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章 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佛的左边为观世音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阿弥陀佛是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也称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表慈、悲,主宰阴炁,为阴木和月神。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主阳炁,为阳木和太阳神。慈、悲、喜、舍为佛教四无量心。慈无量心,能与众生安乐。悲无量心,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平心。

一、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简称极乐世界,音译为须摩提,又称西方净土、西方、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阿弥陀佛净土。是阿弥陀佛即法藏菩萨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此世界人民皆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因为此世界的民众皆是“诸上善人”,所以无诸苦痛,故名“极乐”。
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净土宗的修行目标,净土宗的核心经典“净土三经”均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并开示了往生此世界的方法。净土三经分别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
解读:
西方属于金,金即先天一炁。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先天一炁所居的世界,即见真心者所居住之地。兑者悦也,悦者乐也,故称西方极乐世界。九为金,金为西方,西方极乐世界即道教的九天,即神霄天。

《无量寿佛经》:“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解读:
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世自在王佛为他说二百一十亿的净土相。法藏听了这各式各样的不同净土后,立下四十八大愿,要实现一最清净最圆满的净土。后来成佛后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寿佛经》:“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解读:
西方极乐世界是永存不灭的,无量寿阿弥陀佛也是永存不灭的。观世音成佛和大势至菩萨成佛皆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在南方成佛化作弥勒菩萨成佛还是阿弥陀佛。

《悲华经》:“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我于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此佛世界名删提岚,是时大劫名曰善持。于彼劫中,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有一大臣名曰宝海,是梵志种,善知占相。时生一子,有三十二相璎珞其身,八十种好次第庄严,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常光一寻,其身圆足如尼拘卢树,谛观一相无有厌足。当其生时,有百千诸天来共供养,因为作字号曰宝藏。其后长大,剃除须发,法服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号宝藏如来’”
《悲华经》:“善男子,尔时无量净王作是语已,寻于佛前头面著地。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六种震动,是中诸佛即与授记,作如是言:‘删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常身光照纵广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悲华经》:“善男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奉诸所安一如圣王……时第二王子名曰尼摩,……第三王子名曰王众……第八王子名曰泯图”
《悲华经》:“善男子,尔时太子观世音闻是偈已,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悲华经》:“尔时,佛告第二王子:‘善男子,……号曰善住珍宝山王如来、应供、……由汝愿取大世界故,因是字汝为得大势”
《悲华经》:“尔时,佛告第三王子:‘善男子,善哉!善哉!汝是纯善大丈夫也。聪睿善解,能作如是甚难大愿,所作功德甚深甚深难可思议,微妙智慧之所为也。汝善男子,为众生故自发如是尊重之愿取妙国土,以是故今号汝为文殊师利。于未来世过二恒河沙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入第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南方有佛世界,名曰清净无垢宝置,此删提岚界亦入其中。彼世界中有种种庄严,汝于此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现如来。
解读:
阿弥陀佛过去世中,出生在删提岚国土,作金转轮圣王,名为无诤念,因其大臣宝海的劝告,随宝藏如来修行。无诤念生有千子,其长子不眴(不迷惑)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次子尼摩则成为大势至菩萨,第三子为文殊师利,第八子为普贤。宝海成功劝说无诤念及其众子发菩提心。“尼摩”就是颠倒过来的摩尼珠,即阳金灵,故大势至菩萨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东王公,即南极长生大帝。
在南方世界成佛的文殊菩萨就是以火神成佛时的文殊菩萨,即神农炎帝成佛,即南方的地藏菩萨成佛。“此删提岚界亦入其中”即把删提岚变成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变成了文殊菩萨的佛国,可见文殊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后成佛的大势至菩萨。一切佛都是一佛,所有的菩萨成佛以后都是文殊菩萨。
无诤念王为阿弥陀佛前世,大臣宝海为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而宝藏如来为大臣宝海之子。这一段故事是骑狮子坐莲台的法身佛文殊菩萨在删提岚国土之示现,删提岚国土成为如今之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就是阿弥陀佛,无诤念王的第三子文殊菩萨就是第二子大势至菩萨,即大臣宝海的儿子宝藏如来,无诤念王的长子观音菩萨就是第八子普贤菩萨。这些人都是骑狮子坐莲台的文殊菩萨之化身。

