湿奴化身罗摩时,她是悉多;毗湿奴化身为黑天时,她是鲁格米尼。她的像多为丰满美女,面带慈祥微笑。坐骑为白色猫头鹰、金翅鸟。佛教吸收她为护法天神,是四大天王之一多闻天王之妹,有“大功德”于众,因而旧称功德天。
吉祥天女常见的外型特点有两种:文静型和忿怒型,文静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肤色洁白,头上有高耸的发髻和花冠,耳朵上附着大环,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开,身披白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左手端一只宝碗。
解读:
毗湿奴分阴阳就是伏羲和女娲,就是大势至菩萨和白衣观音,就是多闻天王和其妹妹。多闻天王的妹妹就是多闻天王的妻子,就是吐宝鼠,就是东方持国天王。拿着宝碗的吉祥天女就是拿着净瓶的观音,也是拿着碗的孟婆。白杆的长羽箭就是白蛇,就是白水素女,就是白素贞。吉祥天女乘坐的白色猫头鹰和金翅鸟都代表阳艮灵,也称白色大衣或六牙白象。三只细长的眼睛象征她是女雷祖。大红袍和红靴代表有阳艮灵的红蛇。

当吉祥天女呈现愤怒像时,却丑陋凶恨,异常吓人。其愤怒像有五种,形貌大体相同。而最常见的一种形象是:身体蓝色,头戴五骷髅冠。头顶为桔红色头发竖立,表示愤怒。发上面有半月,面部三目睁得圆而鼓,大嘴如盆,露出两颗虎牙。两耳以动物作耳环,右边耳环为狮子,左耳环是蛇。脖子上挂着两串人骨念珠,一串是干骨的,一串是湿骨的。上身着人皮,下身披虎皮。脐上有太阳。
她侧身坐在一头骡子身上,两腿张开,赤着脚,骡子的屁股上有一只眼睛。右手拿着短棒,两端有金刚,据说是与阿修罗作战的兵器;左手拿着盛血的人头骨碗。她座下是一张女人皮,她骑骡子飞行于天上、地上、地下三界,所以又有“三界总主”之称。吉祥天女后被佛教金刚手菩萨降服,成为佛教的护法。
解读:
蓝色身,有三目和五骷髅冠,发上面有半月,这是月神化作女雷祖时的形像。有蛇和狮子耳环说明她是金毛犼和女蛇王。脐上有太阳的吉祥天女即变成了有丙丁火的女雷祖,五为艮土,故有五骷髅冠。
拿着盛血的人头骨碗的吉祥天女就是拿着碗的孟婆,与阿修罗作战的吉祥天女就是与阿修罗作战的帝释天,故为“三界总主”,为三界女主。降服吉祥天女的金刚手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的雷祖化身。释迦牟尼佛称金刚手菩萨为三界之秘密主。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湿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肤色绀青,佩戴宝石、圣线粗大的花环,四臂手持法螺贝、妙见神轮、伽陀神锤、神弓或宝剑(他的武器有时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莲花,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迦楼罗上。千头那伽舍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
《秘藏记》下曰:“那罗延天,三面,青黄色,右手持轮,乘迦楼罗鸟。”
解读:
肤色绀青:有震木和巽木之灵,木为青色。
佩戴宝石:有艮土之灵,毗湿奴藏于宝石中。
白色法螺贝:即阳土之灵,即装水的净瓶。根据印度教的经文,法螺贝(shankha)是名望、长寿和繁荣的给予者,还可以用来洗罪。印度教认为是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女的住所,可见吉祥天女就是中国的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即插在净瓶里的柳枝。
花环:即花神白水素女,
妙见神轮:妙见神论锋利无比,且能发出光芒万丈,如同太阳一般。神轮也能放出熊熊烈火,喷吐出火焰。妙见神轮即转轮圣王的金轮宝,即艮灵里面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无上见性,即无上自性,即泰灵。
伽陀神锤:同于金刚杵。
神弓:即土中先天一炁法身佛
宝剑:即兑灵先天一炁。

印度大型电视连续剧《释迦牟尼佛》中,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梦见自己睡在水上,他肚脐长出了一朵莲花。印度教认为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在小乘佛经中也称释迦牟尼佛为薄伽梵。在印度教中,薄伽梵即上帝,即主神。
在湖南省南岳衡山南台寺的金刚舍利塔内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而在南台寺的院内有吉祥天女的塑像(如下图所示),表明吉祥天女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神妃,那么释迦牟尼佛就是毗湿婆下凡,吉祥天女踩在龙身上,说明她就是骑龙的观世音菩萨,就是龙女。

毗湿奴的十大化身如下:
毗湿奴的第一个化身为灵鱼摩蹉 ,洪水泛滥时灵鱼通过大蛇的身体拖拽方舟,拯救了人类的始祖摩奴,灵鱼就是土中先天一炁法身佛。
毗湿奴的第二个化身为神龟俱利摩 ,以龟背支撑曼陀罗山作为搅棒搅拌乳海,使诸神重获不死的甘露。神龟就是有法身佛的水神玄武大帝。
毗湿奴的第三个化身为野猪筏罗诃,与妖魔搏斗了一千年,最后杀死妖魔,从洪水深渊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弥。此野猪就是有法身佛的亥水。
毗湿奴的第四个化身为人狮那罗辛哈 ,把蔑视毗湿奴的魔王希兰亚卡西普撕成碎片。人狮就是狮子明王,即太乙天尊。
毗湿奴的第五个化身是侏儒,名叫:Vaman,是卡什亚普和阿底提的儿子。侏儒就是武松的哥哥三寸钉,就是三之阳木,即东岳大帝。
毗湿奴的第六个化身是持斧罗摩,名叫:Parshuram,他灭了卡替沃亚家族。持斧罗摩即持斧的盘古神,即东华帝君。
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是罗摩,名叫:Ram。他把劫掠他妻子悉多的魔王杀了。罗摩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公正的国王。罗摩就是金轮炽盛紫微大帝下凡作王,就是转轮圣王。
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是奎师那(黑天),名叫:Krishna,被认为是诸神之首,世界之主,就是酆都北阴大帝。
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是佛,名叫:Buddha,即释迦牟尼佛。
毗湿奴的第十个化身还没有出现。称为白马迦尔吉(Kalki),在世界毁灭前夕,毗湿奴本人将骑着白马持剑而来,重建宇宙秩序。白马迦尔吉就是弥勒佛,就是骑白马的唐僧和耶稣。

白马迦尔吉的形象为身骑白马、手持火剑、相貌英俊的武士,名字有“时间”、“不灭者”、“秽物破坏者”的意思。
《启示录》 19:11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
《启示录》 19:21 其余的被骑白马者口中出来的剑杀了;飞鸟都吃饱了他们的肉。
解读:
可见白马迦尔吉就是弥赛亚,即三位一体再来的耶稣。

毗湿奴的形像如下:

毗湿奴额头上的符号代表心,心字的金文如下:

                                                       第三 毁灭之神湿婆

根据印度教,湿婆的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在《梵书》、《奥义书》两大史诗及《往世书》中都载有他的神话。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宇宙中所有天神和人畜都会被他的神火毁灭,他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但他的第三只眼平时总是紧闭着。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
湿婆,又译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征着“昌盛”和“吉祥”,同时又象征着“毁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拥有毁灭和再生的力量,除毁灭外还可创造,所以是毁灭之神,同时也是创造之神。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还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湿婆游荡在鬼灵坟墓之间,当他露出恐怖之相时,宇宙诸生无不为之战栗,故被称为“鬼灵之主”,他拥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有士兵全部由形体骇人的魔鬼组成。
湿婆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四手分持三叉戟、斧头、手鼓、棍棒或母鹿或水罐。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在他那夹杂着死者骨灰的发髻中,湿婆承接了从天而降的恒河,一尊恒河女神微像立于他右侧头发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鱼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罗。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然后分七路流向大地。湿婆的颈上绕着一条蛇,脖颈上挂一串骷髅项链;上身半裸,下身围一条虎皮。坐骑是一头大白牛,称为公牛南迪(Nandi)。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即摩醯首罗王。
湿婆曾忘记与梵天一起创造世界而独自去海底修炼。通常湿婆都是在火圈中起舞,其右手执鼓,象征生命;左掌托着火焰,象征毁灭。湿婆手中常持是一柄叫“比那卡”的三叉戟, “比那卡”是闪电的象征,意味着湿婆是风暴之神。他主宰风暴与闪电,赐予医药与健康;他是畜生与野兽之神,代表着生殖力;他还是明智与慷慨之神、歌咏与祭祀之主。湿婆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湿婆的第一任妻子是萨蒂,也称刹约尼,原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萨蒂因为不满其父达刹对湿婆的侮辱而投火自尽,萨蒂死后转生成喜玛拉雅山之女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湿婆的两个儿子是塞犍陀(Skanda)和象頭神伽内什。塞犍陀是天兵天将的统帅,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和帅气的战神,湿婆封他为五元素(地、水、火、空、风)之主宰。象頭神伽内是侍候湿婆的诸小神之首,象頭神伽内什为智慧之神与财神。
雪山神女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ā,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ī,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
象征印度最伟大的圣河恒河的恒河女神,相貌端严,一面三眼四臂,身穿白色的纱丽,头戴宝冠,一手持莲花,一手持水壶,端坐在象征河水的鳄鱼和莲花之上。《梨俱吠陀》之中,恒河的名字只被提到了两次,但是在史书时期,恒河女神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女神。传说恒河水是宇宙的外壳,被毗湿奴神的侏儒化身的脚捅破时,从宇宙之外流入三界的。经书中说恒河是雪山之王帕尔瓦塔茹阿佳的女儿,因此她是湿婆神的妻子帕尔瓦蒂女神的姐妹。
解读:
《大智度论》卷二:“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
《佛学大词典》:“大自在天,又叫摩醯首罗天,又作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密教以之为大日如来之应现。”
大日如来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文殊菩萨,即梵天。湿婆也是梵天的化身,在佛教称大自在天,或称摩醯首罗天,所以摩醯首罗天三眼骑白牛的形像与湿婆一样。湿婆就是有三只眼的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即天父。雷祖有风雨两翅,故为风暴之神,其妻子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即风神。白牛为公牛,即太阳离火之灵,骑白牛的湿婆就是骑白牛时的太上老君。青牛从水中出来发出光时称为白牛,白牛即从大海里出来的太阳。雷祖有鼓,所以湿婆也有鼓,雷由艮灵里面的鼓所发出,击鼓即打雷,鼓即法身佛。
湿婆的鼓常挂在三叉戟上,鼓为先天一炁。三叉戟的三个尖象征“山”字,也是“又”字,可见三叉戟就地艮山之灵。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有把三叉戟,当波塞冬挥动它时,不但能轻易掀起滔天巨浪,更能引起风暴和海啸、使大陆沉没、天地崩裂,还能将万物打得粉碎,甚至引发大地震。可见三叉戟即有风雨两翅的艮山之灵。
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林伽是男性生殖器,象征他是众生之父,即天父,所以手持斧头,父斤即父金,即阳金灵,此时雷祖化为没有开第三之眼时的太阳神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造世界和万物的主宰东岳大帝。湿婆所持的母鹿或水罐即阳艮土灵,棍棒即阴木之灵。
雷祖有龙身,龙即蛇,所以湿婆有蛇绕身。穿虎皮裙,即代表有阳木之灵。又在火中跳舞,为火神,故为祭祀之神。蛇行如跳舞,跳舞为蛇的象征,印度有卖艺之人就专门指挥蛇跳舞。雷祖能分两炁,能摄持有代表阳炁的雄蛇和代表阴炁的雌蛇,故其舞蹈有刚柔两种。湿婆为医药之神,就是南方雷祖神农炎帝,即药王菩萨。湿婆脖颈上挂着一串骷髅项链,说明他就是流沙河的沙僧,故湿婆曾去海底修炼。
湿婆就是地官,即酆都北阴大帝,也可化身的百鬼之主东岳大帝,故湿婆为鬼灵之主,为妖魔之师。既能生万物,也能灭万物。湿婆的第三只眼闭上时就是东岳大帝,但第三只眼睁开时就是雷祖。雷祖为青蓝靛脸,而湿婆在脖子上显示为青色,其实就是黑脸。
在《地祗上将温太保传》中记载,温太保原为唐朝郭子仪手下一名校尉,一次酒后大醉,呼吸散发出的酒气都是黑雾,黑雾盘旋不散形成龙蛇之状。据说后来郭子仪又梦到他变成了黑蛇,并且头上生一角,后来为东岳十太保之首,道教称“助法翊灵昭武大使太保”, 生死皆由其所掌管,温太保实为东岳大帝之雷祖化身,就是掌管生死薄的崔珏判官。
据《温太保传补遗》所说,当时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降下瘟疫药丸给东岳大帝,命其巡查世间大奸大恶之人,以示惩戒。这个任务东岳大帝就交给了温琼来行瘟,但温琼感念千余药丸能害千人,又将会使千家蒙受灾难;加之气候变换,一旦瘟疫降下,就很难控制,到时候不知道世间又有多人少因此受难。于是温元帅就一口把所有的药丸吞食了,用已身代替世间无数性命。可见被要求下瘟疫的东岳大帝就是被要求下瘟疫的湿婆,吃瘟疫的温元帅就是吃瘟疫药的湿婆。
《大日疏经》卷一说:“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为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
湿婆即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也称秘密主,故湿婆为“三千世界之主”。恒河女神即水神九天玄女,湿婆的头发即水灵,故湿婆用自己的头发承接恒河之水。持水壶坐在莲花上的恒河女神就是水神九天玄女,湿婆头上的月亮头饰就代表月神素女,即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即帕尔瓦蒂女神),即管人间婚姻的观世音菩萨,即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帕尔瓦蒂女神(素女)为姐姐,九天玄女(恒河女神)为妹妹。金刚手菩萨有骷髅项链,故湿婆也有骷髅项链。

湿婆的统帅天兵天将的战神儿子塞犍陀就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韦陀菩萨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即艮灵里面的先天一炁。韦陀菩萨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原来是婆罗门教的战神,有六头十二臂,手拿弓箭,骑孔雀。能骑孔雀的就是法身佛,实为湿婆自己的护法分身,韦驮菩萨即金刚力士,就是上帝独子,而湿婆就是天父。
湿婆的象頭神儿子伽内什为艮灵,湿婆也代表道,即代表梵天,道生艮灵。艮灵里面藏有法身佛,法身佛即如意宝珠,既代表财富,也代表智慧,故伽内什为智慧和财富之神。在印度教中伽内什吃尽世间一切财富,因为艮灵能吐一切财富,也能灭一切财富。