《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坛法品第五:“是圣观自在现身与愿处。是一切诸天明仙神敬赞叹守护处。是诸有情蠲除一切罪障处。是成就世出世间二种药处。增长福蕴。命终当得往生西方极乐刹土。莲花化生。着天衣服而自庄严。识宿命智。乃至菩提不堕恶道。”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诸佛子等。若闻阿弥陀如来名号。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入不退地。”
《无量寿经》宝莲佛光第二十一:“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佛说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花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弈。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
解读:
西方极乐世界佛国也称清泰国,即三清泰灵之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辈。在三辈中,每一辈又可分为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合之便成九品,称为“九品往生”,因为九品皆得莲花身,故此也称“九品莲花”
通过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都得不退地,即得莲花身,即在莲花中出生,这里的“不退地”不是指八地菩萨,而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功德和福德都不退转,直至第八地以至于一生补处菩萨。此莲花之灵皆是观世音菩萨的低级分身,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都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儿子,即是阿弥陀佛的儿子。大势至菩萨就是天父东王公,观世音菩萨就是圣母西王母,两者合一即是阿弥陀佛。名义上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儿子或弟子。

二、太阳神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为阿弥陀佛的第二弟子,其实为阿弥陀佛的长子,尊称为大精进菩萨,梵语称“摩诃那钵”。摩诃大也,摩诃那钵即大拿钵,钵即无上真心法身佛,大势至菩萨下凡就是拿着紫金钵的唐僧。
大势至菩萨也称无边光菩萨,他的身光,能照见十方世界,而且他身上每一个毛孔的光,都能照见十方世界。其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载,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基本同于观音菩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光明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为标志,此小化佛即代表阴金灵之法身佛。

《楞严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解读:
大势至菩萨专修净土法门,为净土法门之初祖。大势至为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法王子,就是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化身。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象征与莲花仙子素女(观音)一体,即莲花仙子(观音菩萨)随从他的心愿,两人可以合为一个心,即大势至菩萨的阳金灵和观世音菩萨的阴金灵合一为有丙丁火的先天一炁法身佛。大势至菩萨的无边光即太阳丙火,故为太阳神。

《观无量寿经》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思益经》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
解读:
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智慧第一的菩萨,其实就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之化身,即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太阳神,诸佛之佛光皆出自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的灵身即震木,故走路时大地震动。震龙能移山倒海,震木灵也称狮子,就是文殊菩萨所骑的狮子,这个狮子在小说《西游记》中称为“移山大圣狮驼王”,山之灵就是大势至菩萨头顶的光明瓶。大势至菩萨即大狮子菩萨,即狮子明王太乙天尊。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三:“佛言:‘善男子!汝取大處,汝當逮是處。如汝所取,汝善男子!於彼佛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善安隱摩尼積德王如來。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
《悲华经》云: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菩萨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菩萨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
解读:
“摩尼積德王”就是摩尼王,即“珍宝王”,就是法身佛文殊菩萨,可见大势至菩萨即文殊菩萨之化身,不过大势至菩萨是文殊菩萨的无上阳炁分身,即太阳神。“珍宝山王”即有阴艮山之灵,其阴艮山之灵里面就是“珍宝”,即太上老君紫金葫芦里被孙悟空偷吃的那些能释放出火的金丹。当大势至菩萨的无上阳炁入艮灵山中,就变成了先天一炁之摩尼宝王,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文殊菩萨了,然后坐在莲花上就可以称佛了。积德王即成就一切德,就是德之王,即一,即万德。
“善安隱”和“善住”就代表龙,因为龙能大能小,能显能隐,能住水中或火中或土中,而真心之摩尼宝则无所住。

《佛说观无量寿经》:“(大势至)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只生死之罪。”
解读:
大势至菩萨能化身出无数无量寿佛,其实无量寿佛就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合一而成,即大势至菩萨坐在莲花上而成。无量寿佛为无极和太极,太阳神大势至菩萨和月神观世音菩萨为两仪。
大势至菩萨的光明瓶就是内有离火之灵的阴艮土之灵,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就是火焰山,即火烈山,为光明之出处。大势至菩萨就是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就是太乙天尊。