《外道小乘涅盘论》曰:“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摩醯首罗一体三分。所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地是依处,地主是摩醯首罗天。于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罗天生。
解读:
毗湿奴是那罗延,即天官紫微大帝),湿婆是摩醯首罗(南极长生大帝,雷祖,金刚手菩萨),即地官清虚大帝,即地皇神农炎帝,故称地主,两者都是梵天带五灵的化身,所以三神的本质实际为同一神,只是其功用不同而已。

湿婆的形像如下:

湿婆的头上有三横,代表乾卦,乾为天父。头发上带月,头发代表水神九天玄女,月代表风神素女,即地狱里的孟婆。
湿婆曾化生为大黑天,大黑天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玛哈嘎拉等,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是专治疾病之医神与财富之神,即药王菩萨。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或称为大日如来)

2.54章 药王和药上菩萨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其实药王菩萨就是文殊菩萨,而药上菩萨就是普贤菩萨。药王与药上菩萨同施良药予众生,以治彼等身心病苦的菩萨,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故被分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上详细记载了药王菩萨名号的由来:“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号曰琉璃光照如来,彼佛涅槃后,于像法中,有日藏比丘,聪明多智,为大众广说大乘如来之无上清净平等大慧。时众中有星宿光长者,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以雪山之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众僧,并发愿以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若有众生闻己名者,愿其得灭除三种病苦。时长者之弟电光明,亦随兄持诸醍醐良药供养日藏及诸僧众,亦发大菩提心,愿得成佛。星宿光长者、长者之弟电光明后即为药王、药上二位菩萨。”
《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
解读:
星宿光长者就是妙光菩萨,即文殊菩萨,即万星之主紫微星。星宿都是八地及以上菩萨,都有先天一炁之法身,法身即大药,法身之主即法身佛文殊菩萨,所以药王菩萨就是法身佛文殊菩萨。电光明即能放电,即为雷,震木为雷,故电光明代表木灵,为没有分阴阳的太素木,即会打雷闪电的帝释天。木带着火快速奔跑为电光,闪电娘娘就是帝释天。有风雷两翅的雷祖让主宰阴炁的阴木和主宰阳炁的阳木合一为太素木时即打雷闪电,木龙天蓬元帅也称太乙雷使。

《法华经》卷七妙庄严王本事品载:于过去无数劫,有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法华经。时有国王名妙庄严(梵Śubha -vyūha ),夫人名净德(梵Vimala -datta ),二子名净藏、净眼。其王邪见炽盛,信外道之法。夫人与二子乃共设种种方便,使王至宿王华智佛所,听闻法华经,共得利益。净藏、净眼二人即今药王、药上二菩萨。
解读:
法身清净,藏而不可见,故称净藏,即如来藏,即先天一炁,净藏菩萨即药王菩萨,即文殊菩萨。净眼即有清净法身的千眼观世音菩萨,即眼光娘娘,即泰山的碧霞元君,即普贤菩萨。艮土之中有“目”,故净眼即后土娘娘,即地母观音。

《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载:有日月净明德如来,其佛寿命为四万二千劫。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修习苦行,精进经行,一心求佛,经一万二千岁,证得‘现一切身色三昧’,乃服诸香,饮香油,燃自身供养佛一千二百年。命终后复化生于净德王之家,受日月净明德如来之付嘱,于彼佛灭度后造八万四千塔。其自身亦于七万二千年间,燃臂供养其塔。彼‘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今之药王菩萨。
解读:
文殊菩萨现在于北方作佛,称为欢喜藏摩尼宝积。文殊菩萨即法身佛,即道,故为一切众生所喜见,所以“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药王菩萨即文殊菩萨,即道上帝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初观药王菩萨功德相貌部分云:“药王菩萨身长十二由旬。随应众生或十八丈或现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楞。一一楞间有十四华。以严天冠。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窴。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钵罗华。一一华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
解读:
“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就是妙光菩萨,即文殊菩萨。德从十四心从一,十即艮土之灵,四为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摩尼珠王,即玄德,即文殊菩萨。可见,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的药王菩萨即玄德之文殊菩萨。

《法华义疏》卷一载:“药王菩萨有二种身:一、如意珠王身,能与一切乐,依此立名故云宝掌也。二、药树王身,见闻之者无不苦灭,依此立名称药王。”
解读:
如意珠王即摩尼珠王,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文殊菩萨。如意珠为宝,在艮土中,艮土为手为掌,故称宝掌。而药树身和莲花身一样代表巽灵白水素女。药王菩萨即坐在莲花上的文殊菩萨。白水素女即药上菩萨,所以药王菩萨总是与药上菩萨在一起,药上菩萨即药王菩萨手中所持的药树,即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莲花,即太上老君所持的扇子。药王菩萨以药树王之身显现,为药树王之心,有药树王身的药王菩萨即有莲花身的佛,药树王即药上菩萨。

《楞严经》载,药王、药上两位菩萨是从味尘而开悟:“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解读:
药王菩萨即遍尝百草的药神神农炎帝、即药王孙思邈、即药仙吕洞宾,即神医扁鹊。药王菩萨之形象,通常为顶戴宝冠,左手握拳、置于腰间,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无名指执持药树。药树为阴木,即莲花仙子白水素女,即孙思邈所持的藜杖。
药王菩萨、孙思邈和扁鹊都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的诞辰日,也有很多地方认为神农炎帝也生于四月二十八日。
从以上可见,中国的中草药知识都是药王菩萨所传,即文殊菩萨所传,即神农炎帝所传,即太上老君所传。《新白娘子传奇》中开保安堂和保和堂的许仙就是药王菩萨下凡,即神农炎帝再来。

2.53章 嫦娥、太阴星君、月光菩萨

《史记•天官书》:“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
《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
《史记》:“太阴之精上为月”

解读:
太阴即水,月能发光,故为子水,即阳水,即白水,即围绕地球旋转的水,故月也称冰轮,代表白水素女。水气即升腾之水,即阳水。太阴之精为子水。

《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唐 权德舆 ):“惟此瑞兽,是称月精。”
《淮南子》:“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中有玉兔。”
解读:
在十二生肖中,卯木为兔,卯木为阴木,故玉兔为阴木之灵,即素女,可见月精为阴木。阴木带土灵,玉为土,故称白水素女为玉兔。

《抱朴子》曰:“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满而潮涛大。”
《还丹众仙论》曰:“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气。”
解读:
金生水,月中有佛星,即有法身佛,法身佛为金。

从以上可见,月中含有阴木、子水、金灵和土灵,月神就是白水素女。太阴神与太阳神相对,两者分别主宰阴炁和阳炁。月亮永远保持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即凝视地球,象征月神有如如不动之真心,即有法身佛。

一、嫦娥
嫦娥,传说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在神话传说中,嫦娥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后来道教在其神话中,将嫦娥与月神太阴星君合并为一人。

《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易占》之《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淮南子 外八篇》:“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解读:
嫦娥也称恒我或姮娥,即女常我或女恒我,即常存不灭的女我,即永恒之女我,即水中法身佛,即水中金星。嫦娥就是西王母的福神分身,故称西王母为月母,而称嫦娥为月神。常羲即嫦娥,即娥皇,代表西王母。
月中有桂花树,桂花树为阴木,阴木上有法身佛,法身佛即菩提,故桂花树即中国的菩提树,所以在浙江绍兴市会稽山的弥勒兜率宫中,以桂花树代替菩提树。传说桂花树下有吴刚,吴刚即天口金刚,即兑灵法身佛,法身佛下凡即末世在桂花树下悟道的弥勒菩萨。

二、太阴星君
太阴星君为中国道教神话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月姑等。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见《道法会元》)、”“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见《道门定制》),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见《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解读:
黄为土,即艮灵,即琵琶,即净瓶。月宫之华即丁火,素即素女,圣后即后土娘娘,太阴元君即九阴之炁,即元精,故名“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 可见太阴星君就是手持琵琶的白水素女。上清即是灵宝天尊,月神即灵宝天尊之妻。

《太阴皇君诰》之一:“咨青女而降玄霜,收敛千仓秋实。恩敷三界,化被天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月府太阴,结璘皇君,宝光幽照如来,妙果素月天尊。”
《太阴皇君诰》之二:“至心皈命礼。广寒至圣,紫光上真。主北极之阴阙,掌人生之魄体。明分长短,致吉凶有缺有圆;显示灾祥,降祸福无差无忒。巡游不住,玉兔周游于九道;辉照无穷,素魄全击于行方。凡承运照,实荷生成。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月府素曜太阴皇君,慧光朗照天尊。”
《云笈七签》卷十二《上清黄庭内景经》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梁丘子注:“郁仪,奔日之仙,结璘(同鳞),奔月之仙。”
《玉京山经》:“俯仰存太上,华景秀丹田,左顾提郁仪,右眄携结璘。普明天人皆有眼目,三界日月亦同人目也。“
《二鬼》(明朝刘基):“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嵩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肢,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勿使淫邪发泄生疮痍。两眼相逐走不歇,天帝愍其劳逸不调生病患,申命守以两鬼,名曰结璘与郁仪。”
解读:
“咨青女而降玄霜”:通过昆仑水神青女而降水和霜。
“收敛千仓秋实”:秋为金,即有金灵。
“月府太阴”:太阴星君就是月神。
“结璘皇君”:结璘即盘古右眼所化之月,即月神西王母,而郁仪为日神东王公,即嫦娥之夫君后羿。
“宝光幽照如来”:即发出月光时的如来佛,即早已成佛的观世音菩萨。
“妙果素月天尊”:妙果即先天一炁,即金丹,素月即发白光的月亮,即白水素女。
“广寒至圣”:没有太阳丙火却有风和水,故为寒宫,太阴皇君即有冷香的林黛玉。
“紫光上真”:有丁火紫色光,太阴星君即紫霞仙子。
“北极之阴阙”:北极紫微大帝之阴炁分身。
“掌人生之魄体”:众生之魄即阴炁,即佛性,即真心,为月神之低级分身。
“玉兔周游于九道”:玉兔即白水素女。
“实荷生成” :月神太阴星君即荷花仙子,即碧霞元君。
“降祸福无差无忒”:是福神,也是降灾之神。
“慧光朗照天尊”:代表慧,为天尊。

从以上可见,太阴星君即月神,即玉兔,即荷花仙子,即莲花仙子,即紫霞仙子,即嫦娥,即白水素女,即结璘,即西王母。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太阴真君,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如世人运炁逢遇,多有惨惨之忧,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素纱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
解读:
衣素纱之衣即穿白衣的素女,戴星冠即太阴星君,朱履即丁火,玉简和白玉即阳土,因为是北极紫微大帝(紫微星)之阴炁化身,故悬七星金剑。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小青从张玉堂那里借来了七星剑给白素贞用。

在小说中运用如下:
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孙悟空到了铁扇公主的翠云山:“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
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灵吉笑道:‘那妇人唤名罗刹女,又叫做铁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
解读:
铁扇公主就是水中之苍龙,也是梧桐树上的彩色凤凰。太阴之精叶即阴木,阴木即巽木之灵,巽为风,故用扇子象征,故铁扇公主就是月神,也是风神,即太阴星君。

三、月光菩萨
《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解读:
日曜就是太阳神,即日光菩萨,即日曜帝君,即太乙天尊,即大势至菩萨。月净就是月神,即月光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即西王母。

依《药师仪轨布坛法》所载:“月光菩萨身呈白色,乘于鹅座,相好庄严,头戴宝冠,冠中有月辉,身穿菩萨装佩璎装饰,手中持青莲花,莲上有半月形,或是手托著一轮明月。”
《秘藏记》:“月光菩萨,黄色,左手持青莲华,上有半月形。”
解读:
白色身,乘坐天鹅,持莲花,含半月或明月为月神的标准形像,与印度萨拉斯瓦蒂女神的形像基本相同。月光菩萨为黄色时就代表土灵。
月光菩萨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清凉金刚”, 三昧耶形为半月。在胎藏界曼荼罗中,此菩萨位列文殊院中妙吉祥之右方,在妙音菩萨与无垢光菩萨之间。右拳当腰执莲华,华上安半月,左拳当胸持合莲华,跏坐莲台。月光菩萨即莲花仙子,即妙音菩萨。
月光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

《佛说月光菩萨经》:
“彼有国王。名为月光。寿四万岁有天眼宿命通。身色端严。诸相具足。光明照耀。如天满月。所往之处。不假灯烛日月之明。故号月光。统领四洲六万八千国土。时世丰熟。人民安隐。金银珍宝。饮食衣服。象马车乘。悉皆盈满。于城四门。皆有楼阁。户牖轩窗。俱用众宝而为严饰。街巷道陌。扫洒清净。竖立幢幡。宝盖真珠璎珞。复有沉香粖香栴檀之香。微风时起。吹其香气。周遍国城。车马行人。不闻秽气……鹦鹉舍利。迦陵频伽。俱计罗鸟等。于诸树间。作微妙音。于城内外。流泉浴池。常出好花。优钵罗花。俱母那花。奔吒利迦花等。如是富贵。”

解读:
有微风,有香气,有妙音,有泉水,有好花,这都是花神和风神白水素女的特征,也是妙音菩萨的特征。

2.52章 佛母妙音菩萨和辩才天女

妙音菩萨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的菩萨名。又称狮子吼菩萨.曾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得色身三昧,故能普现色身,以美妙殊绝的音声遍吼十方世界,广为宣传佛法。妙音菩萨有微妙不可思议的声音。她在往昔无量劫中,曾经用十万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她说法的妙音,永远存留在众生的耳根。因为众生的耳根有妙音,就永远不会忘记妙音菩萨所说的妙法。因此缘故,叫做妙音菩萨。

《妙法莲华经》:“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解读:
可见妙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就是福神和海神,就是后来的天后海神妈祖。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旧译为《狮吼菩萨品》,妙音菩萨就是观世音所坐的金毛犼,即金毛狮子,金狮犼就是观音菩萨的福神身,代表观世音菩萨,即代表善啸的西王母。在密宗有狮子座观音的形像如下。

狮吼观世音菩萨,又名阿摩提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为白色身,具三眼,面相寂静,高髻披发,袒露上身,肩披仁兽鹿皮,腰系禅带,以王者坐式,右舒坐于白狮背。其右手呈施与愿印,手边竖有一根三叉杖,杖上有一灵药化身的白蛇缠绕。其左手抵按月座,近旁有株莲花齐肩,莲花顶上有善除痴暗的智慧宝剑直立,头顶还有个小月亮。
解读:
狮吼观音具有三眼,为女雷祖形像,三眼可以化为千眼。肩披仁兽鹿皮代表有艮山之灵。观世音菩萨的 “三叉杖”就是有艮山之灵的手杖,即湿婆的“三叉戟”代表白水素女,即白蛇白素贞,即人首蛇身的女娲,所以在“三叉杖”上缠白蛇。素女为有法身佛的阴木药材,故称白蛇为灵药化身。其月座、小月亮,(母)狮子、莲花都代表素女,即妙音菩萨。狮吼观世音的三叉杖即湿婆的三叉戟。

《法华经》妙音菩萨来往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
“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闍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解读:
妙音菩萨就是莲花仙子,故能化八万四千众宝莲华。妙音菩萨有艮灵,为音乐之神,故有“百千天乐不鼓自鸣”

《遍知无垢光尊者妙音佛母赞》(龙钦燃降无垢光尊者作):“胜喜自性女,功德海洲住,诸佛佛子母,顶礼妙音母。大悲雪山融,初生天女而,泛诗江浸流,顶礼妙音母。艳如十五月,碧玉浅笑颜,钏鸣饰宝鬘,顶礼妙音母。恰如莲月花,莹白雪山王,秋月洁云聚,顶礼妙音母。月华颜皎皎,月满盈座垫,月背端坐者,顶礼妙音母”
《妙音佛母赞》(宗喀巴作):“荷花为容舞蜂做双目,漆黑发髻之上饰半月,苗条身段坐现舞姿相,请赐我于语自在成就。身现舞女姿态野鹿眼,百看不厌美丽钩神魂,情深犹如慈母妙音天,使我妙语才华与您齐。”
解读:
妙音菩萨即妙音天女,为月,为雪山,为莲花(荷花),以自性为心,有蜜蜂(真心),有鹿(艮山之灵),既为佛母,也是众佛子之母。

西藏密宗妙音菩萨形像如下:

妙音佛母身为白色,一面二臂,双手持凤头琴,象征她就是凤凰。装束为天人模样,面貌如十二妙龄童女相,佩戴珠宝璎珞以作装饰,双足交错安坐在莲花月轮之上。妙音菩萨就是妙音天女,妙音天女亦译作“辩才天女”、“美音天”、“妙音佛母”、及“声音佛母”等。在藏密中妙音天女为文殊菩萨之妻子(明妃),文殊菩萨就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梵天,故在印度教中妙音天女为梵天之妻。妙音菩萨下面有一男童和一女童,即善财童子(韦陀菩萨)和小龙女。

《妙音天女赞》(宗喀巴大师 著)
嗡 愿得吉祥
洁白之云闪电装饰间, 犹如装饰天空意乐女。
食香少女之中娇媚者. 敬请具慈天女请光临。
莲花容中闪动美丽眼, 深蓝发辫顶端白光月。
嬉耍婆娑舞姿鹿眼女, 眼观不知永足意乐女.
您如慈母之情使我语, 加持成就与您无两样.
比那秋天圆月更丰美, 比那悠扬梵音更悦耳.
比那广阔大海更难测, 顶礼妙音天女身口意.
解读:
可见,妙音天女有白云(先天一炁),有闪电(三叉戟),是莲花仙子,是香神,是梅花鹿,是月神,是白水素女,是佛母,就是佛母准提菩萨,就是普贤菩萨。

辩才天,梵名 Sarasvatī-devī。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之文艺女神。音译作萨囉萨伐底、娑罗室伐底、萨拉斯瓦蒂。又作大辩天、大辩才天女、大辩才功德天、大圣辩才天神、妙音天、美音天。略称辩天。在梨俱吠陀中,为萨拉斯瓦蒂河的河神,能除人之秽,予人财富、子孙、勇敢,被称为萨拉斯瓦蒂女神。在梵书与摩诃婆罗多中,为语言女神。妙音天女从梵天的大拇指生出来,故为梵天的女儿,后成为梵天之妻,这与元始天尊生太元玉女,然后娶其为妻是同一件事。据传妙音天女为印度梵语及天城体字母之创造者,并掌管诗歌、音乐,为艺术,最后成为智慧与雄辩女神。妙音天女之艮灵为意根,意根代表思维,故称妙音为大辩才天女。辩由“辛言”组成,辛为土中阴金,即真心,辩即真心之言,即在艮土之灵中说话,即意根的思维功能。

辩才天女的形象通常为一个有四个手臂的美丽女郎,她皮肤白皙,身披白衣,坐骑是一只天鹅(有时是孔雀)。各手中一手持吠陀经典,一手持维纳琴,一手持念珠或莲花,其余一手拨琴或持装圣水的水罐。辩才天女与文殊菩萨抱在一起的像称为双身文殊菩萨。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所载一面四臂的形象︰“于莲华胎上画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头向东方,白色,着白缯轻衣。头冠、璎珞、耳珰、臂钏,种种庄严,乘金色孔雀王,结跏趺坐白莲华上或青绿花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边第一手执开敷莲华,第二手持俱缘果,左边第一手当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执三、五茎孔雀尾。”
解读:
孔雀明王菩萨就是阳艮土之灵,即六牙白象,孔雀明王相传为毗卢遮那佛或释迦牟尼佛的等流身,密号为佛母金刚、护世金刚。辩才天女乘孔雀就是观世音菩萨持净瓶,即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妙音天女也乘天鹅,妙音天女即天鹅仙子,即娥皇。乘天鹅者为月光菩萨,妙音天女即月光菩萨,即月神,在印度也被称为萨拉斯瓦蒂女神。在密宗辩才天女与文殊菩萨抱在一起就是表示两人一体,即太上老君持扇子的形像。

(印度萨拉斯瓦蒂女神)

《大日经义释》七云:‘美音天亦名辩才天,是诸天中歌咏美妙者,犹如毗首羯磨工于伎巧之类,非干闼婆也。’
《不空罥索经》十五云:‘辩才天女’此等皆为女天也。聪明而有辩才,故曰辩才天,能发美音而歌咏,故名美音天、妙音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若供养此天则可得福与智慧。
解读:
辩才天女就是妙音天女,为女歌神,为音乐之神和福神,是智慧之神。

传说在杭州雷峰塔里面就关押着白蛇白素贞,而在雷峰塔外面临西湖边就有一个妙音台,以此暗示白蛇白素贞就是妙音天女。

《吉祥妙音龙女护法的传说》:
甘孜夺拖寺第五世仁波切安旺廷秋丹普降次 ,有一天在禅修时发现一条小小的白蛇 ,他就在一旁不断的观察,这条小蛇很特别,身体有一手之长,头部呈心形,全身时显银色之光,之后进入禅定中发现这条小蛇竟是吉祥妙音天女的化身,仁波切非常欢喜虔诚的为小蛇供奉并念诵很多仪轨。
后期有一次在第五世仁波切去西藏求法回来时,这条小白蛇就在半路上迎接他,当时仁波切非常感叹的说这条小蛇是一位非常正义殊胜的护法,他会给修行者护持正法道业,遣除违缘障碍,帮助众生善业成就,悉求得以满足,并能给周边地区环境气候带来吉祥!所以在最早期这尊护法被安排在夺拖寺供奉,称为吉祥妙音龙女护法。吉祥妙音龙女身为白色,左手持宝剑,剑上方是一面镜子,右手持如意宝藏。
解读:
吉祥天女其实就是妙音天女,就是龙女妈祖,就是白蛇白素贞,即女娲娘娘,故称为吉祥妙音龙女护法。

2.51章 诸佛之母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母,又作摩贺摩耶,单称摩耶、摩夷,或摩耶夫人,又称摩耶王后,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为邻邦天臂城善觉王的女儿。在佛经中又被尊称为摩诃摩耶(意为伟大的摩耶),生下佛陀后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就逝世了,后来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嫁给净饭王,释迦牟尼佛由姨母养大,故为释迦牟尼佛的养母和后母。《大藏经》中有《摩诃摩耶经》,又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讲述佛陀在涅槃前不久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讲授佛法,并向她告别的情景。摩耶夫人也在《地藏经》中被提到。

《方广大庄严经》:“王之圣后名曰摩耶。善觉王女。年少盛满具足相好。未尝孕育。端正无双姿色妍美犹如彩画。无诸过恶所言诚谛出妙音词。身心恬和无罪离恼。亦无嫉妒。语必应时。乐行惠施。性戒成就。”
《佛本行集经》私陀问瑞品第九:“时童子母摩耶夫人。父善觉释遣使语我。大王知时。我女怀孕。此胜众生。威德甚大。若彼出已。我女不久。必取命终。我意今者欲唤自女来向我园岚毗尼中。共我相娱受于快乐……时童子母摩耶夫人。从白象下。宫内婇女。左右围绕。前后侍卫。安庠进入岚毗尼园……是时童子。见于其母摩耶夫人手攀枝已。从彼胎中。一心正念。安庠徐起。从右胁出。其母右胁。亦无疼痛。亦无患难。不劈不裂。是时童子。右胁生时。身放大光。照曜世间。”
解读:
释迦摩尼的母亲为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天臂”即天帝之臂,即神之臂,在八卦类象中,臂为巽卦,巽为阴木,即莲花仙子,神有双臂,故“天臂”没有分阴阳时的太素灵,如同有两个“禾”。“摩耶”谐音即“默叶”,黑为水,犬为艮土,即水中有根(犬)的叶子,即佛母莲花仙子,即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所以摩耶夫人也骑白象进入岚毗尼园(即蓝毗尼)。摩耶在梵语和巴利语中义为幻化,摩耶夫人即普贤菩萨之幻化身。
摩耶夫人肉体逝世到了忉利天,因为摩耶夫人其实就是忉利天(三十三天)的天主,即帝释天,即普贤菩萨。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三:“佛子,我(摩耶夫人)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此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善男子,菩萨于兜率天命终时,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名一切如来受生圆满功德。显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菩萨受生庄严,普照一切世界,照已来触我顶,遍入我身一切毛孔。入已普见菩萨受生自在庄严。又见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菩萨天人大众围绕恭敬供养转正法轮。”
解读:
卢舍那如来即报身佛,摩耶夫人为一切报身佛之母,而非自有永有的法身佛之母。报身佛即在人间轮回,接受因果报应,不断积累功德和福德而成就的佛。报身佛有阿赖耶识种子,法身佛加上阿赖耶识种子就是报身佛。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一切世界诸如来所、菩萨众会,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界诸梵天王,欲见菩萨处胎神变,恭敬供养,听受正法,皆入我身。虽我腹中悉能容受如是众会,而身不广大亦不迫窄;其诸菩萨各见自处众会道场,清净严饰。”
解读:
一切菩萨如果要有法眼都必须入摩耶夫人的腹,腹在八卦为土,可见摩耶夫人就是地母,就是后土娘娘,即太元圣母。一切众生及菩萨都必须入艮土之灵才能证道,才能得清净法眼而无所不见。摩耶夫人即莲花仙子,一切佛国皆在莲花中,故一切佛和大菩萨也在莲花中。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善男子,如此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非多处住。何以故?以修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故。善男子,如今世尊,我为其母;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
“善男子,如此世界贤劫之中,过去世时,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今世尊释迦牟尼佛现受生时,我为其母。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现一切诸菩萨众受生神变,乃于人间生大族家,调伏众生;我于彼时,亦为其母……如是乃至楼至如来,在贤劫中,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悉为其母。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于此世界海十方无量诸世界一。
解读:
摩耶夫人为一切在人间出世之诸佛之母,就是佛母准提菩萨,即佛母观音菩萨,即普贤菩萨,即太元玉女,能一身幻化出无量身,无所住亦无所不住。因为诸佛都是普贤菩萨所有骑的六牙白象之“牙”。在诸佛出生前,摩耶夫人先到投胎到人间,然后等一生补处菩萨来投胎。摩耶夫人也是耶稣肉身之母玛利亚,将来还是弥勒菩萨肉身之母,弥勒菩萨化为毛泽东,毛泽东的母亲就是摩耶夫人再来。

《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善男子,我昔曾作莲华池神,时有菩萨于莲华藏忽然化生,我即捧持瞻侍养育,一切世间皆共号我为:菩萨母。又,我昔为菩提场神,时有菩萨于我怀中忽然化生,世亦号我为:菩萨母。善男子,有无量最后身菩萨,于此世界种种方便示现受生,我皆为母。
解读:
摩耶夫人就是莲花仙子,故为“莲华池神”,一切菩萨往生莲华藏和西方极乐世界时都是生在莲花中,即生在莲花仙子摩耶夫人怀中,故摩耶夫人为一切菩萨之母。
摩耶夫人的心就是法身佛,法身佛即是道,道即菩提。一切菩萨的法身皆是自摩耶夫人的法身佛之分身或低级分身,故称摩耶夫人为“菩提场神”“菩萨母”

《华严经》[善财童子四十一参]:“善财承教,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即时现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摩耶夫人在于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遂为善财说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王女天主光。”
解读:
可见“住无所住”和有“大愿智幻解脱门”的摩耶夫人非是凡人,而是以法身佛为其真心的大愿王普贤菩萨。

《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第六:“是时彼树。以于菩萨威德力故。枝自然曲。柔软低垂。摩耶夫人。即举右手。犹如空中出妙色虹。安庠频申。执波罗叉垂曲树枝。”
解读:
摩耶夫人手臂就巽,就是虹,就木灵。

在赵雅芝版的末世预言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白蛇白素贞就是白水素女(观音菩萨),青蛇小青就是水神九天玄女,许仙就是大势至菩萨下凡的弥勒菩萨。许仙和白素贞结婚即合一为佛。许仙和白素贞生下的文曲星许仕林也是大势至菩萨,许仕林所爱的胡媚娘也是白水素女(观音菩萨),故此许仙和许仕林为同一个演员,而白素贞和胡媚娘也为同一个演员,胡媚娘为许仕林妻子李碧莲的魔化身。许仕林叫小青为姨母,所以白素贞就是摩耶夫人,小青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波阇波提。波阇波提谐音为波蛇波滴,即能滴水的水蛇,即有净瓶的水神小青。释迦牟尼佛是大势至菩萨下凡,而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其实也是大势至菩萨。

摩诃波阇波提,梵名Mahaprajapati,又译作摩诃钵剌阇钵底、摩诃卑耶和题。或略称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大胜生主、大生主、大世主。波阇波提就是就是九天玄女,即玄武大帝,万物和众生皆从其所生,故称“大胜生主、大世主”,九天玄女为“传法教主”,故协助释迦牟尼佛传教。神就是爱,就是道,故藏有神(法身佛)的净瓶和水之化身摩诃波阇波提就称为“大爱道”
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为佛门有比丘尼之始。彼出家后证得阿罗汉,亲自统理比丘尼,住于精舍附近之尼院,为请求出家之女众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导甚多。后于佛陀入灭之前三月,由于不忍见佛陀灭度,乃于毗舍离城结跏趺坐,由初禅天渐次入于四禅天而舍命。

2.50章 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佛的左边为观世音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阿弥陀佛是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也称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表慈、悲,主宰阴炁,为阴木和月神。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主阳炁,为阳木和太阳神。慈、悲、喜、舍为佛教四无量心。慈无量心,能与众生安乐。悲无量心,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平心。