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修道之时,他的父母早已弃世,若是父母在世,他还可以劝导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了脱三界,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弃世了,他想起来,这是最大的遗憾,他要怎样才能报答父母呢?于是将他父母的遗骨,用瓶子盛起来,顶在自己的头上,来修行办道,将自己修行办道的功德,时时回向父母,祈求三宝加被他的父母能够得道,超出三界。他每天修行办道,每天给他父母回向,因此那瓶子里面,他父母的遗骨,亦起了变化,本来他头顶上的瓶子,是个凡夫用的瓶子,这时候变成一个宝瓶,他那父母的遗骨,是凡夫的骨头,这时候变了,变成一片光明 ——骨头化了,化成光明。
解读:
初发心修道之时的大势菩萨还是凡身,他父亲的骨头即象征大日如来,即先天一炁法身佛,而骨头化为光即象征法身佛在瓶里释放出光明之灵。法身佛在艮山之灵里面,用瓷瓶象征艮山之灵,故将遗骨装入瓶中。艮山之灵在观世音菩萨手中装水时称为净瓶,在大势至菩萨手中装光时称光明瓶。大势至菩萨头顶有光明瓶即象征他有法身佛释放出来的离火之灵,瓶里面的法身佛就是圣灵,即能放出火的金丹。净瓶里的法身佛即水分很足的蟠桃。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下递次作佛分第三十九:“阿逸多复白佛言。阿弥陀佛功德寿命。威神光明乃如是耶。佛言。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之道。欲作佛者则至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化转相度脱。如一大师阿弥陀佛。无有穷极。其恩德所及一无有异。复住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不可复计劫。一一皆法阿弥陀佛乃般泥洹。其次大势至菩萨作佛掌握化权。教化度脱一如阿弥陀佛。经历劫数,永无般泥洹时!”
解读:
在人间出现的佛都会涅槃,然后过一定时间后人间会出现一个新的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槃后,就由观世音菩萨成佛,观世音菩萨成佛后就由大势至菩萨成佛,而大势至菩萨成佛后就永不涅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永恒存在,可见大势至菩萨可以变身为永不涅槃的佛,大势至即文殊菩萨,所以说文殊菩萨成佛时统一一切佛国为一净土,即所有的佛国净土都是西方极乐世界。

三、月神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为阿弥陀佛的大弟子,其实为其长女。观世音菩萨的中文名字最早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简称为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为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得名。水月观音的图像在敦煌千佛洞中曾被发现。图像中观音作观水中月形状,这象征观音就是水神和月神。

《佛说水月光观音菩萨经》,又名《水月观音经》,本经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载,故亦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遗书中发现此经,如今收藏于中国天津艺术博物馆,编号为4532号。水月观音的形像一般为观音坐在大海中岩石之上,垂左足,右足竖膝,与左足相叉钩,面部微仰,作思惟之相。这一形像是唐代著名画家周窗首创的。他在长安胜光寺塔东南院画的水月观音菩萨掩障,称颂一时。
解读:
观世音菩萨就是子水神和月神合一的菩萨,即月神白水素女和水神九天玄女合一的菩萨。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法华经普门品》:“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解读: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念观世音菩萨能消灾去难,治病送子,能灭人之贪噌痴,众生“一心称名”即能获得解脱。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以净瓶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释氏要览》中说:“净瓶梵语军迟(军持),此云瓶,常储水,随身用以净手。”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唐•李华):“观音大圣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中。”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观音陀罗尼经》云:“诵此咒者(观世音菩萨甘露咒),所有过去现在四重五逆,谤方等经一阐提罪,悉皆消灭无有遗余。身心轻利智慧明达,若身若语悉能利乐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广造一切无间等罪,若得遇此持咒人影暂映其身,忽得共语或闻语声,彼人罪障悉皆消灭。又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时,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诵观世音菩萨甘露咒二十一遍,其雨滴所沾一切有情,尽灭一切恶业重罪皆获利乐。”
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解读:
柳条为阴木,即观世音菩萨的巽灵,也用各种花表示,如莲花。柳条插净瓶水中,即白水素女,也称莲花仙子。“妙”即兑卦,即“云”。观世音菩萨的“妙大云”即是法身佛。
观音之瓶为瓷器或者玉,象征阳艮土之灵,土内有法身佛,法身佛在阳艮土之灵里面生坎水,故瓶内有甘露水,为生命水,流出来即子水,也称白水,此水能灭众生心中烦恼之火,也能灭一切罪,故基督教以水洗礼。《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曾用河水洗自己的妖气。

《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解读:
观世音头顶的毗楞伽摩尼宝代表法身佛,天冠中上的化佛就是先天一炁法身佛幻化出来的佛,即摩尼宝化生的佛,代表法身佛坐在观音菩萨头上,即佛坐莲台,也代表观音的头脑为法身佛,即其心为法身佛。法身佛本身是不可见的,可见到的有形像之佛都是化佛。
解读:
化佛坐观世音菩萨头上,而佛都坐莲台上,故观世音菩萨就是水中莲花仙子,即白水素女。一切佛都是莲花身,不坐莲台不称为佛,故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合一时即可称佛。一切佛皆是以莲花为身,即以观世音菩萨的身体为身体,所以佛都是男人女相。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释迦如来说:“我念往昔时,观自在菩萨於我前成佛,号曰正法明,十号具足。我於彼时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
《法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他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他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解读: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因为她的心就是法身佛。而且一切佛皆是莲花身,故一切佛都是以观世音菩萨之风神身或莲花身为身,故此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阿弥陀佛“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的就是上帝乘风而行,即太上老君拿着扇子而行,即鸿钧道人持竹杖而行,即耶稣骑驴而行,阿弥陀佛就是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

《楞严经》中,文殊菩萨在总结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门最为殊胜时说:“阿难汝谛听,我乘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味。”
解读:
作为佛母时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太元圣母,为一切佛之师。这里的佛指的是人间出世的三身佛,而非指法身佛,观世音菩萨毕竟是法身佛所生,即元始天尊所生。

准提菩萨(梵名Cundi)又作准提、准胝准提观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尊那佛母、七俱胝佛母等,为六观音之一,摄于莲华部中。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在天台宗又被称为天人丈夫观音。准提菩萨的图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在十八臂之中,各臂或结印,或持剑、持数珠、持金刚杵等物。
“七俱胝佛母”就是七百亿诸佛菩萨之母的意思,在胎藏界曼茶罗内,为遍知院的一尊,密号为:“最胜金刚”,“准提”是清净的意思,表示此菩萨心胜清净,皎洁,如月光。

(准提菩萨像)

据《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和《白宝口抄》卷第六十中的准提法记载,准提佛母身呈黄白色,结跏趺坐于莲花上身佩圆光,着轻衣,上下皆为白色,有天衣、角络、璎珞、头冠等庄严,十八臂皆着螺钏,面有三目。手上分别执有剑、念珠、微惹布罗迦果(或石榴)、钺斧、钩、跋折罗(三股金刚杵)、如意宝幢、莲花、手索、法轮、商佉(法螺)、贤瓶(净瓶)、般若梵筐等。
解读:
如意宝幢(多闻天王的伞)为阴土之灵,白色法螺、净瓶为阳艮土之灵。金刚杵代表先天一炁法身佛,剑也代表法身佛。莲花、手索代表阴木巽灵。可见准提佛母为没有分阴阳木时观世音菩萨,即太素之灵,即太元圣母,即普贤菩萨。

《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解读;
三公主妙善就是观世音菩萨,三公主即女三,即八,即风神和花神素女。故住在御花园,而白雀即象征白鸟,即白鹤,即阳艮灵,故为白衣观音,即分离出阳木的准提菩萨。

小说《西游记》第十二回中也有关于观世音菩萨形像的详细描述: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解读:
观世音菩萨是女真人,此时为阴木之灵,为阴金龙和金莲,也为明月(月神)和清风(风神)。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和小青就住在清风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