一、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简称极乐世界,音译为须摩提,又称西方净土、西方、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阿弥陀佛净土。是阿弥陀佛即法藏菩萨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此世界人民皆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因为此世界的民众皆是“诸上善人”,所以无诸苦痛,故名“极乐”。
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净土宗的修行目标,净土宗的核心经典“净土三经”均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并开示了往生此世界的方法。净土三经分别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
解读:
西方属于金,金即先天一炁。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先天一炁所居的世界,即见真心者所居住之地。兑者悦也,悦者乐也,故称西方极乐世界。九为金,金为西方,西方极乐世界即道教的九天,即神霄天。

《无量寿佛经》:“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解读:
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世自在王佛为他说二百一十亿的净土相。法藏听了这各式各样的不同净土后,立下四十八大愿,要实现一最清净最圆满的净土。后来成佛后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寿佛经》:“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解读:
西方极乐世界是永存不灭的,无量寿阿弥陀佛也是永存不灭的。观世音成佛和大势至菩萨成佛皆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在南方成佛化作弥勒菩萨成佛还是阿弥陀佛。

《悲华经》:“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此佛世界名删提岚,是时大劫名曰善持。于彼劫中,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有一大臣名曰宝海,是梵志种,善知占相。时生一子,有三十二相璎珞其身,八十种好次第庄严,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常光一寻,其身圆足如尼拘卢树,谛观一相无有厌足。当其生时,有百千诸天来共供养,因为作字号曰宝藏。其后长大,剃除须发,法服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号宝藏如来’”
《悲华经》:“善男子,尔时无量净王作是语已,寻于佛前头面著地。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六种震动,是中诸佛即与授记,作如是言:‘删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常身光照纵广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悲华经》:“善男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奉诸所安一如圣王……时第二王子名曰尼摩,……第三王子名曰王众……第八王子名曰泯图”
《悲华经》:“善男子,尔时太子观世音闻是偈已,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悲华经》:“尔时,佛告第二王子:‘善男子,……号曰善住珍宝山王如来、应供、……由汝愿取大世界故,因是字汝为得大势”
《悲华经》:“尔时,佛告第三王子:‘善男子,善哉!善哉!汝是纯善大丈夫也。聪睿善解,能作如是甚难大愿,所作功德甚深甚深难可思议,微妙智慧之所为也。汝善男子,为众生故自发如是尊重之愿取妙国土,以是故今号汝为文殊师利。于未来世过二恒河沙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入第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净无垢宝置,此删提岚界亦入其中。彼世界中有种种庄严,汝于此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现如来。
解读:
阿弥陀佛过去世中,出生在删提岚国土,作金转轮圣王,名为无诤念,因其大臣宝海的劝告,随宝藏如来修行。无诤念生有千子,其长子不眴(不迷惑)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次子尼摩则成为大势至菩萨,第三子为文殊师利,第八子为普贤。宝海成功劝说无诤念及其众子发菩提心。“尼摩”就是颠倒过来的摩尼珠,即阳金灵,故大势至菩萨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东王公,即南极长生大帝。
在南方世界成佛的文殊菩萨就是以火神成佛时的文殊菩萨,即神农炎帝成佛,即南方的地藏菩萨成佛。“此删提岚界亦入其中”即把删提岚变成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变成了文殊菩萨的佛国,可见文殊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后成佛的大势至菩萨。一切佛都是一佛,所有的菩萨成佛以后都是文殊菩萨。
无诤念王为阿弥陀佛前世,大臣宝海为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而宝藏如来为大臣宝海之子。这一段故事是骑狮子坐莲台的法身佛文殊菩萨在删提岚国土之示现,删提岚国土成为如今之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无诤念王的第三子文殊菩萨就是第二子大势至菩萨,即大臣宝海的儿子宝藏如来,无诤念王的长子观音菩萨就是第八子普贤菩萨。这些人都是骑狮子坐莲台的文殊菩萨之化身。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坛法品第五:“是圣观自在现身与愿处。是一切诸天明仙神敬赞叹守护处。是诸有情蠲除一切罪障处。是成就世出世间二种药处。增长福蕴。命终当得往生西方极乐刹土。莲花化生。着天衣服而自庄严。识宿命智。乃至菩提不堕恶道。”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诸佛子等。若闻阿弥陀如来名号。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入不退地。”
《无量寿经》宝莲佛光第二十一:“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佛说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弈。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
解读:
西方极乐世界佛国也称清泰国,即三清泰灵之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辈。在三辈中,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称为“九品往生”,因为九品皆得莲花身,故此也称“九品莲花”
通过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都得不退地,即得莲花身,即在莲花中出生,这里的“不退地”不是指八地菩萨,而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功德和福德都不退转,直至第八地以至于一生补处菩萨。此莲花之灵皆是观世音菩萨的低级分身,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都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儿子,即是阿弥陀佛的儿子。大势至菩萨就是天父东王公,观世音菩萨就是圣母西王母,两者合一即是阿弥陀佛。名义上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儿子或弟子。

二、太阳神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为阿弥陀佛的第二弟子,其实为阿弥陀佛的长子,尊称为大精进菩萨,梵语称“摩诃那钵”。摩诃大也,摩诃那钵即大拿钵,钵即无上真心法身佛,大势至菩萨下凡就是拿着紫金钵的唐僧。
大势至菩萨也称无边光菩萨,他的身光,能照见十方世界,而且他身上每一个毛孔的光,都能照见十方世界。其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载,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基本同于观音菩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光明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此小化佛即代表阴金灵之法身佛。

《楞严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解读:
大势至菩萨专修净土法门,为净土法门之初祖。大势至为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法王子,就是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化身。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象征与莲花仙子素女(观音)一体,即莲花仙子(观音菩萨)随从他的心愿,两人可以合为一个心,即大势至菩萨的阳金灵和观世音菩萨的阴金灵合一为有丙丁火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大势至菩萨的无边光即太阳丙火,故为太阳神。

《观无量寿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思益经》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
解读:
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智慧第一的菩萨,其实就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之化身,即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太阳神,诸佛之佛光皆出自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的灵身即震木,故走路时大地震动。震龙能移山倒海,震木灵也称狮子,就是文殊菩萨所骑的狮子,这个狮子在小说《西游记》中称为“移山大圣狮驼王”,山之灵就是大势至菩萨头顶的光明瓶。大势至菩萨即大狮子菩萨,即狮子明王太乙天尊。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三:“佛言:‘善男子!汝取大處,汝當逮是處。如汝所取,汝善男子!於彼佛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善安隱摩尼積德王如來。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
《悲华经》云: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菩萨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菩萨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
解读:
“摩尼積德王”就是摩尼王,即“珍宝王”,就是法身佛文殊菩萨,可见大势至菩萨即文殊菩萨之化身,不过大势至菩萨是文殊菩萨的无上阳炁分身,即太阳神。“珍宝山王”即有阴艮山之灵,其阴艮山之灵里面就是“珍宝”,即太上老君紫金葫芦里被孙悟空偷吃的那些能释放出火的金丹。当大势至菩萨的无上阳炁入艮灵山中,就变成了先天一炁之摩尼宝王,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文殊菩萨了,然后坐在莲花上就可以称佛了。积德王即成就一切德,就是德之王,即一,即万德。
“善安隱”和“善住”就代表龙,因为龙能大能小,能显能隐,能住水中或火中或土中,而真心之摩尼宝则无所住。

《佛说观无量寿经》:“(大势至)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只生死之罪。”
解读:
大势至菩萨能化身出无数无量寿佛,其实无量寿佛就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合一而成,即大势至菩萨坐在莲花上而成。无量寿佛为无极和太极,太阳神大势至菩萨和月神观世音菩萨为两仪。
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就是内有离火之灵的阴艮土之灵,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就是火焰山,即火烈山,为光明之出处。大势至菩萨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就是太乙天尊。

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修道之时,他的父母早已弃世,若是父母在世,他还可以劝导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了脱三界,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弃世了,他想起来,这是最大的遗憾,他要怎样才能报答父母呢?于是将他父母的遗骨,用瓶子盛起来,顶在自己的头上,来修行办道,将自己修行办道的功德,时时回向父母,祈求三宝加被他的父母能够得道,超出三界。他每天修行办道,每天给他父母回向,因此那瓶子里面,他父母的遗骨,亦起了变化,本来他头顶上的瓶子,是个凡夫用的瓶子,这时候变成一个宝瓶,他那父母的遗骨,是凡夫的骨头,这时候变了,变成一片光明 ——骨头化了,化成光明。
解读:
初发心修道之时的大势菩萨还是凡身,他父亲的骨头即象征大日如来,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而骨头化为光即象征法身佛在瓶里释放出光明之灵。法身佛在艮山之灵里面,用瓷瓶象征艮山之灵,故将遗骨装入瓶中。艮山之灵在观世音菩萨手中装水时称为净瓶,在大势至菩萨手中装光时称光明瓶。大势至菩萨头顶有光明瓶即象征他有法身佛释放出来的离火之灵,瓶里面的法身佛就是圣灵,即能放出火的金丹。净瓶里的法身佛即水分很足的蟠桃。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下递次作佛分第三十九:“阿逸多复白佛言。阿弥陀佛功德寿命。威神光明乃如是耶。佛言。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之道。欲作佛者则至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如一大师阿弥陀佛。无有穷极。其恩德所及一无有异。复住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不可复计劫。一一皆法阿弥陀佛乃般泥洹。其次大势至菩萨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一如阿弥陀佛。经历劫数,永无般泥洹时!”
解读:
在人间出现的佛都会涅槃,然后过一定时间后人间会出现一个新的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槃后,就由观世音菩萨成佛,观世音菩萨成佛后就由大势至菩萨成佛,而大势至菩萨成佛后就永不涅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永恒存在,可见大势至菩萨可以变身为永不涅槃的佛,大势至即文殊菩萨,所以说文殊菩萨成佛时统一一切佛国为一净土,即所有的佛国净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

三、月神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为阿弥陀佛的大弟子,其实为其长女。观世音菩萨的中文名字最早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简称为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为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得名。水月观音的图像在敦煌千佛洞中曾被发现。图像中观音作观水中月形状,这象征观音就是水神和月神。

《佛说水月光观音菩萨经》,又名《水月观音经》,本经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载,故亦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遗书中发现此经,如今收藏于中国天津艺术博物馆,编号为4532号。水月观音的形像一般为观音坐在大海中岩石之上,垂左足,右足竖膝,与左足相叉钩,面部微仰,作思惟之相。这一形像是唐代著名画家周窗首创的。他在长安胜光寺塔东南院画的水月观音菩萨掩障,称颂一时。
解读:
观世音菩萨就是子水神和月神合一的菩萨,即月神白水素女和水神九天玄女合一的菩萨。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法华经普门品》:“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解读: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念观世音菩萨能消灾去难,治病送子,能灭人之贪噌痴,众生“一心称名”即能获得解脱。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以净瓶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释氏要览》中说:“净瓶梵语军迟(军持),此云瓶,常储水,随身用以净手。”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唐•李华):“观音大圣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中。”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观音陀罗尼经》云:“诵此咒者(观世音菩萨甘露咒),所有过去现在四重五逆,谤方等经一阐提罪,悉皆消灭无有遗余。身心轻利智慧明达,若身若语悉能利乐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广造一切无间等罪,若得遇此持咒人影暂映其身,忽得共语或闻语声,彼人罪障悉皆消灭。又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时,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诵观世音菩萨甘露咒二十一遍,其雨滴所沾一切有情,尽灭一切恶业重罪皆获利乐。”
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解读:
柳条为阴木,即观世音菩萨的巽灵,也用各种花表示,如莲花。柳条插净瓶水中,即白水素女,也称莲花仙子。“妙”即兑卦,即“云”。观世音菩萨的“妙大云”即是法身佛。
观音之瓶为瓷器或者玉,象征阳艮土之灵,土内有法身佛,法身佛在阳艮土之灵里面生坎水,故瓶内有甘露水,为生命水,流出来即子水,也称白水,此水能灭众生心中烦恼之火,也能灭一切罪,故基督教以水洗礼。《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曾用河水洗自己的妖气。

《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解读:
观世音头顶的毗楞伽摩尼宝代表法身佛,天冠中上的化佛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幻化出来的佛,即摩尼宝化生的佛,代表法身佛坐在观音菩萨头上,即佛坐莲台,也代表观音的头脑为法身佛,即其心为法身佛。法身佛本身是不可见的,可见到的有形像之佛都是化佛。
解读:
化佛坐观世音菩萨头上,而佛都坐莲台上,故观世音菩萨就是水中莲花仙子,即白水素女。一切佛都是莲花身,不坐莲台不称为佛,故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合一时即可称佛。一切佛皆是以莲花为身,即以观世音菩萨的身体为身体,所以佛都是男人女相。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释迦如来说:“我念往昔时,观自在菩萨於我前成佛,号曰正法明,十号具足。我於彼时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
《法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他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他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解读: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因为她的心就是法身佛。而且一切佛皆是莲花身,故一切佛都是以观世音菩萨之风神身或莲花身为身,故此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阿弥陀佛“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的就是上帝乘风而行,即太上老君拿着扇子而行,即鸿钧道人持竹杖而行,即耶稣骑驴而行,阿弥陀佛就是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

《楞严经》中,文殊菩萨在总结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门最为殊胜时说:“阿难汝谛听,我乘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味。”
解读:
作为佛母时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太元圣母,为一切佛之师。这里的佛指的是人间出世的三身佛,而非指法身佛,观世音菩萨毕竟是法身佛所生,即元始天尊所生。

准提菩萨(梵名Cundi)又作准提、准胝准提观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尊那佛母、七俱胝佛母等,为六观音之一,摄于莲华部中。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在天台宗又被称为天人丈夫观音。准提菩萨的图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在十八臂之中,各臂或结印,或持剑、持数珠、持金刚杵等物。
“七俱胝佛母”就是七百亿诸佛菩萨之母的意思,在胎藏界曼茶罗内,为遍知院的一尊,密号为:“最胜金刚”,“准提”是清净的意思,表示此菩萨心胜清净,皎洁,如月光。

(准提菩萨像)

据《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和《白宝口抄》卷第六十中的准提法记载,准提佛母身呈黄白色,结跏趺坐于莲花上身佩圆光,着轻衣,上下皆为白色,有天衣、角络、璎珞、头冠等庄严,十八臂皆着螺钏,面有三目。手上分别执有剑、念珠、微惹布罗迦果(或石榴)、钺斧、钩、跋折罗(三股金刚杵)、如意宝幢、莲花、手索、法轮、商佉(法螺)、贤瓶(净瓶)、般若梵筐等。
解读:
如意宝幢(多闻天王的伞)为阴土之灵,白色法螺、净瓶为阳艮土之灵。金刚杵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剑也代表法身佛。莲花、手索代表阴木巽灵。可见准提佛母为没有分阴阳木时观世音菩萨,即太素之灵,即太元圣母,即普贤菩萨。

《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解读;
三公主妙善就是观世音菩萨,三公主即女三,即八,即风神和花神素女。故住在御花园,而白雀即象征白鸟,即白鹤,即阳艮灵,故为白衣观音,即分离出阳木的准提菩萨。

小说《西游记》第十二回中也有关于观世音菩萨形像的详细描述: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解读:
观世音菩萨是女真人,此时为阴木之灵,为阴金龙和金莲,也为明月(月神)和清风(风神)。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和小青就住在清风寨。

2.49章 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在《华严经》中宣说整个世界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毗卢遮那佛就是这世界本身;《华严经》、《大日经》、《梵网经》等经中描绘了毗卢遮那佛庄严神妙、尽善尽美的佛国净土,即莲藏世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为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也是一切佛的法身,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华藏世界又叫“莲华藏世界”、“华藏庄严世界海”,是说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含藏于莲花中。《华严经》中说: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大莲花,花中包藏着微尘数世界。香水海中的华藏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无数重,每个华藏世界中又有无数香水海、无数莲花、无数华藏世界,一层一层,无有穷尽。
解读:
莲华即莲花,莲花里藏的就是土灵,土灵里面就是净土世界,土灵里面藏着法身佛,法身佛即是无上真心,万法以及所有的世界都是此无上真心在莲花上幻化而来的。莲花生于坎水中,莲花为巽灵素女,莲花仙子素女也是香神,花香与海水结合就称“香水海”。 巽为风,故海上有风轮,即莲花仙子化为空气,空气动而为风,风神为阴龙,阴龙摄持水,故风轮摄持水轮,即风轮托住水轮,这个结构跟我们这个以大海为主的地球也是完全一样。在风轮中的众生就是有妄想心的众生,入莲花的土灵里面就成为净土里的法身菩萨。

一、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三曼多即三满多,为等、普、遍之义,跋陀罗即贤,故译为普贤菩萨,也译为遍吉菩萨。普贤菩萨为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和行德,他的尊号就是大行普贤。理就是管理之灵,行就是行动之灵。普者从并从日,即与大日如来并行之意,即与法身佛文殊菩萨相并而行。三曼多即三蔓多,即有蔓枝的阴三木,即八。跋陀罗即八托螺,即风神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即手托法螺的风神准提菩萨,

《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皆称:“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化佛号宝藏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本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悲华经》:“佛即改泯图字,号为普贤。授记未来于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涅盘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
解读:
“第八王子名泯图”:八为巽灵,为卯木,卯为兔,卯木为阴木。泯图即冥兔,就是冥间的九幽素女,即月神玉兔。
文殊菩萨为阿弥陀佛第三子名王象,所以白象王就代表法身佛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藏在白象里面,与白象合为一个整体,如同金藏与矿石中。
北方为水,普贤菩萨有子水,即白水,即净水,故普贤菩萨住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普贤菩萨为观世音菩萨净瓶中没有分阴阳时的柳枝。
普贤菩萨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可见普贤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所骑的金毛犼,即狮子,普贤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没有分阴阳木时的福神身,就是太元玉女。

《大日经疏》卷一中记载:普贤菩萨摩诃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
《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汝州志》:“香山寺在(宝丰)县东南二十五里父城保大小龙山之中,上有玉峰塔,世传大悲菩萨,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
解读:
普者“并日”也,賢由“臣又目八”组合而成,“又”为山,为白象,“目”为离火和法身佛,臣为侍者。可见普贤就是有太阳离火之灵的白水素女,就是帝释天。“又”为艮为山,为羊,“目”为兑,兑为言为少女,少女为妙,故“艮目”为妙善,即“賢”为妙善,善由“羊言言”组合而成。观世音菩萨曾下凡为三公主妙善,即普贤菩萨。普贤为风神,风随法身佛遍一切处,风的特征为行,世上没有不行的风,故普贤菩萨为行德之最。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阿难,普贤菩萨,乃生东方净妙国土。其国土相,法华经中已广分别,我今于此略而解说。”
解读;
普贤菩萨生在东方净妙国土,东为木,普贤菩萨就是太素木灵,也是地母,故说“其国土相”,当普贤菩萨分出阳木之后,就变成了东方持国天王,即碧霞元君,即白水素女。

《诸经要解》:“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佛本行集经》八相成道第二:“托胎,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
《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杂宝藏经》:“汝等当知。尔时白象者。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也。”
《佛本行集经》卷第七:“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装牙。乘空而下。入于右胁。夫人梦已。明旦即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于昨夜。作如是梦。当入于我右胁之时。我受快乐。昔所未有。”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
解读:
从上面可见,或说释迦牟尼乘六牙白象,或说释迦牟尼佛化作六牙白象。释迦牟尼是白象里面的法身佛,故说乘白象,而白象艮灵为释迦牟尼的“皮”或者说如同“衣服”,但也可以称释迦牟尼,因为法身是绝对离不开白象艮灵的,离开后就不能称法身。
普贤菩萨就是莲花仙子,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就是六牙白象口含莲花,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因为白象能代表释迦摩尼的法身,即慧身,而莲花为释迦牟尼的福身,故佛为福慧两足尊。白衣观音就是以白象为衣服的观音,白象即白玉净瓶,法身佛住在净瓶中。
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就是骑六牙白象的帝释天。以普贤菩萨为主来看,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就是有太阳离火之灵和先天一炁法身佛的普贤菩萨,即能发出太阳之光的莲花仙子。以释迦牟尼之法身为主来看,就是释迦摩尼佛(法身佛)有莲花身,即莲花身大士。一切佛皆是莲花身,不是莲花身时不能称为佛,但可以称为神,也可以称为天父。佛是天父和圣母合一之神。白象之口有六颗金牙,金牙就是法身佛,六即代表六度(六波罗蜜多)和六神通,六也代表亥水。

上图是南京九华山公园门口的金龙乘坐六牙紫金象之塑像,说明金龙就是普贤菩萨,倒过来看就是六牙白象摄持普贤菩萨,就是太上老君持扇子。
在《封神演义》中,灵牙仙化为普贤菩萨所骑的白象,灵牙仙的武器为雌雄剑,象征阴金灵和阳金灵,雌雄剑合一即没有分阴阳时的金灵。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上品㡧像仪则品第四之二:
第一慈氏菩萨最近佛坐。作梵行相头戴宝冠。身真金色体着红衣复挂红仙衣。身相端严具三种幖帜。左手持瓶杖于肩,上挂黑鹿皮。右手执数珠顶礼如来。瞻仰世尊心如在定。第二莲华圣普贤菩萨。身作紫绿色具一切庄严相。左手执如意摩尼宝。右手持吉祥果作施愿相。第三圣观自在菩萨。身如中秋月色具一切庄严顶戴宝冠白衣络腋。顶中复戴化无量寿佛端严而坐。
解读:
称普贤菩萨为莲花圣,可见普贤菩萨就是莲花仙子,就是太元玉女。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佛的福神身,是佛两身之一,故能普现一切如来前。当普贤菩萨是没有分阴阳时的木灵,是震木长子和巽木长女合一之木,故称为佛之长子。释迦牟尼佛称:有佛性者,虽然是女人,也称为大丈夫。故在佛教,普贤和观音都称大丈夫,对外表现为男人形像,故称之为子。普贤菩萨可以有无量分身。

普贤菩萨摩诃萨在华严大法会中,宣说十大行深誓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以此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同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所以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真正的行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帮助别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行愿品》 中普贤菩萨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级位法身菩萨,一起归向极乐世界,以圆满佛果。他发愿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观佛三昧经》介绍文殊菩萨的发愿偈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解读:
可见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最后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一就是福慧两足尊的阿弥陀佛。文殊菩萨为阿弥陀佛的慧身,普贤菩萨为阿弥陀佛的福神身。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
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指引下,最后见到普贤菩萨(第九十八回)成佛,就是表示要变成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或者说变成普贤菩萨所骑的六牙白象。

《封神演义》83回:只见普贤真人泥丸宫现出化身,甚是凶恶。怎见得,有赞为证:面如紫枣,巨口獠牙。霎时间红云笼顶上,一会家瑞彩罩金身。璎珞垂珠挂遍体,莲花托足起祥云。三首六臂持利器,手内降魔杵一根。正是:有福西方成正果,真人今日已完成。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福神,即观世音菩萨,璎珞垂珠挂遍体为女人形像,三首六臂为木灵(三为木,女木为阴木,即阴三),持有的降魔杵普贤菩萨就是手持金刚杵的帝释天。

《华严经》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佛言:‘如是,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见?善男子,普贤菩萨住处甚深不可说故。普贤菩萨获无边智慧门,入师子奋迅定,得无上自在用,入清净无碍际,生如来十种力,以法界藏为身,一切如来共所护念,于一念顷悉能证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是故汝等不能见耳。’
尔时,普眼菩萨闻如来说普贤菩萨清净功德,得十千阿僧祇三昧;以三昧力复遍观察,渴仰欲见普贤菩萨,亦不能睹。其余一切诸菩萨众俱亦不见。”
解读:
普贤菩萨就是狮子,故“入师子奋迅定”,普贤菩萨的心就是法身佛,故“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天眼第一的普眼菩萨及其余一切诸菩萨众都不能见到普贤菩萨,因为法身不可见,而龙也可以隐而不见,唯有佛才能见法身和隐藏起来的龙。

在末世预言小说 《西游记》中唐僧最后见到金顶大仙,并且住在金顶大仙的玉真观里,第二天就蒙佛接引上灵山而到佛地,实际就是成佛了。这跟《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到普贤菩萨成佛是一个道理。
金顶大仙就是住在峨眉山金顶上的普贤菩萨,唐僧住玉真观就是他的魂入莲花仙子普贤的六牙白象中,即变成了有莲花身的佛,所以唐僧早晨起来金顶大仙就不见了。金顶大仙的玉真观就象征玉如意,即宝石,即张果老的登真洞,即艮山之灵。唐僧之魂本来就是从灵山下来经玉真观出来的,唐僧出来后成为魂,即阳金灵。唐僧入玉真观即回艮山,即又成为先天一炁法身佛了。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十个头代表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也象征十字架,即阴艮山之灵,即大势至的光明瓶,而普贤菩萨所骑的六牙白象即代表阳艮山之灵,即观音的净瓶。普贤菩萨所持的玉如意即象征阴阳山灵合一的艮山之灵。

峨眉山谐音即鹅妹山,普贤菩萨即娥皇,即观音。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代表白水素女的白素贞上峨眉山见到观世音菩萨,象征白水素女就是观世音菩萨,也说明观世音菩萨就是普贤菩萨。
白素贞在轩辕黄帝的诞辰日三月初三与许仙在西湖相遇,许仙捡到白素贞的金钗即象征许仙九阳之炁与白素贞的九阴之炁合一,即许仙入玉真观了,所以两人立即结婚,许仙就由此证道成佛了,许仙就是黄帝再来。
西湖代表坎水,许仙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凡身,即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西游记》中普贤菩萨住在灵山入口的玉真观,说明普贤菩萨住在观音的白玉净瓶中,就是瓶中柳枝。普贤菩萨也住在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中,就是雷峰塔里面的白素贞。塔就象征阳艮山之灵。

二、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也称妙吉祥菩萨,也称文殊师利童子,代表证德和智德,即证道之德和无上智慧之德。智从知从日,即太阳神之知智,即识别智,即了别智,即文殊菩萨之阳金灵的功能。慧从山从心,慧即有心的艮山灵之功能,或为意,或为魄。“山”下面的“心”即文殊菩萨之阴金灵法身佛。文殊菩萨即文书菩萨,即文曲星。

《法华经•序品》:(文殊菩萨说道:)“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末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宝积经》卷八十六:“若佛刹中无文殊师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师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师利,不能成熟一切众生广大善根”
解读:
文殊菩萨也称妙光菩萨。求名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功德圆满后,其法身也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法身佛,故为一切佛和菩萨及众生之师,一切在人间出世的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就是“三界师”的玉皇大帝,也是“万象宗师”的紫微大帝,也是“万灵师”的雷祖。

《法华经•序品》中有一位妙光菩萨,很得灯明如来赞赏:“汝为世间眼,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
《妙法莲华经》卷一:“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解读:
文殊菩萨就是德字里面的“目”,就是无上见性,故称之为“世间眼”。灯明如来说他的法只有文殊菩萨能证知,因为唯有佛才能明白佛,故文殊菩萨就是法身佛。“目”也为离火,故文殊菩萨也称妙光菩萨。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于此世界南方过于千佛国土,国名平等,无有山河、沙砾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软草如迦陵伽。龙种上佛于彼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转法轮,教化成就七十亿数诸菩萨众,八十亿人成阿罗汉,九万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缘法中……迦葉,汝谓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佛,岂异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
解读:
龙种上佛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为龙种,即龙祖,龙种上佛即九龙身之玉皇大帝。

《处胎经》云:“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文殊)为菩萨。此皆已成正觉,现处菩萨也。”
解读:
文殊菩萨本为释迦牟尼佛的师父,文殊菩萨本为佛,但是一个世界不能同时有两尊佛,所以文殊菩萨现菩萨身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称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萨。

《悲华经》言:“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三王子,名曰王众(王象),于宝藏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来世,行菩萨道,无有齐限,庄严佛刹。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为一佛刹,大宝填厕,又无恶触,及诸女人,及其名字,亦无声闻辟支佛等,一生菩萨,充满其中,佛即号为文殊师利。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曰清净无垢宝窴,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现如来。”
《问准宝积经》说:“文殊于未来成佛,名曰普现,混无量佛土,为一净土,以弥陀净土比之,不啻大海毛滴耳。”
解读:
文殊菩萨作为阿弥陀佛前世之转轮圣王的第三子时发愿统一所有佛土为一佛土,佛号为文殊师利和普现如来。其实只要人们明白文殊菩萨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明白一切佛都是文殊菩萨时,就等于文殊菩萨统一所有佛土了。
如果把文殊菩萨的净土比作大海,那么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是大海中的一点海水而已。因为无量劫来的一切诸佛皆是文殊菩萨之化身,文殊菩萨就是主宰神,就是盘古神上帝。
在末世预言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封为文妙真人,就是妙吉祥文殊菩萨,小说中贾宝玉最后成佛了。可见贾宝玉就是普现如来,就是弥勒佛,就是唯一的主宰神。末世文殊菩萨化作弥勒佛统一全球宗教,弥勒佛就是主宰神,即上帝。

《央掘经》说:“北方有国,曰常喜,彼土有佛,曰欢喜藏摩尼宝积,即文殊是。此则现成正觉者也。”
解读:
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以前,文殊菩萨就曾以龙种上如来佛之名出现于世间。而现在也在北方某国土为佛,称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在未来称普现如来。可见,文殊菩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佛。
难驼是“欢喜”之义,难驼为龙王,其实也是狮子王。文殊菩萨为摩尼宝王,故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是住在北方佛土的“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 也称“龙种上如来佛”,即骑龙的文殊菩萨。龙种就是龙王,可以是太素龙王,也可以分阴阳为阳龙王或阴龙王。龙种里面积藏无量摩尼宝,故名“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 摩尼宝积就是摩尼宝王。
木为喜神,其中有兑阳灵的阳木主喜。在末世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木子纣王死后被封为“天喜星”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法藏比丘称赞世自在王如来:“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解读:
日月合一为摩尼,佛之光明超物质世界的日月之光,为太阳神和月神合一之主宰神,故也称之为摩尼王,代表摄持了炎火之灵的无极神。

在《大宝积经》中详细描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神变以及使魔和声闻乘立时成佛的例子如下:
《大宝积经》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
“尔时波旬闻是语已,欲隐身出众,而不能隐,文殊师利之所持故。尔时文殊师利作是念已,魔王波旬作佛身相,坐狮子座。……(省略内容就是波旬说佛正法),说是法时,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大德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未曾有也,汝力持故,令魔波旬作如来身,身相具足,坐狮子座,说是深法。”
“文殊师利知大德舍利弗心所念,变大德舍利弗为如来身,身相具足,坐狮子座,一切众会亦悉见知。”然后文殊菩萨让波旬变成的佛身与舍利弗变成的佛身一起讲佛法。说佛时,又有八百比丘悉断诸漏,得无漏心。
解读:
由上可见,一切菩萨和欲界魔王皆受文殊师利菩萨所摄持,都能变成佛的形像,并能身不由己地讲正法,而且还能让听法之众生获得无生法忍的成就。可见,文殊菩萨能摄持一切菩萨和魔王,因为一切菩萨和魔王都是文殊菩萨化身出来的,一切众生也是文殊菩萨的低级分身变化出来的。

《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二:
“尔时文殊师利复作是念,我今应当大集十方诸菩萨众,令皆得闻如来所说是妙法门,证得法忍。尔时文殊师利如是念已,即入普光无垢庄严三昧,入此三昧已,放大光明,照于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若说如是光明因缘,乃是能生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亦缘如是不思议诸善根而得出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度等行,如是诸行,即是光明之所生,亦为光明之所成就。”
《约翰福音》 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解读:
法王子文殊菩萨即上帝独子,也称妙光菩萨,法身佛摄持光。法身佛藏在妙光里面,光就是离火之灵,就是青牛,文殊菩萨即是骑青牛的太上老君。文殊菩萨能以此妙光召集一切菩萨,文殊菩萨藏于妙光中,故妙光含一切智慧,能成就一切善根。持莲花、骑狮子的法王子文殊菩萨就是上帝独子耶稣,即紫微大帝。

《陀罗尼集经》:“其下左边,画作文殊师利菩萨。身皆白色项背有光。七宝璎珞宝冠天衣。种种庄严乘于师(狮)子”
《华严经》:“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各随其类,为现神通。现神通已,东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不动智。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解读:
七宝璎珞宝冠天衣即有神的七灵之天衣,即唐僧有七佛相随的袈裟。文殊菩萨坐莲台,莲花又放在狮子上,狮子为阳木灵,莲花为阴木灵,有阴阳木完全合一之太素木的文殊菩萨就是紫微大帝。文殊菩萨就是坐在莲花上且有九头狮子围绕时的太乙天尊,就是坐在莲花上的东极青华大帝,所以文殊菩萨“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东方属木,为莲花,为狮子。东极青华大帝(太乙天尊)就是文殊菩萨的九阳炁分身。不骑狮子而只持(或坐)莲花的文殊菩萨就是梵天,骑狮子又持(或坐)莲花的文殊菩萨就是毗湿奴。

《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三:
“今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所有众魔,一切皆悉如是变坏,尽是文舍利弗殊师利威力所致……文殊师利逐摄神力,令一切魔复彼天形,庄严如故……文殊师利说是法时,一万魔王波旬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解读:
可见一切魔王都是受文殊菩萨控制的,他们的心都是文殊菩萨之分身或低级分身,所以文殊菩萨也是一切魔王之师,一切魔王之主,即大魔王酆都北阴大帝。文殊菩萨就是末世预言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妖魔之师通天教主,即灵宝天尊。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其画像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解读:
骑狮子而不坐莲台的文殊菩萨就是青童君,即东王公,即东华帝君。而坐在莲台上的文殊菩萨即骑金孔雀的文殊菩萨,即持扇子的太上老君,即骑金孔雀的梵天。金孔雀即后土白水素女,即观音菩萨,即阳艮土之灵。观世音菩萨头顶的化佛就是文殊菩萨之佛化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一:“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作是观为何所见?’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作是观都无所见,于诸法相亦无所取’佛言:‘善哉!善哉!童子,汝能如是观于如来,于一切法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集非散’”
解读:
文殊菩萨就是上帝独子,为童子形像,故是释迦牟尼佛称之为“童子”,全名“曼殊室利童子”,意译为“妙德”或“妙吉祥”。“ 妙”即少女兑灵之意,即玄德之意。“曼殊室”即蔓树狮,即阴木之蔓藤和阳木之狮,“利”即乘风而行的兑金。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第二十七:“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清凉山志》卷四载《五髻仙人传》(明代释镇澄著)记载:“汉明以前,声教未至,台山圣境,闻者尚希,况造者乎!当是时,五百里内,林木茂密,虎豹纵横,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自古相传,有仙人者,发结五髻,衣挂三铢。或独一无侣,或群儿相逐,游行五顶间,望之俨然,近之则失。或出或入,人莫追寻。或云周时即在此山,或云莫穷其始。后来人迹渐繁,其出渐少。当时黄冠,目为素衣仙。及腾兰开山后,遂不复现。《三晋异记》云:‘无恤登常山,西瞻紫云之瑞,疑雁代间有王气。因猎于五台之阿,倏而云淡若水,见神人焉。衣素,容若金,俨若熙若。占之,蔬祭吉,遂罢猎而返。’后《宝藏经》至,乃知五髻童子,文殊化身也。”
解读:
清凉山即五台山,可见法身佛文殊菩萨住在中国,文殊菩萨就是盘古神,故中国被称为神州。五为土为山,文殊菩萨就是土中金灵,故住在五台山。五为阳土,为水中土,土中金灵即三清,故称清凉山。
在山西忻州的五台山,五个台顶上,分别建有东、西、南、北、中五台寺。台望海寺供奉的是聪明文殊、西台法雷寺中供奉的是狮子文殊、南台普济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供奉的是无垢文殊,中台供奉的则是孺童文殊菩萨。

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净饭王姓乔达摩(旧云瞿昙),名首图驮那,他还有三兄弟,分别叫白饭王,斛饭王和甘露饭王。在净饭王病重时,释迦牟尼佛为他开示,使净饭王证得阿罗汉,七天后入灭。
释迦族又称瞿昙,后改姓释迦,因为释迦族为瞿昙仙人之苗裔。瞿昙释迦族又有异称为日种、甘蔗种。
解读:
“净饭王”: 饭为煮熟的米,象征水米火合一,即东王公和西王母合一。
“首图驮那”:本意为“纯净的稻谷”,即象征谷神,即道,即神农炎帝。
“日种”:即太阳种,即火神,即九龙扶桑日官大帝。
“甘蔗种”:即水木种,即有法身佛的白水素女。“甘”即法身佛。
“释迦”:为佛之种族姓,其义为“能”,即象征能天帝,即帝释天,即莲花仙子,代表释迦牟尼佛的福身。
“牟尼”:为佛之名,其意为“文”,即象征文殊菩萨,即摩尼珠王。牟尼因为翻译为摩尼。牟尼又有“仁”、“儒”、“忍”、“寂”,仁者爱也,阴阳两炁也,儒者孺也,童子也,小也,一也。忍寂者无生法忍也,不生不灭也,金刚法身佛也,即圣者。
“乔达摩”:又翻译为“瞿昙”, 瞿昙本义意为“地最胜、泥土、地种、暗牛”( 《慧苑音义》卷上云:‘瞿’乃土地之义,‘答摩’乃最胜之义),意为含有牛的最胜土,即有太阳离火之灵的美玉或宝石。《说文》:“瞿,隼之视也”, 瞿代表金翅大鹏雕,即“目隹”, 即艮山之灵。昙为云彩密布之意,代表兑灵法身佛。“瞿昙”即代表六牙白象。
“悉达多”:又翻译为“财吉”“成利”“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即最纯洁者,即圣灵,即金灵法身佛,即财神,即耶稣之锋利“两刃剑”。 “義”即羊中我。
《约翰一书》 2:29 你们若知道他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他所生的。
《路加福音》 7:29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 神为义;

《大宝积经》: “舍利子,我忆往昔最初得见放光佛(燃灯佛)时,便得超过一切有相有功用行,又初见佛便能随觉一切法性,又得通达一切诸法自性无生;从是已后,放光如来乃为授记,作如是言:‘迷伽儒童,汝于来世,过阿僧企耶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舍利子,当授记时,我便证得无生法忍。
《大宝积经》:“舍利子,汝今于此无生疑惑,谓彼往世迷伽儒童是余人乎?勿作是观,即我为彼儒童菩萨。我于尔时,以是五茎青色莲华,奉散彼佛,复解金发敷置道上,兴如是行,便蒙授记。”
解读:
释迦牟尼佛前世也称“迷伽儒童”和“儒童菩萨”,有金色头发的“迷伽儒童”就是有金色头发的米迦勒天使长,即米迦雷天使长,雷为震为子,为男童。不过为米迦勒天使长的八地菩萨分身。

《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见于菩萨从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名净饭,母曰摩耶,迦毗罗城处胎满足十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释捧接,难陀龙王及婆难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执持宝盖随后侍立,地神化华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到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承迎”
《佛说普曜经》告车匿被马品第十三:“太子初生天地为动行至七步。口自宣言。天上世间我为最尊。当度三界生老病死。令至无为。天帝来下稽首供养。四王接身置金机上。九龙浴体。未生之时豫现瑞应三十有二。阿夷相之。若在家者为转轮王。舍家为佛所知博达。力势无限。三界特尊无不稽颡。必当成佛度脱十方。”
解读:
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七天去世,因此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摩耶夫人死后升入忉利天。释迦牟尼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在菩提树下成道,传法四十九(也有说四十五年)后涅槃。
因为佛都是蓝色身的雷祖所成,故释迦牟尼出生于蓝毗尼。蓝为清净之义,毗尼为律之义,故蓝毗尼即象征传传清净之律法的南方雷祖,即神农炎帝。蓝毗尼梵文本义为“可爱”,雷祖就是爱神,在小说《西游记》中称弥勒下凡的唐僧为“西方爱圣”
释迦牟尼佛就是乘坐九龙沉香辇的元始天尊下凡,故有九龙来浴体,此九龙即太素龙。分阴阳即阳龙难陀龙王和阴龙婆难陀。无忧树即阴木,等同于菩提树。摩尼跋陀大鬼神王即金刚力士,地神即地母观音。
释迦牟尼走七步象征他有神的七灵,象征他脚下有北斗七星君,即有转轮圣王的七宝,可见释迦牟尼佛即紫微大帝。

《太子瑞应本起经》:“菩萨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夫人梦寤。自知身重。王即召问太卜。占其所梦。卦曰。道德所归。世蒙其福。必怀圣子。”
解读:
释迦牟尼为冠日之精,即太阳神入灵山变成的大日如来,故释迦族为日种,表示释迦牟尼佛生一切太阳。

《灌佛经》曰:“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
《瑞应经》曰:“四月八日生。”
《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 苏由对曰:“有大圣人生在西方,故现此瑞。一千年外,声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人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 见西方数有光气,先闻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世。……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发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相现耳”
解读:
对于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具体年代,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或言公元前1041年(藏传佛教格鲁派),或言公元前1027年(中国北传佛教),或言公元前623(南传上座部佛教),或言公元前565年(印度、日本),或言公元前463(日本),其实应该以公元前1027年为标准。
根据《周书异记》之记载,释迦牟尼于公元前1027年出生。我们可以根据释迦摩尼佛在《大般涅槃经》中预言他化为善知识于末法时期500再来的时间来判断。因为这个善知识就是出生于公元982的阿底峡尊。正法时期从释迦牟尼证道的公元998年算起,正法500年,像法时期1000年,故此释迦牟尼出生在1027年才是完全合理的。另外释迦牟尼佛还预言文殊菩萨于正法500年出世,这就是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的太上老君李耳。“白虹”就是普贤菩萨,即白衣观音。
虚云老和尚谈佛历时曾说道:“他们对浴佛节也有不同说法,不承认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我凭《法本内传》及摩腾法师对明帝曰:‘佛以甲寅之岁四月八日生,此当周昭王二十四年’。 魏书沙门昙谟最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这样年月,多少朝代都遵奉不改。周昭王甲寅到现今已二九八二年了,现在他们要改为二五零二年。本来孔子、老子生在佛后,今他把孔老摆在佛先。我当时在大会上和他们争论,戒律、年号、汉服不准毁。”(参看《虚云百年年谱》第一0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太上混元真录》记载:“关令姓尹名喜……母氏尝昼寝。梦天下绛绡。流绕其身。见长人语。令咽之。既觉。口有盈味。及真人生时。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室内皆明。良久不知所在。其家陆地自生莲华。光色鲜盛。眼有日精。”
解读:
农历四月初八出生的尹喜真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巨无上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为道教文始派创始人。道教尊尹喜真人为“尹喜仙师”、“金日古博济世开化天尊”、“昊天金阙玉清上相都仙大法主”等。“尹”和“父”的甲骨文是同一个字,故“尹”即“父”,喜即阳木。可见尹喜真人就是太阳神玉清真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即天父东王公,为太上老君之阳炁分身。
《庄子•天下》将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有双光若日”“眼有日精”说明尹喜真人是太阳神,“其家陆地自生莲华”说明莲花仙子素女伴随他一起入胎后再一起出生,与释迦牟尼出生时脚下生莲一样。
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中国四大天师之一葛玄的诞辰日,葛玄(164—244),即是阳太极,即东王公或雷祖。释迦牟尼佛其实就是尹喜真人下凡,即东王公下凡,也是太上老君下凡。
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道教腊八节),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其涅槃日(也有成道和涅槃都是四月初八的说法)。腊月初八(腊八节)是道教五腊之一的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释迦牟尼证道后就是住在玄都玉京的玉清元始天王。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太上老君李耳的诞辰日,故释迦牟尼再来就是太上老君下凡的李耳。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散天妙花。随从菩萨。满虚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虚而来。从右胁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夫人体安快乐。如服甘露。顾见自身。如日月照。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成道部》第八:“如普曜经云。菩萨于树下坐。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年至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贤愚经》卷十二之波婆离缘品第五十七:“时波婆梨,闻叹佛德,自思惟言:‘必当有佛,我书所记佛星下现,天地大动,当生圣人,今悉有此,似当是也’。即敕弥勒等十六人,往见瞿昙。”
解读:
释迦牟尼在四月初八明星出时入胎,在明星出时证道。明星即佛星,即太白金星,即圣灵,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日神和月神合一之神,故此以法身佛带着离火之灵入胎时,摩耶夫人感觉“如日月照”。出胎时先天一炁出六牙白象,即变成了魂,即化为凡人。释迦牟尼的魂入艮山中,即入六牙白象中,即又化为先天一炁法身佛,故又见明星,即得道,即圣人出,即明星下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有佛国土名曰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欲为诸菩萨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放此光明”
《法华经•方便品》:“无上两足尊,愿説第一法。”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如摩尼宝珠。亦能获得妙吉祥智身一切智智之性。令得五眼见清净智。亦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真实舍故。令六波罗蜜而得圆满。亦是福慧二足及诸静虑。令究竟故能得十地。”
《行集经》(王文诰 辑注): “如来 世尊福足、慧足,称两足尊。”
解读:
明行足即两足尊,明足即慧足,即智慧光明圆满,即成就摄持了离火之灵的法身佛,即得六牙白象,即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即牟尼王。行足即福德圆满,即代表风神莲花仙子普贤菩萨,即释迦。佛又名浮屠,即谐音即佛兔,兔即福神,佛即法身。

《大唐西域记》卷第六(四国):“摩耶闻已悲哽闷绝。与诸天众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钵及锡杖。拊之号恸绝而复声曰。人天福尽世间眼灭。今此诸物空无有主。如来圣力金棺自开。放光明合掌坐。慰问慈母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阿难衔哀而请佛曰。后世问我将何以对。曰佛已涅槃。慈母摩耶自天宫降。至双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合掌说法。”
解读: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其母摩耶夫人来了,为了教育不孝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再复活过来为母说法。很多基督教徒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只有耶稣能复活,这是他们孤陋寡闻的缘故。释迦牟尼佛在从金棺里涅槃以象征佛是金刚法身,为金灵。

2.48章 帝释天

帝释天为忉利天(三十三天)天主,全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Śakro devānām indrah)。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力”;提桓是“天”的意思(deva);因陀罗(Indra)意为“帝”,或 “王者、征服者、最胜者”。合起来即“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亦称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 帝释天本为印度教神明,后为佛教护法神。帝释天在印度“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
解读:
“释天帝”谐音即狮天帝,即金毛犼天帝,即狮子天帝。

能的文字演化如下:

解读:
从甲骨文看,“能”就是毛驴,代表太素之灵,即未分阴阳时的木灵,显示为阴木特征;从金文看,“能”由“乙口月匕匕”组合而成,可见“能”就是有“土口匕匕”的月神,也是后土娘娘,有两个“匕匕”表示其金灵没有分阴阳,故其木也为阴阳木合一之木,显示为阴木性质;从小篆看,由“乙口月申匕”组合而成,可见其中的一个“匕”可以转化为“申”,即其中一个阴金灵性质的金灵可以转化为阳金灵。

《法句譬喻经》记载,有一次,帝释天五衰相现,但他有神通,知道自己转世为驴,所以异常恐惧。正好佛在讲法,他便跑去求助。他看见佛倒头就拜,完毕寿命就终结了,投身驴肚。当天母驴的主人家宴请宾客,不知为什么,那驴乱闯厨房弄得一塌糊涂,主人恼怒,鞭责于它,致驴流产。帝释天遂得归天上,年寿大增,继续为帝释天(这是示现而已,因为三界众生都有寿命限制)
《马太福音》 21:5 “要对锡安的居民(注:原文作“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
《启示录》 6:2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
解读:
耶稣骑驴,也骑白马。驴行动很慢,代表阴木或没有分阴阳的太素木,即太元玉女。白马行动快代表阳木。耶稣所骑的驴驹子就代表帝释天。张果老所骑的毛驴也是太素木。观世音菩萨为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取名为“悟能”就是希望他能变成帝释天,即他阳木与阴木合一为阴木性质的太素木。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下:“东方画帝释天,右手持金刚忤左手安腰侧,乘六牙白象。两边画天女。一名设尸二名乌哩嚩尸。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相应方便成就品第八:“复次降雨法。持诵者观想。帝释天三面四臂。身如月色乘八身千头白象。其象有千眼千牙。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持铃安于腰侧。色相圆满作大富贵相。四天女围绕在虚空中。利乐众生欲降甘雨。告诸龙言汝速降雨。复想金翅鸟逼诸龙王。以觜啄之令降甘雨。”
《大日经疏》说:帝释天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住于须弥山,有诸天及众眷属围绕。八方各有八个天国,四角四峰,有帝释天的保护神金刚手菩萨居止。
《大藏密要》说:“金刚杵是菩提心义”
解读:
帝释天乘六牙白象,或乘有千眼千牙的八身千头白象。艮灵即白象,即金翅鸟,八即巽灵,即素女。帝释天为月色身,可见帝释天就是月神,也是雨神。六牙白象和千牙白象也代表法身佛。帝释天的法身就是六牙白象,千头白象就是千手千眼,故此帝释天就是有千手和千眼的没有分阴阳木时的观音菩萨,故称“千眼”。白象为艮土之灵,为沙,为阴炁,故称娑婆婆。
帝释天的武器为金刚杵,金刚杵(chǔ),梵名 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金刚杵即摩尼宝,即无上真心,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在印度的古代传说中,据说有位饮酪仙人,他死后骨头变为金刚骨,帝释天把它用来制成了兵器,这个兵器就是后来的金刚杵。金刚骨即金骨,即先天一炁,即真心,即法身。
帝释天的形像完全跟普贤菩萨的形像一致,帝释天就是佛教的普贤菩萨。帝释天的法身即法身佛文殊菩萨,即太上老君。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二:“即时帝释天主。于此阎浮提中有一大城名曰善作。其去不远即自变身为男子相。名曰善寂。处虚空中。普为开发阎浮提中一切人民。”
解读:
在中国寺庙里的水陆画中,帝释天完全是一副中国后妃模样。法海寺壁画中帝释天凤衣凤冠,双手合十,象征她既有帝王女后之尊,又有虔诚护法之心。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这说明帝释天可男可女,因为他的木灵可以分阴阳木。但太素木为表现为阴木特征,一般为女性形像,所以她要变身为男子相,说明其本来面貌为女性形像,即太元玉女的形像。

根据佛经记载,帝释天和阿修罗王经常打仗,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天,而帝释天则以甘露作为回报。
解读:
帝释天还能娶妻,说明她能变成阳木,即为男人形像。帝释天有甘露,甘露就是观世音菩萨净瓶里流出来的水,可见帝释天有坎水之灵。

传说中的帝释天有三位侍女,侍女中一位给帝释天打方顶幡盖,另一侍女右手拈一牡丹花,左手托一牡丹花盆,第三位侍女双手捧一山石盆景。帝释天作为佛教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天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帝释天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
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
解读:
牡丹花代表帝释天的巽灵,幡盖代表帝释天的艮灵,即六牙白象,山石盆景和贝螺也代表艮土之灵。吹贝螺的帝释天就是没有分离出阳木时的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即有法螺的准提菩萨,即没有分阴阳木时的观世音菩萨。当忉利天和阿修罗王作战时,帝释天吹贝螺召集金翅大鹏、龙王和阎王来应战。金翅大鹏为她的艮土之灵,龙王为他她分身出来的阳木,阎王为她的儿子。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第一:“又如忉利天中帝释天主。以福力成办故。有大法鼓出妙法音。处虚空中大广胜殿上。”
据《净名疏》所说,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位女子发心为佛修塔,于是她四处募集,召集了三十二个人帮忙。她们日积月累,终于用一生时间将宝塔修建完毕。后她寿终升天,成了统管人间天上的帝释天,另三十二名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根据佛经,修佛塔得大福报。
《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修上福者无过造塔。悲愍救护一切众生。诸天善神常来守护。不相舍离如影随形。发生大王无边福利。大王建立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
解读:
可见帝释天是真女人,因为修无量福德而往生三十三天成为天主。帝释天变成阴木后就是福神女娲,就是妙音菩萨,大法鼓就是土中法身佛。佛塔就象征帝释天的艮土之灵。

《佛光大辞典》:“【帝释天】……其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
解读:
帝释天镇护东方,故为木灵,化为阴木就是东方持国天王。

《大日经一》曰:“初方释天王,安住妙高山,宝冠被璎珞,持跋折罗印,及诸余眷属,慧者能分布。”
《观无量寿经》曰:“涌出诸果,如帝释瓶。”
《大日经疏十三》曰:“西方名虹为帝释宫也,其光亦尔也。”
解读:
帝释瓶即帝释天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德瓶,贤瓶,吉祥瓶等。此瓶可随心所欲变现各种东西(见《大智度论》卷十三),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净瓶,其中有水和先天一炁法身佛(即摩尼宝,即云德),故能生万物。虹为发光的阴龙或太素龙,故住在帝释宫的帝释天为太素龙。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帝释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解读:
观世音菩萨的本源就是帝释天。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曾多次转生为帝释天,释迦牟尼坐在莲花里面时即可示现为骑六牙白象的帝释天。帝释天的诞辰日和玉皇大帝的诞辰日都是正月初九,说明两者是一体不分的。

帝释天于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若闻世间众生恶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增益。若闻多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则皆大欢喜诸天众增益,阿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怠者,则敕伺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之,或夺其命。
解读:
帝释天能化身为地狱的孟婆,也能化身为东岳大帝。

2.47章 如来佛和己、十、弓

佛字由“人弗”组合而成,弗者非也,佛即非人,可见佛是神而非六道众生之中的人,《大般涅盘经》:“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

己的文字演化如下:

弗的文字演化如下:

从弗字的金文可见,弗由“己八”组合而成,根据《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为阳木,而这个“八”就是阴木莲花仙子。“己”坐在莲花上化为人出现在人间就是佛了。“己”为阴土,“己”中有“真我自性佛”,故称“自己”。“我”者“手戈”或“山戈”也,“手”就是“己”。
“弗”者“八己”即“己”土坐在莲花上,莲花本身有阳土,故“佛”为阴土和阳土合一之人,即两仪合一之人,即天魂和地魄合一之人,即持扇子的太上老君,即持玉如意的灵宝天尊。

从弗字的篆文可见,“己”又变成了“弓”,弓的金文如下:

人的小篆如下:

“弓”是一个“人”字和“丨”或“十”相连接而成,“丨” 就是“十”,可见“弓”代表十字架里面的“人”,即住在灵山里面的人,即无上真人,即五行山里的“孙悟空”,即“一”
众生为假人,非是真人,无上至真之人者即先天一炁法身佛。法身佛必然在土里面,故“弓”既能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也能代表土灵,就是轩辕黄帝的乌号弓,在《封神演义》中就是哪吒所拉开的乾坤弓,故“弓”为地天泰灵。

來字的文字演化如下:

从甲骨文看,来字由“丅禾”或“十禾”组合而成, “丅”和“十”为土,“禾”为阴木,也可以用莲花或扇子代表,“禾”下面的“又”为阳艮土,故“来”有阴阳艮土合一的艮土。“如”字由“女口”组成,代表阴兑灵,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可见“如来”即坐在莲花上的法身佛,即乘风而行的耶和华上帝,即持扇子的太上老君。

《大宝积经》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云何名为神通神变?若为调伏憍慢众生,或现一身而作多身,或现多身而作一身,山崖墙壁出入无碍,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日月威德以手扪摩,或现大身至于梵世,乃至广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所应现调伏众生,是名神通神变.”
《大般涅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或有示现神通变化,身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示现诸佛世界;或复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
解读:
佛能出火,能出水,能打雷,能降雨,可见佛有阴阳艮土合一之土灵,故有水灵和火灵。艮土之灵即雷祖,故又能打雷,这里与《圣经》说话如打雷的上帝磐石既出水又出火一致。
佛还能让日月无光,也能如耶稣般在水上行走,还能在地下行走,亦可去色界诸天,更能身遍三千大千世界。

佛字发音的秘密
1)佛的发音在湖南永州和四川为“fǔ”,跟永州话的父(fú )基本一致,佛应该念“fú”,而不应该念作“fó”。佛即是父,是一切众生之父。
2)佛者福也,就是天官赐福紫微大帝,就是坐在莲花上时的太乙福神。
3)佛者富也,就是文财神和武财神,即真理的圣灵,智慧就是天上的财富。
4)佛者服也,服从如来佛的律法,即是持戒波罗蜜多。
5)佛者服也,表示臣服,即忍辱,谦卑也,不争也,即是忍辱般若波罗蜜多。
6)佛者伏也,表示修心时,以一心降伏万心(妄想心),即是静虑(禅定)波罗蜜多。
7)佛者付也,即要无私付出,即是布施般若波罗蜜多。
8)佛者浮也,只上升不下降,即是精进般若波罗蜜多。
9)佛者弗也,弗即非,一切相皆非即不可得,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佛者非人,就是神。
10)佛者斧也,佛就是以斧开天地的盘古神。
11)佛者夫也,即大雄,即大丈夫。
12)佛者扶也,普度众生为扶。
13)佛者护也,护持正法,不惜生命。
14)佛者胡也,即藏在月中的盘古神。
15)佛者虎也,佛有虎身。
16)佛者呼也,就是先天一气(炁),就是神的气息。
17)佛者葫也,就是宇宙这个大葫芦,就是土之灵,即黄帝。
18)佛者浒也,就是苦海中的彼岸。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
19) 佛者拂也,拂去众生心上的尘土,拂去万法之尘埃,即万法不生。

2.46章 佛为上帝、众生父、三界主

《佛说十号经》云:“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妙法莲华经》云:“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说长阿含经》 第三分三明经第七:“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且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
《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六分缘起品第一:“西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十号具足,现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由彼因缘故现斯瑞.”
解读:
佛有十号,即有十个不同的称呼。佛就是“十号圆满”的玉皇大帝。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六:“如来语言,随现而转,不可思议,今当略说……上帝音语,梵天音语,海潮音语,云雷音语。”
《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二卷:“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碍。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
《地藏菩萨本愿经》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一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求般若波罗蜜多,应如常啼菩萨摩诃萨求。是菩萨摩诃萨,今在大云雷音佛所修行梵行.”
《利未记》 16:2 “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民数记》 11:25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对摩西说话
《撒母耳记下》22:14 耶和华从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
《约伯记》26:14 看哪!这不过是 神工作的些微!我们所听于他的是何等细微的声音!他大能的雷声谁能明透呢?”
《出埃及记》 19:16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
《约伯记》 36:29 谁能明白云彩如何铺张和 神行宫的雷声呢?
解读:
如来佛发“上帝语音,梵天音语,海潮音语,云雷音语”,可见佛就是上帝,就是梵天,就是雷祖,就是能发大光的大云。释迦牟尼佛说话时“云雷震动”,可见佛就是“云中显现” 、“ 云中降临”、“ 从天上打雷”和有“大能的雷声”的耶和华上帝。
云即为兑灵,为天上的“泽”,象征先天一炁法身佛。从神的行宫发出雷声的上帝就是《西游记》中住在灵山雷音寺的如来佛,唐僧过了凌云渡即见如来佛,可见如来佛住在云中。
“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这就是如来佛以自己的法身造万物和人,可见佛就是先天一炁。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如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命有心,如来有时或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成办”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劫初之时,一切众生皆悉化生”“一切诸佛不受化身”
《华严经》云:“三界所有,故是一心。”
《大宝积经》:“一切法即如来者”
解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来用其心(法身)造一切有心的众生。“如来有时或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成办”:即如来自己变成人祖伏羲,而后生出其子孙,以此繁衍。在如来佛刚造好这个世界的时候(劫初之时),如来佛用其法身化生各类众生,故众生皆为佛之化身,如同孙悟空用猴毛造众猴子。但是法身佛在人间出世作各种不同名字的佛时都是由人间的女人生出来的,所以“一切诸佛不受化身”
三界和万法都是法身佛之化身,即法身佛所造,即都是无上真心所造。一切众生都是佛的低级分身,故众生都有佛性,故众生之真心造万物。“一心”即“德”字里面的“一心”, 即真心,即先天一炁法身佛。

《法华经•譬喻品》:“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法华经•譬喻品》:“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
《禅秘要法经》:“(念佛见佛)身体柔软,心意悦乐,当自念言,如来慈父,以此法水上味甘露,而灌我顶,此灌顶法必定不虚。尔时复当更起想念,为愿世尊为我说法。罪业除者,闻佛说法,佛说法者,说四念处,说四正勤,说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约翰福音》 8:41 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他们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 神。”
《以赛亚书》 43:11 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
解读:
佛是三界的拥有者,即三界之主,佛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救主,就是耶和华上帝。拥有三界的释迦牟尼佛就是“无极而化生三界”的三清,就是“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的玉皇大帝,也是“主管三界十方九地”的地官清虚大帝,也是“掌三界”的天师张道陵,也是“总统三界”的东岳大帝。
佛是众生之父,一切众生的灵魂魄和肉体都是佛所生,故都是佛的儿子。佛就是“四生慈父”之玉皇大帝,就是“群生父母”之地官,就是“群生父”之雷祖。

《马太福音》25:42-46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他们也要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
解读:
这里三位一体的耶稣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他自己,由此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耶稣上帝所变化出来的,这跟佛教说法完全一致。众生都是如来法身变化出来的,所以说“众生非众生”,是因为自己无明颠倒,有妄想心而有 “假我”之众生存在。耶稣就是释迦牟尼佛再来。

《大般涅槃经》 卷三寿命品第一之三:“如是一切人中、天上地及虚空寿命大河,悉入如来寿命海中,是故如来寿命无量。复次迦叶。譬如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如来亦尔出一切命。”
解读:
从这里可见,人、虚空、宇宙、天地,万物都是如来自己法身变化出来的,故说“悉入如来寿命海中”。“如来出一切命”就是如来造一切生命。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轮品第二:“以如来授诸有情如是法药。不令一切所化有情为四魔怨之所系摄。不令一切所化有情背人天乘向诸恶趣。”
解读:
可见一切有情都是如来所化生。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奉持品第七:“我以是经付嘱国王。不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以者何?无王威力不能建立。是故汝等常当受持读诵解说。大王吾今所化大千世界。百亿须弥百亿日月。一 一须弥有四天下。此赡部洲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是诸国中若七难起。一切国王为除难故。受持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七难即灭。国土安乐。”
解读:
可见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佛所化生,每一个大千世界的须弥山、日月、四天下皆是释迦牟尼佛所化生,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造。

《妙法莲华经》中如来寿量品:“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妙法莲华经》:“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解读:
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前就是佛,无极神醒来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从沉睡中醒来的盘古神就是释迦牟尼佛,即变成了有心的佛,而且常住不灭。

《大般涅盘经》:“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无师自悟”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是故菩萨举声自赞:‘吾于世尊天上天下第一,权慧超异独步无侣,当究竟尽生老死根’”
《度世品经》度世品经卷第六 :“菩萨尔时。自现幼僮。举足七步。示有七财。显有殊异。欲使地神所愿具足。自示其德超于三界独步无侣。游如龙王。住若象王。举动进止。如师子步。诸有往反所至到处。菩萨行步。周旋举动。皆越一切”
《大哀经》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二:“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威神巍巍不得谛视,光踰日月超绝无侣,因益喜悦而从得度’”
《正法华经》 七宝塔品第十一:“善哉善哉世尊安住,审如所言,道德玄妙超绝无侣,慧平等一犹如虚空,实无有异”
《无量义经》:“其身(法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大悟大哉大圣主,无垢无染无所著”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三:“若闻圣主声,必能证寂灭”
《以赛亚书》 44:6 耶和华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
《出埃及记》 3:14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以赛亚书》 43:3 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我已经使埃及作你的赎价,使古实和西巴代替你。
解读:
“无能胜者”:智慧和神通第一,即智慧之本源,即“无能圣主”玉皇大帝。
“光踰日月超绝无侣”:光明第一,即火光之本源。
“道德玄妙超绝无侣”“德超于三界独步无侣”:即道德第一的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即无上之玄德。
“三界独步无侣”“权慧超异独步无侣”“独一无侣,无师自悟”:就是有无上权利的三界主宰神,即唯一的佛,唯一的真神。释迦牟尼佛是龙王、象王和师子(狮子)
“非自他”“常不变易”:即“自有永有”的上帝。
“大圣主”:即“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即“众圣之王”玉皇大帝。
“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即唯一神,其他的神都是唯一神的分身或化身,如天使长。或唯一神造出来的神,即神的其他儿子们。

《大宝积经》卷八十六:“一切诸佛,唯是一佛,说无量佛,是名神变,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土是名神变。”
《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
《大宝积经》:“一切如来同一法界,一法身.”
《大般涅槃经》:“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食身,如来此身是变化身,非杂食身,应当如是知如来身,佛是常住”
解读:
一切佛都是同一个佛,即先天一炁法身佛,就是有无上智慧之真心。其他各种不同的名称的佛都是先天一炁法身佛的化身,都是法身佛在人间变化出来的,即神变化出来的。一切佛土其实也是同一个佛土变化出来的,即神变化出来的。佛不是此五谷杂粮的肉体身,而是能任意变化且永恒常住的法身。

《大智度论》(引用《三十三天品经》):“目连!当知彼诸佛者,皆是我身。如是等东方恒河沙等无量世界,有庄严者,不庄严者,皆是我身而作佛事。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妙法莲华经》:“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大般涅槃经》:“我虽在此间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槃,然我实不毕竟涅槃”
解读:
十方一切佛皆是释迦牟尼佛,燃灯古佛也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常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并示现涅槃,而实际上并未毕竟涅槃,而是以法身佛的形式存在。佛之涅槃(寂灭)是有相之肉身化佛之涅槃,而无相之法身佛是不涅槃的,是永恒存在的。

《梵网经》云:“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品竟。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闇之人。”
解读:
先天一炁法身佛以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出现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都有八千次了。当然还以各种不同的佛名出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和其它无量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出世以前就是就是兜率天的天王,同时也是摩醯首罗天王。

《大乘起信论》:“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
《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功德法依名法身。”
《起信论》:“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解读:
可见,如来法身就是智相,就是智慧德相,即智慧之灵,即圣灵,即玄德,即无上先天一炁,具有无上之智慧。法身就是功德身,故法身佛如来藏有无量性功德,就是无上之德,所以要成就一切智功德才能称如来佛。

《申日经》(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圣通无碍悉皆应真。漏结已解生死已断。秽冥已索慧明独存。菩萨二万神通圣达。统都三界总摄诸法权慧无方。逮佛神德住无所住”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三国吴支谦译):“此神人也。其生之日。上帝亲下。万神侍卫。符瑞光相。非世所见。阿夷相言。若不乐天下。而弃家为道者。必为自然佛。当度脱万姓”
《申日经》:“佛为大圣三界之尊。道德清净言教真正。三达之圣慈悲喜护。心过慈母当蒙得度。更兴逆恶悕望天福岂不惑哉。昔者世尊求道之日。坐于道场元吉树下。第六天魔。见佛高远三毒已灭。秽冥以索慧明独存。神圣无上诸天所宗。上帝亲下万神侍卫”
《普曜经》出家品第十二:“尔时车匿闻大圣言。初生之时天帝释梵上帝自下。示现稽首。即时决此。王问云何。阿夷答曰。今是太子一相百福。威神光明无能逮者。若在家者为转轮王。主四天下。若不乐世弃捐国土。作沙门者则成佛道。”
解读:
“三界之尊”:即三界主宰。
“神圣无上诸天所宗”:即诸天之主,即主宰神。
“此神人也”:释迦牟尼就是神下凡。
“其生之日,上帝亲下,万神侍卫”:出生时上帝率领万神侍卫。
“上帝亲下,万神侍卫”:证道时上帝率领万神来侍卫,释迦牟尼佛就是上帝的分身。

《申命记》 10:17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 神,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 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
《诗篇》 95:3 因耶和华为大 神,为大王,超乎万神之上。
《约翰福音》 10: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 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申命记》 33:2 他说:“耶和华从西奈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中来临;从他右手为百姓传出烈火的律法。
《犹大书》 1:14 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
解读:
可见在主宰神之下有万神,而不是只有一个神,只能说只有一个主宰神。万神都是主宰神的分身或低级分身。万神也称万圣,所以上帝耶和华和释迦牟尼佛就是大圣。

《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河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
《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法王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解读:
法身出灵山变成漂流妄动之魂就变成了有魂之众生。佛之口即是兑灵,即先天一炁,即法身,为法身佛之子,故称法王子。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菩萨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天人师 。”
《马太福音》 23:10 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解读:
佛是无极和太极,也可以化作两仪神。天人师就是一切天众和一切人之师,其实就是“三界师”的玉皇大帝,“万象宗师”的紫微大帝,“万灵师”的雷祖,“万世之师尊”的东华帝君,也是能化作“天师”的太乙天尊,同时也是“三教祖师”和“上帝祖师”的真武大帝。如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之传教者,或称神父,或称牧师,严重违背了主耶稣的教导,那些传福音者和接受福音者皆是兄弟,不能妄自称为牧师或神父。“明星出时成道”即太白金星出时成道,代表法身佛降临,即释迦牟尼得法身佛。

《皇经集注》云:“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称释迦牟尼佛为:“圣主天中天”
解读:
佛就是天中天,就是郁罗萧台,即大罗天,即无极神,即元始天尊。

有人说《圣经》里上帝要审判众生,而佛教没有审判,其实佛教也有审判。
《大般涅槃经》:“尔时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大般涅槃经》:“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坠阿鼻地狱?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我欲坏彼恶邪心故,记彼善星以放逸故坠于地狱”
《大般涅槃经》:“若佛记当坠地狱,若不坠者无有是处”
《诗篇》 7:8 耶和华向众民施行审判。耶和华啊,求你按我的公义和我心中的纯正判断我。
《约翰福音》 5:22 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
《约翰福音》 5:27 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
解读:
这里的“记”就是宣判的意思。一般而言佛将审判权交给了幽冥教主地藏菩萨。

《大般若经》:“若有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理趣信解、受持、读诵、修习,假使杀害三界所摄一切有情,而不由斯坠于地狱、旁生、鬼界,以能调伏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恶业等故,常生善趣受胜妙乐,修诸菩萨摩诃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大般涅槃经》:“梵天,是故我今付嘱汝,我此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梵天,我已教敕。汝应随顺,莫作末后(末法时代)灭法人也,迦叶菩萨言:“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佛言:“善男子,一阐提辈善根断故,众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阐提辈永断灭故,以是义故,杀害蚊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解读:
此段说明,入般若波罗蜜多境界的八地以上菩萨可以(按如来佛的旨意)实行杀伐,不但无罪反而能获得功德。这就是《封神演义》中所说“一千五百年神仙开杀戒”的理论基础。
不信神佛,认为没有神佛或诽谤神佛或诽谤大乘佛法或诽谤圣人,或因为违背如来佛的重要戒律而有大罪,却知罪而不悔改的人都是一阐提,杀这些人就没有罪。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善男子,汝向所问,杀婆罗门时,得是地不?善男子,时我已得,以爱念故断其命根,非恶心也。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爱之甚重,犯官宪制,是时父母以怖畏故若摈若杀,虽复摈杀,无有恶心;菩萨摩诃萨为护正法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谤大乘者,即以鞭挞,苦加治之,或夺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萨常当作是思惟:‘以何因缘能令众生发起信心,随其方便要当为之。’诸婆罗门命终之后生阿鼻地狱,即有三念:一者、自念我从何处而来生此,即便自知从人道中来;二者、自念我今所生为是何处,即便自知是阿鼻狱;三者、自念乘何业缘而来生此,即便自知乘谤方等大乘经典不信因缘,为国主所杀而来生此。念是事已,即于大乘方等经典生信敬心。
解读:
请注意:“虽复摈杀,无有恶心”此“杀”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善意!就如一个人的手臂被毒蛇咬了,昏迷而要失去性命,这时有人帮你把被毒蛇咬的手砍断,这其实是救你。众生诽谤得越多,地狱里呆得越久,如果不明白自己是因为诽谤大乘而下地狱,那么就不会知道悔改,所以让人下地狱就是让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而悔改。如无神论不信有神和地狱,你跟他说什么理论都没有丝毫用处,他天天诽谤神,诽谤得越多罪就越重,这个时候让他下地狱,他就立即明白真的有六道轮回,就知道自己是因为诽谤神而下地狱,就会在地狱里忏悔。

小说中的运用例子:
《西游记》第十四回:“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西游记》第七回:“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西游记》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佛封为“混元一炁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解读: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真如法身佛就是无相之金丹,
“圆陀陀,光灼灼”: 金丹能发光。
“光明一颗摩尼珠”:金丹即摩尼珠。
“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摩尼珠即不生不灭的法身。
“善时成佛与成仙”:法身佛行善时为佛和仙。
“恶处披毛并带角”:法身佛行恶时为魔王或妖精。
“混元一炁”:就是先天一炁。
“太乙金仙佛”:就是太乙神,就泰一神。
“斗战胜佛”:即阿逸多,即无能胜,即弥勒佛,即释迦牟尼佛,即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